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6)
2023(5056)
2022(4364)
2021(4448)
2020(3453)
2019(8541)
2018(8370)
2017(15323)
2016(8535)
2015(9469)
2014(9608)
2013(9125)
2012(8660)
2011(8125)
2010(8368)
2009(7971)
2008(7811)
2007(6705)
2006(6426)
2005(6108)
作者
(21728)
(18300)
(17984)
(17690)
(11899)
(8596)
(8497)
(7071)
(6844)
(6820)
(6196)
(6122)
(6046)
(6045)
(5990)
(5656)
(5460)
(5388)
(5289)
(5212)
(4875)
(4390)
(4363)
(4296)
(4223)
(4216)
(4173)
(4064)
(3697)
(3648)
学科
(30093)
经济(30053)
管理(22316)
(20106)
(16673)
企业(16673)
中国(11026)
(10859)
(10320)
(10029)
方法(9647)
数学(8586)
数学方法(8422)
(8257)
(7533)
银行(7531)
(7329)
(7233)
(7221)
贸易(7218)
(7084)
业经(7075)
(6990)
金融(6990)
(6946)
税收(6779)
(6721)
地方(6255)
及其(6133)
体制(6109)
机构
学院(109902)
大学(109436)
(50903)
经济(49768)
研究(44822)
管理(40534)
中国(37495)
理学(32985)
理学院(32599)
管理学(32155)
管理学院(31901)
(28071)
(23670)
科学(23052)
(22522)
中心(20602)
研究所(19769)
财经(19564)
(18512)
(17825)
(16100)
(16060)
师范(15981)
北京(15943)
(15727)
经济学(15170)
(14436)
财经大学(14282)
(13531)
经济学院(13348)
基金
项目(63019)
研究(51590)
科学(49883)
基金(44695)
(37703)
国家(37327)
社会(31847)
科学基金(31640)
社会科(30146)
社会科学(30142)
教育(24359)
(23415)
编号(22258)
基金项目(21953)
(20476)
成果(20408)
资助(19146)
自然(18492)
自然科(18003)
自然科学(17999)
自然科学基金(17684)
课题(16337)
(14878)
(14493)
重点(14471)
(14134)
(13643)
项目编号(13286)
(13145)
教育部(13130)
期刊
(63953)
经济(63953)
研究(45236)
中国(29959)
(21511)
(20266)
金融(20266)
教育(19415)
管理(16815)
(14791)
科学(12637)
学报(12102)
经济研究(10973)
大学(10007)
财经(10002)
技术(9962)
农业(9505)
业经(9366)
学学(8796)
国际(8775)
(8713)
(8694)
问题(7530)
世界(6646)
理论(6529)
实践(5805)
(5805)
改革(5796)
(5796)
(5736)
共检索到200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贾钦涵  
在1935年币制改革期间,蒋介石主张将币制统一作为此次货币改革的重点,对停止纸币兑现持谨慎态度;而以孔祥熙为代表的财政当局则认为,只有停止现金流通、切断纸币与金银之间的直接兑换关系,才能真正达到币制改革的目的。为了调和各方在"纸币兑现"问题上的分歧,1935年法币政策并未明确宣布新币制脱离银本位,但实际上已采行汇兑本位。蒋介石出于防止通货膨胀等方面的考虑,希望继续实现法币在某种意义上的"可兑现性",他在法币改革前后曾长期关注"物产证券"等货币理论。法币改革中的"纸币兑现"之争,反映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球货币制度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在选择自身经济发展道路时所面临的复杂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本文旨在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得到人口红利的支撑。首先,通过回顾人口转变过程及其形成的有利于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改善、储蓄率和资本回报率保持高水平,以及主要来自于资源重新配置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等因素,本文阐释了高速增长的必要条件。其次,还围绕劳动力市场发育回顾了相关领域改革的历程,本文阐释了高速增长的充分条件。再次,本文同时还显示,兑现人口红利、发育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扩大过程的结合,使经济发展成果得到较充分的分享。最后,根据人口转变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本文提出进一步改革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彩虹  
纸币契约论陈彩虹经济生活留下的谜远比经济学给出的解要多得多,现代纸币就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解开的谜。这一判断的基本依据,是关于现代纸币运动的表现方式,即代表价值的“币值”稳定(或可表述为通货膨胀与紧缩)问题有着大量似无休止的争论,由此产生的政策结论也大相...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志英  王宇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纸币和票据在宋朝及其后继诸王朝的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特定时期和地区作为私人贸易的交易媒介,其后宋朝政府接管纸币发行,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国家经济,但为应对财政危机过度发行纸币,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历史证明,国家及其财政政策对于维护纸币的价值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纸币的国家,即使从北宋1024年发行官交子计算,至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北宋交子经历了从民间信用货币、国家信用货币再到国家纸币的演变,今天我们重新解读它的历史,对于理解货币的性质乃至比特币等的功能边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间交子:以区域(或行业)共同体维持的民间信用货币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中国宋代最早出现?历史事实表明,这一方面取决于当时四川特定的货币流通环境,另一方面是
关键词: 官交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志英  王宇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纸币和票据在宋朝及其后继诸王朝的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特定时期和地区作为私人贸易的交易媒介,其后宋朝政府接管纸币发行,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国家经济,但为应对财政危机过度发行纸币,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历史证明,国家及其财政政策对于维护纸币的价值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志英  王宇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纸币和票据在宋朝及其后继诸王朝的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特定时期和地区作为私人贸易的交易媒介,其后宋朝政府接管纸币发行,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国家经济,但为应对财政危机过度发行纸币,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历史证明,国家及其财政政策对于维护纸币的价值至关重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善发  
收藏纸币不但可以保值而且可以增值,被誉为是"永不贬值"的投资品种,但要真正做到"永不贬值",投资者还是要掌握一定技巧。纸币收藏存在两大误区纸币的发行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在宋太宗淳化年间,张咏在益州(成都)为官,发行了一种叫"交子"的政府货币,以方尺白鹿皮制成,饰以彩绘,是一种信用货币,"交子"是四川地方俗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志英  王宇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纸币和票据在宋朝及其后继诸王朝的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特定时期和地区作为私人贸易的交易媒介,其后宋朝政府接管纸币发行,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国家经济,但为应对财政危机过度发行纸币,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历史证明,国家及其财政政策对于维护纸币的价值至关重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彩虹  
论纸币的本质与职能陈彩虹一关于纸币本质的讨论,应当说,我们已经有了许多许多的结论。但是,从整体上看,大量的结论并不是产生于对纸币本身本质的研究,而是来自于对货币一般或者是对商品本位货币研究的附带性分析。这样,纸币本身的质的规定性,也就在货币一般的理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志英  王宇  
本文回顾了中国古代纸币的起源及发展历史。纸币和票据在宋朝及其后继诸王朝的财政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特定时期和地区作为私人贸易的交易媒介,其后宋朝政府接管纸币发行,以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管理国家经济,但为应对财政危机过度发行纸币,导致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历史证明,国家及其财政政策对于维护纸币的价值至关重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彩虹  
纸币契约与货币政策目标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国际部陈彩虹编者按:长期以来,经济金融学界对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能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作者独树一帜,从纸币是一纸契约的角度出发,鲜明地提出,央行职能中最重要的不是稳定币值,而是稳定纸币契约代表的信用关系。这种观点,是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秦梓华  
20世纪30年代,国际货币体系重心开始由英国向美国转移,但是由于美国没有及时的承担起或者发挥好其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起到的作用,各主要国家无法达成一致协议,导致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区域利益组织形成。从20世纪30年代英镑区和美元区对中国法币改革的影响过程来看,英国和美国都积极参与了中国"法币"改革,最终美国凭借其强大实力而最终胜出,中国通过与美国签订《中美白银协定》,使得中国币制改革有了所需的外汇储备而得以成功实施。美国倚仗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中国提供巨额资金以收购自己所需的白银储备,并向中国提供高额贷款,使得中国"法币"币值的稳定依赖于美元外汇储备,这样"法币"与美元就建立了实质的联系,...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越  赵留彦  赵岩  
本文从金融市场视角研究了法币改革的背景和经济影响。基于“南京十年”期间的资产价格高频数据,我们发现,与银本位相比,信用本位下不仅短期利率更加平稳,长期利率也大幅下降了,并且利率行为变化时点与法币改革吻合。这表明管理得当的信用本位不仅在稳定金融市场方面明显优于商品本位,而且在稳定长期通胀预期方面也并不逊色。这有助于认识货币政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并为货币本位选择问题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成虎  高宇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币制改革即法币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也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进行的。此次币制改革得到了英、美两国的支持,但却引起了日本军事当局的极大震动,遭到了其有预谋的排击和破坏。该文主要利用日文原始文献资料,探讨币制改革过程中日本军部所进行的干预,进而透视币制改革的意义以及对当时中日关系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