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7)
- 2023(13249)
- 2022(10708)
- 2021(9918)
- 2020(8132)
- 2019(18115)
- 2018(17888)
- 2017(32497)
- 2016(18275)
- 2015(19621)
- 2014(19398)
- 2013(18009)
- 2012(16013)
- 2011(14176)
- 2010(14665)
- 2009(13802)
- 2008(13534)
- 2007(12575)
- 2006(11034)
- 2005(10000)
- 学科
- 业(77243)
- 企(71075)
- 企业(71075)
- 济(67332)
- 经济(67260)
- 管理(65652)
- 业经(26609)
- 方法(25113)
- 农(24087)
- 中国(22825)
- 财(22801)
- 教育(21750)
- 技术(20999)
- 农业(17867)
- 理论(17850)
- 务(17610)
- 财务(17591)
- 财务管理(17578)
- 数学(17287)
- 数学方法(17110)
- 企业财务(16587)
- 地方(15378)
- 和(13801)
- 制(13760)
- 技术管理(13553)
- 策(13545)
- 划(13268)
- 体(11253)
- 发(11097)
- 企业经济(10907)
- 机构
- 学院(240359)
- 大学(238713)
- 管理(93740)
- 济(93446)
- 经济(91465)
- 理学(80195)
- 理学院(79340)
- 管理学(78210)
- 管理学院(77717)
- 研究(75252)
- 中国(54503)
- 京(50357)
- 财(44655)
- 科学(42678)
- 范(40203)
- 师范(39999)
- 江(39253)
- 所(35373)
- 财经(34628)
- 教育(33971)
- 中心(33913)
- 农(32745)
- 北京(31990)
- 师范大学(31781)
- 研究所(31652)
- 经(31262)
- 州(30970)
- 业大(29750)
- 技术(27872)
- 院(27717)
- 基金
- 项目(153922)
- 科学(126117)
- 研究(126084)
- 基金(108046)
- 家(90495)
- 国家(89460)
- 社会(79991)
- 科学基金(79750)
- 社会科(75719)
- 社会科学(75707)
- 省(64767)
- 教育(64299)
- 基金项目(56703)
- 编号(54049)
- 划(53574)
- 自然(47499)
- 自然科(46464)
- 自然科学(46456)
- 自然科学基金(45681)
- 成果(45354)
- 资助(40884)
- 课题(39966)
- 创(38613)
- 发(36089)
- 重点(35543)
- 创新(34869)
- 部(34802)
- 业(34102)
- 项目编号(33724)
- 年(33698)
- 期刊
- 济(109314)
- 经济(109314)
- 研究(80989)
- 教育(60555)
- 中国(57475)
- 管理(40329)
- 财(38382)
- 农(31283)
- 科学(27571)
- 技术(27057)
- 学报(25562)
- 大学(22137)
- 农业(22072)
- 业经(21623)
- 融(18904)
- 金融(18904)
- 学学(18541)
- 财经(17161)
- 经济研究(16735)
- 职业(15408)
- 经(14999)
- 业(14362)
- 技术经济(13686)
- 问题(13105)
- 财会(12520)
- 坛(12380)
- 论坛(12380)
- 科技(12177)
- 商业(11915)
- 现代(11729)
共检索到373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新宁
目前,我国在经济领域实施供给侧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一改革理念也影响到了高等教育发展。"精准供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理论和原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应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反思,结合精准供给的相关理念来应对这些问题,建设多样式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化共享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
高校 精准供给 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改革,培育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创新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经济,推进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至关重要。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做的探索具有代表性,文章以此为例展开分析,认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当激发学生创新创业主体意识,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健全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塑造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稳固中求发展,精准中求突破。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精准 广西高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纯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针对性培养和联动性效果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需遵循文化引领、知行合一、协同推进等原则,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构建创业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等,树立“创业光荣”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形态,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国焕 朱建良
"供给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同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推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大学生创新创业息息相关,以供给侧改革视域审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以发现其中还有很多缺失,需要在资源供给结构和供给效率、创业价值引导和创业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更好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创新创业 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宫法明
文章指出,为了更好地凸显高校创业教育的功能性,高校需要在创业教育战略上做出转变,将功利性的教育理念上升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层面上来,并提出就业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途径:构建以战略性为导向的目标体系,构建以系统性为导向的内容体系,构建以基础性为导向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就业视域 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建良
以精准供给为关键支点,立足供给侧视角,应廓清高校服务双创教育"模式趋同,互动乏力""结构单一,供需脱节""对标考核,资源粗放""服务冗余,成效低下"等方面的困境与矛盾,凝聚以"创新服务理念,发挥组织优势""健全服务机制,立体化服务体系""融通服务渠道,优化服务生态""科学评估效能,促进赋能增效"四个维度形成的合力,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多点发力突破高校服务双创教育的困境,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实效。
关键词:
精准供给 供给侧改革 高校 双创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建州 钱晨 王言心
<正>新农科时代,农林类高校作为培养农业领域人才的重要机构,肩负着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背景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农林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农业领域内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张丽娟、肖连军、黄家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书,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创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着眼于学生的特色技能教育,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它旨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增强创新活力。此外,本书也为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一帆 刘安波
势科学理论的提出,让很多问题有了全新的思考视域与逻辑起点。就地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同样具有全新的逻辑分析,如果把握好信息势,充分利用地州高校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势必迎来地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圣卓 王传涛 金涛涛
文章在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包括“创新创业活动硬件设施平台、创新创业社团平台、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的“四位一体”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应建立配套的制度与机制: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设计、完善组织保障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基于平台的专兼职师资队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肖华
文章阐述了激励理论的内涵特征及其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启示,并运用激励理论对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了基于激励理论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依照马斯洛需求原理和目标理论,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目标;依照自我效能理论和归因理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依照双因素理论和公平理论,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依照期望理论和挫折理论,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行动能力。
关键词:
激励理论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刚 陈桂香
高校要以物质层面的文化为载体,以制度层面的文化为保障,寓于行为文化之中,着眼于精神层面文化的升华,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无言之道"。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规律、富有个性;创新创业精神文化要鼓励创新,兼容并蓄;创新创业机制文化要优势互补、协同共赢;创新创业行为文化要师生共创、教学相长;创新创业物质文化要润物无声、无为而治。
关键词:
文化哲学 高校 创新创业 校园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俊娜 王成强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本文深入剖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阐释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制定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贤鹏
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是教育生态思维和生态方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具体化应用和彰显。由于实施理念的碎片化理解、实施方式的强制性割裂、实施过程的松散性推进、实施结果的表层性嵌入,导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陷入了生态性困境,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形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需基于共同体的结构特征和创新创业的内在属性进行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具体可围绕需求导向的教学共同体、校内协同的文化共同体、校企合作的产研共同体、校地联动的发展共同体等不同层面展开。
关键词:
教育生态 创新创业 共同体 生态系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苏光鸿
教育的功能性问题在不同的学者笔下有不同的论述,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也一直是实现高职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域解构高职生创新创业的功能,详细分析了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社会、高校、就业市场、学生等方面的功能体现,以此对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有较为详细的阐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丹 陈阳 洪林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而质量文化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原生态,质量文化建设也是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质量文化建设上还存在特色模糊、理念缺位、制度式微、外部关系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制约了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进程。纾解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卷化困局,就是要努力探索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质量文化、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创业理念、健全文化自觉的创新创业长效机制、增强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外部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