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45)
2023(11306)
2022(9492)
2021(8551)
2020(6952)
2019(14878)
2018(14769)
2017(27154)
2016(13683)
2015(14893)
2014(14259)
2013(13798)
2012(12460)
2011(11572)
2010(11979)
2009(11519)
2008(10559)
2007(9733)
2006(8982)
2005(7810)
作者
(38654)
(32523)
(32320)
(30525)
(20520)
(15364)
(14468)
(12327)
(12121)
(11398)
(11195)
(10658)
(10449)
(10087)
(10008)
(9860)
(9596)
(9222)
(9100)
(8942)
(7991)
(7795)
(7534)
(7526)
(7381)
(7097)
(6979)
(6965)
(6388)
(6303)
学科
(75177)
经济(75033)
管理(47450)
(39983)
(35843)
企业(35843)
方法(23185)
地方(19674)
中国(18427)
数学(17681)
业经(17586)
数学方法(17495)
(16145)
技术(16025)
环境(15617)
(15083)
地方经济(13401)
(12485)
理论(12351)
(12099)
技术管理(11879)
(10901)
(10779)
农业(10716)
(9953)
金融(9951)
(9715)
银行(9700)
(9456)
(9395)
机构
学院(199196)
大学(195370)
(89467)
经济(87760)
管理(76588)
研究(68703)
理学(65579)
理学院(64882)
管理学(63774)
管理学院(63402)
中国(51121)
科学(40107)
(39964)
(38278)
(33053)
中心(31099)
(30578)
财经(30250)
研究所(29835)
经济学(27936)
(27211)
(26517)
业大(26079)
(25881)
师范(25644)
北京(25178)
(24916)
经济学院(24645)
(24339)
财经大学(22079)
基金
项目(132260)
科学(106232)
研究(99550)
基金(95545)
(82132)
国家(81449)
科学基金(71426)
社会(68050)
社会科(63588)
社会科学(63567)
(54236)
基金项目(50312)
教育(44617)
(43792)
自然(43286)
自然科(42261)
自然科学(42252)
自然科学基金(41489)
编号(38791)
资助(36774)
(33192)
成果(30484)
(30466)
创新(30023)
重点(29983)
国家社会(28064)
课题(27694)
(27626)
发展(25229)
(25109)
期刊
(110568)
经济(110568)
研究(61074)
中国(41986)
管理(32707)
(29209)
科学(26770)
学报(26598)
(25180)
教育(21509)
大学(20879)
学学(19734)
技术(19651)
经济研究(18443)
业经(17643)
农业(17270)
(17251)
金融(17251)
财经(15532)
(13624)
问题(12743)
技术经济(12243)
科技(11460)
(10255)
统计(9812)
商业(9726)
现代(9391)
(9101)
(9058)
(8758)
共检索到306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蕾   丁斗恒  
结合WSR系统论及技术经济范式理论分析绿色经济创新的“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特征,构建绿色经济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并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数据进行评价。研究表明,第一,绿色经济创新是以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等为底座,在新旧技术差距的引导下,注重生态环境,强调社会组织管理模式的演进及需求实现,表现为经济范式创新、生态范式创新和社会范式创新;第二,经济系统是绿色经济创新的关键,系统内数字、绿色及生物等技术能够催生一系列绿色产品及智慧方案,但社会和生态系统能反过来促进经济系统的创新。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绿色经济创新指数的历年发展出现双“U”型特征,2013年和2019年分别拐点,并且在时空演变上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特征。研究为厘清技术变革背景下绿色经济创新的运行机制及关键要素,为我国绿色经济创新发展提供系统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炳军  曹斌  周方  
构建创新生态共生系统对转型背景下实现“双碳”目标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基于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框架,测度了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程度,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以及动态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并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产生作用;绿色技术创新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非线性影响,呈现“显著抑制—显著促进”的演变过程;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效应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东部及污染程度低的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政  孙博文  
基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2006—2012年的县域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方法对其绿色增长效率进行分析。构建一个影响绿色增长效率的经济-社会-环境-创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并基于拓展STIRPA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绿色增长效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在影响因素分析中,地区经济越发达,环境保护激励越强,越有利于绿色增长效率提升。地区收入差距与固定资产投资都不利于绿色增长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设施、城镇化率和交通一体化发展,使绿色生产效率提高;废水和固废处理等环境治理能力改善能够提升绿色生产效率,同时单位GDP能耗降低意味着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绿色效率的提升。最终,研究提出了促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增长效率的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毛世英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当代一种新型创新形态,对于发展绿色经济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能充分适应绿色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有效应对绿色市场竞争的挑战,并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走向市场。绿色商业模式创新应以经济发展与环保、节约资源的双赢为价值取向,实现生态化与市场化的统一,主要包括:将节省生产成本与节能减排要求相结合,将绿色技术创新与蓝海战略相结合,联系国情实际进行创新,将绿色文化建设与市场营销相结合,实施绿色品牌战略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春  韩伯棠  周颖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技术创新与经济转型的研究也被注入了新的约束条件。在新经济条件约束下,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微观作用机制、调控手段及其造成的结果差异成为研究的重点。首先,从中国经济转型情境的特点出发,对绿色技术创新驱动经济转型的过程进行解构。其次,以解构的经济转型过程为基础,提出假设条件,在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模型基础上,构建一个包括三条主线,两类技术,三种状态的理论模型,分析绿色技术存量、工资率和排污费率等因素对经济转型的启动条件、转型速度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考虑中国当前既要稳定经济增长又要控制污染的情境,提出依据经济梯度、充分发挥低碳示范区引领作用并分区施策的转型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创造巨量财富,同时也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粗放式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水污染、雾霾和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绿色金融旨在以金融支持减少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体现其协同效应等环境效益的投融资活动。然而绿色金融主旨与金融资金追逐盈利的目的之间存在天然冲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成琼文  陆思宇  
以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2009-2019年的相关数据为观测对象,实证检验在经济不确定性背景下数字技术应用对制造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应用对绿色创新呈现显著倒U型影响,证实了数字化悖论现象;经济不确定性在数字技术应用影响绿色创新的过程中发挥显著调节作用,其中,政策环境中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市场环境中的环境动态性、环境敌对性起到负向调节效应,而市场环境中的环境合宜性则起到正向调节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基于资源基础观和信号理论,数字技术应用可以通过降低融资约束,增加研报数量作用于绿色创新;目前,数字技术应用情境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转化,但未能充分提高环境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文富   彭枭   伊健武  
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基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中介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发展程度越高,该区域创新能力越强;绿色发展能够通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各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区域间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最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的边际贡献在于补充了绿色发展对于区域创新作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力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本研究测度了中国省级的绿色创新指数,结果显示:绿色创新水平整体上呈现了由西至东依次递减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基于1999年-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源禀赋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我国省际间绿色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禀赋(特别是煤炭)与绿色创新之间呈现了良性互动机制;目前,我国绿色创新动力主要溯源于能源的污染性、而非稀缺性。如何构建有效的"节能"型绿色创新激励机制,应是进一步关注的焦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宣烨  彭婕  
本文基于2011~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并从绿色创新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工具变量估计、排除外生政策冲击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基于地理位置和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沿海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不同于非核心内容创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突破性绿色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发展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结论对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和协调城乡二元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琪  张思思  马晓钰  
数字经济赋能中国经济能够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中国2011—2019年28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使用与满足理论、创新扩散理论和六度空间理论的框架下,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公众环境关注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有明显的提升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公众环境关注是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提升的重要中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非线性递增的特征,并且具有“本地—邻地”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可为双碳目标下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一定的边际经验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盛楠   林周周   梁德智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赋能区域发展实现绿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选取2011—2022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质量的主效应,并进一步检验政府科技支持的调节效应与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且政府科技支持能够增强这一促进作用,呈现出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显著存在以政府科技支持为双重门槛的复杂非线性特征,且随着政府科技支持门槛值的提高,数字经济的积极效应先升后降;江苏省政府科技支持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且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的差异程度也在持续扩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哲华  钟若愚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速度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引擎。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中的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低碳转型,且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与城市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在利用滞后一期被解释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通过更换回归模型、更改样本量与更换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对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以城市规模为门槛变量情况下,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表现为边际递增的变化趋势。因此,我国在经济绿色转型关键阶段,应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优化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差异化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间人口流动机制,以加速推进城市低碳转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王慧  
选取2011—2021年我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系统GMM回归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强;数字经济对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城市绿色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在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中发挥显著中介效应。由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激发城市绿色创新动能;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绿色创新布局;深化产业协同集聚,畅通城市绿色创新渠道的建议,以期为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颖文   于焱  
随着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的持续发展,很多相关的研究着眼于此,尤其是在数字经济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有很多的研究,但是整体缺乏系统展示两者之间关系。文章系统地梳理了数字经济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定义与测度方式,并总结各研究在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绿色技术发展的中介影响,主要提出数字金融环境、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聚集效应三方面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