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6)
2023(13825)
2022(10910)
2021(10141)
2020(7963)
2019(17598)
2018(17669)
2017(32883)
2016(17904)
2015(20018)
2014(19295)
2013(18726)
2012(16821)
2011(15231)
2010(15058)
2009(14104)
2008(13122)
2007(11968)
2006(10900)
2005(9592)
作者
(48873)
(41642)
(40756)
(38781)
(25555)
(19801)
(18413)
(15859)
(15732)
(14628)
(13946)
(13777)
(12859)
(12706)
(12516)
(12458)
(12370)
(11929)
(11869)
(11710)
(10292)
(10177)
(10015)
(9640)
(9437)
(9378)
(9230)
(9004)
(8260)
(8256)
学科
(69193)
经济(69117)
(51109)
(46766)
管理(39384)
农业(34170)
(24635)
企业(24635)
地方(23115)
中国(22954)
业经(22762)
方法(18276)
数学(15444)
数学方法(15261)
(14897)
(14788)
(14187)
农业经济(12938)
(12811)
发展(12185)
(12167)
环境(11473)
(11180)
贸易(11171)
(10748)
(10630)
(10052)
银行(10040)
(9960)
(9941)
机构
学院(238631)
大学(227812)
(91242)
经济(88871)
管理(85204)
研究(83159)
理学(72479)
理学院(71610)
管理学(70162)
管理学院(69754)
中国(63927)
(61000)
科学(52676)
(48504)
农业(46222)
业大(42450)
(41501)
中心(40533)
(40290)
(39615)
研究所(37525)
(35808)
师范(35516)
(32305)
(31867)
财经(29936)
(29873)
北京(29296)
农业大学(29004)
师范大学(27642)
基金
项目(162167)
科学(126780)
研究(125793)
基金(112076)
(97224)
国家(96200)
科学基金(81825)
社会(78393)
社会科(73416)
社会科学(73393)
(69950)
基金项目(60191)
教育(56123)
编号(55769)
(55143)
自然(49589)
自然科(48270)
自然科学(48260)
自然科学基金(47288)
成果(44222)
资助(41817)
(38834)
课题(38705)
重点(36893)
(34379)
(33789)
(33588)
(32873)
发展(31698)
国家社会(31499)
期刊
(118052)
经济(118052)
研究(67631)
(66505)
中国(59116)
农业(44993)
学报(38267)
科学(35514)
教育(32875)
大学(29895)
(28531)
学学(27985)
业经(27487)
管理(26772)
(24486)
金融(24486)
技术(21741)
(21463)
问题(16995)
农村(15757)
(15757)
农业经济(15737)
经济研究(15287)
(15017)
资源(14362)
图书(13657)
财经(13040)
经济问题(12175)
世界(12046)
科技(11552)
共检索到372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麻陆东  
伴随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一方面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基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传统村庄建设与规划的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农村社会"空心化"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社区必须将这一现状充分考虑到决策过程之中,围绕农村"空心化"这一背景去创设农村社区功能,着力构建符合农民意愿,增进社会和谐,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农村社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卫国  李裕瑞  刘彦随  
以黄淮海平原南端的郸城县为例,利用157个农户、63个村干部的问卷调查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以及村级农业普查数据、县域遥感影像资料及各类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我国重点农区农村空心化的基本特征、形成机制和调控策略。研究认为:①产业空心化、基建空心化、人口空心化和宅地空心化是农村空心化的四个主要特征;②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可理解为特定城乡地域系统内城乡二元制度体系作用于农村"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系统而产生的一种不良演化结果,资源禀赋与地理区位是其资源环境诱因、历史基础与社会文化是其社会经济诱因、城乡二元制度体系是其外源性制度原因,而不同维度农村空心化之间的非线性交互作用也不可忽视;③农村空心化调控的核...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宇豪   乔家君   王卫雯   朱肖勇   敦英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编制村庄规划、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选取封丘县123个行政村,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城乡区位、用地适宜性、特色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6个方面评价村庄发展潜力,结合POI数据进行核密度分析,利用村庄分类模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五类村庄的划分阈值。结果表明:(1)利用“先评价、后分类”的分类体系,分类结果相对合理,证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研究区地处平原,自然环境条件差别极小,影响村庄类型的主要因素集中于村庄规模、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3)村庄类型的主体为整治改善类村庄,此类村庄的发展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瑞霞  陈烈  沈静  
城郊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最适宜的空间地域和切入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沿阵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郊农村一方面是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又是矛盾和问题最集中的地域。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上官岗村为例,分析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郊型农村的发展演变及其功能定位选择,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保障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凤  马玉玲  乔家君  
基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研究不同层级的中心城市对周边农村地区空心化格局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首先,确立省级和县级两个不同层级中心城市(郑州和兰考)作为参照系。其次,建立农村空心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影响效应,采用实地调研的数据来确定村庄的空心化程度。结果表明:省级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农村空心化影响为正,县级中心城市对周边腹地农村空心化影响为负。并且,两个尺度下交通干线附近农村空心化程度都普遍较高。最后,运用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对研究结果加以解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兰英  
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三化"协调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河南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近70%,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三化"的协调发展。本文在论述"三化"协调发展的含义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界定为普通高校的农村大学生、普通农民工和"金蓝领"三类人群,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兰英  
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三化"协调发展迫切需要高素质劳动力。河南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比近70%,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农村劳动力在就业观念、心理素质、就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三化"的协调发展。本文在论述"三化"协调发展的含义与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将农村劳动力界定为普通高校的农村大学生、普通农民工和"金蓝领"三类人群,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的相应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娟  
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不仅造成城乡空间发展的断裂与不平衡,也使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严重。新型农村的社区建设是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广大农民对农村的社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但“空心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建设规划不合理,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缺乏就业与农业生产管理功能,建设资金投入匮乏等,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完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构建农村社区治安服务平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饶静  张闻龙  郭晨晓  袁伟  
耕地抛荒发生于国家现代化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影响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本研究以河南省L市D镇为例,在农民理性和农政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农户生计理性"分析框架,解释了农户耕地抛荒行为,提出了耕地抛荒的"社会生态治理路径"。研究认为,耕地抛荒是发展过程中农民根据家庭生计类型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要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应引导农民的生计理性、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农户韧性,通过有效调节社会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农户生计和耕地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饶静  张闻龙  郭晨晓  袁伟  
耕地抛荒发生于国家现代化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影响着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发展。本研究以河南省L市D镇为例,在农民理性和农政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农户生计理性"分析框架,解释了农户耕地抛荒行为,提出了耕地抛荒的"社会生态治理路径"。研究认为,耕地抛荒是发展过程中农民根据家庭生计类型进行理性选择的结果,要解决耕地抛荒问题,应引导农民的生计理性、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农户韧性,通过有效调节社会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在农户生计和耕地保护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融合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和农村社区建设难的思考摆在我们面前。经济增长缓慢、资源利用率低下、社区建设存在较多障碍以及乡土文明逐渐消失是现阶段其两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必须要立足农村现实情况,找准二者融合点,实现协同联动,在治理农村空心化过程中为社区建设指明方向,在加强社区建设时为破除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供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瑜  苍巍巍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内在需要。然而,在“空心化”背景下,乡村产业振兴还面临着缺乏新型农业生产主体、三产融合缓慢以及生产基础薄弱等困境。对此,各地区还需从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建立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快生产基础建设等方面入手,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窦晓璐  李韦  冯长春  
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介于城镇和农村之间的创新型、现代化空间行政单元,它一般整合多个自然村集中建设,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以河南省武陟县为案例,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过程中,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武陟县342个行政村进行影响因子的筛选、评分和排序,得出区域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和社会环境等各项条件对其发展潜力的影响,并由此得出各村的综合评分,确定村庄的发展条件,作为社区中心选择的依据。此方法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前期分析及居民点布局中起到基础和关键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丽凤  占鹏飞  吕赞  
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化"与社区建设的理论梳理,明确了农村"空心化"环境下农村社区应具备的特征。基于对辽西五市的实地调查研究,从社区与行政村建制、城镇化发展和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角度探讨农村"空心化"环境下的社区建设模式,农村社区建设应因地制宜,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模式。为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从社区建设机制、发展农村社区经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功能和社区文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策略。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涛  陈池波  
人口迁移驱动的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两个并行而又相互关联的现象。本文以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特征为切入点,构建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农村人口空心化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湖北省县域单元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在区域层面上审视二者的对应关系并计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口大量外流,湖北省多数县域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农村人口空心化;由于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绝大多数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度远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经济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城镇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