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3)
2023(14639)
2022(12796)
2021(12093)
2020(10111)
2019(23386)
2018(22900)
2017(45564)
2016(24504)
2015(27385)
2014(27343)
2013(26952)
2012(25013)
2011(22245)
2010(22687)
2009(21092)
2008(20091)
2007(17821)
2006(16066)
2005(14428)
作者
(68667)
(56780)
(56155)
(53862)
(36357)
(27066)
(25755)
(22037)
(21734)
(20532)
(19361)
(19103)
(18045)
(17855)
(17763)
(17567)
(16780)
(16710)
(16237)
(16171)
(14160)
(13885)
(13687)
(12999)
(12766)
(12686)
(12678)
(12585)
(11420)
(11096)
学科
(95091)
经济(94969)
管理(73066)
(71936)
(59757)
企业(59757)
方法(41734)
数学(36333)
数学方法(35809)
中国(31160)
(30677)
(28401)
金融(28400)
(27656)
(27647)
银行(27609)
(26522)
(22196)
地方(21894)
业经(21652)
(20404)
财务(20330)
财务管理(20291)
(19411)
企业财务(19309)
农业(18845)
(18467)
贸易(18452)
(17987)
理论(16397)
机构
学院(337588)
大学(337041)
(137856)
经济(134713)
管理(134149)
理学(114876)
理学院(113682)
研究(113334)
管理学(111776)
管理学院(111181)
中国(92799)
(71709)
(68211)
科学(67115)
(56564)
中心(53657)
财经(53196)
(51833)
研究所(50773)
(50095)
(48229)
业大(47268)
北京(45986)
(43667)
师范(43307)
(41425)
经济学(41303)
(40901)
农业(40158)
财经大学(39429)
基金
项目(223361)
科学(175560)
研究(167337)
基金(161628)
(138994)
国家(137758)
科学基金(118770)
社会(104480)
社会科(99071)
社会科学(99047)
(87066)
基金项目(85192)
教育(76688)
自然(76419)
自然科(74615)
自然科学(74599)
自然科学基金(73250)
(72745)
编号(69400)
资助(67753)
成果(57785)
重点(49846)
(49601)
(47898)
课题(47529)
(46225)
项目编号(43188)
创新(43052)
教育部(42966)
人文(42373)
期刊
(153332)
经济(153332)
研究(106454)
中国(65404)
(53308)
管理(49743)
学报(48903)
(47803)
(47278)
金融(47278)
科学(45463)
大学(37636)
教育(37488)
学学(35333)
农业(32154)
技术(28276)
财经(25911)
业经(24730)
经济研究(24590)
(22073)
问题(19823)
理论(18453)
图书(17101)
实践(16818)
(16818)
技术经济(16026)
(15762)
(15517)
现代(15489)
科技(14805)
共检索到514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连飞  
在中国经济增长处于下行趋势和杠杆率高企的背景下,金融宏观调控面临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目标两难之中。构建考虑银行不完全竞争性的DSGE模型,研究中国协调实现稳增长和去杠杆目标的困境,以及运用不同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组合平衡双目标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提高政策利率抑制储蓄型居民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减弱借贷型居民和企业家的借贷意愿,导致产出下降,且为维持预算软约束部门运转筹集高融资成本资金,引起杠杠率大幅上升。面对正向金融冲击,在货币政策调控的基础上,加入资本充足率政策直接影响银行部门,弥补贷款替代效应导致的政策效果减弱,能有效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当前,中国经济需采取宏观审慎政策抑制杠杆率增长,同时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促进经济增长,并推动经济长期增长逐步消化高杠杆。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晶  
当前我国面临国内外的冲击,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的不断升级,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中央提出"六稳",其核心指向是稳增长。稳增长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举措,而诸多的应对策略,通过不同的传导渠道,又往往会导致债务积累和杠杆率攀升,从而给稳杠杆(及稳金融)带来压力。因此,要实现稳增长与稳杠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达飞  邵宇  杨小海  
去杠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任务,稳增长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保障。从2016年10月开始,中国多项经济与金融政策均围绕去杠杆任务展开,但各项措施对去杠杆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如何平衡去杠杆与稳增长,成为顶层设计和学术研究的重大问题。鉴于中国各部门杠杆的结构性不平衡,文章构建五部门存量-流量一致模型,探讨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企业微观措施(或组合)对稳增长和不同部门杠杆的影响。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提高政府和企业杠杆,降低居民杠杆,对GDP的影响比较温和;提高政府支出增速和减税能实现去杠杆与稳增长双目标,但前者去杠杆的效果更明显;增加股权融资对降低企业杠杆的效果明显;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有利于降低政府和企业杠杆;企业提高内源融资比例,不仅有助于自身降杠杆,还会带动政府和居民降杠杆,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也相对温和。综合来看,减税政策和改善企业内部现金流能够更好地平衡去杠杆与稳增长,紧缩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反而不利于去杠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伟江  王虎邦  林晶  
近年来,高杠杆风险的不断累积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如何借助货币政策来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关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构建TVP-SV-VAR模型,考察了货币政策在平衡"稳增长"与"去杠杆"过程中所具有的时变特性、非线性效应及结构性差异,以期在科学地去杠杆进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在不同部门间具有显著的时变特性和非线性效应,但其调控效力在逐步减弱;企业和居民部门对货币政策效应较为敏感,但政府部门并不敏感;企业杠杆率调整速度变慢且进入"惰性"区间,政府和居民杠杆率修正速度逐步加快。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回归模型,研究金融杠杆对经济稳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可强化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风险管理能力,对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不明显。进一步采用混频MS-VAR模型检验发现,金融杠杆对经济增速影响呈显著时变特征,对经济风险管理影响呈阶段性时变特征,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呈异质性时变特征。据此提出,应适度应用金融杠杆、规范各主体投融资行为,关注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下金融杠杆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经济稳增长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连飞  
构建带有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研究在供给面和需求面冲击下,各种不同类型的双支柱政策组合对稳增长与去杠杆的调控效果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当遇到技术冲击时,单独使用货币政策改变信贷供给状况可以较好地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这也是金融危机之前未重视宏观审慎政策而只是强调货币政策控制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所在。面对正向房地产需求冲击,不适用于单纯采取大幅加息等总量措施,而应配合采取收紧LTV等宏观审慎政策,更有针对性地对房地产市场适度降温,避免对整体经济造成冲击,利率政策与LTV政策使经济增长和杠杆率的波动相对较小,政策组合更有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志鹏  
近年来,在物价形势稳定、国际收支趋于平衡、经济潜在增速下行、杠杆率不断快速攀升的背景下,"控杠杆"与"稳增长"同时成为货币当局的现实目标,给其政策操作带来了较大挑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涵盖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货币当局的DSGE模型来考察"稳增长"和"控杠杆"双重目标下货币当局最优政策设定。基于数值模拟分析,本文考察了不同政策参数设定下模型稳态和动态的变化,以及货币信贷外生冲击对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货币增速本身受到多方面因素制衡,单纯依靠货币当局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降低杠杆率的效果并不理想,且货币当局政策效果缺乏稳定性。因此,当前有必要减轻货币当局控杠杆的压力,通过包括结构性改革在内的多种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田拓  阮卓阳  朱军军  
本文基于91个国家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和二元面板离散选择模型对金融杠杆、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去杠杆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同时,伴随着去杠杆化进程,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会明显增加;(2)金融杠杆波动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均显著负相关,表明金融杠杆波动程度的加大不仅会危害经济增长,同时还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论对一国的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具有比较确切的政策启示。首先,应考虑从防患未然的角度,前瞻性地加强金融杠杆的宏观管理,避免整个金融体系出现过度杠杆化的倾向。其次,在危机后"被动去杠杆化"的过程中,应...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晓晶  刘磊  
无论是800年债务变动的大历史,还是1970年以来的四次全球债务浪潮,高债务过后往往都伴随着危机或衰退。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也经历着明显的周期现象,2008-2016年共上升100个百分点。2017年后开始了平稳去杠杆,三年连续12个季度宏观杠杆率维持在240%~246%之间波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债务和GDP均产生冲击。据推算,2020年名义GDP增速将滑落至6%左右,同时债务增速将有所提高,最终导致杠杆率攀升10个百分点左右。未来的政策重点仍在于稳增长与稳杠杆间的动态平衡,包括用改革而非刺激的办法稳住总需求、容忍宏观杠杆率的适度上升、资源配置与风险配置相匹配,以及针对公共部门特别是国企与融资平台精准去杠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潘敏  袁歌骋  
金融去杠杆会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而金融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水平变化可能使金融去杠杆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呈现出差异性。本文以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1980—2015年的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去杠杆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金融结构变迁和金融发展水平变化对二者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去杠杆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加大经济波动;以资本市场为代表的直接金融的发展会弱化金融去杠杆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和对经济波动的放大效应;而金融结构的变迁和以金融中介为代表的间接金融的发展不会对金融去杠杆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产生影响。这表明,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监管部门应采用可控的手段来稳步推进金融去杠杆进程,避免产生"处置风险的风险"。与此同时,还应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平抑金融去杠杆对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哲希  郭俊杰  谭涵予  陈彦斌  
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货币政策如何更好地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双重目标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高杠杆特征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状态依存的局部投影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正常时期与高杠杆时期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不同。正常时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宽松货币政策冲击能够较好地促进经济扩张并保证宏观杠杆率稳定,从而兼顾“稳增长”与“稳杠杆”。在高杠杆时期,宽松货币政策的“稳增长”效果显著弱于正常时期,而且还会推高宏观杠杆率,从而也难以实现“稳杠杆”目标。原因在于,高杠杆下更多的负债主体因偿债压力陷入“借新还旧”状态中,阻塞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降低了政策调控效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本文基于68个国家198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杠杆及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会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拐点"。与此同时,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金融杠杆波动性的加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根据相关实证结果推算,预计中国将于2019—2020年进入拐点区域,此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经济"保增长"和金融"去杠杆"两个基本问题。为此,应积极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采取稳健有序的"去杠杆化"策略,以实现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双重平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本文基于68个国家198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对金融杠杆及其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随着金融杠杆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速会先升高后降低,存在一个"拐点"。与此同时,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金融杠杆波动性的加大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根据相关实证结果推算,预计中国将于2019—2020年进入拐点区域,此后宏观经济可能面临经济"保增长"和金融"去杠杆"两个基本问题。为此,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丰团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去杠杆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环境的恶化、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资金的结构性错配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流动性泛滥成为导致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的主要原因。去杠杆与保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非金融企业去杠杆与金融部门去杠杆之间的矛盾、去杠杆的紧迫性与过程缓慢性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去杠杆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等决定了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股权融资、开展市场化的债转股等都是非金融企业去杠杆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