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44)
- 2023(22041)
- 2022(18622)
- 2021(17379)
- 2020(14650)
- 2019(33743)
- 2018(33035)
- 2017(63898)
- 2016(34388)
- 2015(38477)
- 2014(38051)
- 2013(37575)
- 2012(34652)
- 2011(31071)
- 2010(31300)
- 2009(29665)
- 2008(29040)
- 2007(25767)
- 2006(22996)
- 2005(20964)
- 学科
- 济(142219)
- 经济(142031)
- 业(115903)
- 管理(112597)
- 企(100944)
- 企业(100944)
- 方法(64304)
- 数学(53805)
- 数学方法(53156)
- 财(45405)
- 农(41976)
- 中国(41670)
- 业经(37955)
- 制(33969)
- 融(31248)
- 金融(31244)
- 银(30614)
- 银行(30572)
- 务(30503)
- 财务(30416)
- 财务管理(30361)
- 行(29331)
- 企业财务(28890)
- 农业(28518)
- 贸(27123)
- 贸易(27103)
- 地方(26940)
- 易(26405)
- 学(24936)
- 理论(24684)
- 机构
- 学院(488102)
- 大学(487133)
- 济(206426)
- 经济(202234)
- 管理(195229)
- 理学(167591)
- 理学院(165894)
- 管理学(163280)
- 管理学院(162379)
- 研究(161141)
- 中国(131036)
- 京(103204)
- 财(100638)
- 科学(93507)
- 财经(79280)
- 所(79230)
- 农(75827)
- 中心(74782)
- 江(72638)
- 经(72189)
- 研究所(71159)
- 业大(67898)
- 北京(65564)
- 经济学(63159)
- 范(60328)
- 师范(59815)
- 农业(58960)
- 财经大学(58898)
- 院(58450)
- 州(58136)
- 基金
- 项目(320476)
- 科学(254670)
- 研究(237919)
- 基金(235486)
- 家(202911)
- 国家(201202)
- 科学基金(175106)
- 社会(153099)
- 社会科(145352)
- 社会科学(145314)
- 基金项目(123376)
- 省(122841)
- 自然(112005)
- 自然科(109448)
- 自然科学(109424)
- 教育(109155)
- 自然科学基金(107500)
- 划(102775)
- 资助(97919)
- 编号(96397)
- 成果(78633)
- 部(72071)
- 重点(70939)
- 发(67683)
- 创(67450)
- 课题(66060)
- 国家社会(63606)
- 教育部(62751)
- 创新(62623)
- 制(61522)
- 期刊
- 济(229300)
- 经济(229300)
- 研究(149341)
- 中国(95396)
- 财(80851)
- 管理(76272)
- 农(69940)
- 学报(69407)
- 科学(66456)
- 融(57785)
- 金融(57785)
- 大学(54778)
- 学学(51741)
- 教育(49179)
- 农业(47413)
- 技术(43167)
- 财经(39949)
- 业经(37325)
- 经济研究(36643)
- 经(34272)
- 问题(29437)
- 业(26424)
- 技术经济(24859)
- 贸(24732)
- 理论(23086)
- 现代(22768)
- 统计(22655)
- 世界(22200)
- 国际(21904)
- 财会(21827)
共检索到739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凤荣 王康仕
基于2010—2015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政府"绿色"政策是否提高了绿色金融配置效率以及不同政策工具是否存在成效差异。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低效率的配置水平,未对污染企业形成显著的融资约束;从整体来看,"绿色"政策提高了绿色金融配置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财政政策对绿色金融配置效率不具有显著影响;"绿色"监管政策的缺失抑制了金融发展对绿色金融配置效率的正向作用。
关键词:
绿色金融 配置效率 财政政策 监管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红娜 孙美玲
绿色技术创新是“双碳”背景下制造企业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有效弥补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双重外部性”缺陷。以2011—2021年制造企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工具变量法(IV)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进而促进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从时间维度分析了该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激励作用的有效期。从产权异质性角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对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效果在混合所有制和非国有制企业中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发现企业现金流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影响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中发挥着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从税收优惠政策角度提升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艾湘
选取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数据,实证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非线性影响,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主要源自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与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在东、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与民营企业中的作用更明显;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通过“交易成本降低机制”和“融资约束缓解机制”,间接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沈蕾 文秀
建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是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措施,其本质是引导企业积极低碳转型,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选取2010年至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从产业类别切入,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立后,对试验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效率影响的差异性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助于提高试验区内企业的发展效率,并且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扩大企业可获资金规模和优化资金配置结构是该试点政策发挥提高企业发展效率的主要途径。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成果转化两阶段来看,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于不同技术资源禀赋的企业会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为考察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供了经验数据,并且对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绿色金融政策效果,促进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永
选取2005—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探讨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验证信贷资源错配、人力资本积累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绿色金融可通过降低信贷资源错配、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两条路径,有效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对非国有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更强。对此,提出加大绿色金融供给与创新、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机制、健全人力资本积累渠道与因业制宜落实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的建议,为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广永
选取2005—2021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探讨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验证信贷资源错配、人力资本积累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显著促进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绿色金融可通过降低信贷资源错配、增加人力资本积累两条路径,有效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对非国有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激励作用更强。对此,提出加大绿色金融供给与创新、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机制、健全人力资本积累渠道与因业制宜落实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的建议,为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孔庆恺 杨蕙馨 付凡
绿色创新是制造业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为考察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首先从绿色创新意愿、绿色创新能力两视角切入,理论分析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其次,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我国2011—2020年各地区两业融合水平,并将其与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实证检验两者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两业融合水平整体偏低,增速平缓,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第二,两业融合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后依旧成立。第三,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多种异质性。在绿色创新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制造企业实质性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在企业异质性方面,两业融合对非重污染行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南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四,提高技术整合能力、缓解融资约束是两业融合促进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两条主要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两业融合类型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先进制造业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融合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佳,但与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融合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持续提升制造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小刚 李响
长期以来中国主要依靠丰富资源和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双重优势取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同时对整体资源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破坏,传统的“先污后治”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本文通过对2015—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调节效应以及门槛回归检验,探讨融资约束、战略激进对绿色创新投入和产出关系的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创新投入对绿色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融资约束及战略激进对绿色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均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并存在门槛效应。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企业应加大绿色创新活动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绿色创新转化能力;建立相应的融资管控机制,严格管控企业投资方向;制定适合本企业的科学战略,优化现有的企业战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隋俊
科学系统地评价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合理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提升绿色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以及跨国公司技术溢出、绿色创新系统社会资本、绿色创新系统吸收能力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影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05-2011年我国28个制造业行业为样本,运用RAGA-PPE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评价;在利用雷达图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探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影响效果的行业差异及成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梦媛 方厚政
绿色金融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助推剂,在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使用DID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对高环境风险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非高环境风险行业,《指引》实施后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作用更强,促进了其企业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高环境风险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数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绿色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最后,对规范和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以及加快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靳毓 文雯 何茵
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以2015—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弱化代理冲突、提升成长能力,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在非高新技术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飞
选取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一系列内生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对于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绿色实用型专利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带来的技术扩散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激活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主要归因于资源再配置,且资源再配置是价值链数字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又一重要渠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飞
选取2010—202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考察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对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考虑一系列内生问题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对于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拥有绿色实用型专利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数字化对绿色创新的正向赋能效应更强。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数字化带来的技术扩散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激活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渠道。动态分解结果显示,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提升主要归因于资源再配置,且资源再配置是价值链数字化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又一重要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柿颖 陈维涛
文章由进口绿色产品视角切入,采用1996~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深入剖析绿色产品进口关税下降将如何以及通过哪些渠道对企业绿色转型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能够提升企业的绿色经济绩效,同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推动企业的绿色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对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绿色转型进程的推动作用更强;机制检验阐明,绿色产品进口关税的下降将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研发投入,分别对企业的绿色经济绩效和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现阶段绿色产品非关税壁垒的下降不仅不会对企业的绿色经济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还会抑制企业绿色技术的研发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去产能”政策是否提高公司绩效——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政府补贴、融资约束与资本配置效率研究——基于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基于资本配置效率的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以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的实证研究
金融歧视、市场分割与FDI配置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产业政策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信息透明度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
企业生命周期与非效率投资——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企业运营效率——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产融结合、投资效率与企业经营绩效——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