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7)
- 2023(7771)
- 2022(6429)
- 2021(5762)
- 2020(4717)
- 2019(10351)
- 2018(10470)
- 2017(18990)
- 2016(10633)
- 2015(12122)
- 2014(12523)
- 2013(12030)
- 2012(11756)
- 2011(11145)
- 2010(11586)
- 2009(11014)
- 2008(10721)
- 2007(9929)
- 2006(9312)
- 2005(8428)
- 学科
- 济(65628)
- 经济(65558)
- 管理(27788)
- 业(21342)
- 方法(19321)
- 企(17426)
- 企业(17426)
- 地方(17177)
- 学(16060)
- 数学(15735)
- 数学方法(15556)
- 中国(14294)
- 地方经济(12471)
- 农(12290)
- 业经(12162)
- 理论(10643)
- 制(10105)
- 财(9668)
- 体(9242)
- 融(9092)
- 金融(9083)
- 和(8610)
- 环境(8234)
- 银(8131)
- 农业(8130)
- 银行(8104)
- 经济学(8004)
- 行(7919)
- 发(7206)
- 策(7041)
- 机构
- 大学(172030)
- 学院(170590)
- 济(75126)
- 经济(73538)
- 研究(68087)
- 管理(56151)
- 中国(48525)
- 理学(47434)
- 理学院(46729)
- 管理学(45718)
- 管理学院(45407)
- 科学(42314)
- 京(37394)
- 所(36873)
- 农(34268)
- 财(33914)
- 研究所(33604)
- 中心(28383)
- 江(27552)
- 农业(27476)
- 财经(26513)
- 业大(26495)
- 经济学(24615)
- 范(24186)
- 师范(23899)
- 经(23871)
- 北京(23493)
- 院(23378)
- 经济学院(21639)
- 科学院(21621)
- 基金
- 项目(106925)
- 科学(82719)
- 基金(76314)
- 研究(75952)
- 家(68496)
- 国家(67972)
- 科学基金(55578)
- 社会(48692)
- 社会科(45876)
- 社会科学(45861)
- 省(42381)
- 基金项目(39181)
- 划(35885)
- 教育(34946)
- 自然(34747)
- 自然科(33897)
- 自然科学(33882)
- 自然科学基金(33251)
- 资助(31276)
- 编号(29701)
- 成果(26178)
- 重点(25401)
- 发(24560)
- 部(23226)
- 课题(22623)
- 创(21382)
- 国家社会(20492)
- 计划(20303)
- 创新(20179)
- 科研(19828)
共检索到270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必良 耿鹏鹏
“稻米理论”基于我国“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揭示了南方集体主义文化与北方个人主义文化的生成机理。按照主流经济学理论,集体主义文化往往会抑制经济发展,而个体主义文化能够有效激励市场缔约与经济增长,这显然难以解释中国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的现实。文章通过对全国9省不同种植区农地流转市场的交易特征进行考察,试图对“稻米理论”中集体主义的文化含义予以阐释和拓展。研究发现,相比于旱作区,水田稻作区农户的农地流转尽管存在交易对象熟人化、本地化的特征,但农户更倾向于选择正式合约,契约化程度更高。“关系交易”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契约交易”则有助于扩展市场范围。同时,稻作文化具有外溢性,农户更热衷于创业活动,也更倾向于签订劳务合同。由此证明,水田稻作经营虽然构筑了村社内部的关系交易、集体意识与一致性行动,但同时也蕴含着交易信任、合作文化与契约型行为秩序的基因。总之,合作秩序的生成、存续与拓展,需要隐性契约和规则秩序加以匹配,集体主义精神是催生契约精神、诱导市场化发育的重要文化土壤。
关键词:
稻米理论 集体主义 农地流转 契约交易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沈炳珍
如何协调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当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文以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出发,探讨了集体主义在市场经济中的基本作用,探讨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集体主义的实现形式所要注重的几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集体主义 市场经济 关系与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姚震宇
在自由市场经济所内含的个体经济理性张力下,集体主义存在两大问题:集体主义何以可能(内部效率)和集体主义何以必要(外部效率)。通过分析,一方面作者指出简单摒弃集体主义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作者提出了“利益幻象”的分析范式,阐述在个体演化博弈话语下集体主义的可能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岩
个人—集体主义的经济秩序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博士后陈岩本文旨在讨论哈耶克(Hayek,1945)意义下的东亚经济秩序,起点是个人主义的经济秩序,落脚点则是笔者基于东亚背景所提出的与哈耶克西方个人主义经济秩序不同的集(团)体主义经济秩序和个人——集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美兰 王华明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主义价值观为我国价值观的核心,然而,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集体主义价值观却逐步衰弱。文章通过对市场经济形成以及运作的基础,以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内涵及差别的分析,以期明确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否存在冲突,以及其与个人主义价值观是否存在正向促进,进而探究引致价值观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潘绍龙
发展市场经济,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主导价值取向,还是任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的滋长,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方明 伏霖 金星晔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集体主义文化的视角研究了人们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回归结果显示,人们在其所在区县的客观相对收入水平对其主观经济地位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即客观相对收入水平越高,则主观经济地位越高。进一步地,本文在"集体主义"变量构建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集体主义"背景下客观相对收入对主观经济地位的异质性影响,发现在集体主义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的地区,人们的客观相对收入对其主观经济地位的影响更大。本文的政策涵义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相对收入的分化和主观经济地位感知,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经济行为,更影响人们的幸福获得,政府在再分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区文化差异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客观相对收入 主观经济地位 集体主义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寿韬
市场经济的运行有了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的规律性,集体主义道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情况,应该体现时代特征。具体来说一要抵制个人本位思想对道德的影响,二要及时推动集体本位观的发展。个人本位的基础是私有制经济,它与个人主义道德有内在联系,与市场经济无必然关系。搞市场经济虽然要求调整所有制关系,且经济行为趋向个性化,但仍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要求为前提,道德上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是经济利益个人化。集体本位的基础是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应集中体现个人意志中最本质的内容,使新的道德规范成为人们最高的价值追求,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个性普遍化提供精神动力。
关键词:
集体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本位,道德,发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庆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残疾儿童少年是不可或缺、更需关照的群体。准确把握集体主义的时代内涵与特征是开展集体主义教育的前提。在新时代背景下,集体主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加强调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更加注重人的共性发展。
关键词:
集体 集体主义 内涵与特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丙涛
本文试图从人类更为原始的种群生存目标出发来讨论人类的集体经济活动模式与利他性的公共经济活动规律。利用公共经济制度来定义文明,用公共产品需求结构的变迁可解释国家与公共经济制度变迁的原因。基于此,作为一种实现种群生存目标的制度选择,国家制度、公共经济制度或文明模式的演变实际上遵循着集体博弈与群体选择的原则,所谓的现代文明演变与国家政治制度的变迁,是各个社会的精英有意构建更为有效的公共经济制度的集体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文明演变 公共经济 制度变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健
本文从加速发展我国杂交稻米经济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入手 ,分析建设杂交稻米经济强国的战略意义和基本条件 ,对建设杂交稻米经济强国 ,实现从杂交稻科技大国、种植大国到杂交稻米经济强国的历史跨越 ,提出了确立一个战略、启动一个计划、创建三个体系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穆月英
在分析我国稻米消费特性及消费变动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利用亚洲国际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稻米消费需求对国内及亚洲其他国家产生的经济影响。消费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稻米消费具有地域差异性及品种多样性,并且近年来稻米的消费需求出现较快下降趋势。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稻米消费需求的变动,对中国农业、中国非农产业附加价值的影响较大,对亚洲水稻、亚洲农业、亚洲非农产业附加价值的影响较小。在对亚洲其他国家(或地区)产业附加价值的影响中,以对亚洲非农产业的影响为最大。此外,对于中国水稻产业的附加价值,中国农业对其影响最大,亚洲水稻产业对其影响最小。
关键词:
稻米 消费 中国 亚洲 投入产出分析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詹小洪
日本国内稻米价格数倍于国际市场价格,但为了保障国内大米自给,供应稳定及保护稻农经济利益,日本政府始终禁止大米进口。这种稻米保护政策给日本国内消费者和纳税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压低了国际市场的稻米价格。随着美、日贸易摩擦加剧,美国要求日本开放稻米市场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日本政府开放稻米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蔺万煌 萧浪涛 彭克勤 洪亚辉 邹冬生
就稻米垩白形成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细胞学特点、垩白形成与“源—库”关系以及影响垩白形成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目前相关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提出了将现代试验设计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引入垩白形成机理的研究以全面定量地考察垩白形成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综合遗传和非遗传措施 ,改良稻米垩白性状的设想
关键词:
稻米垩白 形成机理 调控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淑华
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资源短缺的国家。现有耕地534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48公顷;农业就业人口41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3.8%;1989年粮食产量1387万吨,其中,稻米1200万吨,小麦102万吨,豆类44.5万吨。全部谷物自给率为30%,其中,主食谷物自给率为68%,稻米过剩。日本稻米流通体制,就是为了以有限的耕地资源,促进稻米稳定生产,以保证国内对稻米的稳定需求。一、战后日本稻米流通体制的演变(一)统收统配的调整时期(1945~1969年) 二次大战期间,为了保证侵略战争的需要,1942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粮食管理法》,规定对农民生产的稻米除自留口粮外,全部实行政府统一收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