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0)
2023(7658)
2022(6759)
2021(5973)
2020(5313)
2019(12255)
2018(12027)
2017(23579)
2016(12723)
2015(14606)
2014(14879)
2013(15095)
2012(14463)
2011(13403)
2010(13675)
2009(12995)
2008(12781)
2007(11774)
2006(10408)
2005(9526)
作者
(39099)
(33209)
(33104)
(31737)
(21072)
(15759)
(15129)
(12969)
(12302)
(11709)
(11428)
(10869)
(10618)
(10441)
(10330)
(10314)
(9999)
(9783)
(9538)
(9492)
(8257)
(8190)
(7985)
(7605)
(7604)
(7436)
(7214)
(7162)
(6685)
(6548)
学科
(79407)
经济(79343)
管理(36227)
(32906)
方法(30640)
数学(27395)
数学方法(27224)
(25991)
企业(25991)
地方(18687)
(15953)
中国(15638)
(14645)
(14314)
业经(13391)
地方经济(12911)
(11186)
(10913)
贸易(10909)
农业(10746)
(10478)
(9849)
环境(9614)
(9252)
金融(9250)
(9007)
银行(8987)
(8584)
(8381)
财务(8364)
机构
大学(200835)
学院(199470)
(95294)
经济(93507)
管理(75854)
研究(70108)
理学(65143)
理学院(64393)
管理学(63431)
管理学院(63050)
中国(52722)
(41486)
科学(41194)
(40729)
(36338)
(33501)
研究所(32868)
财经(32751)
中心(31732)
经济学(30815)
(30342)
(29526)
业大(28428)
经济学院(27592)
农业(26369)
北京(26264)
(25146)
师范(24917)
(24021)
财经大学(23979)
基金
项目(125408)
科学(98650)
基金(91966)
研究(90691)
(79537)
国家(78902)
科学基金(67191)
社会(59516)
社会科(56387)
社会科学(56368)
基金项目(48823)
(48162)
自然(42320)
自然科(41336)
自然科学(41321)
教育(41179)
自然科学基金(40612)
(40284)
资助(38116)
编号(36241)
成果(29723)
(28580)
重点(28124)
(27996)
(25199)
国家社会(24757)
教育部(24644)
课题(24494)
人文(24016)
科研(23961)
期刊
(110154)
经济(110154)
研究(60904)
中国(35701)
(32210)
(29887)
学报(29706)
科学(27720)
管理(27149)
大学(22264)
学学(21236)
农业(19651)
经济研究(18621)
(18090)
金融(18090)
财经(17536)
技术(17389)
业经(15687)
(15181)
教育(14808)
问题(14518)
技术经济(12508)
统计(11309)
(11077)
(10510)
商业(10220)
世界(10170)
(9788)
理论(9685)
经济问题(9397)
共检索到300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贵宏  贾志永  王晓燕  
对于利他行为,许多学者往往将它与利己行为分割开来进行分析,而且很少引入成本收益分析。事实上,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都是内部动机的一种偏好体现。本文通过引入利他主义参数和成本收益,提出了一个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利他行为经济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利他行为进行了符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航  
利他行为可以分为亲缘利他、互惠利他与纯粹利他三种形式。对前两种利他行为,生物学已经给出了较为圆满的解释,而且,这种解释也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关于纯粹利他,生物学存在着很大争论,至今没有圆满的解释。本文在“合作剩余”和“生物演化稳定策略”(ESS)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能够解释纯粹利他行为的模型,并利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这一行为内在的激励机制作出了说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为了解释越来越多的利他行为和合作现象,现代经济学试图通过放宽经济人的外延来将之纳入传统的经济人分析框架。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扩大化偏好依然是外生的、不变的,它依然把丰富多样的人类行为抽象为平面单一结构,从而依然没有克服经济人分析的内在缺陷。经济人模式化分析的主要表现为:(1)忽视人类行为的历史性,而仅以现在和将来考量行为方式;(2)仅仅是一个理性计算问题,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行为和下意识反应;(3)基于近视的行为功利主义,仅仅反映本能反应的动物性一面;(4)基于原子论个人主义,行为动机是着眼于效用最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富强  
"经济人"分析范式在理性概念的使用上存在明显的逻辑悖论:基于行为功利主义的定义以及由此展开的行为分析,实质上使用的是有限理性,而在理性模型的构建和宏观经济的分析上实际使用的却是完全理性。正是由于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理性内涵存在如此的不一致,现代主流经济学对短期的行为评价和长期的现象预测之间就出现了断裂。而且,现代主流经济学试图用"无形的手"将两者沟通起来,却一直无法说明"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的。相反,基于长期利益的实现程度和"为己利他"行为机理的实施程度这一视域,可以更好地区别有限理性和完全理性这两个概念,可以更好地认识现实生活中各种行为的理性程度,从而理解社会中不同程度的合作现象。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珍  
对于合作的分析,现代经济学是以"经济人"假说作为分析前提的。这种分析在解释合作最重要的特征——互惠利他所包含的有意识的利他行为时存在着"贫困性"。虽然在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下,"经济人"也会促进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但这种利他行为是无意识的。在"经济人"假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道德人"假说可以对合作行为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尤其是对于"囚犯困境"的解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叶航  汪丁丁  罗卫东  
现代经济学与现代生物学对人性的看法相当一致,都把自利看作人类行为的基本前提。但来自桑塔费学派的最新研究证明,在人类进化的早期阶段,利他行为作为社会规范内部化的产物,在维持个人之间的合作劳动、有效提高族群生存竞争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在ESS(即“进化稳定策略”)基础上提出一个演化均衡模型,进一步解释了利他行为的进化优势以及合作剩余导致利他偏好内生的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齐良书  
本文指出了叶航(2005)和叶航、汪丁丁、罗卫东(2005)建立的“利他行为演化均衡”模型的错误,重新梳理了利他行为与经济学的关系。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不排斥利他偏好,利他行为难以进入经济学实证分析,主要是由于利他行为难以量化。人类利他行为是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产物,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但这并不妨碍经济学把利他偏好当作人性的一部分。经济学可以通过解释道德情感的进化根源、道德规范的形成机制以及道德规范对个人行为方式的影响,来解释人为什么有利他行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富强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以早期还原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仅仅反映了动物性的本能需求而忽视了人类的社会性;因此,它不仅无法揭示"无形的手"来自何处以及如何运作,也无法根本上理解"囚徒困境"与现实相悖的现象。相反"为己利他"行为机理则以新近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它将人类基于动物性的本能目的和基于社会性的实现手段结合起来;因此,它可以更好地挖掘"无形的手"是如何运作而实现社会协调,从而是比经济人假设更合理、有效的人性抽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家顺  王广凤  
大量污染物排放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本文认为,“经济人”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贪欲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故在评价“经济人”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现实基础,提出了“生态经济人”假设,并应用博弈方法,分别对“经济人”和“生态经济人”两种假设下的企业利益性排污行为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本文认为“生态经济人”更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排污行为,从而在理论上对现有排污问题的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同时也为排污治理问题的解决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小虎  陈很荣  仰书纲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罗丽君  
“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个体行为动机的最基本假设。它被认为是一种简单而有价值的经济学智慧。但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现象无法用“经济人”假设来解释。为了加强该假设的解释力,经济学家不断拓宽和发展其中心概念的含义,但这样做的一个不利后果是基本概念就往往变得过于宽泛和模糊,从而失去可操作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冰  
应当消除西方“经济人”分析在我国的不良影响丁冰80年代以来,张五常教授针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出版了几本论文集。他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以科斯产权理论为依据,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他称为“私产制”)乃是人类唯一可靠的选择,断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被他打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敏  
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把经济学看做技术科学。经济学主要依赖数理和形式逻辑的推演,丢弃了历史分析和制度分析的因素,成了"黑板经济学"。经济学数学化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的数字化和工具化。自"经济人"思想产生以来,从有机化、概念化、数字化到裁剪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经济人"假设的每个阶段反映的都是经济学家个体论述和社会历史总体发展的统一。以"经济人"假设的发展阶段分析为切入点,可以准确把握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和特征,发现其存在的方法论问题,认识其本质,为经济学的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顾钰民  
“经济人”行为不能成为经济活动的导向顾钰民“经济人”是西方产权经济学的主要假设之一,也是其分析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在以私产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分析既被认为是符合现实的,又被认为是符合市场经济本质的。正因为“经济人”被看作是市场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