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2)
- 2023(13612)
- 2022(11785)
- 2021(11090)
- 2020(9559)
- 2019(22087)
- 2018(21791)
- 2017(42346)
- 2016(23197)
- 2015(25899)
- 2014(25750)
- 2013(25279)
- 2012(23535)
- 2011(20984)
- 2010(20766)
- 2009(19244)
- 2008(19012)
- 2007(16997)
- 2006(14639)
- 2005(12879)
- 学科
- 济(93825)
- 经济(93727)
- 管理(67395)
- 业(64733)
- 企(52189)
- 企业(52189)
- 方法(45015)
- 数学(40300)
- 数学方法(39762)
- 农(27956)
- 财(27279)
- 中国(23012)
- 地方(21449)
- 业经(19786)
- 贸(18397)
- 贸易(18387)
- 学(18370)
- 农业(18308)
- 易(17873)
- 务(17369)
- 财务(17318)
- 财务管理(17280)
- 制(16970)
- 企业财务(16215)
- 环境(14279)
- 银(13837)
- 银行(13800)
- 和(13715)
- 技术(13626)
- 策(13350)
- 机构
- 学院(321911)
- 大学(319970)
- 济(133453)
- 经济(130667)
- 管理(126889)
- 理学(109425)
- 理学院(108305)
- 研究(107766)
- 管理学(106359)
- 管理学院(105768)
- 中国(81993)
- 科学(67392)
- 京(66510)
- 财(62049)
- 农(58681)
- 所(54457)
- 中心(51920)
- 业大(50539)
- 江(50064)
- 研究所(49614)
- 财经(48852)
- 农业(46157)
- 经(44292)
- 北京(40871)
- 范(40717)
- 经济学(40285)
- 师范(40205)
- 院(39211)
- 州(38926)
- 经济学院(36486)
- 基金
- 项目(219872)
- 科学(172702)
- 基金(159416)
- 研究(158235)
- 家(139827)
- 国家(138716)
- 科学基金(118837)
- 社会(99378)
- 社会科(94346)
- 社会科学(94317)
- 省(87969)
- 基金项目(84367)
- 自然(78658)
- 自然科(76786)
- 自然科学(76763)
- 自然科学基金(75351)
- 划(73502)
- 教育(72409)
- 资助(66212)
- 编号(64512)
- 成果(51569)
- 重点(49775)
- 部(48480)
- 发(47733)
- 创(45747)
- 课题(43964)
- 科研(43095)
- 创新(42827)
- 教育部(41118)
- 计划(40990)
共检索到472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晓萍 王明利 张浩
“粮改饲”政策的稳步推进对于我国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为探究“粮改饲”政策下肉牛养殖效率变动,本研究基于安徽、河北、河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甘肃、云南共8个省(区)“粮改饲”政策实施区的22个试点县肉牛生产监测面板数据,结合成本效率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算2013-2019年政策试点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结果显示:政策实施以来,与非试点肉牛养殖饲料成本明显上涨相比,试点肉牛养殖饲料成本变动较平稳,其中粗饲料比例提升了7.3个百分点,精饲料占比有所下降,粗、精饲料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政策实施前相比,多数省(区)肉牛养殖成本效率提升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仍存在生产投入物质要素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与非试点相比,试点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正效应提升,政策的实施对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改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整体上,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试点肉牛养殖劳动投入冗余度最高。应继续适度扩大“粮改饲”政策的实施范围,加强技术指导,种养结合,以养定种,进一步消纳要素冗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萍 王明利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成本效率模型,从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两方面测定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近年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肉牛产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同规模肉牛养殖的投入要素成本和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肉牛养殖整体上表现出成本效率下降,规模差异明显,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下降程度依次递减,投入物质要素价格负效应明显。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肉牛规模养殖成本效率上升,西北产区和东北产区各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均下降。整体上,相对于散养方式,肉牛规模养殖的投入冗余较低;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肉牛规模养殖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晓萍 王明利
基于2013—2019年中国四大肉牛优势产区不同规模肉牛养殖户的生产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和成本效率模型,从分配效应和价格效应两方面测定肉牛养殖成本效率变动及异质性。研究表明:近年肉牛养殖投入要素价格呈上涨趋势,肉牛产业面临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同规模肉牛养殖的投入要素成本和价格存在一定差异性。肉牛养殖整体上表现出成本效率下降,规模差异明显,大规模、小规模、中规模下降程度依次递减,投入物质要素价格负效应明显。中原产区和西南产区肉牛规模养殖成本效率上升,西北产区和东北产区各规模养殖成本效率均下降。整体上,相对于散养方式,肉牛规模养殖的投入冗余较低;在劳动力同质假设下,肉牛规模养殖劳动力投入冗余度最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佳佳 刘灵芝 李刚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逐渐提高,但随着环境和资源的约束,畜禽养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提高养殖生产效率、准确把握养殖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加快推进畜禽产业资源化利用、促进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全国六个省份581户肉鸭养殖户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SLS回归进行不同区域规模肉鸭养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分析发现:从整体来看,肉鸭养殖效率有待提高;肉鸭养殖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产业集中度高的地区养殖效率略低于产业集中度低的地区;肉鸭养殖效率与养殖规模呈现"倒U型"的关系,中等规模养殖效率相对较好,肉鸭养殖年出栏量在6万~9万只最佳;不同区域肉鸭养殖效率的异质性主要受养殖集约化程度、饲料报酬、成活率、养殖周期、养殖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提出在适度规模养殖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资源禀赋、提高组织化程度、提升谷物和青饲料比例,通过疾病防控提高成活率等对策建议,将对肉鸭养殖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霍景东 黄群慧
在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失衡,出现了服务经济悖论,其重要原因就是工业部门服务内置化。2009年,山东、浙江等工业大省相继出台了推动制造业分离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取得了一些效果。本文使用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了我国22个工业部门的服务外包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影响工业部门服务外包的因素。检验结果表明,工业部门的所有制结构、企业规模、外向度、生产率以及税收、金融制度对工业部门服务外包具有重要影响;推动工业服务外包的思路是实行工业强国战略,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围绕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提升服务业效率;完善税收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降低服务外包交易成本。
关键词:
工业 服务外包 投入产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露 张越杰
本文利用河南、吉林、甘肃、四川等14个省份341个养牛专业户(场)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Logistic选择模型,对肉牛产业链管理中养殖户(场)的组织模式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户(场)对不同肉牛产业链组织模式的选择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饲养规模、从事养牛时间、销售方式、资金可获取性、饲养技术获取途径、所属地区特征等因素对肉牛养殖户(场)参与肉牛产业链管理具有正向影响;决策者年龄及饲养类型对其有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秀芳 丁森林 于树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王明利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在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将逐步转变牧区牧业生产发展方式,由此将对牧区牧业生产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运用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区专业育肥和专业繁育肉牛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性。结果显示,2009—2017年,专业育肥场户TFP增长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1. 8%,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4%,技术进步增长率为2. 2%,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育肥场户TFP平均为0. 991。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以来,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专业繁育场户TFP增长率总体呈波动态势,多数年份为负,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5. 0%,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1%,技术进步增长率为-4. 9%,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是延缓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繁育场户TFP平均为0. 900。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短期还会存在生产率地区差异,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存在σ收敛,生产率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均呈条件β收敛,各区域均在自身的稳态水平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曰程 谢汉友 王玉斌
[目的]为充分了解“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间中国肉牛养殖及育肥养殖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方法]运用2008-2019年中国各省肉牛年末存栏量和牛肉产量数据,利用生产集中度、生产重心迁移轨迹阐述生产布局的阶段特征和变迁路径,利用莫兰指数、吉尔里指数、G指数分析空间相关性,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影响因素及效应。[结果]肉牛养殖:生产重心向西北方迁移了154.6km,自2017年空间正相关逐渐显著,粗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肉牛育肥养殖:生产重心向西迁移了119.15km,三大指数均具有显著性,饲料资源禀赋、劳动力质量、技术进步、市场价格、交通通达度、畜牧产业比较优势、非农就业机会是布局变迁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肉牛养殖和育肥养殖均呈现出由农区向牧区迁移趋势,且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具体变迁路径和影响机制有所差异,就此提出“合理编制肉牛生产规划、系统加强流通环节建设、强化科学技术支撑、保障饲料稳定供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郑宇梅 尹少华
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林业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肩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文章选取了林业第二产业面板数据测算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评价林业产业资源消耗与产业经济贡献,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通过收集处理2004~2013年我国15个省份的750个样本数据,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在考虑污染物排放等非期望产出变量条件下测度了我国15个省10年的林产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林产工业整体生态效率水平不高,但处于缓慢上升的发展态势;行业综合规模效率大于技术效率,未来生态效率的提升需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产业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
关键词:
林业产业 林产工业 生态效率 DEA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贺 田露 张越杰
本文利用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4个肉牛主产省区201个肉牛养殖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肉牛养殖户与企业合作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同时采用Probit模型对二元Logistic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养殖户的受教育程度、从事养殖年限、养殖规模、养牛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销售价格、资金来源、企业技术指导及合作认知对养殖户的合作行为具有正方向的影响,养殖户决策者年龄和劳动力数量对其合作行为无明显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向东 王明利 石自忠 崔姹
为探讨肉牛养殖风险,基于1995—2013年河北等11个省区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测算肉牛养殖利润、成本和产量的均值、方差和偏度,对肉牛养殖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影响风险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肉牛养殖的利润和产量风险较大,利润和成本总体呈现左偏态,而产量则主要呈现右偏态,年际和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利润风险大体呈现下降趋势,产量风险近年有所增加,成本风险较小且呈现下降趋势。养殖密度、疫病风险、产业优势、饲料结构、资本装备、养殖周期、技术进步和区域差异等因素,影响着肉牛养殖利润、成本和产量及其风险大小和
关键词:
肉牛 养殖风险 方差 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田露 张越杰
本文依据14个省份的223份调查问卷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中国肉牛产业链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肉牛产业链组织效率的提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产业链成员的合作意愿是影响最主要因素,产业链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的间接因素,而影响肉牛产业链组织效率的直接因素按其作用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业链成员的合作意愿、合作能力、产业链组织强度。
关键词:
肉牛产业链 组织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刚 徐以强 吴岩 焦阳 刘筱慧
本文通过广义似然比统计检验来确定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生产函数,测算我国30个省(区、市)2008~2020年的金融技术效率,并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FTP)和前沿技术利用效率(TE),从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等方面分析了金融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金融技术效率的变化主要由前沿技术利用效率(TE)引起;(2)东、中、西部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前沿技术利用效率的均值最高,中部地区最低;(3)政府干预力度对前沿技术利用效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前沿技术利用效率呈现正“U”型关系,而科技发展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对于前沿技术利用效率均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以上影响因素通过对金融前沿技术利用效率的作用,间接影响着我国金融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邵良杉 毕圣昊 王彦彬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重视地区碳排放是自贸区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选取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区、市,未包括港澳台及西藏)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有利于降低地区碳排放。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通过提高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实现碳减排效果。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沿海地区,自贸区试点政策在沿海地区的实施对降低地区碳排放效果更加显著。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相应的政策建议:简政提效,助力地区产业结构快升级;产研结合,优化绿色技术创新大环境;因地制宜,构筑优势产业培育新高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交易关系与治理机制——基于肉牛养殖企业的多案例分析
中国主粮价格支持政策效应分析——基于产销区省级面板数据
民族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基于多民族8省(区)面板数据分析
中国肉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基于2013—2017年15省区的面板数据
河南省平原农区肉牛规模化养殖及产业化模式
日本肉牛产业政策的经济分析与启示
DHI测定对我国奶牛养殖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2008-2017年成本收益数据分析
中国节能政策对能源效率提高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碳排放约束对物流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省域面板数据
林业生态、保护、产出及效率视角下的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