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3)
- 2023(2871)
- 2022(2373)
- 2021(2308)
- 2020(1794)
- 2019(3959)
- 2018(3782)
- 2017(7607)
- 2016(4127)
- 2015(4280)
- 2014(4267)
- 2013(4186)
- 2012(3929)
- 2011(3519)
- 2010(3464)
- 2009(3121)
- 2008(3175)
- 2007(2788)
- 2006(2211)
- 2005(2064)
- 学科
- 济(14363)
- 经济(14344)
- 业(11456)
- 管理(10588)
- 企(9320)
- 企业(9320)
- 方法(7481)
- 数学(6551)
- 数学方法(6472)
- 财(4747)
- 学(4655)
- 中国(3648)
- 务(3404)
- 财务(3400)
- 财务管理(3393)
- 农(3358)
- 制(3330)
- 企业财务(3328)
- 银(3112)
- 银行(3106)
- 融(3027)
- 金融(3027)
- 行(2963)
- 技术(2884)
- 业经(2813)
- 理论(2527)
- 贸(2359)
- 贸易(2358)
- 易(2308)
- 农业(2282)
- 机构
- 大学(58028)
- 学院(57122)
- 济(21760)
- 经济(21284)
- 研究(20745)
- 管理(19837)
- 理学(17458)
- 理学院(17192)
- 管理学(16814)
- 管理学院(16689)
- 中国(14695)
- 科学(13900)
- 京(11926)
- 农(11801)
- 财(11080)
- 所(10986)
- 研究所(10203)
- 业大(9685)
- 农业(9477)
- 中心(9246)
- 财经(9091)
- 经(8392)
- 江(8198)
- 范(7673)
- 师范(7560)
- 院(7415)
- 经济学(7198)
- 北京(7167)
- 财经大学(7046)
- 州(6667)
- 基金
- 项目(41239)
- 科学(32453)
- 基金(31060)
- 家(28477)
- 国家(28263)
- 研究(27258)
- 科学基金(23657)
- 社会(17788)
- 社会科(16931)
- 社会科学(16925)
- 基金项目(16342)
- 自然(16245)
- 自然科(15916)
- 自然科学(15910)
- 自然科学基金(15646)
- 省(15542)
- 划(13690)
- 资助(12731)
- 教育(12594)
- 编号(9593)
- 重点(9592)
- 部(9222)
- 性(8976)
- 创(8520)
- 发(8389)
- 计划(8381)
- 科研(8328)
- 创新(7999)
- 成果(7967)
- 国家社会(7856)
共检索到80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伯飞 张静 陈芳清歌
黑格尔认为的"史诗",包括作者创作时应全身心投入、读者充分领会英雄人物的崇高、读者在阅读时忘记作者、战争做理想史诗情境、结构上是有机整体。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文学史上有许多可以被称为长篇史诗的作品,如《荷马史诗》、《爱达》、《尼伯龙之歌》、《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等"红色经典"文学真实的记录了我国一段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不易与艰辛,是当时人们的精神支柱,是具有"史诗性"的作品。文章通过分析"红色经典"文学叙事的宏大、风格的崇高、超越之态,进一步挖掘其史诗性特征。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文学审美 史诗性 崇高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崔亮
一、会计的诗性情结纵观千年会计发展,会计的历史从不缺少风雅之事,而会计的诗性情结正是根植于无数会计思想背后的深刻文化底蕴。结绳之术是我国最为古老的会计记录形式,据《庄子·胠篋》记载,早在上古祝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帅
当前的知识教学实践中,个体的知识学习往往被理解为抽掉自身生命的私人性和丰富性而形成"共相"的过程,这一认识遮蔽了知识学习的深层价值意蕴,导致知识教学中诸多不良倾向的产生。改善知识教学实践,必须扬弃那种追逐"共相"的知识教学模式,由面向"形而上"的知识教学转向弘扬"诗性"的知识教学。知识教学的建构,不仅在于提高教学绩效,更在于注重知识的诗性生成、观照个体的诗性生活、提升个体的诗性境界、营构诗性的求知境遇,将知识、个体、境遇等教学要素整合为充盈诗性的交互体系。
关键词:
诗性知识 知识学习 知识教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铁芳 孙露
就古典劳动诗歌来分析劳动教育的意蕴,意在回返个体成人的基础性视域,拓展劳动教育的文化意涵。个体在劳动之中,不仅仅是劳其筋骨,同时也是向着劳动之物打开自我身体官能,向着他人打开自我生命之爱与希望,向着天地四时打开自我生命节律,劳动教育的意涵乃是以劳动的方式引导个体融身天地他人之中。劳动的展开呈现出不同的年龄阶段特征,成年人的劳动更多地呈现为向着家庭的责任分担,儿童的劳动则更多地基于儿童天性。由此,劳动教育的意涵乃是以劳动的方式促成个体在天性与责任之间趋向个体成人。个体成人趋于完成阶段,则意味着个体对劳动之艰辛的勇敢担当。今日劳动教育应体现劳动形式的多样性与简朴劳动的基础性。在个体成人初始阶段体验人类初始性的生存方式,实际上就是把人类初始性的生存方式置于个体生存的基础性结构之中,以扩展个体生活的基本视域,扩展意义生活的可能性。
关键词:
劳动 劳动教育 古典意蕴 个体成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晓
教学的诗性智慧强调教学是一种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生活状态,强调教学是一种艺术,强调教学是一种认知思维形式。探寻教学的诗性智慧的实质在于重新协调认知与情感、理性与经验、具体与抽象、身体与精神等关系。成就教学的诗性智慧须实现教学发生起点的意欲性、教学认识始源的身体性、教学过程实践的艺术性。
关键词:
教学本质 诗性智慧 理智智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运好
经学属于广义的哲学和史学范畴,在理论形态上具有"诗性智慧"和"玄学智慧"的双重特点。魏晋是一个浓于诗情且又哲学发达的时代,诗性与哲思的二元统一是魏晋诗学的基本特点。魏晋经学与诗学所包含的诗性自然的生命意识、诗性哲学的玄学思维以及诗性历史的史学观念,都呈现出"诗性"与"玄学"二元统一的关系。哲学和史学的诗性化与魏晋诗学的哲理化,使经学与诗学在诗性思维上构成了互证生生的内在关系。经学与诗性思维关系研究,是魏晋诗学的审美范式和话语方式展开的理论前提,也是重构中国诗学话语体系的一个基本维度。
关键词:
经学 魏晋诗学 诗性思维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汤琛
冯至散文的诗性品质表现形而上的超验意味,和冯至作为诗人的性格气质、趣味才情和美学追求紧密联系一起;在外在表象中,诗性一直流荡于冯至散文中的意境的构筑、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语言的诉求中,它们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出一种整体上的散文诗性美。
关键词:
冯至散文 精神气质 意境 修辞 诗性品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黄济教授秉承儒家仁学与诚的传统,心学双修,人格学问具有诚的气象。黄济教授的"诚"表现在其诗中。诚与诗相通,是教育性的,诗言志,表征了诚之诗性和诗心。诗感化人心,激励自我和他者的精神生成,这是诗的教育之韵。诗与诚二者通达天道人性,激发人心崇善、向善,召唤人的善思与善行,是培育自我、教导他人、改善世间(成事)的根本方式。无诚则无诗,无诗则无教,诗性、诗心与教心都以诚为本。诚是教育的构成性条件。黄济教授具有诗心,也力图实现诗性,并以诚统一诗心、诗性与教心,其人格的温柔敦厚,表征了诗教和诗育作为精神性实践的教育之诚。
关键词:
黄济教授 诚 诗心 教心 诗性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建平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 ,而且是诗人与哲人。他将伟岸豪放的气质贯注于诗 ,使之呈现出博大阳刚之境 ;将对宇宙人生的哲理颖悟融而为诗 ,使之充盈着深泓浩壮之气 ;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新美构想化而入诗 ,使之荡漾着浪漫雄奇的神韵。这是毛泽东诗词崇高美的三大特征
关键词:
毛泽东 诗词 意象 崇高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书艳
关于唐诗境说形成的原因,学界忽略了山水审美逐渐向园林审美过渡这一重要现象。实际上,正是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促使“境”的审美义形成并逐渐成熟,进而走进诗歌,直接影响到诗歌意境的生成以及诗境理论的形成。园林审美、境之审美义的开创与诗境理论的形成,三者同时在中唐并起并非巧合,而是三者长期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交错发展的必然结果。“境”在唐代异军突起以及诗境说在唐代形成,除了玄学、佛学以及诗歌艺术自身发展规律所致外,山水审美的园林转向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诗境”说又反向深化了园林审美,并影响到后世园林的诗情建构,乃至进一步旁涉其他艺术领域,丰富与拓展了中国古典艺术和中国古典美学的研究视域。
关键词:
园林审美 园境 诗境说 唐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邹锋 薛菁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正式落成、大型展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的隆重开幕,是对建党100周年的光辉献礼。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作团队参与了其中经典人物的雕塑创作,用具体而丰满的历史形象讲述了建党百年的伟大历程,领会了教育使命,弘扬了教育理想。
关键词:
经典形象 立德树人 红色基因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全兴
红色经典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历史为原型,经过艺术家的审美诗化生成为文艺符号,进而通过意识形态的推动将文艺符号社会化,进一步生成为象征性符号并永远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红色经典《白毛女》来源于民间红色故事,经过社会化传播形成"白毛女审美崇拜"的文化现象,进而转化为文艺经典之一,其一系列歌曲、人物、音乐成为象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重要符号,深深嵌入大众的集体记忆之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劳苦大众过上真正"人"的生活的引导者形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侯家华
文学经典不仅彰显了"中国梦"的渊源,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依据,而且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认识,转变管理者的观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等诸多途径,将大学生"中国梦"教育与文学经典教学相结合,进而使大学生对"中国梦"做到知行合一。
关键词:
文学经典 中国梦 意义 教学探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华
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要借助于诗性的智慧。诗性智慧表现为感情的凝聚、直觉想象和境界的升华等方面。因此,要从人文精神出发拓展诗性思维,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诗性的无处不在,并把它最终落实到做人的基点上。
关键词:
科技人文 诗歌特质 圆融化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双泉 马昱 朱光亚
巴别塔隐喻着人类认知的有限性,在神性的时代,人们将认知有限性的原因归之于上帝。然而,理性不断扩大自己的地盘挤压神性的空间,代表着人类对无限性领域的开拓。但是,由于人类认知有限性的存在,理性大厦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稳固的根基,尤其是到了后现代,理性大厦逐渐崩塌,人类仿佛又回到了神性的时代。其实,人类不是回到了神性的时代,而是走向了诗性的时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由神话叙事转向了语言叙事。在语言叙事中,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发现,人类失去了对真的追求,那么所有的语言叙事就失去了“能指”,他们无可奈何的将哲学诉诸于“偶然性”去重建知识的大厦,哲学似乎不再需要根基而只需要“想象力”,而全部哲学的努力,也似乎只是为人类寻求诗意的栖居。
关键词:
神话叙事 语言叙事 神性 理性 诗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