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84)
2023(11049)
2022(8962)
2021(8071)
2020(6222)
2019(14068)
2018(13613)
2017(25148)
2016(13275)
2015(14610)
2014(14653)
2013(14470)
2012(13734)
2011(12675)
2010(12898)
2009(11626)
2008(11331)
2007(10108)
2006(9247)
2005(8635)
作者
(38787)
(32641)
(32444)
(30447)
(20706)
(15457)
(14612)
(12539)
(12380)
(11663)
(11050)
(10851)
(10666)
(10467)
(10107)
(10070)
(9593)
(9538)
(9374)
(9307)
(8217)
(8020)
(7904)
(7341)
(7328)
(7324)
(7209)
(7150)
(6564)
(6439)
学科
(65606)
经济(65560)
管理(31449)
(31343)
地方(24860)
(22559)
企业(22559)
中国(21319)
(20937)
贸易(20922)
(20174)
(20130)
方法(17916)
业经(17188)
数学(14582)
数学方法(14376)
地方经济(13719)
农业(13442)
产业(12327)
(11846)
(11123)
(11039)
金融(11037)
环境(10998)
(10552)
(10405)
银行(10384)
技术(10373)
(10219)
(9265)
机构
学院(191819)
大学(185144)
(83688)
经济(82007)
研究(73516)
管理(67090)
理学(56062)
理学院(55325)
管理学(54491)
中国(54458)
管理学院(54118)
科学(43527)
(40114)
(37426)
(35057)
研究所(33685)
中心(32049)
(32037)
(30836)
(27716)
(27606)
师范(27471)
财经(26859)
业大(26546)
北京(26037)
(25383)
经济学(25185)
农业(24636)
(24158)
(22691)
基金
项目(124725)
科学(97512)
研究(95521)
基金(86030)
(74906)
国家(74259)
科学基金(62369)
社会(60387)
社会科(57440)
社会科学(57429)
(51779)
基金项目(44707)
(42490)
教育(41919)
编号(39569)
自然(36930)
自然科(35930)
自然科学(35923)
(35528)
自然科学基金(35210)
资助(34164)
成果(31375)
课题(29321)
发展(29096)
重点(29065)
(28623)
(26749)
(25842)
创新(25067)
国家社会(24813)
期刊
(104223)
经济(104223)
研究(61551)
中国(44523)
(32163)
管理(26940)
学报(26691)
科学(26227)
教育(24400)
(23653)
农业(22561)
大学(20666)
(20173)
金融(20173)
业经(20103)
学学(19455)
技术(17824)
经济研究(17362)
(15891)
问题(14980)
国际(14644)
财经(12256)
(12036)
商业(10955)
(10897)
世界(10775)
科技(9924)
资源(9511)
现代(9355)
(9289)
共检索到312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海莉  严佳星  原悦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且产业链长、种质资源丰富,椰子产业已成为海南省的主导产业之一,但其同时也具有种植管理粗放、加工企业稀少、精深加工水平落后等劣势。海南省自由贸易港的建立使得椰子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多项政策的倾斜为海南省椰子产业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等的支持,扩大了椰子产品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海南本地缺少足够的椰果原材料,并且产品同质化以及低价竞争的现象逐渐加剧,面对低价优质的进口椰果,本地椰子产业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总结了海南省椰子产业种植与生产状况的时空特征,并通过SWOT分析,探讨了基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自贸港协同发展背景下海南椰子产业的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爱磊  李家新  刘群群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迎来了融合发展的新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推动内地与港澳全面合作的重要支点,是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亦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部署。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合作现状,为高等教育融合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从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未来的融合发展路径来看,应秉持以融合统领发展、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开放促进发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进行制度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的协同、提升国际化水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邱佛梅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协同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协同理论导入复杂多元的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系统,有助于化解大湾区多样性和差异性法治问题。目前,大湾区法治建设存在法治实践冲突、立法权限不一、法治认同差异、法治水平分层、权责划分不清、行政协调不畅、创新动力不足、公众参与不足、市场自律不足和纠纷解决不力等十大协同困境。为此,应强化"协同法治"新理念,以文化融合为突破视角,凝聚法治共识,缩小法治认同差异,健全法治协同机制,推进粤港澳规则衔接,构建大湾区法治框架并定期评价法治指数,提高公众法治实践参与度,打造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协同治理格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力  
研究世界一流大湾区发展经验,破除制约产业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区域内部分工合作,推动产业分工向产业链分工转变升级,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是必然规律。产业链协同是指通过空间链、价值链、企业链和供需链的优化配置,使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产业组织过程。产业链协同的核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向晓梅  张超  
海洋经济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内在属性,在深化广东与港澳合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广东的海洋第一、二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而港澳地区则拥有先进的综合海洋服务业,两者互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目前,应积极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制度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余家军   刘艺   张惠雅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为应对粤港澳大湾区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客观现实,必须借助新型养老模式来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养老需求。基于大湾区智慧养老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亟待做好智慧养老顶层设计、构建智慧养老协同机制、优化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建立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完善跨境福利衔接政策,以期推动大湾区智慧养老协同发展。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武汉大学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加速推进,中美经贸冲突逐渐向"科技战"演化,中国"化危为机"的根本之道是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粤港澳大湾区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主体活跃、产业体系完备、资本要素充足,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应对"科技战"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亟需实现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以高效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打造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引擎,一方面要发展壮大股权投资(VC/PE),引导股权投资阶段前移,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深化资本市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步伐,助力大湾区建成全球创新高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仁刚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物流服务核心枢纽之一。本文对"一带一路"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优势互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推动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但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发展存在资源配置优化不足、同质化竞争、人才匮乏与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从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对促进港口物流发展提出建议,为大湾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春红  武岩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四大湾区之一,是国家重点打造的世界级城市群,其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2021年底总人口约为8617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1.67万亿美元,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当前,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正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莹  
采用效率增值法测度了2001—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区域两两间的协同发展效率,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效率尚有较大改进空间,协同网络稳定性较弱。究其根源,经济发展非充分、空间发展非均衡、产业结构同质化、市场分割条块化、生态系统破碎化的“两非三化”难题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效率和网络稳定性,数字金融可通过推进经济协同、空间协同、产业协同、市场协同、生态协同的“五维协同”成为破解“两非三化”的有效之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馨  高维新  朱金勋  
文章以199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网络抓获技术和修正引力模型,结合铁路交通测度经济空间联系强度,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类城市外向服务能力,通过威尔逊系数法和经济重心模型测算内向集聚力。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以广佛、港深莞、珠澳为支点骨架的"A"型经济空间格局;外向服务能力呈现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错位发展态势;内向集聚力呈现以穗莞深为中心的圈层扩散结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秋荣  
近年来,粤港澳医疗合作不断加强,在具备扎实基础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应在医师执业范围、医疗机构准入、医疗药品、器械进口等方面加强医疗规则衔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医疗科技平台发展、医疗资源供给、医疗体制机制等方面建立大湾区医疗健康共同体,深港在推动跨境医疗服务与合作、先行先试国际前沿医疗技术、完善医学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体系等方面构建深港医疗协同发展先行的示范区,推动粤港澳医疗协同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军  张雨  王铬  
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资本、物品、人文、信息的流动特性持续增强,经济融通、信息相联、文明互鉴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1)。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区域化、周边化和本土化成为"新流动性社会"的发展趋势(2)。开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应对要素从全球流动格局向区域流动格局转变的战略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征  
现阶段,我国致力于畅通经济循环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新的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的商贸流通业迅猛发展受到各界关注。本研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流通业发展现状,采用耦合关联度模型检验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同程度。结果表明:2015-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流通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显著异质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侨予  郑天祥  
"粤港澳大湾区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为澳门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然而,澳门自身的条件劣势及外部冲击都给澳门融入大湾区发展之路设立了重重险阻。本文研究分析澳门在面临大湾区建设中遭遇的瓶颈、自身存在的优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会,探索澳门如何精准发展城市定位,寻求与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共建共赢之路,推动澳门更好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