- 年份
- 2024(7280)
- 2023(10341)
- 2022(8220)
- 2021(7887)
- 2020(6329)
- 2019(14501)
- 2018(14500)
- 2017(28615)
- 2016(15502)
- 2015(17494)
- 2014(17516)
- 2013(17079)
- 2012(15678)
- 2011(14374)
- 2010(15116)
- 2009(13884)
- 2008(13489)
- 2007(12403)
- 2006(11324)
- 2005(10195)
- 学科
- 济(68901)
- 经济(68843)
- 业(52459)
- 农(50621)
- 管理(39309)
- 农业(33659)
- 企(31171)
- 企业(31171)
- 方法(25542)
- 数学(23048)
- 数学方法(22499)
- 业经(21075)
- 中国(19197)
- 地方(15776)
- 策(15399)
- 财(14482)
- 制(14131)
- 农业经济(12764)
- 发(12344)
- 贸(11757)
- 贸易(11749)
- 易(11495)
- 及其(10928)
- 技术(10484)
- 发展(10260)
- 展(10243)
- 银(10186)
- 银行(10183)
- 政策(9955)
- 学(9874)
- 机构
- 学院(221695)
- 大学(211900)
- 济(94356)
- 经济(92306)
- 管理(88387)
- 理学(76061)
- 理学院(75364)
- 管理学(73890)
- 研究(73712)
- 管理学院(73488)
- 中国(58878)
- 农(52717)
- 京(43882)
- 科学(42410)
- 财(41610)
- 农业(39502)
- 业大(36724)
- 所(36054)
- 江(35654)
- 中心(35495)
- 研究所(32236)
- 财经(31311)
- 范(28802)
- 师范(28622)
- 经(28363)
- 州(27661)
- 北京(27266)
- 经济管理(26414)
- 经济学(26283)
- 院(25837)
- 基金
- 项目(142195)
- 科学(113068)
- 研究(110363)
- 基金(101594)
- 家(86839)
- 国家(85976)
- 科学基金(74443)
- 社会(69802)
- 社会科(65779)
- 社会科学(65763)
- 省(57941)
- 基金项目(52497)
- 教育(50324)
- 编号(48273)
- 划(46986)
- 自然(45837)
- 自然科(44783)
- 自然科学(44777)
- 自然科学基金(43983)
- 资助(41817)
- 成果(38926)
- 课题(33042)
- 发(32848)
- 重点(31502)
- 部(31461)
- 农(30848)
- 创(29540)
- 性(28134)
- 国家社会(28060)
- 制(27456)
- 期刊
- 济(115299)
- 经济(115299)
- 研究(64139)
- 农(59309)
- 中国(50403)
- 农业(40097)
- 管理(30639)
- 科学(30450)
- 财(29340)
- 学报(28857)
- 教育(26595)
- 业经(25970)
- 融(25591)
- 金融(25591)
- 大学(24158)
- 学学(23073)
- 技术(22479)
- 业(18461)
- 经济研究(15771)
- 问题(15714)
- 农业经济(15408)
- 农村(15396)
- 村(15396)
- 财经(14443)
- 版(12571)
- 世界(12455)
- 经(12349)
- 技术经济(11972)
- 统计(11607)
- 经济问题(11573)
共检索到342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杰 潘承恩 楼韵佳
随着我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引领作用逐渐显现,产业升级下乡村振兴对“职教赋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在“职教赋农”过程中存在办学组织之困及需求对接之困。通过分析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校地联合、校企合作、地方政府助力的三大典型模式,探究其经验及做法,从校地协同、校企合作、院校联盟、师农结对四方面提出推进策略,可以助力典型模式的推进,形成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
职教赋农 乡村振兴 农村职业教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傅鹏 钱怡佳 王毅楠
精准创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施途径。本文,首先,归纳了精准创业所面临的缺乏法规保障、资金扶持不足、精准创业的持续性弱、经营管理环境较差、缺乏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五个困境。其次,对国内目前精准创业成功典型案例做了研究分析,归纳并定义出了三种典型模式: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的模式、以传统工艺为依托的模式、以技术推动产业发展的模式。最后,对这三种模式下的精准创业提出了对策支持。
关键词:
精准创业 乡村振兴 典型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甘文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农业是统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农村生态环境良好的有效途径。通过探析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发展的价值意义,分析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观光生态农业模式,总结出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实践方略:完善顶层设计,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培养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加强生态农业宣传引导。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农业 价值意蕴 典型模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一格 吴上
乡村旅游在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正向作用日益实现,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构建“资源-结构-功能”演变的理论框架,就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作了系统解析。指出资源能力的不断进阶激发出乡村旅游的发展活力,促成乡村发生深层次变化,尤其是乡村的空间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得到重构,促使乡村功能逐渐优化,进而带动乡村全面振兴。通过对四川成都两个乡村旅游典型模式的比较,解构了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动态过程,进一步印证了由“资源能力生成”到“乡村结构重构”再到“乡村功能优化”的理论框架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忠义 郭广军 周凌博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新时代高职教育适应性的重要举措。当前,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人才培养规格和社会服务供给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社会治理等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高职教育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以"面向乡村""干在乡村""反哺乡村"为基本方向,进一步强化校村产教融合顶层设计,加快校村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校村产教融合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柏杨 樊家军
在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可以全面发挥基层党建优势,推动新时期农地流转工作开展,大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还有助于区域粮食增收,为农村经济建设带来积极影响。但该模式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支部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制度建设的约束机制不强,合作社普遍实力不强等。因此,需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规范体制机制,发展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积极解决三大难题,吸引工商资本下乡,为乡村振兴赋能加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于 高倩
数字农业是通过对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作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农业不仅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就数字农业的发展基础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作简单介绍,并主要分析了数字农业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价值优势及实践策略,从而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奠定基础,为乡村振兴及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
数字农业 乡村振兴 价值优势 实践策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卜银伟 李成林 王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采用归纳演绎、调查观察等方法,探讨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的乡村振兴模式,总结了可供参考的四点经验启示。在此基础上,立足对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研判,深入剖析金融、科技与乡村三者之间的“生态循环”逻辑,创新提出基于金融服务与科技赋能的“双轮驱动”发展路径和G2B2C的“三端联动”推进模式。据此,设计搭建了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架构,并从政策支持、科技监管、合作机制、转型升级、金融服务、金融需求和人才基础等七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邵天舒 林蒙艳 郑欣雨 乔梦缘
本文通过分析碳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原有碳金融应用乡村振兴实践模式,提出新时代下碳金融赋能乡村的“三核”驱动模式:“PPP+乡村”合作模式、乡村碳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碳中和新乡村”模式。基于上述模式,从乡村、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提出碳金融赋能乡村的高质量对策:提高各主体机构协同能力、优化碳金融创新产品,强化数字科技赋能碳金融、加快数字基础建设新型碳乡村,加强碳金融人才武装、致力培养高端碳金融人才。通过提高碳金融实际应用转化协同赋能乡村振兴效率,有利于乡村为碳金融创新转化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和软环境,进而引领乡村碳金融发展,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关键词:
碳金融 乡村振兴 模式 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琳琳
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这是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本文通过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机理和实践模式,提出促进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个人人力资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激发农民增收内生动力,有助于乡村振兴;从实践模式来看,乡村教育振兴创新模式包括学历教育改革发展模式、智慧教育模式、产教融合全域教育模式与社会资源参与模式。未来,要使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模式有效实施,还需完善教育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教育目标的科学合理性与有效落实;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保障乡村地区公平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多元主体沟通机制,鼓励政府、教育机构、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参与,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教育赋能 乡村振兴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在典型农区,经历了"人口外流-地权离散-乡村失序"及"资本下乡-地权争夺-乡村重构"两个阶段之后,目前已经进入到专业农户崛起与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专业农户饱经市场化的洗礼,崇尚公共性的社会,率先成长为乡村在地富裕阶层,他们是典型农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全面实现典型农区乡村振兴,一方面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体制改革,突出增强土地经营权的产权强度,探索组建跨社区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有效提升专业农户生产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根据城乡格局演化趋势布局乡村治理体系,达到市(镇)标准的村庄组织可以转置为城镇政府,分散居住在开放式乡村的专业农户归属附近城镇管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益龙 魏婉怡
首都地区是高度城镇化的区域,推进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特殊的责任和意义。首都地区的乡村振兴需结合首都实际和都市特色精准有效地推进实施。目前,首都地区乡村呈现出人口减少、村庄消失、农业受困的态势。为了更好地推进首都北京的乡村振兴,要准确把握其性质和意义。都市圈乡村振兴属于保护性发展,目的是保护社会系统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途径。精准推进首都地区乡村振兴需做到精准分类、精准均衡、精准施策和精准监测。在路径选择上,结合当前首都“三区四类”村庄的总体规划,重点建设人文乡村、生态乡村、美丽乡村、休闲乡村和现代乡村五类典型乡村,在政策上可实施“千村百镇”振兴计划、开展“村庄庭院美化”行动、强化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供给以及大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创新。
关键词:
首都地区 乡村振兴 保护性发展 精准推进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军鹏
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政府与社会合作伙伴关系理论、治理理论和服务型政府理论,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要有合同外包、公私合作、政府补助、凭单制等方式。美国的合同外包、英国的市场检测和新西兰的激进民营化的做法是较为典型的模式。我国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总体目标是推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建立多元化、社会化、制度化、法治化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骆庆国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农村产业兴旺离不开物流,但单纯的物流无法实现农村产业兴旺。股份经营是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选项,农村股份经营与农村物流的结合不仅为农村产业兴旺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二者彼此促进,良性互动。农村物流与农村股份经营的深度结合,必将使农村物流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物流 产业兴旺 股份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