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5)
- 2023(9978)
- 2022(8590)
- 2021(8213)
- 2020(6993)
- 2019(16490)
- 2018(16355)
- 2017(30044)
- 2016(17052)
- 2015(19952)
- 2014(20313)
- 2013(19966)
- 2012(18865)
- 2011(17378)
- 2010(17658)
- 2009(16326)
- 2008(16590)
- 2007(15090)
- 2006(13014)
- 2005(11929)
- 学科
- 济(71774)
- 经济(71710)
- 管理(44195)
- 业(39207)
- 方法(32784)
- 企(29815)
- 企业(29815)
- 数学(29152)
- 数学方法(28918)
- 中国(22257)
- 农(20639)
- 财(16851)
- 学(16741)
- 贸(15824)
- 贸易(15816)
- 易(15459)
- 环境(14173)
- 制(13469)
- 业经(13362)
- 农业(13281)
- 地方(12992)
- 理论(12328)
- 银(11704)
- 银行(11666)
- 和(11576)
- 行(11196)
- 融(10928)
- 金融(10926)
- 教育(10745)
- 划(10067)
- 机构
- 学院(249532)
- 大学(249521)
- 济(105485)
- 经济(103280)
- 研究(91262)
- 管理(87065)
- 理学(73751)
- 理学院(72812)
- 管理学(71507)
- 管理学院(71052)
- 中国(69618)
- 科学(56118)
- 京(54636)
- 所(47935)
- 财(47405)
- 农(45537)
- 研究所(43571)
- 中心(41191)
- 江(38640)
- 财经(37729)
- 业大(37483)
- 农业(35896)
- 北京(35553)
- 范(34525)
- 经(34282)
- 师范(34167)
- 经济学(34070)
- 院(32559)
- 经济学院(30881)
- 州(30577)
- 基金
- 项目(159271)
- 科学(122927)
- 研究(117785)
- 基金(113115)
- 家(99408)
- 国家(98599)
- 科学基金(81952)
- 社会(72576)
- 社会科(68610)
- 社会科学(68590)
- 省(61764)
- 基金项目(59242)
- 教育(55755)
- 划(52606)
- 自然(51476)
- 自然科(50154)
- 自然科学(50134)
- 自然科学基金(49233)
- 编号(48188)
- 资助(47841)
- 成果(39946)
- 重点(37207)
- 部(36312)
- 发(35162)
- 课题(34851)
- 创(32543)
- 中国(30682)
- 教育部(30667)
- 大学(30662)
- 创新(30500)
- 期刊
- 济(118359)
- 经济(118359)
- 研究(76236)
- 中国(54199)
- 学报(41903)
- 农(40874)
- 财(37395)
- 科学(36710)
- 教育(34113)
- 大学(30856)
- 管理(29985)
- 学学(28764)
- 农业(27852)
- 技术(22636)
- 融(22160)
- 金融(22160)
- 经济研究(19450)
- 财经(19213)
- 业经(18055)
- 经(16669)
- 业(16327)
- 问题(16097)
- 贸(15023)
- 世界(12878)
- 国际(12835)
- 版(12539)
- 技术经济(12499)
- 资源(12421)
- 图书(11939)
- 统计(11455)
共检索到380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晓晖
"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全面树立生态自然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审美观、生态发展观等观念。"美丽中国"生态文明观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的教育和实践过程,应当加强宣传;注重教育;倡导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其生态文明素养高低是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尺。文章以"美丽中国"战略思想对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为切入点,总结提炼出当前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生态教育资源、建设生态校园、创新活动形式、培育低碳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丽中国 高职院校 生态文明 教育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杨
农民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主体,在新时代中培育农民的生态意识体现出了高度的时代价值。当前,在农民生态意识培育中仍面临着农民认知能力不足、制度缺失、内容单一及方式滞后等现实障碍。应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努力营造新农村的生态文化氛围,构建与时俱进的生态意识培育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的生态意识,使农民群体充分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
农民 生态意识 美丽乡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作为当代和未来社会的精英阶层和主体力量,大学生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但是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却并未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不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他们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大学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会龙 马永庆
公正观培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一环。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其包括个人公正和社会公正。成人教育公正价值观培育的实现依赖于各种社会条件,需要相应的制度保障、和谐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个体公正意识的形成。当下,需要通过培育个人公正理念、开展成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自身道德修养以及各种合力作用,以促进成人教育公正价值观培育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公正 公正核心价值观培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静 杜和军
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敬业价值观的培育,为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提供了重要保障。敬业作为敬业者的人格特征,是个体对所从事的职业活动的总体精神状态和态度体验。提升教师价值观,需要他们具有高度的职业知业、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情感、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定的职业信念和精业勤业的职业行为。
关键词:
敬业价值观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淑桥
生态理念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违背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生态理念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政府、社会公共领域、社会私人领域等多方协调,使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并在实践中自觉地养成尊重和保护生态的行为习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理念 培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建平 邓一君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美丽中国"为生态补偿机制注入了活力,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美丽中国"的路径选择之一。本文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完善思路,可以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奠定基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丽
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为高职院校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能够促进提高师生文化素质,提升育人水平。当前,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难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办学时间、办学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明显;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偏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进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感较低。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文化自信培育路径:构建鲜明的职业特色;打造服务地方的特色校园文化;对外宣传自身特色文化;培养服务地方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自信 特色文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小伊 刘红斌
阐释了高等教育发展力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培育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力的现实意义,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力的构成要素,提出了培育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力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发展力 培育路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毛新
中国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要根本改善中国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必须采取产业经济的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环境产业,充分发展环境基金,尽早建立碳税收和碳交易制度,不断加强环境法治建设。争取以产业发展推动环境的治理,以制度文明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
环境产业 低碳经济 生态文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雪梅 于旭蓉 马雪菲
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支撑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调查分析发现,女性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略高于男性,男性对海洋生态文明的积极认知态度、知识掌握程度、伦理认知理性度、责任意识、消费意识和价值认同感等高于女性,且更愿意通过新媒体渠道获取知识来源,并付诸保护海洋生态文明公益活动。因此,研究性别对海洋文明建设的主要影响,尤其是加强女性在海洋意识方面培育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女性在生态保护中具有较为母性的认同感,但其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较之男性仍显不足,沿海地区人们海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魏海生 李祥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其生成的基本理论遵循、坚实理论支撑、深厚文化底蕴、有益理论镜鉴、丰富实践依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完整、内涵丰富,核心要义包括生态价值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生态系统观、生态法治观、生态共赢观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价值意蕴深厚,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新飞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指南、美丽世界建设的新方案。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向宝惠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生态文明建设是构筑"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看,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使人们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王晓广(2)认为"美丽中国"首先指称的是一种优美宜居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又表征了一种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体现了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的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洪大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提出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