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39)
- 2023(16360)
- 2022(13808)
- 2021(13095)
- 2020(11121)
- 2019(25584)
- 2018(24992)
- 2017(47840)
- 2016(25663)
- 2015(28651)
- 2014(28197)
- 2013(27805)
- 2012(25261)
- 2011(22578)
- 2010(22342)
- 2009(20896)
- 2008(20415)
- 2007(17731)
- 2006(14824)
- 2005(13278)
- 学科
- 济(105393)
- 经济(105293)
- 管理(72698)
- 业(70514)
- 企(57858)
- 企业(57858)
- 方法(51908)
- 数学(46646)
- 数学方法(46050)
- 财(29948)
- 中国(28891)
- 农(27752)
- 贸(21722)
- 贸易(21714)
- 易(21211)
- 业经(21159)
- 学(21065)
- 制(19902)
- 务(19885)
- 财务(19821)
- 财务管理(19780)
- 企业财务(18856)
- 农业(18103)
- 地方(17612)
- 银(16423)
- 银行(16387)
- 融(16077)
- 金融(16074)
- 行(15592)
- 环境(15281)
- 机构
- 大学(360962)
- 学院(360946)
- 济(153609)
- 经济(150774)
- 管理(139029)
- 研究(121070)
- 理学(121048)
- 理学院(119747)
- 管理学(117566)
- 管理学院(116899)
- 中国(91775)
- 京(74552)
- 科学(73319)
- 财(69511)
- 所(60259)
- 农(59722)
- 财经(56490)
- 中心(55968)
- 研究所(55079)
- 业大(53554)
- 经(51589)
- 江(50658)
- 经济学(48588)
- 农业(47322)
- 北京(46465)
- 范(44937)
- 师范(44404)
- 经济学院(43944)
- 院(43751)
- 财经大学(42316)
- 基金
- 项目(247031)
- 科学(195303)
- 基金(182694)
- 研究(176807)
- 家(160173)
- 国家(158923)
- 科学基金(136617)
- 社会(114038)
- 社会科(108331)
- 社会科学(108302)
- 基金项目(95829)
- 省(94763)
- 自然(89443)
- 自然科(87464)
- 自然科学(87438)
- 自然科学基金(85925)
- 教育(82405)
- 划(80530)
- 资助(76080)
- 编号(70089)
- 重点(55970)
- 成果(55772)
- 部(55770)
- 发(52430)
- 创(51565)
- 科研(48640)
- 创新(48363)
- 国家社会(48259)
- 教育部(48055)
- 课题(47770)
- 期刊
- 济(158223)
- 经济(158223)
- 研究(100945)
- 中国(63206)
- 学报(57784)
- 财(55409)
- 农(53228)
- 科学(52951)
- 管理(49743)
- 大学(43937)
- 学学(41792)
- 农业(36587)
- 教育(33088)
- 技术(31404)
- 融(30845)
- 金融(30845)
- 财经(27989)
- 经济研究(27693)
- 业经(25280)
- 经(24124)
- 问题(21119)
- 业(20166)
- 贸(19520)
- 统计(18458)
- 技术经济(17899)
- 版(17586)
- 国际(16939)
- 策(16651)
- 世界(16332)
- 商业(15928)
共检索到515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苏治 李媛 徐淑丹
在国内经济出现"结构性"减速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2008年底出台的四万亿投资方案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指责。本文对四万亿投资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借助拉姆塞-卡斯-库普曼和投入产出模型探讨了投资方案的有效性,并基于七种不同的情景假设,模拟分析了不同投资结构下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结论表明:(1)总体上讲,四万亿投资较好熨平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意外冲击,其积极的正向影响值得肯定。(2)投资仍然是短期内遏制经济惯性下滑、维持经济稳态增长、保证"调结构"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3)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投资是未来优化投资结构的重要方向,它将助力于"调结构",带动经济的长远、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生玲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世界主要国家经济步入衰退期,影响了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再加上一些结构性的矛盾,使经济出现较大下滑,给对外贸易、工业生产和就业状况带来较大影响。为此,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快速出台了以"四万亿"投资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这些措施正在实施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立军 曾繁华
四万亿投资虽已接近收官,但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远没有结束,后危机时期经济调整任务艰巨而且复杂。基于Ramsey-Cass-Koopmans模型探究四万亿投资对经济稳态路径的调整作用后发现,四万亿投资冲击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较好的熨平周期的作用,在投资冲击下经济均衡恢复的半衰期为20.6年;四万亿投资的筹资方式、投资方向将对经济增长的均衡路径形成不同影响,更多吸纳民间资本和科学的投资方向能提高经济的均衡福利水平。
关键词:
均衡路径 收敛 稳态 社会福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焜 王小华
基于2003—2015年我国26个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重点考察了四万亿投资刺激计划背景下,各地区的财政货币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价格上涨除了受到生产成本因素驱动以外,还主要受到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引致的地方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地方财政货币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冲击效应在四万亿投资实施前后存在明显的差异;四万亿刺激计划实施后,各地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才是新一轮粮食价格波动的主因,粮食类农产品因为自身的敏感和脆弱性,受到了财政货币政策引致的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最直接伤害;应注重财政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分解、梳理及协调配合,处理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寻求一个有效的"平衡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卫梦星
在"反事实"框架下,考虑利用宏观数据构建"反事实"的现实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宏观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2008年三季度后中国政府实施的"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事后评价。研究发现"四万亿"投资对2009年实际GDP增长的贡献为0.93个百分点,但其作用在2010年后迅速反转。结果表明,"四万亿"投资确实为阻止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陷入衰退起到了较大作用,但对2009年的"保八"目标来讲并非必须,其长期作用也不显著。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洪英 白先春
为应对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以扩大内需,应对危机。针对我国政府2008年11月以来开始施行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本文利用不等重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就该计划实施对我国股票收益率的影响作了阶段性分析;进一步,利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剔除国外股市影响,更加客观地反映四万亿投资计划对我国股票收益率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严昀镝 徐延萌 段海英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结合我国政府的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分析了政府投资的着力方向,指出政府投资应着力于民生工程、经济结构调整、带动性强的行业、基础设施的配套协调四个方向。
关键词:
经济低迷时期 政府投资 四万亿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海杰 吕长江 Edward Lee
本文研究我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本文以200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四万亿投资"政策为外部冲击,探讨了我国政府就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作用路径和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四万亿投资"政策导致企业投资效率下降,并且这种下降效应在刺激政策实施期间政府补贴增加的企业和银行贷款增加的企业中都更为明显,而较好的信息披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四万亿投资"政策带来的投资效率损失。进一步分析发现,政策实施期间的企业投资对其后续几年的股票回报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本文提供了我国政府出台刺激政策经济后果的证据,对于理解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有一定的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笑牧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5日公布了四万亿投资计划来提振经济。本文运用GARCH模型,通过考察该经济刺激计划公布前后中国股票市场不同的波动性特征,分析政府的投资承诺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本文的数值分析表明:四万亿投资计划有效地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恢复了投资者信心,使得投资行为回到理性的轨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高远斌 贾康
财政政策历来被认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各国纷纷推出一系列刺激计划,中国也于2008年第4季度推出"四万亿"计划以促进经济增长。"四万亿"计划实施后,学术界对其评价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建立五变量VAR模型和三变量VAR模型,运用"四万亿"计划实施前30年和后10年的实际经济数据,具体研究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对不同产业增长的分配效应,来深入剖析"四万亿"计划这一财政政策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财政政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但"四万亿"计划的正向效应抵消了经济下行的负向效应,其有效实施确实缓解了中国经济下滑的趋势。本文是对"四万亿"计划实施10年的总结,对新时代中国财政政策的制定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干 马成
本文构建了一个凯恩斯结构的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2007年的社会核算矩阵为数据基础,模拟考察了4万亿投资的宏观经济、部门经济效应以及分行业新增投资的经济效率。研究发现:(1)2009年至2010年间的4万亿投资方案能每年拉动GDP约1.42%,增加就业3.44%,但同时也挤出了相当大量的私人消费,导致居民福利水平下降严重,有利有弊;(2)相比于原计划,历经调整最后实际实施的刺激方案虽然宏观效应稍弱,但更加有利于三次产业整体结构的改善;(3)分部门来看,用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教育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部门的政府投资支出效率较高,而房地产业、采矿业、电水气业三个部门的投资效应最差且...
关键词:
可计算一般均衡 4万亿投资 政府投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坤荣 滕永乐
本文通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尺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尺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构性"减速风险,中国经济亟需重构增长的动力机制。应形成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以要素效率提升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路径,以体制改革为保障的新增长动力机制。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进程,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结构性减速 动力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顾元媛 沈坤荣
在全球经济面临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持续减速的中长周期。经济减速虽有周期性因素,但根本原因是由于经济结构问题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从供给视角看,原先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不可持续,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必然是创新;从需求角度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日渐疲软,亟待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经济粗放的增长方式,才能使经济得以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殷孟波 贺向明
存贷款差额是在我国 1979~ 1983年信贷资金管理制度中作为控制银行机构贷款的指标提出的。自从 1995年以来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大大超过了各项贷款的数量 ,现在已达四万多亿元。我国学者大多从商业银行资产多元化、政策性贷款的剥离以及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化等角度分析存差。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在存款激励和贷款约束下的行为选择角度探析“存差”的制度成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