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05)
- 2023(8330)
- 2022(6869)
- 2021(6422)
- 2020(5228)
- 2019(11525)
- 2018(11282)
- 2017(21772)
- 2016(11870)
- 2015(12722)
- 2014(12350)
- 2013(12360)
- 2012(11168)
- 2011(10243)
- 2010(10171)
- 2009(9500)
- 2008(9490)
- 2007(8698)
- 2006(7744)
- 2005(6591)
- 学科
- 济(53660)
- 经济(53608)
- 农(44548)
- 业(44217)
- 管理(31213)
- 农业(29465)
- 企(23970)
- 企业(23970)
- 方法(19238)
- 业经(17112)
- 数学(17072)
- 数学方法(16985)
- 中国(12348)
- 制(11795)
- 贸(11552)
- 贸易(11549)
- 财(11427)
- 易(11337)
- 农业经济(9844)
- 地方(9784)
- 策(9413)
- 技术(9153)
- 发(8993)
- 学(8973)
- 村(8934)
- 农村(8927)
- 体(8795)
- 人口(7657)
- 收入(7638)
- 土地(7583)
- 机构
- 学院(172470)
- 大学(167383)
- 济(75609)
- 经济(74427)
- 管理(68149)
- 理学(60298)
- 理学院(59724)
- 管理学(58849)
- 管理学院(58577)
- 研究(57766)
- 农(57154)
- 中国(45062)
- 农业(44166)
- 业大(37299)
- 科学(36760)
- 京(33123)
- 所(29986)
- 财(29975)
- 农业大学(27901)
- 中心(27719)
- 研究所(27470)
- 江(25475)
- 财经(24495)
- 经(22579)
- 经济学(22304)
- 业(22211)
- 经济管理(22093)
- 省(21220)
- 经济学院(20469)
- 范(19639)
- 基金
- 项目(121422)
- 科学(95612)
- 基金(89868)
- 研究(84373)
- 家(80603)
- 国家(79807)
- 科学基金(67890)
- 社会(56754)
- 社会科(53584)
- 社会科学(53569)
- 省(48874)
- 基金项目(48767)
- 自然(44382)
- 自然科(43395)
- 自然科学(43382)
- 自然科学基金(42654)
- 划(39891)
- 教育(36031)
- 资助(34613)
- 编号(33274)
- 农(32640)
- 发(26953)
- 部(26834)
- 重点(26762)
- 业(25983)
- 创(25800)
- 成果(24571)
- 国家社会(24190)
- 创新(24088)
- 科研(23424)
共检索到246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重男轻女"被视为乡土中国的重要传统之一。已有研究多聚焦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但较少关注男女性别偏好所反映出的农民土地情结以及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能带来的乡土社会生育观念的变化。本研究表明,农民生育"重男"的性别偏好不仅是农村家庭传承中"继承"观的反映,也是农地产权不稳定或不安全时壮大地权博弈力量的需要。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农地调整和农地确权均会强化农民"重男轻女"的生育性别偏好。其中,农地调整会诱导农民对生育男孩数量上的偏好,生男孩成为"弱者的武器";农地确权并未激励农民在生育男孩数量上的"占优",而仅限于"有"。前者表达产权争夺的"竞争性",后者表达产权排他的"继承性"。文章强调,"重男轻女"观念隐含着不同的产权含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浩
利用2005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研究中的农村数据,分析了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从偏好的分布来看,有37.2%的农民偏好土地调整,而62.8%的农民偏好稳定的土地产权,但他们对永久土地使用权的偏好(23.9%)并不太强烈。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主要受个体、家庭和社区三类解释变量的影响,从研究结果来看,"土地情结说"难以成立,而政策变量的影响不确定;"理性小农"的特点虽然明显,但不能解释全部;村庄社区变量对农民的偏好有重要影响,但呈减弱的趋势;区域因素也会影响农民的偏好。因此,在较长时期内,土地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但在农民认同、规则明确的条件下,村组内部的土地调整与产权稳定可以相容。
关键词:
农民 土地产权偏好 土地制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耿鹏鹏 罗必良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分配方式及其稳定性状态直接决定了农民的生计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然而,中国农村地权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曾一度长期存在,既抑制农民生产稳定性预期的形成,也催生出农民的地权博弈策略。本文研究发现,长期地权不稳定的地区,农民更为认同“读书改变命运”,或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逃离”不稳定的生存环境,或通过教育信号显示以强化家庭地权竞争力量。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地权稳定性不足的村庄农户具有更高的教育投资水平、受教育年限更长,且更不认同“读书无用论”;地权不稳定作为历史遗产会形塑“读书重教”的集体意识。本文强调,中国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隐含着深刻的产权经济学逻辑。
关键词:
地权稳定性 信号显示 地权博弈 教育投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莫丽霞
本文利用 2 0 0 2年国家计生委宣教司的“农村居民生育意愿调查”数据 ,研究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矛盾是群众的意愿生育孩子性别结构与国家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 ,弱化性别偏好对于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生育意愿 性别偏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朝阳
职业成就性别差异研究主要从性别歧视、社会角色等层面展开,本文通过总结竞争激励机制下男女行为及竞争偏好差异,基于内在行为偏好视角解释职业成就的性别差异,从过度自信、社会偏好、风险决策、社会文化等维度归纳竞争偏好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并在此框架基础上介绍了倾斜机制、团队间竞争、调整竞争群体的性别比例三种女性竞争偏好的提升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本研究利用"委托—代理"模型探讨了宗族代理人在村庄地权变更中的行为特征及其转换机理。分析表明,随着社区开放程度的提高,宗族代理人将从村民公平诉求的响应者转换为地方行政指令的执行者。使用2014年CLDS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宗族组织的存在或宗族越团结,农地调整发生的可能性越高,也更可能根据村民需求实施。但随着村庄开放程度的提高,宗族按照村民需求进行农地调整的可能性不断下降。采用村主任是否为宗族成员刻画宗族代理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宗族代理人在社区开放过程中根据行政指令实施农地调整的可能性不断增加。本研究指出,宗族内部分化或宗族精英与地方政府合作是村民土地权益受损的重要诱因,亟须严格限定行政干预的边界。应该正视和发挥宗族在村民权益保护和基层自治中的积极作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邹秀清
基于多重约束条件下农民经济行为不确定性和动态选择性的特征,构建了当前中国农民收入多元化与农地产权偏好的理论框架;应用赣、苏、桂三省578份农户问卷调查资料,采用multinomial模型初步检验农民农地产权偏好与收入多元化的相关性。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浩 施光荣
本文基于分层模型视角,利用CGSS2005的农村数据研究了农民阶层分化对其土地产权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模型的分层效应对农民的土地产权偏好产生了显著影响;在耕地资源越丰富的村庄,主观感知其家庭经济社会地位越低的农民越偏好土地私有化;在人均收入越高的村庄,主观感知其家庭经济社会地位越低的农民也越偏好土地私有化;但用农民务农时间、家庭总收入和家庭非农收入比例3个指标表示的客观分层对农民偏好土地定期调整和土地私有化的影响都不显著。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徐琴
一些经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农户并不向往土地的私有化改革,这与经济学界的理论推断大相径庭。本文认为,小农对于土地制度的偏好是具有充分理性的:由于土地的资源(?)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宏观约束,中国的农村土地必须同时具备社会保障功能和资产功能,因此农户选择农地制度的真实逻辑是,在"生存安全"和市场获利机会之间充分权衡,倾向于维持当前农地制度的基本架构,同时自发进行有利于其土地权益实现的各类渐进式创新。
关键词:
农地制度 集体所有制 理性选择 自发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魏利香 钟涨宝
基于对寻乌、宜宾、广水、温州农村的问卷调查,实证分析了农村是否存在养老性别偏好以及影响养老性别偏好的因素。养老性别偏好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一方面农村人的养老性别偏好呈现差异性,各个地区对于在女儿家里养老的接受程度不同。另一方面,"养儿防老"的观念依然对农村人有深远影响,绝大多数农村人仍然具有较强的养老性别偏好,更愿意在儿子家里养老。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和家庭年收入对于能否接受在女儿家养老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已婚、子女越多、家庭年收入越多的人越不能接受在女儿家养老,表现出更强烈
关键词:
农村 养老性别偏好 养老意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凯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06年面板数据,系统地考察了子女性别对农村家庭父母亲工作时间和年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面板模型,本文发现:①对一孩家庭来说,家庭生男孩对年收入的提高要比女孩多近1160元。②两孩家庭条件下,子女的性别组合对家庭年收入的激励强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头孩是女孩二孩是男孩>头孩是女孩二孩是女孩>头孩是男孩二孩是男孩>头孩是男孩二孩是女孩。按照头孩的性别将四类两孩家庭分为两组,在每一组内,二孩是男孩的家庭年收入仍然高于二孩是女孩的家庭;但两组之间头孩为女孩的家庭年收入高于头孩为男孩的家庭,激励效应的组间差异可能是由计划生育政策与父母的男孩偏好共同作用导致的。性别...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树茁 伍海霞 靳小怡 费尔德曼
文章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中国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定量研究了农民工的性别偏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仍具有明显的男孩偏好特征;社会网络因素、流动因素和个体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工的男孩偏好观念与行为产生了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中国城镇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和原因有重要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常伟 顾海英
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及制度的改革,农民已拥有多种农地配置与经营模式选择。农地的再配置不仅是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有利于农业经营效率的提升。通过对江苏省农民的调查,在对不同农地配置模式特点及农民决策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农民对不同农地配置模式的选择意愿,并检验了外部就业能力、风险态度等相关因素对农民农地配置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对农地配置存在多样化的需求,选择出租、代耕、入股以及自营的样本分别为42. 68%、9. 66%、23. 21%和24. 45%。非农就业能力强的农民更倾向选择出租以及入股,而农民的风险态度影响了其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产业经营的意愿。此外,研究还进一步考察了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再配置意愿,结果表明,约五分之一的农民已存在自愿有偿退出承包经营权的意愿。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赵俊 董志强 佘哲
儿童的竞争偏好是一种重要的非认知能力,对儿童早期人力资本形成至关重要。已有研究发现,在社会竞争(与他人竞争)情境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存在竞争偏好差异。文章基于实地实验,从自我竞争的视角进一步探讨留守儿童的竞争偏好。结果表明:在自我竞争情境中,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无论是在竞争偏好方面,还是在为自己设定任务目标方面,都没有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父母缺席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会竞争态度,对儿童挑战自我或自我提升的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在不涉及社会交往的竞争时,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一样具有较高的进取心。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竞争偏好 自我竞争 社会竞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恒周 郭忠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的农民阶层,由于职业选择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民在经济收入、产权偏好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土地流转意愿与决策行为的选择也出现分化,因此,研究由于农民职业分化导致的产权偏好不同及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笔者对江苏省实地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在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模型对农民职业分化、产权偏好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业类别、非农收入比重、是否具有非农就业技能、是否拥有转让权、地权稳定性、地区虚拟变量对土地流转有正向影响,年龄则对土地流转有负...
关键词:
农民分化 产权偏好 土地流转 阶层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