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5)
2023(13402)
2022(11434)
2021(10273)
2020(8561)
2019(18990)
2018(18791)
2017(36592)
2016(19486)
2015(21548)
2014(21479)
2013(20889)
2012(19435)
2011(17876)
2010(18346)
2009(17593)
2008(17209)
2007(15633)
2006(14325)
2005(13522)
作者
(54451)
(45354)
(45249)
(43481)
(29165)
(21377)
(20577)
(17298)
(17279)
(16334)
(15742)
(15036)
(14717)
(14647)
(14456)
(14065)
(13551)
(13329)
(12991)
(12942)
(11759)
(11069)
(11059)
(10462)
(10338)
(10263)
(10015)
(9935)
(9082)
(8819)
学科
(96442)
经济(96344)
管理(62372)
(54002)
(45669)
企业(45669)
方法(31595)
数学(27552)
数学方法(27230)
(25576)
中国(23850)
地方(22529)
(22451)
(22437)
业经(20186)
(16666)
(16435)
贸易(16423)
(16017)
银行(16003)
(15942)
(15930)
(15745)
金融(15742)
(15375)
(14932)
财务(14893)
财务管理(14858)
地方经济(14424)
企业财务(14133)
机构
学院(281988)
大学(279174)
(130444)
经济(127810)
管理(104142)
研究(98779)
理学(87734)
理学院(86808)
管理学(85471)
管理学院(84930)
中国(78455)
(64951)
(57302)
科学(53484)
财经(49519)
(49064)
(44997)
中心(44687)
(44660)
研究所(43226)
经济学(41874)
(38519)
经济学院(37252)
北京(36487)
财经大学(36367)
(35622)
(35385)
师范(35319)
(35275)
业大(33834)
基金
项目(172498)
科学(137434)
研究(132049)
基金(125916)
(106990)
国家(106111)
科学基金(92015)
社会(87037)
社会科(82670)
社会科学(82654)
(66921)
基金项目(64520)
教育(60845)
自然(55418)
(55335)
自然科(54087)
自然科学(54075)
编号(53542)
自然科学基金(53126)
资助(52419)
成果(45425)
重点(39282)
(39277)
(38511)
课题(38255)
(37488)
国家社会(36292)
(35856)
(35000)
教育部(34700)
期刊
(159463)
经济(159463)
研究(95848)
中国(58832)
(51658)
管理(43133)
(36674)
(36165)
金融(36165)
学报(35234)
科学(34685)
教育(29518)
大学(28395)
经济研究(27017)
学学(26833)
财经(26202)
技术(25074)
农业(23978)
业经(23914)
(22663)
问题(19703)
(17162)
国际(15478)
技术经济(14968)
世界(14390)
统计(13497)
理论(13471)
现代(13355)
商业(13084)
经济问题(12367)
共检索到453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弛  迟源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的经济工作目标是"保增长、调结构、管理通胀预期",而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意味着宏观经济政策已有明显转向。从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的国际经验来看,尽管通货膨胀目标制因种种条件与障碍所限,目前无法在我国真正实施,但其框架思路与调控方法对于我国央行短期控制通胀、长期扭转货币超发局面都有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对此在政策上应注意:第一,确定合理的通货膨胀目标区;第二,增强央行的独立性和可信度;第三,加强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第四,以"积极规则"指导货币政策操作;第五,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宏  
内容本文将近似理性假设引入新兴新古典综合理论(New Neoclassical Synthesis),建立起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理论模型(NPC-MPR模型)和新兴新古典综合泰勒规则模型。之后对我国1993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而提出了我国货币当局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实施泰勒规则的路径,以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春蕾  
金融危机后,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一度加大,央行货币政策调控陷入多重的两难困境。管理通胀预期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通货膨胀目标制具备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优势,我国已基本具备了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前提条件。"社会融资总规模"指标的提出,表现了当局货币调控的决心。有效调控通货膨胀需对我国货币政策运作框架作出适时调整。我国应考虑分阶段、有过渡地推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适时构建、测算并公布核心通货膨胀指标,以有效管理通胀预期。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中华  莫学斌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以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明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对通货膨胀目标制研究的基础上,对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操控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隐性通货膨胀目标制兼具中长期固定性与短期灵活性,能在追求某一目标的同时兼顾其他宏观目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艳红  尹继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货币政策领域出现了一个新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在这种政策框架下,稳定物价成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中央银行根据通货膨胀预测值的变化进行政策操作,以引导通货膨胀预期向预定水平靠拢。通货膨胀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公众评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少平  
著名的货币主义学派的头面人物费里德曼对通货膨胀曾有过颇有影响的判断:“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货币现象。”这一结论对许多国家的通胀都得到了验证。 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现象?即我国的通胀能否归结为货币的过量发行?进一步,我国的通货膨胀到底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有损于经济成长?如何度量这种影响?如此而自然引出的问题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增长与通胀的理想比值是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凯  
为了有效遏制通货膨胀,我国学者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参考外国经验,对这些建议进行分析,其中着重考察了通货膨胀目标制和货币数量目标制在我国的适用性,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制度发展的方向是通货膨胀目标制,并给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吴少新  
在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下,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准备金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措施进行紧缩,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于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治理经验,又要明确此次由投资过度引发的通货膨胀压力与以往的通货膨胀在成因和治理手段上都应有所不同,在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上都要有严格的针对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宋清华  
2003年以来,我国摆脱了通货紧缩的阴影,进入了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这一轮温和的通货膨胀主要源于货币信贷的过快增长,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主要源于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与M0、M1、M2以及贷款增长率之间都存在正相关关系。缓解和释放通货膨胀压力既需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更需要运用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实行"双升"的货币政策,在调升人民币利率水平的同时调整人民币汇率,既升息又升值,但升息和升值的幅度不宜过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仲昆  
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我国通货膨胀是在公众预期主导下,由生产部门成本推动与消费部门需求拉动所造成,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结构性特征。以抑制银行系统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操作,在抑制通货膨胀预期上存在局限性,因而迫切需要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若能充分发挥利率非对称性调节的力度,显著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积极引入货币政策规则,就能在优化信贷结构并改善供给效率的同时,锚定公众预期并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抬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卢宝梅  
通货膨胀目标制是追逐长期价格稳定的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实践证明通货膨胀目标制已经成功地取得了长期的价格稳定。货币政策应当密切关注信贷的过度增长、快速的资产价格上涨和投资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实现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建新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只有在货币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要素时,货币供给对经济增长才具有促进作用。货币供给和货币在各市场之间的流动是导致商品、劳务价格变动的两种基本因素,其对物价影响的效果应视其配合的结果而定,而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根据经上分析,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应该是确定合理的经济目标、正确处理好国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在坚持货币适量供给的同时,正确利用利率手段进行调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