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68)
- 2023(5417)
- 2022(4710)
- 2021(4355)
- 2020(3555)
- 2019(8231)
- 2018(8072)
- 2017(16717)
- 2016(9079)
- 2015(9984)
- 2014(10163)
- 2013(10081)
- 2012(9637)
- 2011(8565)
- 2010(8747)
- 2009(8121)
- 2008(8235)
- 2007(7452)
- 2006(6760)
- 2005(6090)
- 学科
- 济(38628)
- 经济(38596)
- 管理(29550)
- 业(28312)
- 企(23298)
- 企业(23298)
- 方法(17076)
- 数学(15845)
- 数学方法(15614)
- 财(14847)
- 农(10848)
- 中国(9967)
- 务(9799)
- 财务(9783)
- 财务管理(9764)
- 企业财务(9265)
- 贸(8894)
- 贸易(8887)
- 易(8725)
- 策(8676)
- 制(8407)
- 地方(8246)
- 银(7684)
- 银行(7678)
- 税(7441)
- 行(7266)
- 税收(7242)
- 收(7197)
- 业经(7125)
- 融(7010)
- 机构
- 学院(125318)
- 大学(123449)
- 济(58628)
- 经济(57405)
- 管理(48011)
- 研究(43543)
- 理学(40296)
- 理学院(39945)
- 管理学(39316)
- 管理学院(39094)
- 中国(37145)
- 财(31321)
- 京(25336)
- 财经(23380)
- 科学(23029)
- 所(21747)
- 经(21225)
- 中心(20727)
- 江(19879)
- 研究所(19076)
- 经济学(18625)
- 农(18413)
- 财经大学(17295)
- 经济学院(16817)
- 北京(16267)
- 州(15708)
- 院(15547)
- 业大(15369)
- 范(14362)
- 农业(14287)
- 基金
- 项目(75793)
- 科学(60288)
- 研究(57246)
- 基金(56029)
- 家(47751)
- 国家(47356)
- 科学基金(40951)
- 社会(36887)
- 社会科(35176)
- 社会科学(35171)
- 省(28795)
- 基金项目(28048)
- 教育(26597)
- 自然(25837)
- 自然科(25241)
- 自然科学(25234)
- 资助(25048)
- 自然科学基金(24815)
- 划(24207)
- 编号(23034)
- 成果(20091)
- 部(17789)
- 重点(17213)
- 发(16400)
- 课题(16354)
- 性(15801)
- 教育部(15610)
- 创(15287)
- 国家社会(15247)
- 人文(15185)
共检索到202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鹏
近年来,在物价形势稳定、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经济潜在增速下行、杠杆率不断快速攀升的背景下,"控杠杆"与"稳增长"同时成为货币当局的现实目标,给其政策操作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涵盖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货币当局的DSGE模型来考察"稳增长"和"控杠杆"双重目标下货币当局最优政策设定。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策参数设定下模型稳态和动态的变化,以及货币信贷外生冲击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货币增速本身受到多方面因素制衡,单纯依靠货币当局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降低杠杆率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货币当局政策效果缺乏稳定性。因此,当前有必要减轻货币当局控杠杆的压力,通过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多种措...
关键词:
杠杆率 最优货币增速 DSGE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伟江 王虎邦 林晶
近年来,高杠杆风险的不断累积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如何借助货币政策来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过程中所具有的时变特性、非线性效应及结构性差异,以期在科学地去杠杆进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间具有显著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效应,但其调控效力在逐步减弱;企业和居民部门对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敏感,但政府部门并不敏感;企业杠杆率调整速度变慢且进入"惰性"区间,政府和居民杠杆率修正速度逐步加快。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哲希 郭俊杰 谭涵予 陈彦斌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双重目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依存的局部投影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正常时期与高杠杆时期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不同。正常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宽松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较好地促进经济扩张并保证宏观杠杆率稳定,从而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在高杠杆时期,宽松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显著弱于正常时期,而且还会推高宏观杠杆率,从而也难以实现“稳杠杆”目标。原因在于,高杠杆下更多的负债主体因偿债压力陷入“借新还旧”状态中,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降低了政策调控效率。
关键词:
高杠杆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调控效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倩 胡小文 胡昌雄
为解决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与政府债务规模高企问题,本文构建混合货币政策与包含消费税、资本税和劳动所得税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基于稳增长、控债务双重目标探讨减税政策效果及其与渐进性混合货币政策协调效应。模拟结果显示:若实施单一减税政策,则消费税比资本税和劳动所得税能更好地熨平经济波动;若实施组合减税政策,则消费税与劳动所得税组合更利于实现双重目标。政策协调方面,下调劳动所得税与数量型为主、价格型为辅的混合货币政策搭配的经济波动和政策损失最小。研究还发现,政策搭配不当会导致反应过度,尤其是下调消费税和资本税的组合与价格型为主、数量型为辅的混合货币政策搭配会显著增大经济波动和政策损失。
关键词:
稳增长 控债务 减税 货币政策 协调搭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晓光 张杰平
近年来,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降杠杆"的呼声此起彼伏。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当局一度陷入"稳增长"与"降杠杆"的两难境地,并总体上实施了"名松实紧"的货币政策。然而,随着货币增长率放缓,中国经济杠杆率却越降越高,堪称"杠杆率悖论"。本文试图利用修正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来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和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厘清中国杠杆率悖论背后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降低货币供应量会带来投资和消费增长的下滑,进而带来产出更大幅度下降,最后反而会提高经济杠杆率。具体地,在货币增速受到负向冲击下,货币供应量每下降0.08个百分点,将带动投资和产出分别下降0.38个和0.18个百分点,使得杠杆率...
关键词:
中国杠杆率 货币供应量 金融加速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俭 杜强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同时出现了杠杆率快速攀升的问题。而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如何应对"稳增长"与"降杠杆"双重压力成为我国央行面临的重要难题。基于有向无环图(DAG)和SVAR模型,本文重点对我国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杠杆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增加能够推动经济增长,但会导致杠杆率的持续快速上升;而利率的提高在短期内能抑制杠杆率的上升,但在长期内则会引起杠杆率的再次上涨;相比较而言,货币供应量比利率对杠杆率变动的影响更大。因此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经济增长 杠杆率 有向无环图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艳 朱锦 刘茜 胡岸明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人民银行创设了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稳定宏观经济增长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开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立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属性特征,针对如何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施过程加强审计监督,从审计内涵、方法、框架、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旨在为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提供实践借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李晓曦
以2003—2016年上市企业出口和财务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美国货币宽松政策不仅对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存在显著推动作用,而且对出口企业杠杆增长产生更大影响。原因在于,出口企业涉足国内外多个市场,拥有更稳定的现金流以及更广阔的融资市场来源,从而实现更大的杠杆增长。这一效应在出口收入更高、更加依赖长期债务融资、信贷收紧以及金融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更显著。面对美国2020年"量化宽松",一方面银行部门需警惕国内企业,尤其出口企业出现新一轮杠杆增长和债务风险增加;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出口企业贸易结构转变增加出口企业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抵抗能力。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企业出口 杠杆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晓曦 张伯伟
以美国货币宽松政策背景和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事实为基础,探讨了中国企业杠杆增长和美国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实证结果表明:虽然美国宽松货币政策会显著促进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增长,但对外资持股企业杠杆增长的促进影响要小于无外资持股企业。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上述影响和影响差异会越小。外资持股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融资能力,而不是股权融资优势来缓解美国货币政策宽松的杠杆增长促进影响。伴随美国货币政策宽松而增加的融资供给没有被无外资持股企业同步用于资本性投资,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其他投资。沪港通政策可减小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带来的中国企业杠杆波动。
关键词:
美国货币政策 杠杆增长 外资持股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范志勇
当前"名稳实紧"的货币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宏观经济现状,货币政策总体思路亟待调整。过高的债务率所导致的债务—紧缩效应以及目前市场上所采取的"杠杆率硬着陆"的方式不仅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潜在系统性风险,而且还导致货币政策陷入传导困境。金融市场上财务软约束、刚性兑付现象大量存在,抬高了无风险利率,而且导致市场丧失风险定价功能。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取向应该从"名稳实紧"调整为"适度宽松"。在"杠杆率软着陆"的思路下,通过创新货币政策目标,配合市场化改革,尝试探索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结合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早日实现经济复苏。
关键词:
新常态 金融风险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成 王婷 李文乐
本文基于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经济增长目标约束的现实背景,构建货币当局调整基础货币的政策规则,采用2001至2016年的季度数据,分阶段拟合货币政策规则,并将货币政策调控剥离为预期内和预期外货币政策,进而在SVAR框架下测度其各自对信贷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调控在面临"保增长"压力的"非吻合时期"对产出缺口的响应力度是"吻合时期"的3.9倍,经济增长目标构成货币政策调控的"底线"约束;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预期外货币政策对信贷规模的冲击效应相对显著,而预期内货币政策会引发显著的信贷期限结构转移现象。因此,应弱化经济增长目标对于货币政策决策的挤压,增强货币政策调控的独立性,通过加强预期管理引导经济的平稳运行。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信贷渠道 信贷规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耿恒智 屠卫
本文在新古典内生增长理论的框架内,建立一个带有资本累积的世代交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托宾效应总是具有可行性,弗里德曼规则反而是次优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心仍然是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过货币扩张来促进真实和名义GDP增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连飞
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下行趋势和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金融宏观调控面临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目标两难之中。构建考虑银行不完全竞争性的DSGE模型,研究中国协调实现稳增长和去杠杆目标的困境,以及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组合平衡双目标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提高政策利率抑制储蓄型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减弱借贷型居民和企业家的借贷意愿,导致产出下降,且为维持预算软约束部门运转筹集高融资成本资金,引起杠杠率大幅上升。面对正向金融冲击,在货币政策调控的基础上,加入资本充足率政策直接影响银行部门,弥补贷款替代效应导致的政策效果减弱,能有效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当前,中国经济需采取宏观审慎政策抑制杠杆率增长,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促进经济增长,并推动经济长期增长逐步消化高杠杆。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万兆泉 许统生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