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4)
2023(9017)
2022(7384)
2021(7338)
2020(5809)
2019(13503)
2018(13272)
2017(24016)
2016(14216)
2015(16046)
2014(16133)
2013(14802)
2012(13808)
2011(12669)
2010(13308)
2009(11869)
2008(11935)
2007(11082)
2006(10234)
2005(9292)
作者
(36882)
(30507)
(30476)
(29494)
(19572)
(14678)
(13880)
(11885)
(11819)
(11370)
(10443)
(10309)
(9891)
(9724)
(9675)
(9612)
(9545)
(9142)
(8909)
(8867)
(7967)
(7656)
(7323)
(7221)
(7091)
(6888)
(6881)
(6836)
(6199)
(6197)
学科
(39925)
经济(39869)
管理(33545)
(31154)
(24135)
企业(24135)
教育(20895)
中国(19262)
(15906)
方法(12999)
理论(12354)
(11658)
(11310)
教学(10860)
数学(10681)
数学方法(10306)
农业(10196)
地方(10004)
(9964)
业经(9807)
(9550)
贸易(9543)
(9529)
(9282)
(7997)
技术(7790)
(7352)
银行(7337)
及其(7195)
(7070)
机构
大学(187533)
学院(186344)
研究(67910)
(63677)
经济(61642)
管理(61593)
理学(51754)
理学院(50963)
管理学(49670)
管理学院(49295)
中国(45913)
(42112)
科学(40388)
(38458)
师范(38237)
教育(35902)
(33745)
(32441)
(31745)
师范大学(30999)
中心(30682)
研究所(30263)
北京(27802)
(26550)
技术(25957)
(25359)
(24734)
财经(24351)
职业(23355)
业大(23326)
基金
项目(114165)
研究(94020)
科学(90857)
基金(76790)
(65481)
国家(64705)
科学基金(54657)
社会(54609)
教育(52178)
社会科(51337)
社会科学(51326)
(46605)
编号(42925)
(41487)
成果(39309)
基金项目(39059)
课题(33794)
自然(33262)
自然科(32526)
自然科学(32519)
自然科学基金(31887)
资助(31530)
(29032)
重点(27228)
(26409)
(26302)
规划(25421)
项目编号(25339)
(25028)
(23595)
期刊
(79206)
经济(79206)
研究(68936)
教育(62519)
中国(50766)
(25552)
学报(24404)
(24239)
管理(23592)
科学(23485)
技术(21123)
大学(20114)
(17845)
金融(17845)
农业(17587)
学学(16854)
职业(16469)
业经(13428)
经济研究(11907)
财经(11707)
图书(11189)
(11144)
论坛(11144)
(10669)
技术教育(10476)
职业技术(10476)
职业技术教育(10476)
(10191)
问题(9424)
(9258)
共检索到303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李佳  
援受教师合作是“组团式”教育援藏政策能否取得成效的基本前提与根本保障,然而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已暴露出援受教师合作不足的突出问题。当合作给本地教师带来教育空间重构的危机感,亟须以研究的“空间转向”破题。根据空间生产理论对本地教师教育空间重构的困境分析后发现:教育空间布局重构忽视了本地教师的空间属性;教育空间秩序重构冲蚀了本地教师的空间权利;教育空间区隔引发了本地教师复杂的空间体验。因此,树立以西藏自治区教育空间属性为本的空间实践形态,建构多重主体良性互动的空间权利秩序,营造优化评价制度增进合作动力的共益空间体验,将促进援受教师合作,为提升政策执行成效,构建具有本土意义的西藏自治区教育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实践指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红艳  葛新斌  
教师合作是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基于对“组团式”教育援藏政策执行过程分析,发现真实学校情境中教师合作行为的基本样态可以概括为“了解适应”的观望合作“、各自为政”的竞争合作“、妥协调和”的探索合作和“双向奔赴”的深度合作。这些合作行为是教师在个体利益、关键人物、组织文化和政策制度综合影响下做出的理性选择。从行动者和制度两方面分析,为不同学校教师合作样态的良性转化提供了可能性,由此建议正视个体正当利益需求,激发行动者内生动力;发挥关键人物引领作用,合理分配教师行动权利;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创造包容互信的组织文化;回归政策本体价值,建立跨区域协作制度体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葛新斌   梁鹏  
保障援藏教师待遇是“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主要涉及中央、派出省市和受援地三方,可被视为三方在不完全契约背景下的互动过程。以不完全契约理论模型(GHM模型)为框架分析发现,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具体表现为契约制定、关系专用性投资和重订契约等不同阶段:在契约制定阶段,援藏教师待遇总体标准和责任主体得到初步明确;而在关系专用性投资阶段,援受双方就组织架构、人员配备和资金落实展开投资建设;在重订契约阶段,中央与援受双方对援藏教师待遇保障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修正契约。在此过程中,因契约不完全和关系专用性投资带来的潜在机会主义行为,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一方面面临着部分剩余权利难以完全厘清的问题,表现为责任主体不明、待遇标准不清和待遇差异显著;另一方面,则还受到关系专用性投资不足的制约,表现为缺少清晰的组织架构和稳定充足的人员配置。因此,关注剩余权利明晰和关系专用性投资保护,优化各级管理结构、创设待遇标准体系、健全沟通协调方式或能助力援藏教师待遇保障机制走向完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中国教育报2010-09-22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西藏的教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与内地较为发达省份相比,还存在差距。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西藏现有的中职教育资源仅能覆盖学龄人口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改革开放以来,为帮助西藏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中央作出了教育援藏的重大决策,并根据西藏实际,不断调整和丰富援藏内容。在职业教育方面,举办内地西藏班和大力推进对口援藏是两项最重要的援藏举措,在完善西藏职业教育体系,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质量,提升西藏地区人口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阶段,职业教育援藏应深入贯彻国家的政策精神,抓准藏区实际困难,实现精准支援。帮助西藏职业教育实现特色化发展,促进藏区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能力提升,逐步探索政府援藏和市场援藏相结合的路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肖蓓   刘小强   鲁毅  
援藏教师的发展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的有效性,在当前教师发展研究回归主体性的趋势下,援藏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值得高度关注。本研究采取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对四川省98名中小学援藏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从后结构主义视角出发探究援藏教师如何在与社会结构互动中实现主体性发展的问题。通过对调研记录进行三级编码发现:一是四川民族地区援藏教师主体性发展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政策目标与主体个人需求之间的不一致、地方文化与主体原生文化之间的不相容、学校管理与主体专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二是四川民族地区援藏教师通过自觉和自律实现主体性困境的突破,包括善待弱势他者的生命自觉、正视多重结构的政治自觉、习得和谐关系的文化自律和践行教育责任的专业自律。最终研究表明,援藏教师主体性发展是从自觉走向自律的系统过程,此研究促使援藏教师的各项诉求得以突出和彰显的同时,也为后续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谢东锋  丁云春  
西藏职业教育起步晚,基础差,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更面临诸多困境。文章通过回顾西藏职业教育现状,从办学基础、科技文化发展、师资、实训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的对策,以期为西藏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汪安冉  刘义兵  
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师资来源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加快落实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助力教育一体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现实所需与关键所在。然而,当前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仍面临意识、制度、组织与实施困境,须以加强理论研究厘清职前职后教育关系为基础,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律体系为保障,形成"四维一体"的培养共同体,共同搭建一体化课程与目标体系,以突破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困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昌善  
转型期我国教师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地位淡化、专业萎缩、模式难行和课程失衡等。化解这一现实困境的对策则相应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地位从“中心”走向“合适”、专业从“依附”走向“自主”、模式从“构建”走向“实施”、课程从“失衡”走向“均衡”等。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婷  谢升梅  江长州  
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在援藏战略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肩负着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双重使命。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可以发现,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在变迁历程上经历了探索、初步构建、逐步健全、长效化以及精准化发展五个典型阶段,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援藏政策体系;在变迁路径上,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呈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突破的特征,前者由学习效应、适应性期望、协同效应和退出成本增长所致,后者表现为由“输血式”到“造血式”的援藏理念转换以及由“大水漫灌式”到“精准滴灌式”的援藏模式转向;在动力机制上,宏观社会结构决定基础教育援藏政策走向,中观制度环境影响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实践进路,微观行动者推动基础教育援藏政策变迁。展望未来,需要健全基础教育援藏政策体系,促进西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童三红  王伟  
以课程教学实践和一次性实习为特征的现行教师教育实习实践制度,既存在着设置层位不高、规范要求不严、环节安排不全的缺陷与弊端,又遭遇到学生求职就业、应考备考冲击的现实困境。基于现行教师教育体制的实习实践制度改革,理应遵循教师教育实践的特殊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冲击和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需要变化,借鉴国外教育实习实践制度安排的做法,以弥补缺陷、克服弊端、走出困境为导向,以调整、分解、加强、充实为路径,构建"二次递进实习,四段连环实践"的模式,形成课程教学实践、初次指导实习、实习反思提高、再次自主实习的四段连环实践,全程渗透、依次递进、相辅相成的实践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智  
高职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技术类应用型人才,缓解了我国实业界人才短缺的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因校企合作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而造成的实践教学效能低下的问题。文章阐述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体系建构的内涵及意义,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立法体系建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的责任与权益规范缺位等方面,揭示了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所面临的法制困境,进而提出健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体系、明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的责任与义务边界、激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法律的权益保障功能等可行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平  
通过纵向剖析通识教育的概念、课程设置、目标以及通识课程的地位等问题以及横向比较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情况,对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认知、课程地位、课程设置、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来永宝  
针对当下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提出了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五点建议:完善法律体系,为高职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加大投入力度,为高职发展提供财政保障;推进中高职的贯通,构建完备的体系;切实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发挥高职的基本功;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度融合。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叶飞  
随着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勃兴,公民教育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们的公民教育依然面临着诸多伦理与价值的困境,如在伦理规范体系上存在着"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的分裂,在价值导向上存在着权利导向与责任导向的失衡,在目标追求上深陷于公共德性与个体善性的混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公共价值与公共生活的背离等等。为从这种困境中摆脱出来,当代公民教育应建构起"应然规范"与"实然规范"、权利导向与责任导向、公共德性与个体善性的均衡体系,构筑公共生活与公共价值之间的有机联结,从而更有效地传递公共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与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