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3)
- 2023(14311)
- 2022(12346)
- 2021(11805)
- 2020(9623)
- 2019(22668)
- 2018(22279)
- 2017(42716)
- 2016(23327)
- 2015(26342)
- 2014(26069)
- 2013(25873)
- 2012(23972)
- 2011(21989)
- 2010(21790)
- 2009(20041)
- 2008(19626)
- 2007(16675)
- 2006(14735)
- 2005(13007)
- 学科
- 济(98269)
- 经济(98149)
- 管理(62146)
- 业(58015)
- 企(46703)
- 企业(46703)
- 方法(44394)
- 数学(38259)
- 数学方法(37843)
- 中国(28916)
- 农(24913)
- 学(22403)
- 财(20706)
- 业经(20673)
- 地方(19119)
- 贸(18676)
- 贸易(18668)
- 易(18132)
- 农业(16795)
- 理论(16343)
- 制(15948)
- 环境(15825)
- 和(15613)
- 融(14112)
- 金融(14109)
- 银(14109)
- 银行(14067)
- 行(13538)
- 技术(13451)
- 划(13004)
- 机构
- 大学(341869)
- 学院(334899)
- 济(139063)
- 经济(136181)
- 管理(131242)
- 研究(120138)
- 理学(114265)
- 理学院(112858)
- 管理学(110972)
- 管理学院(110373)
- 中国(88409)
- 京(74537)
- 科学(74244)
- 所(60338)
- 财(60209)
- 研究所(55623)
- 农(52855)
- 中心(52004)
- 财经(49477)
- 业大(49101)
- 北京(47546)
- 范(46983)
- 师范(46626)
- 江(45843)
- 经(45252)
- 院(43679)
- 经济学(43223)
- 农业(41639)
- 经济学院(38926)
- 师范大学(38622)
- 基金
- 项目(232747)
- 科学(184037)
- 基金(171428)
- 研究(169526)
- 家(150485)
- 国家(149335)
- 科学基金(127442)
- 社会(108422)
- 社会科(102723)
- 社会科学(102697)
- 基金项目(91103)
- 省(86368)
- 自然(82409)
- 自然科(80501)
- 自然科学(80479)
- 自然科学基金(79043)
- 教育(76814)
- 划(75058)
- 资助(70256)
- 编号(67272)
- 成果(55479)
- 部(52552)
- 重点(52250)
- 发(49696)
- 创(47738)
- 课题(46531)
- 国家社会(45478)
- 教育部(45005)
- 创新(44651)
- 科研(44010)
- 期刊
- 济(147651)
- 经济(147651)
- 研究(102016)
- 中国(59498)
- 学报(53488)
- 科学(51032)
- 农(47649)
- 管理(46607)
- 财(42067)
- 大学(40330)
- 学学(37737)
- 教育(36497)
- 农业(33974)
- 技术(26628)
- 融(25590)
- 金融(25590)
- 经济研究(24118)
- 财经(23868)
- 业经(21301)
- 问题(20927)
- 经(20483)
- 业(18342)
- 图书(18082)
- 贸(16136)
- 世界(16031)
- 技术经济(16006)
- 理论(15965)
- 资源(15927)
- 科技(15826)
- 现代(15509)
共检索到482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超 柴彦威 张小林
空间的生产是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城市空间的生产指资本、权力和阶级等政治经济要素和力量对城市的重新塑造,从而使城市空间成为其介质和产物的过程。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可以得出,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批判传统的将空间视为容器和无价值判断的空间观的基础上产生;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之与空间问题相结合,西方地理学界和城市学界在空间的生产问题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国内学界对它的研究较为迟滞,缺乏突出的案例研究,目前还处在引介和初步应用的起步阶段,但在近5年也兴起了一个以多学科共同研究为特征的风潮。1990年代以来,城市空间的生产问题在中国逐渐变得突出,预示着它将是一个重要而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德珩 杨礁 徐盼盼
我国大中城市中职住失衡、交通拥堵、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与空间失配息息相关。空间失配已成为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也从传统的职住关系扩展到公共服务供给、城市资源保护、政府治理等更广阔的领域。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空间失配"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目前为止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对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提出空间失配的未来研究趋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全胜
城市空间生产既是资本主义全球化扩张的重要方式,又是后现代工业社会空间资本化与资本空间化的具体呈现和运转模式,让人类生活由乡村迈向城市,进入都市时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是在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等推动下的空间结构重组,本质上是资本增殖逻辑的强化,既缓和了经济危机,又转嫁了政治矛盾,但导致了社会异化、日常生活颠倒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空间生产批判应该着重考察日常生活空间内部要素的关系,理清城市空间扩张与资本增殖的内在关系,构建空间生产理论与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联系。探究城市空间生产发展机制及其问题,宗旨就是要规范城市空间生产中的资本增殖行为而寻求城市空间生产的合理秩序。中国城市化需要避免资本主义城市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勇 余斌 朱媛媛 卢燕 王明杰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因对当代人文地理学相关重大问题的深刻洞察力而备受推崇,英美国家对其空间理论的研究已经掀起"第三次浪潮"。文章在重点解读"概念三元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对近期英美人文地理学领域关于"空间的生产"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英美人文地理学者已在以哈维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和以索亚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流派之间另辟新路,主张跳出"空间的生产",从列斐伏尔其他著作中汲取营养以对"空间的生产"进行深度解读。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相对弱化对空间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讨论,重视在理论应用方面同人文地理学传统和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对接,并重点解决理论"本土化"和学科"内部化"问题。人文地理学在发展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借鉴和应用研究前景广阔,但任重道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对国内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模式、城市空间扩展效益、城市空间扩展机理及城市空间扩展对策与模拟4个层面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表明,城市空间扩展实质是一个以"人"的需求为主体、自然性和社会性耦合依存的地域表达过程,决定了其扩展进程的地域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等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特征属性,也就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复杂综合性和个性与共性共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然而,现有研究不仅存在样本单元不全面、类型比较分析欠缺、个案分析较多、共性规律总结不够的不足,而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上存在较大的缺陷,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因此,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后续研究应该强化样本单元的多元化、类比化;加强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尤其强调...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展 研究进展 中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中华 赵璐 吕斌
伴随世界城市化以及城市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不同类型城市之间的竞争日益显著,而能否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则成为全球城市之间竞争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从城市空间构成的多维视角出发,总结分析西方国际学术界城市国土空间规划中针对可持续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发展理念、机制模式与规划策略,梳理国际可持续性城市国土空间营建的经验、模式及启示,进而为当代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提供经验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城市可持续发展 研究范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婧然 孔祥斌 相慧
通过对于国内外有关对于我国耕地资源生产潜力的研究进展综述,指出对我国耕地生产潜力研究的方向,明确重点研究内容,采用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方法,围绕我国耕地资源生产能力变化问题,迫切需要结合气候变化、区域土地利用和农户土地利用转型等方面,开展1.2亿hm2耕地红线(18亿亩)和分布在不同区域的1.04.6亿hm2基本农田对粮食安全稳定的内在抵御机理研究。
关键词:
耕地 生产潜力 研究进展 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文龙
西方学校文化研究的兴起与关注学校管理效能有关。在较短时间里,西方学校文化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一是厘清了学校文化的概念;二是编制了数量繁多的学校文化测量问卷,用以测量学校文化的特征,区分不同学校之间的文化差异;三是揭示了学校文化与学校管理效能、学生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四是确定了优秀学校文化的特征,为塑造学校文化提供了可操作的建议。这些研究对于我国学者从事学校文化研究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组织文化 学校文化 学校气氛 学校效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纯斌 吴静
对美国学者在“空间失配”假设方面的研究及其对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回顾,提出在研究中应重点关注在中国城市就业、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改造拆迁四个方面应用“空间失配”假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空间失配”假设 城市问题 贫困 就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士恩 张捷 张宏磊 柯立 尹力杰 李倩
随着旅游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边缘地区越来越被整合到整个世界旅游体系中。边缘地区的原野性和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符合了旅游者对"基于自然的旅游"的需求。边缘地区往往想通过发展旅游,改变落后的现状,但边缘地区的若干先天不足则构成制约条件,限制其可持续发展。边缘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会产生哪些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能否缩小区域差异?是否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国外边缘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回顾,以期对我国旅游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学 甄峰 张敏 席广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上购物因其巨大的经济潜力已经成为ICT应用的核心领域之一。网上购物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搜索或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渠道和媒介,与城市传统零售业在竞争的同时又相互补充,重新塑造人们的购物行为和零售业运行模式,进而改变着城市传统零售业布局和土地利用格局。本文重点梳理国内外近20年来地理学界关于网上购物、出行和城市零售空间的研究内容。网上购物和出行的关系包括替代、补充、修正、中立4个方面。网上购物对城市零售空间的影响包括:1扩大化和碎片化活动空间;2不同等级零售空间受网购影响差异显著,向虚实融合的零售空间转化;3线上线下零售活动向与其他空间渗透和融合,促进传统零售空间转型。研究结论可为消费者出行优化和城市传统零售业发展转型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洪福 郝寿义
经济活动的空间非均衡分布是一种常态的经济景观,即生产消费活动往往集中于某一特定空间,而不是均匀地分布在空间上。如何通过构建实证模型解释经济活动的非均衡分布,分析经济主体分布不平衡的结果和空间经济的效率,已成为区域和城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国外区域和城市经济学实证研究的进展,并以空间纳入为基础,归纳和评述了空间数据的描述分析、模型的选择、估计与检验和应用等较为完善的实证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着重分析了区域和城市实证研究在政策评估应用上的新方法和新工具。最后,本文基于对文献的研究,总结
关键词:
空间数据 空间模型 政策应用 实证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丰龙 王冬根
智慧城市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中日益受到关注,已有研究侧重于将信息技术用于城市建成环境和人的行为分析,但鲜有研究关注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为此,本文对现有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量表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不同形式量表的误差等问题进行了总结。目前的研究大多对生命满意度和情感幸福感分别加以度量。对生命满意度的度量主要采取单条或多条的反映性量表,以Cantril的自我标定梯形量表和Diener等的生命满意度量表为代表;对情感幸福感的度量也以反映性量表为主,包括单条的Gurin量表与多维度的核心情绪量表和PANAS量表。针对短期情感体验的调查,还发展了诸如经验取样法和日重建法等专门的方法。目前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仍以自陈量表居多,其中存在很多测量偏差。基于目前主观幸福感的量表体系和西方地理学中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了值得未来国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几个话题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量表和相关研究对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建楠 程绍铂 姚士谋
在高速发展的城市化的推动下,城市群地区将成为区域空间未来发展的重要生长点。研究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有助于人们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把握城市的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本研究对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空间演化阶段、演化模式、动力机制、城市群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对城市群空间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结构 研究进展 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银凤 汪德根
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是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研究重点领域。在中国步入高铁网络时代之际,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99-2017年期间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首先从文献量年际变化、载文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作者单位机构地域分布等方面归纳分析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研究进展的总体特征;其次从城市可达性的高铁效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高铁效应、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等4个方面深入系统梳理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的研究进展;最后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学科等3个角度展望高铁网络化时代城市地理学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