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70)
2023(5806)
2022(4991)
2021(4513)
2020(3814)
2019(8298)
2018(8262)
2017(15476)
2016(8585)
2015(9701)
2014(9808)
2013(9671)
2012(8840)
2011(7954)
2010(8074)
2009(7843)
2008(7839)
2007(7083)
2006(6302)
2005(5903)
作者
(24081)
(20273)
(20246)
(19262)
(12888)
(9632)
(9194)
(7671)
(7644)
(7329)
(6955)
(6827)
(6704)
(6589)
(6482)
(6230)
(5976)
(5967)
(5847)
(5807)
(5152)
(4903)
(4810)
(4648)
(4640)
(4580)
(4521)
(4431)
(4126)
(3879)
学科
管理(31789)
(31467)
经济(31396)
(26505)
(23684)
企业(23684)
(13436)
(12623)
方法(11188)
中国(9351)
数学(9169)
数学方法(9035)
业经(8650)
(8513)
(8386)
(7400)
财务(7382)
财务管理(7356)
体制(7310)
企业财务(6958)
(6832)
银行(6825)
(6525)
(6420)
金融(6417)
(6192)
地方(6165)
(6109)
环境(6062)
(5599)
机构
大学(122432)
学院(122421)
(50546)
经济(49403)
管理(46126)
研究(41607)
理学(38888)
理学院(38467)
管理学(37930)
管理学院(37688)
中国(32309)
(28236)
(25582)
科学(23145)
财经(20940)
(20435)
(20119)
中心(18855)
(18759)
研究所(18053)
(17160)
北京(15880)
经济学(15875)
业大(15597)
(15391)
财经大学(15363)
(15312)
(15201)
师范(15172)
经济学院(14087)
基金
项目(79175)
科学(63030)
研究(60583)
基金(57491)
(49188)
国家(48775)
科学基金(42339)
社会(39518)
社会科(37457)
社会科学(37449)
(31052)
基金项目(29889)
教育(28414)
(25963)
自然(25661)
自然科(25051)
自然科学(25045)
编号(24751)
自然科学基金(24590)
资助(22786)
成果(21425)
(21353)
重点(18145)
(18048)
课题(17937)
(17121)
国家社会(16576)
(16364)
(16105)
创新(16073)
期刊
(60278)
经济(60278)
研究(39246)
中国(29511)
(24386)
管理(19567)
学报(16925)
(16426)
科学(15875)
教育(15195)
大学(13527)
(13106)
金融(13106)
学学(12638)
技术(11046)
财经(10983)
农业(10338)
(9408)
经济研究(9174)
业经(9099)
问题(7642)
财会(6457)
会计(6180)
(5816)
理论(5757)
(5708)
现代(5588)
改革(5521)
(5521)
科技(5472)
共检索到195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诗情  
第三次分配作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补充,对促进社会资源的均衡流动和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积极意义,其中蕴含的强大的社会精神力量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社会环境下,第三次分配虽然已经存在一定的主体力量和实现渠道,但其机制的构建仍有不可忽视的缺陷,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作为其主渠道的公益慈善力量也待进一步优化,推动第三次分配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江亚洲  郁建兴  
第三次分配是由社会机制主导的资源配置活动。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第三次分配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有益补充,它有利于激发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有助于缓解社会个体焦虑情绪并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包括发展慈善捐赠、社会企业、志愿服务和文化艺术等。运用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培育社会慈善主体,拓展第三次分配的体量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主体参与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完善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第三次分配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白彦锋  
我国目前第三次分配发展相对滞后,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税收不是主要原因。要发挥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需要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与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董志勇  李亚飞  
构建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次分配理论的指导。深入理解第三次分配的内涵要坚持其“补充性”和“自愿性”原则,避免将其看作“劫富济贫”“平均主义”“养懒人”的福利制度。在理论突破方面,可以从第三次分配与资本主义国家公益活动异同点的理论概括、厘清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理论关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结合等视角,发展和完善第三次分配理论。构建第三次分配制度,应根据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发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公益的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蕤   韩丽荣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参与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会对企业行为产生制约、规范和引导作用。文章以2009—2021年非金融企业为样本,以财务报告重述风险作为约束效应的研究视角,考察了第三次分配对企业的约束效应。研究发现:企业参与第三次分配即进行慈善捐赠的水平越高,约束效应越强,发生财务报告重述的风险就越低。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和上市公司透明度作为中介影响机制,在第三次分配对企业的约束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企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产权性质为国有、企业绩效较好的企业,第三次分配的约束效应更强;融资约束会削弱第三次分配对企业的约束效应;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第三次分配对其约束效应更强。因此,企业应重视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将其纳入企业战略规划中,建立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加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与政府和社会组织合作开展公益项目,推动第三次分配事业的发展。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通过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第三次分配,并规范企业的慈善捐赠行为和其他公益活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伟  陈钊  
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内容,民营企业是慈善捐赠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凡进必评”政策这一重要制度创新,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政治激励效果进行经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凡进必评”政策的实施强化了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政治激励,工商联会员企业显著增加了慈善捐赠的参与概率和投入金额。同时,民营企业现有的政治关联并未削弱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凡进必评”政策对那些更有能力参与慈善捐赠的民营企业产生更大的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家更容易被吸纳进地方政治系统,慈善捐赠投入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家获选地方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概率。文章揭示了通过机制设计来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的理论逻辑,为党和政府如何引导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豫秦  叶文虎  
人类社会已先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两次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文明"。古代中国成功地抓住了"第一次文明"的机遇,从而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数千年。近代中国由于错失了工业文明转折期的机遇,从而被排除于世界强国之林。当代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和生产大国,面临着资源严重短缺的压力,作为消费大国和污染大国,面临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挑战。从思想观念、制度安排和技术革新三个层面开启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折,为中国摆脱资源环境危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重大的历史机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晓峰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正是当前我国分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第三次分配作为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创造了机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马扎罗尔  苏塔  Seng  李良成  
本文描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教育在全球市场的发展状况。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国民教育,修读各类层次课程的留学生数量迅速增加。据估计,在上个世纪末,有150万学生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导致这一市场扩张的动因有两方面:这些学生既受到本国的鼓励,又受到其他国家的吸引。到20世纪90年代,许多主办国的高教系统(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和新西兰)更加专注于教育市场,高校采用专业化市场战略招收自费留学生。这些学费成为许多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财源。本文提出了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教育产业、高等教育的主管、管理人员及大学教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提姆·马扎罗尔  杰弗里·诺曼·苏塔  米歇尔·S.Y.Seng  李良成  
本文描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国际教育在全球市场的发展状况 提出了在未来几年里,国际教育产业、高等教育的主管、管理人员及大学教师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皓  许嫘  
中央将“共同富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领,其中提到“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公益慈善作为实现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方式,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促进共同富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宁宁  
彩票作为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公益金已成为第三次分配的主要资金来源,而致力于体现彩票公益性和公信力的责任彩票建设,将为拓展第三次分配的空间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对责任彩票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把责任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彩票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拓展第三次分配体量和规模的必然选择;同时,以彩票的公信力为基础、以负责任的彩票宣传为抓手来激发公众的购彩热情,可以优化第三次分配的捐赠结构。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汉瑛  邢红卫  田虹  鲁锦涛  
第三次分配攸关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使命,决定着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现有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对此,文章基于性善论、忠恕思想和等差之爱构建了第三次分配的儒家思想理论架构;基于天道均平观、德性观、周穷救急观和善恶报应观构建了第三次分配的道家思想理论架构;基于缘起观、慈悲观和因果业报观构建了第三次分配的佛家思想理论架构。在此基础上,围绕异同之辩与是非高下之争,阐明了儒道佛在“劝善”“乐善”功效上的同归和“行善”方式上的殊途。研究揭示了第三次分配中可采取的最优战略:既能够秉承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普世主义的平等、包容,又具有当仁不让的主体意识和脚踏实地的现实路径。文章试图构建本土化的分配理论,提出等差之爱与平等之爱的对比矩阵,对儒道佛思想进行历史延续与时代更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嘉发   谢清华   韩冰  
稳预期是国家审计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现有文献少有研究。本文以第三次分配供给存在交易性动机、投机性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三大心理动机风险为研究起源,基于稳预期视角,以国家治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理念—体系—能力”分析框架,研究国家审计对第三次分配供给的治理机制和治理路径。国家审计对第三次分配供给的治理起源于国家审计对国家善治的稳预期作用,该作用可以化解第三次分配供给实践中存在的三大心理动机风险,有利于第三次分配各参与主体稳价值预期、稳目标预期、稳过程预期和稳结果预期,激发第三次分配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文化传承能力,实现第三次分配供给与国家善治的相互促进和耦合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渝琳  王志珏  
本文在研读与梳理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简要评述了第三次收入分配理论的产生与演变,在国内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条件下,在借鉴了国外效用论、弹性论、博弈论三大研究框架后,本文融合了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等多个经济学领域否定了"经济效用最大化"的假设,从概念界定、影响因素分析、个体捐赠动态激励机制、第三次收入分配载体选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福利性第三次收入分配的研究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