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44)
- 2023(2673)
- 2022(2224)
- 2021(1951)
- 2020(1578)
- 2019(3750)
- 2018(3676)
- 2017(6840)
- 2016(3838)
- 2015(4333)
- 2014(4302)
- 2013(4512)
- 2012(4190)
- 2011(3865)
- 2010(3922)
- 2009(3577)
- 2008(3441)
- 2007(2944)
- 2006(2678)
- 2005(2368)
- 学科
- 济(20086)
- 经济(20051)
- 地方(9568)
- 管理(8922)
- 中国(8460)
- 业(6711)
- 城市(6024)
- 方法(5622)
- 数学(4950)
- 数学方法(4910)
- 企(4521)
- 企业(4521)
- 城市经济(4317)
- 学(4100)
- 地方经济(3982)
- 农(3820)
- 环境(3818)
- 财(3002)
- 发(2880)
- 贸(2845)
- 贸易(2841)
- 业经(2826)
- 农业(2778)
- 易(2573)
- 方城(2558)
- 土地(2334)
- 资源(2300)
- 和(2223)
- 制(2196)
- 生态(2180)
- 机构
- 大学(56051)
- 学院(55538)
- 研究(23684)
- 济(22012)
- 经济(21299)
- 管理(19649)
- 理学(16375)
- 中国(16027)
- 理学院(16005)
- 管理学(15727)
- 管理学院(15580)
- 科学(15574)
- 京(12952)
- 所(12207)
- 研究所(11103)
- 农(10050)
- 中心(9917)
- 院(9303)
- 财(9008)
- 业大(8766)
- 江(8698)
- 范(8649)
- 师范(8600)
- 北京(8282)
- 农业(7697)
- 科学院(7365)
- 省(7345)
- 州(7325)
- 师范大学(7257)
- 研究院(7129)
- 基金
- 项目(39982)
- 科学(31253)
- 基金(29140)
- 家(26541)
- 研究(26432)
- 国家(26365)
- 科学基金(22199)
- 社会(17386)
- 社会科(16495)
- 社会科学(16488)
- 基金项目(16205)
- 自然(15329)
- 自然科(14895)
- 自然科学(14890)
- 省(14821)
- 自然科学基金(14572)
- 划(13456)
- 资助(11334)
- 教育(10733)
- 编号(9565)
- 发(9351)
- 重点(9149)
- 部(8101)
- 计划(7913)
- 科研(7404)
- 国家社会(7381)
- 创(7329)
- 课题(7257)
- 发展(7236)
- 展(7161)
共检索到863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晓博
2月18日傍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至此,这个酝酿了两年的国家战略正式发布。下面,我想从"规划纲要"中的高频词汇,来分析一下"大湾区"。第一组高频词:谁是中心?每当一个规划出台的时候,民间最关心的话题往往是:哪个城市是中心,谁是老大。粤港澳大湾区也存在这个问题,虽然之前国家明确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是四大中心城市。但事实上,四大城市在"规划纲要"里出现的频次大
关键词:
粤港澳 国际化城市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露 刘梨进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设立能加速区域经济增长的事实已被广泛证明。然而,关于其对地区“软实力”-环境等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地评估却鲜有涉及。本文基于珠三角2010—2018年1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粤港澳大湾区地设立作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降低城市的废气及废水排放,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此结果在经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湾区建设中,中型规模的城市减污效应最大,而小型规模城市减污效应则较弱。机制分析表明,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使得地区环境改善,且创新能力及产业结构提升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城市规模异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创新效应及结构效应在改善区域城市环境方面具有协同性。
关键词:
大湾区建设 环境治理 双重差分 中介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卿
为准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文章通过构建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对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创新驱动能力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从评价体系重要性来看,创新基础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大湾区内城市创新驱动能力各子系统水平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创新综合水平总体呈现"东强西弱、内强外弱"的分布格局;依照城市创新驱动能力综合水平高低,11个城市被划分为卓越型、普通型和滞后型三种类型。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敏 刘人怀
基于港口业主的物流服务需求和文献分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五个主要港口的物流服务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AHP算法和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赋值,建立衡量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云标尺,再通过云模型综合评价"深中通道"影响大湾区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值、熵值和超熵值,改善了港口物流服务评价中随机因素的不足,得出的云模型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相较于其他指标赋权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研究表明,"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珠海港、中山港进出口集装箱物流通道的重新选择上。具体而言,"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海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约53%的集装箱货源,以及中山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的全部集装箱货源将完全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珠海全港货源的17%和3%左右;中山南区原转运至中山港约35%的集装箱货源将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中山全港外贸集装箱货源的8%左右。广州港和东莞港的集装箱港口物流业务则不会因"深中通道"的开通受到较大影响;珠海北部、中山南部或广州港的大宗散杂货源受"深中通道"开通的影响较小,仍保持原有港口物流分布态势。因此,需要大力开拓珠江西岸港口群的腹地资源,改善珠江东岸港口资源分配,提升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优势,借力港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间的协同合作与差异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此前的6月28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份协议是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和CEPA升级,或可视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的"礼包"。作为"礼包",粤港澳大湾区,
关键词:
粤港澳 香港 湾区 深港合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此前的6月28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份协议是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和CEPA升级,或可视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的"礼包"。作为"礼包",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胜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又在党的十九大期间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要求,“要通过各个方面包括国家层面,包括广东方面,香港方面,澳门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更好,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大湾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九大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历经近40年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胜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又在党的十九大期间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要求,"要通过各个方面包括国家层面,包括广东方面,香港方面,澳门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更好,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大湾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九大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历经近40年
关键词:
粤港澳 城市群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裴东慧
本文运用DEA模型和2013-2022年相关数据,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物流效率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在综合效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多数城市的物流投入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投入的资源没有得到优化;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物流纯技术效率数值略有上升,说明该地区的物流投入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升,其中香港、中山、广州、肇庆物流资源利用较为充分并实现了规模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能源利用率、信息化水平以及政府支持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从深化对外开放、连接腹地与世界、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现代物流产业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区域绿色物流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物流效率 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智威 陈颖彪 吴志峰 郑子豪 李娟娟
探究影响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因子,及科学分析各因子的作用机制,对揭示城市热岛效应的机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研究区,综合利用数据空间化表达、空间叠置、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影响城市热岛空间格局的因子开展研究,并构建地表温度与影响因子间的多元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热岛强度等级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并在珠江入海口两岸形成半环状城市热岛带。本文选取的5种影响因子对城市热岛的空间格局皆具有较高的解释力,平均解释力排序为:单元人口密度(0.668)>建设用地面积占比(0.577)>单元路网密度(0.573)>植被面积占比(0.538)>水体面积占比(0.428)。所构建的多元关系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城市热岛区域地表温度的分布状况,所拟合的地表温度结果与实际地表温度平均值的误差为0.34℃。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汪文姣
粤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珠江口地区呈现出多级的发展模式,各城市没有明确分工,因此聚合力相对较弱。通过分析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竞合关系,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要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合理分工,以构建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城市群 竞合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成昆 陈致远
在综述国内外文献关于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的基础上,以粤港澳大湾区的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到各城市的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的实地调研以及充分考虑了粤港澳三地在统计口径上的差异,适当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和各城市实际情况,对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出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戴欣 张猛 唐杰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不是简单地做大经济规模,而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实现湾区发展动力转换,全面提升粤港澳湾区的全球创新竞争力。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打破湾区内部城市间的行政樊篱,推动城市间的分工协同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尤其要补科学研究创新的短板,巩固创新的基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应整体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率先形成以创新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