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39)
- 2023(6844)
- 2022(5305)
- 2021(5164)
- 2020(3792)
- 2019(8933)
- 2018(9276)
- 2017(14433)
- 2016(9550)
- 2015(10866)
- 2014(11438)
- 2013(9832)
- 2012(9074)
- 2011(8371)
- 2010(8953)
- 2009(7816)
- 2008(7948)
- 2007(7574)
- 2006(6869)
- 2005(6384)
- 学科
- 管理(24109)
- 济(22871)
- 经济(22844)
- 教育(21542)
- 业(14821)
- 中国(14367)
- 企(12985)
- 企业(12985)
- 理论(12354)
- 环境(11206)
- 学(10987)
- 教学(9627)
- 发(7685)
- 农(7672)
- 方法(7164)
- 业经(6647)
- 和(6631)
- 划(6447)
- 财(6436)
- 生态(6207)
- 发展(5835)
- 展(5710)
- 研究(5512)
- 资源(5479)
- 学校(5474)
- 地方(5360)
- 学法(5242)
- 教学法(5242)
- 思想(5131)
- 技术(5118)
- 机构
- 大学(126659)
- 学院(121861)
- 研究(42835)
- 管理(36169)
- 济(34895)
- 经济(33526)
- 教育(31354)
- 范(30135)
- 师范(29997)
- 理学(29918)
- 理学院(29439)
- 京(29238)
- 管理学(28543)
- 管理学院(28311)
- 科学(26230)
- 中国(25915)
- 师范大学(24093)
- 江(22185)
- 所(20982)
- 北京(19846)
- 财(19017)
- 研究所(18827)
- 技术(18699)
- 中心(18476)
- 职业(18411)
- 州(18094)
- 院(15954)
- 业大(15480)
- 农(15067)
- 财经(14224)
- 基金
- 项目(72135)
- 研究(64412)
- 科学(56727)
- 基金(44572)
- 教育(38975)
- 家(36927)
- 国家(36386)
- 社会(35553)
- 社会科(33136)
- 社会科学(33126)
- 省(31991)
- 编号(30547)
- 科学基金(30448)
- 成果(28907)
- 划(27916)
- 课题(25637)
- 基金项目(22759)
- 年(22560)
- 规划(18741)
- 重点(18271)
- 项目编号(18028)
- 发(17367)
- 资助(17037)
- 性(17006)
- 自然(16734)
- 部(16385)
- 自然科(16150)
- 自然科学(16146)
- 度(16000)
- 研究成果(15998)
共检索到202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志丹
"绿猫"理论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绿色国家"。绿色发展,是中国必然的抉择。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仅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绿色科技研究与创新,还能辐射和带动公众绿色观念的形成。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也丰富着"绿猫"理论的内涵,切实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关键词:
“绿猫”理论 高校 生态文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平芳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式,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一。本文在探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重新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全球生态意识和开展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科研活动等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经伟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过程中,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其基础和先导作用,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探讨了高等学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应如何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
关键词:
高校 生态文明 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曜
"课程思政"的实施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态信仰、生态文明行为不够理性,教育实效有限。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 生态文明 教育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贞权 丁忠甫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科课程渗透的主渠道作用,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积极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生态文明教育 途径与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傅冀耀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旨在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大学生逐渐树立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分析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高校教育 生态文明 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正林
高校以传承和创新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重要文化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应当充分有效地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在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缺乏生态保护内涵,忽视生态保护规范。反思市场取向、学科壁垒和科技理性的办学模式所导致的生态文明教育困境,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自觉性,我国高校才能切实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态文明教育 科学技术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时见 邵佰东
生态文明教育既体现教育涵化属性,又彰显公共管理属性,具有公共性、耦合性、全面性、长期性等特征。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的场域下,生态文明教育是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础性工程,不仅要在理论内涵上体现中华民族生态复兴的教育愿景、人民中心生态民生的教育立场、民众生态心智形塑的教育目标、本土生态资源整合的教育特色,而且行动方略上要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任务,构建生态文明教育整体性发展格局,建设生态文明教育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夯实生态文明教育主体责任自觉,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协同治理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玉涵 吴鹏
目前,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体系日趋成熟,在社会发展的很多方面都已融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这无疑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各个高校也开始把生态文明融入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这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教育过程中,针对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还不够完善,忽视了对学生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和学生生态行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香妹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的缺失是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就成为了实践教育的主要通道。高校实施体验式生态文明教育,可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研修活动、建立实践基地、建立线上平台等措施。让高校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激发生态保护的热情,在亲身经历中培养生态责任意识,正确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意识到自身肩负着生态保护使命感,为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
高校 体验式 生态文明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伟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内容、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生态文明 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烨
生态文明教育是指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借助现代综合教育手段,促进生态文明的传播和实践,使受教育者的意识、知识和技能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文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生态文明教育应注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相互交融,注重体制机制的设计、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法律制度的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海荣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同时也担负着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人才的重任。高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途径,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素质,使之有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这对促进生态文明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志平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高校打造以"养成教育"为切入口的生态文明教育模式具有时代必然性。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养成教育的领导和保障制度;应加强校园生态基础建设,提供生态文明养成教育的硬件支撑;应建立"教学-实践-服务"体系,不断打造养成教育升级版。
关键词:
生态文明教育 养成教育 实践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佳妮
“双碳”目标的提出,拓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增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有其独特且重要的意义。“双碳”目标下民族高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面向“双碳”目标,民族高校需增强生态文明教育的体系化和系统性建设,注重提质增效,体现价值观塑造的特色,并突出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培养。以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发展观教育、生态法治观教育、生态文化观教育、生态安全观教育、生态全球观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从教育供给、教育产出、教育保障和教育研究四条路径寻求改革和创新,打造民族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关键词:
双碳 民族高校 生态文明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