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071)
2023(21417)
2022(18041)
2021(16724)
2020(14136)
2019(32087)
2018(31499)
2017(60222)
2016(32368)
2015(36280)
2014(35530)
2013(35110)
2012(32236)
2011(28777)
2010(29018)
2009(26635)
2008(26315)
2007(23342)
2006(20682)
2005(18678)
作者
(91053)
(75891)
(74949)
(71328)
(48350)
(36176)
(34183)
(29554)
(28844)
(27221)
(25716)
(25609)
(24147)
(24049)
(23276)
(23240)
(22463)
(22082)
(21728)
(21675)
(18775)
(18649)
(18346)
(17606)
(16892)
(16878)
(16862)
(16796)
(15122)
(14931)
学科
(135783)
经济(135640)
(110284)
管理(104347)
(97227)
企业(97227)
方法(56559)
数学(45890)
数学方法(45223)
(39277)
中国(38157)
业经(38058)
(37980)
地方(30150)
农业(26958)
(26221)
(25972)
财务(25886)
财务管理(25839)
技术(25406)
(25124)
理论(24748)
企业财务(24447)
(24164)
贸易(24142)
(23386)
(23001)
(21289)
银行(21242)
(20701)
机构
学院(450559)
大学(447991)
(182972)
管理(181032)
经济(179146)
理学(155039)
理学院(153359)
管理学(150731)
管理学院(149888)
研究(149642)
中国(115804)
(96344)
科学(90098)
(85727)
(74151)
(72209)
(69008)
中心(68578)
财经(67239)
研究所(66726)
业大(64552)
(61147)
北京(61074)
(59315)
师范(58773)
农业(55880)
(55583)
(54992)
经济学(53968)
财经大学(49690)
基金
项目(300152)
科学(237915)
研究(223115)
基金(217391)
(188457)
国家(186625)
科学基金(162128)
社会(141143)
社会科(133808)
社会科学(133771)
(118519)
基金项目(114413)
自然(104329)
教育(102785)
自然科(101980)
自然科学(101954)
自然科学基金(100147)
(98314)
编号(91226)
资助(88900)
成果(73657)
重点(66679)
(66543)
(65552)
(65207)
课题(63085)
创新(60292)
国家社会(57951)
教育部(56734)
科研(56728)
期刊
(208633)
经济(208633)
研究(135608)
中国(96160)
管理(73870)
(68990)
(66609)
学报(66375)
科学(63344)
教育(55740)
大学(51963)
学学(48552)
农业(45961)
技术(43630)
(41998)
金融(41998)
业经(36192)
财经(33070)
经济研究(32402)
(28522)
(26939)
问题(26620)
技术经济(23833)
图书(23530)
科技(22010)
现代(21229)
商业(21022)
(20900)
(20625)
理论(20329)
共检索到690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东升   霍奇   薛海燕  
如何提升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主体的“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是关系着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关切。本文采用双案例对比研究方法探索“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相较行业龙头企业,“精一赢家”研发和营销是在强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无中介协同”:(1)根据“精一赢家”业务模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两种协同模式:技术导向协同模式和市场导向协同模式;(2)技术导向协同模式的起点是研发,经过单向反馈式、研发主导式互动、研发深度参与式协同分别形成技术创业能力、趋势判断能力、规则构建能力。市场导向协同模式的起点是营销,经过单向意见收集式、营销主导式互动、营销深度参与式协同分别形成客户需求感知能力、技术市场匹配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本文构建的强资源约束条件下研发营销“无中介”协同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和机理,对不同类型的“精一赢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东升   霍奇   薛海燕  
如何提升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主体的“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是关系着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关切。本文采用双案例对比研究方法探索“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发现:相较行业龙头企业,“精一赢家”研发和营销是在强资源约束条件下的“无中介协同”:(1)根据“精一赢家”业务模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两种协同模式:技术导向协同模式和市场导向协同模式;(2)技术导向协同模式的起点是研发,经过单向反馈式、研发主导式互动、研发深度参与式协同分别形成技术创业能力、趋势判断能力、规则构建能力。市场导向协同模式的起点是营销,经过单向意见收集式、营销主导式互动、营销深度参与式协同分别形成客户需求感知能力、技术市场匹配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本文构建的强资源约束条件下研发营销“无中介”协同理论框架,有助于理解“精一赢家”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过程和机理,对不同类型的“精一赢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宋正刚  张玉利  何良兴  
随着创业普及率的提升,国家乃至整个社会亟需加强对创业质量的关注,鼓励高质量、创新型创业活动开展。但学者对于什么是创业活动创新性、应如何提升创业质量等问题的认识依然模糊。从技术与非技术双元创新角度,采用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创新策略及其演化机制。结果发现,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融合对于创业质量提升至关重要,非技术类创新是目前制造型企业提升创业质量的主要方式;其次,不同类型制造企业创新策略演化路径不同,但均体现出从用户需求出发、权衡新颖性与实用性要求、持续提升产品或服务增值能力的机制特征,这对揭示创业活动创新性来源、推动创业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丽伟  程国平  李刚  
阐述了供应链的内涵、结构模型及特征,分析了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的动机及意义,探讨了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的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书成  
本文通过武汉地区外资企业的案例研究探讨外资研发活动的特征及其对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研发活动在本地区呈现出动态演化发展的特征,其规模和活跃程度在不断提高,对本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正效应与负效应并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建原  陈锟  李清政  
中国企业普遍缺乏自主创新是否与营销能力低下有关,国内外已有研究没有能够很好回答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将企业的自主创新分为自主创新欲望、自主创新预期和自主创新绩效相互关联的行为逻辑过程,并建立了营销能力对这三个基本构面影响的理论假说和研究框架。通过企业实际数据验证表明:营销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过程存在正向显著影响。这一关系的证实将从营销能力视角,为提高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提供新的对策研究思路与理论依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肖静华  吴瑶  刘意  谢康  
既有消费者参与研发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领先用户等特殊消费者,本文基于两家互联网服装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大数据应用为普通消费者参与企业研发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本文据此提出消费者数据化参与研发的概念,从企业与消费者协同演化视角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普通消费者数据化参与研发的理论框架,着重探讨:(1)普通消费者如何参与研发;(2)不同设计理念的企业如何实现普通消费者参与的研发创新。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环境下普通消费者通过数据化方式参与研发,企业通过对消费者大数据的利用,使研发决策从依靠人的经验判断转变为依靠人与数据的结合,从而实现研发创新。具体而言,秉持用户导向的企业形成了数据驱动型研发创新,秉持设计师导向的企业形成了数据支持型研发创新。由此,将消费者参与研发的研究从特殊消费者扩展到普通消费者从而形成理论创新,为探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价值共创提供新的洞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超   李占国   周宏华  
<正>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佼佼者,是部分中小企业未来转型发展的目标。面对新发展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形势,中小企业加快迭代升级迫在眉睫。江苏省泰州市是江苏省传统制造业城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位居全省中游,本文以21家泰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部分专精特新企业为典型案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探寻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路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姜卫韬  
本文从中小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视角探讨其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从结构、资源、策略三个层面剖析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构成因子,阐述企业家关系网络、企业家社会资源、创新机会策略分别从控制利益、信息利益、策略有效性等方面建构获取创新赢利机会的结构能力、资源能力和策略能力。并基于结构洞理论推导结构自治、非冗余性、结构洞策略等相应的影响因子及作用路径,进而构建企业家社会资本影响机制理论结构模型,初步建立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增殖范式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遵循中小企业家社会资本的修补脉络,聚焦于联系紧密化、联系差异化、联系细分化设计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三种策略。通过辨析补洞策略、寻洞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贺爱忠  
本文立足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全面协同的命题,并探讨了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理论内涵、关联、特征、实现途径。突破了以往只是各子系统各自内部协同的格局,使创新协同的范围大大扩展。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林向义  张庆普  罗洪云  
基于DEA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能消除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差异带来的影响,客观地反映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程度。构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模糊多粒度语言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利用C2R模型判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对有效性,利用"投影"分析非有效DMU的成因,利用改进的DEA模型确定创新能力相对有效的企业创新资源投入产出的"扩大系数";以某地区5个开展自主创新的企业为例,利用该方法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有效和非有效DMU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实践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评价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洋  严军  马春光  
当代国际直接投资实践表明,引进外国投资很难获得先进技术,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则是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选取中国1995~2012年对20个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对发达国家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检验,运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投资与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紧密和稳定的正向关系,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提升作用。此外,研究与开发投入对于企业创新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科技活动人员数量对发明专利授权量存在负向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蔡栋梁   王海军   黄金   黄宇虹  
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这能否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约束,助力小微企业牵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采用爬虫技术获得超过18万条有关商业银行报道的新闻文本,创新地构造了地级市层面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将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和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据此分析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金融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显著驱动了小微企业自主创新,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促进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金融在驱动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具有协同效应,数字金融水平越高,则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效应越强。将制度环境划分为产权保护、产研结合、政策环境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较好、社会平台协作度较高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小的地区,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支持证据,也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驱动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纪建悦  张志亮  郭春静  
随着家电产业发展成熟,世界性家电产业生产基地的转移,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家电制造中心。然而,中国的家电产业仍处于世界家电产业价值链的末端,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跨国企业手中。我国家电企业如何立足长远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家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我国家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策略与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晏艳阳  严瑾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对2007~2016年各国家高新区内上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企业产权性质上,示范区的设立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明显;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示范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从专利类型看,对企业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比外观设计专利明显。此外,引入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