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58)
- 2023(16103)
- 2022(13086)
- 2021(11925)
- 2020(9951)
- 2019(22275)
- 2018(21931)
- 2017(42478)
- 2016(22714)
- 2015(25105)
- 2014(24366)
- 2013(23302)
- 2012(20757)
- 2011(18330)
- 2010(18116)
- 2009(16578)
- 2008(15610)
- 2007(13154)
- 2006(11284)
- 2005(9785)
- 学科
- 济(93192)
- 经济(93094)
- 管理(67564)
- 业(61657)
- 企(50728)
- 企业(50728)
- 方法(46744)
- 数学(41551)
- 数学方法(41049)
- 农(25148)
- 财(24724)
- 中国(24351)
- 业经(21052)
- 环境(18483)
- 贸(17902)
- 贸易(17895)
- 易(17453)
- 地方(17326)
- 农业(16842)
- 学(16714)
- 务(16015)
- 财务(15964)
- 财务管理(15927)
- 企业财务(15159)
- 制(15156)
- 融(15094)
- 金融(15092)
- 理论(14046)
- 和(13996)
- 银(13935)
- 机构
- 学院(305382)
- 大学(304320)
- 济(127637)
- 经济(125382)
- 管理(122489)
- 理学(107177)
- 理学院(106190)
- 管理学(104260)
- 管理学院(103729)
- 研究(95386)
- 中国(72523)
- 京(61637)
- 财(57712)
- 科学(56780)
- 财经(47248)
- 中心(46061)
- 农(44906)
- 所(44516)
- 业大(44096)
- 经(43261)
- 江(43069)
- 研究所(40738)
- 经济学(40462)
- 范(38369)
- 师范(37956)
- 北京(37565)
- 经济学院(36837)
- 财经大学(35527)
- 院(35317)
- 农业(35080)
- 基金
- 项目(217048)
- 科学(173469)
- 基金(160481)
- 研究(159379)
- 家(139182)
- 国家(138125)
- 科学基金(120942)
- 社会(104651)
- 社会科(99557)
- 社会科学(99533)
- 基金项目(84550)
- 省(84205)
- 自然(77160)
- 自然科(75433)
- 自然科学(75421)
- 自然科学基金(74043)
- 教育(73685)
- 划(70758)
- 资助(65129)
- 编号(63932)
- 成果(50034)
- 重点(48854)
- 部(48131)
- 发(46773)
- 创(45977)
- 国家社会(44716)
- 创新(42997)
- 课题(42653)
- 教育部(42199)
- 科研(42143)
- 期刊
- 济(128879)
- 经济(128879)
- 研究(81866)
- 中国(51112)
- 学报(44490)
- 财(44367)
- 管理(43806)
- 科学(41057)
- 农(39837)
- 大学(34983)
- 学学(32873)
- 教育(29119)
- 农业(27708)
- 技术(26722)
- 融(26548)
- 金融(26548)
- 业经(22808)
- 财经(22425)
- 经济研究(21814)
- 经(19218)
- 问题(17383)
- 统计(15985)
- 业(15430)
- 贸(15294)
- 图书(14853)
- 策(14853)
- 商业(14206)
- 技术经济(13860)
- 理论(13852)
- 国际(13771)
共检索到4299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晓岭 武春友
从"绿色化"理念出发,将生态福祉和社会福祉纳入国家层面的能源效率测度理论框架中,对能源经济效率和能源环境效率进行拓展和比较,进而提出"绿色型""经济型""生态型"和"双低型"的能源效率发展模式。基于此,构建了非参数Super-EBM模型,利用2000—2010年G20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多维度的能源效率测算、情境总结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能源经济效率相比,"绿色化"视角下2000—2010年G20国家的能源生态效率整体上呈发散趋势;其中,中国的能源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且中国的能源生态效率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更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生态效率 绿色增长 效率测度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汪万发 许勤华
G20峰会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之一,不仅正在引领全球绿色治理进程,而且呈现出以绿色治理引领全球发展与治理的新趋势和新变局。通过分析2008—2021年G20峰会框架下全球绿色治理议题及其领导人宣言,探析G20峰会在应对全球绿色治理问题、推动绿色发展进程和统筹推进气候、环境、能源治理等方面的角色与作用,G20峰会通过战略性参与、制度化影响和实践性改造等深刻塑造全球绿色治理进程,在大国战略竞合、百年大变局等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深化G20峰会框架下全球绿色治理进程的大国作用,为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日古嘎 马占新
应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角对2011—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及其12个盟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静态效率方面,内蒙古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呈现蒙中地区高于蒙西和蒙东地区的倒"V"字型分布特征;动态效率方面,内蒙古绿色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不同区域和不同盟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情况存在差异,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根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苏日古嘎 马占新
应用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视角对2011—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及其12个盟市的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与分解。结果表明:静态效率方面,内蒙古绿色发展效率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异较大,呈现蒙中地区高于蒙西和蒙东地区的倒"V"字型分布特征;动态效率方面,内蒙古绿色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不同区域和不同盟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情况存在差异,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根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福中 樊亚宾 孙东升
以二十国集团成员国为例,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工业产业结构演进与贸易结构变化的内生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发现,G20各成员国工业产业结构演进与出口商品贸易结构变化内生关系显著,进口商品贸易结构变化对工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作用明显;工业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内生影响效应持续时间较长且逐步减弱;出口和进口商品贸易结构变化受到外部因素干扰较多,而工业产业结构演进所受外部因素干扰较少。具有较大贸易逆差的国家(或地区)应正确认识贸易结构与贸易赤字之间的关系,重视进口对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演进的促进作用,同时考虑工业产业和贸易结构调整政策的长期效应,从而更好地推动工业产业结构演进以及贸易结构的合理转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武建新 胡建辉
本文根据中国处于转型发展新阶段的典型事实,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框架,探讨了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就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中国经济的绿色增长均呈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就间接效应看,产业结构合理化不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提高但有利于劳动产出效率的改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有利于资本产出效率的改善但对劳动产出效率的影响不甚明朗。环境规制对中国绿色经济增长不直接产生作用但要素配置功能明显。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行政化环境规制间的交互作用,对中国绿色经济的增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梦瑶 仇喜雪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落地乡村振兴政策的关键时期,因此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乡村振兴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整理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统计描述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我国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中西部地区在乡村振兴发展方面享受到的数字经济红利相较东部地区更大;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斌 祁源 李倩
利用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考虑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选用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的ML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项,进一步构建计量模型使用动态GMM方法实证检验财政分权、FDI及其交互项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效率的改善;财政分权程度的提高对绿色技术进步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在较大程度上恶化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不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FDI的引入既不利于绿色技术进步也未能有效改善绿色技术效率,但与财政分权的良性互动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财政分权、FDI对绿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瑾 刘文革 周钰迪
针对中国绿色经济持续增长问题,本文结果表明,全国整体而言第三产业发展对绿色增长有促进作用,对外开放对绿色增长有负面作用,但是区域差异较大:第三产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绿色增长正效应最显著,开放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负向影响,其中对中部地区的负效应系数最大,中部地区"污染避难所"的环境成本转移效应明显,要避免污染产业的进一步转移,中西部地区可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工业型绿色经济。
关键词:
绿色增长 开放程度 区域差异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宇 姜金涵 宋兰旗
低碳技术进步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绿色信贷能够通过引导资源配置和激励技术创新,促进低碳技术进步。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分析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特征,进一步分析上述影响的地区差异。研究结论显示:中国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绿色信贷对低碳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差异。据此,从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省际合作等方面给出提高绿色信贷促进低碳技术进步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为在绿色效率视角下检验中国城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利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3年间的绿色效率,并运用SYS-GMM方法和相应城市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绿色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说明在绿色效率视角下,中国城市层面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是成立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为在绿色效率视角下检验中国城市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利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3年间的绿色效率,并运用SYS-GMM方法和相应城市的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绿色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说明在绿色效率视角下,中国城市层面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是成立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万里 宣旸
“十四五”规划指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使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目前,中国制造业存在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智能化发展迅猛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探究其对能源效率的影响机制,实现智能能源、智慧能源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4—2016年中国省级平衡面板数据,使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并研究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调节作用。得到的结论如下:(1)智能化促进能源效率,即增加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耗;(2)随着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提升作用加强;(3)环境规制加速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正向作用;(4)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增加,智能化更加促进能源效率;(5)不同地区智能化对能源效率的作用不同,西部地区智能化的作用最弱,但调节作用最大。政府和企业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完善环境规制和合理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来应用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孟祥兰 孟雪井 梁艳艳
本文使用金融深化因子来表现各国的金融深化水平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在各国间的趋同性,它反映了相同的金融深化水平下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同的真正原因。本文以23个国家1981—2009年的国际面板数据为基础,对金融深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和现代化水平根据需要进行了相应的协整分析,发现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并建立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得到金融深化因子为各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然后对各国的金融深化因子的状况进行了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结论是我国与泰国、印度和印尼等国家的金融深化因子的水平最为相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群 刘基伟
加强森林保护,保存现有森林资源,恢复森林生态,发展生态林业,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定2011年至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市)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林业生态、林业保护和林业产出及效率三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分析林业三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并判别发展滞后关系。结果表明:(1)从全国整体来看,林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数稳定在0.3上下,增速较低;林业保护系统综合评价指数7年间增长了0.08,增幅28.3%,提升最为明显;林业产出及效率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提升了0.06,在2013、2014年以及2017年有一定幅度的回落,整体呈现曲折增长态势。(2)全国平均耦合协调度平均值由0.488上升到0.551,提升12.90%,全国从濒临失调迈入勉强协调。(3)从省际角度来看,湖南、辽宁、广东和陕西等4个省份各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高,均达到初步同步及以上;甘肃、北京等15个省份表现为轻度滞后;山西、河北等12个省份表现为一般滞后或严重滞后。针对31个省(区、市)林业三个系统发展水平、结构问题,提出加速生态林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打造科学完善的森林康养旅游等手段,以及加快科技型林业企业和林业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学研对接机制的部署与落实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工业大数据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效应检验
全要素能源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环境规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与能源效率提升——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再检验——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环境规制、能源消费结构与雾霾——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的动态空间面板实证检验
林业产业集聚水平与生态效率实证分析——基于中国15个省域面板数据的检验
世界能源价格与粮价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时间序列与面板数据的双重检验
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费反弹效应——使用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