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2)
2023(14134)
2022(12278)
2021(11649)
2020(9691)
2019(21770)
2018(21925)
2017(41260)
2016(23179)
2015(26210)
2014(26080)
2013(24918)
2012(22552)
2011(20514)
2010(20391)
2009(18644)
2008(17578)
2007(15439)
2006(13373)
2005(11470)
作者
(64325)
(53094)
(52792)
(50265)
(33717)
(25435)
(24181)
(21013)
(20246)
(18944)
(18167)
(17656)
(16744)
(16573)
(16297)
(16205)
(16132)
(15891)
(15276)
(14936)
(13266)
(13118)
(12746)
(12102)
(11985)
(11902)
(11740)
(11604)
(10631)
(10569)
学科
(83613)
经济(83515)
管理(63652)
(55966)
(47191)
企业(47191)
方法(36625)
数学(31263)
数学方法(30853)
中国(23628)
(22164)
(20668)
(20351)
地方(20120)
业经(18850)
理论(17201)
教育(16273)
(15698)
农业(14645)
(14457)
(14054)
贸易(14048)
环境(13744)
(13569)
(13229)
财务(13154)
财务管理(13133)
技术(12825)
(12499)
银行(12456)
机构
大学(312898)
学院(310355)
管理(120193)
(113021)
经济(110245)
理学(104410)
研究(103433)
理学院(103145)
管理学(101090)
管理学院(100537)
中国(74033)
(67186)
科学(67006)
(51729)
(51685)
(49633)
研究所(47414)
业大(47258)
中心(46356)
(45850)
(45753)
师范(45417)
北京(42320)
财经(41614)
农业(38929)
(38459)
(37709)
(37346)
师范大学(36556)
技术(35957)
基金
项目(217336)
科学(170131)
研究(162086)
基金(153973)
(133936)
国家(132765)
科学基金(113489)
社会(98698)
社会科(93177)
社会科学(93153)
(87144)
基金项目(81927)
教育(76633)
自然(73929)
(73674)
自然科(72138)
自然科学(72120)
自然科学基金(70747)
编号(68625)
资助(62567)
成果(56549)
重点(49044)
课题(48307)
(47018)
(46568)
(45423)
项目编号(42320)
创新(42086)
大学(41595)
科研(41395)
期刊
(124188)
经济(124188)
研究(92420)
中国(62671)
学报(51153)
教育(51101)
科学(45658)
(44763)
管理(43211)
大学(38942)
(38925)
学学(35234)
农业(31553)
技术(27531)
(22357)
金融(22357)
业经(22072)
经济研究(19885)
图书(19397)
财经(19190)
(16330)
(15994)
科技(15774)
问题(15531)
(14724)
理论(14453)
资源(13683)
商业(13666)
实践(13464)
(13464)
共检索到451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雪莹  褚丽超  谭咏梅  
近年来,随着科技领域的不断发展,"第五媒体"凭借其本身快速、便捷的特点迅速融入公众的生活,尤其对走在科技发展前沿的大学生们的求知观、交际观、价值观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有必要深入分析"第五媒体"这一信息传播方式的利弊,探讨如何有效的利用"第五媒体"的自身优势来克服"第五媒体"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产生的消极影响,帮助大学生在复杂的新媒体网络环境中辨明方向,并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岳建军  
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德育教育的普遍规律,亦具有独特的育人理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高校德育教育逐渐展现时代化特征,新媒体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关系日益紧密,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收集与传播,实现德育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创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深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改革,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是当今德育教育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国江  邱杰  
高等教育阶段不但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意识、养成良好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教育者为促进国家社会进一步发展培养优质现代人才的重要时期。规则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必要基础教育内容,对推动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具备重要影响与作用。所以,高校应注重规则教育具体实践与发展。对此,笔者将结合乔晶编著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分析推动大学生规则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并顺应新时期发展趋势探究益于高校优化大学生规则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璨  苗文婷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与全面普及,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群体认识了解社会发展、深化专业学习、拓展个人能力的便捷方式。然而,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也为大学生的健康长远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威胁,对新局势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探索创新研究,能够有效引领高校借助新媒体实现对大学生的科学规范,促进其自身工作模式完善与学生发展质量提升。由乔晶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一书讲述了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高度普及背景下运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规范指引的实现方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蓉蓉  蒋家胜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既带来了新机遇,又带来了新挑战。为此,教育者一方面要树立新媒体阵地意识,抢占新媒体舆论高地,利用新媒体资源优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引导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主渠道认知平台和主阵地实践平台的建设,创新网下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培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智华  
对广西科技大学1926位大学生关于新媒体应用问卷调查,发现新媒体影响下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紊乱化、功利化趋势,应通过强化新媒体建设与监管、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校园网络、强化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等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丽娟  
由镇方松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是新媒体背景下,充分发挥媒体传播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经典著作。该书提出,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依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范,改变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该书是全新校园文化环境下,基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影响所展开的深入分析和讨论,特别是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分析出发,重点弥补了当前思政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谷秀娟  
为了帮助大学生增强对新媒体网络信息的理性思考和判断,也为了引入新媒体时代卓有创新意义的新工具、新平台和新手段来提高思政教育的多元特征和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认识、学习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并主动发挥思政教育在新媒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颜小燕  康树元  
新媒体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新媒体以其开放性、交互性和个性化,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起着积极作用,但其主体传播思潮的多元化、工具主义倾向、参杂其间的不良信息、网络的虚拟性,都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消极影响。针对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利与弊,采用更新理念、优化内容、健全机制、创新手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育路径,能极大地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智华  
文章对广西科技大学的1248位学生进行的网络调查问卷表明,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以娱乐为主并耗时过长、部分学生消极应对不良信息、扶贫助弱顾虑增多、偏离正确价值观念且网络参与能力偏低。为用好新媒体发挥正能量,文章阐释了积极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辨识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等应对举措,进而有效发挥新媒体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晓燕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其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新时期国家文化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高校竞争力提升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新媒体境域下,多元文化对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存在着现实困境。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科学原则,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特点,多途径有效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波  
新媒体技术及其广泛应用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维、生活工作,改变着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方式。新媒体在人际沟通方面具有沟通地位平等化、沟通时效明显化和沟通障碍削弱化等优势,但新媒体环境存在沟通主体虚拟化、沟通渠道单一、沟通需求多元化和交往能力弱化等不足,这又对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造成冲击。基于此,可以通过提升沟通主体的自我觉察能力、强化沟通客体的科学化与人性化、多途径优化与完善沟通介质等路径提升辅导员与大学生沟通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婷  
通过梳理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问题,结合在学生中开展就业指导的实践经验,采用调查问卷、对比研究等方式,查找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之处,借助分析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缺点,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柯佳秀  章小童  邓小昭  
[目的 /意义]以大学生有声书用户群体为对象,探究其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图书馆界引入有声书资源或听书服务的理论设想相呼应,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听书信息服务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过程]在整合式技术接受模型(UTAUT模型)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与有声书资源的特征,尝试性地引入感知成本、感知娱乐以及个人创新性三个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构建大学生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法收集相关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果 /结论]绩效期望、社群影响、便利条件、感知成本与个人创新性对大学生的听书行为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绍林  
新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丰富的信息内容、迅猛的发展速度对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一方面为大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同时也增加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难度。如何应对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