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44)
2023(8666)
2022(6747)
2021(6140)
2020(4777)
2019(10592)
2018(10172)
2017(19267)
2016(10341)
2015(11494)
2014(11174)
2013(10825)
2012(9800)
2011(8725)
2010(9291)
2009(9077)
2008(7928)
2007(7343)
2006(6760)
2005(6397)
作者
(27353)
(22648)
(22375)
(21599)
(14498)
(10671)
(10247)
(8910)
(8506)
(8124)
(7705)
(7611)
(7245)
(7085)
(7008)
(6929)
(6683)
(6613)
(6557)
(6395)
(5623)
(5365)
(5359)
(5254)
(5193)
(5023)
(5023)
(4917)
(4590)
(4545)
学科
(41298)
经济(41241)
管理(28740)
(28246)
(25323)
金融(25319)
中国(24872)
(23192)
银行(23174)
(22554)
(21985)
企业(21985)
地方(13932)
(13907)
方法(13087)
(12901)
(12509)
数学(11488)
数学方法(11369)
业经(11017)
中国金融(10994)
农业(10059)
(7759)
理论(7758)
(7747)
财务(7726)
财务管理(7711)
企业财务(7428)
城市(6802)
(6671)
机构
学院(138261)
大学(136320)
(58291)
经济(56644)
管理(49468)
研究(46517)
中国(42937)
理学(41223)
理学院(40752)
管理学(40142)
管理学院(39874)
(29950)
(28637)
科学(25190)
中心(24403)
财经(23174)
(22598)
(21609)
(20965)
(19559)
经济学(19479)
研究所(19145)
(19069)
(18956)
银行(18904)
(18817)
师范(18800)
北京(18130)
(17838)
(17808)
基金
项目(88378)
科学(70803)
研究(68575)
基金(64031)
(53888)
国家(53341)
科学基金(46905)
社会(45744)
社会科(43475)
社会科学(43464)
(34854)
基金项目(33413)
教育(31245)
(28889)
编号(28444)
自然(27462)
自然科(26877)
自然科学(26875)
自然科学基金(26358)
资助(25129)
成果(23657)
(20410)
课题(20386)
重点(19731)
国家社会(19113)
(18985)
(18791)
(17937)
(17681)
创新(17588)
期刊
(67500)
经济(67500)
研究(47752)
中国(32849)
(31718)
金融(31718)
(22765)
(18819)
管理(18351)
教育(17550)
学报(16869)
科学(16724)
大学(13889)
学学(12950)
财经(11773)
农业(11404)
技术(11374)
业经(11002)
经济研究(10397)
问题(10368)
(10204)
(8353)
理论(7530)
现代(7486)
城市(7240)
实践(6800)
(6800)
图书(6436)
(6221)
职业(5988)
共检索到227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原源  刘玉亭  
邻里作为基于地缘关系的生活共同体,随着各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不断演化。较之古代高度同质、封闭、亲密的邻里,现代城市邻里则更具开放性。各种内外部因子的介入与作用,使得邻里互动的契机减少,邻里交往衰落,并引发各种城市社会问题。通过对"移动社区金融"的事例解析,初步探寻现代城市邻里的属性回归及其可能的激活路径。从邻里的本质和综合属性出发,结合邻里的内生动力模型分析,多维度解读其暗含的新型"邻里性"。研究指出,移动社区金融以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为基点,以金融产品为平台和介质,形成银行、地产公司、物业、周边商户、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利益链条,以培育生活共同体为纽带和核心动力,实现多方主体的互动与共赢,在一定程度上使邻里单元重新找回其活力和精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原源  刘玉亭  
邻里作为基于地缘关系的生活共同体,随着各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不断演化。较之古代高度同质、封闭、亲密的邻里,现代城市邻里则更具开放性。各种内外部因子的介入与作用,使得邻里互动的契机减少,邻里交往衰落,并引发各种城市社会问题。通过对"移动社区金融"的事例解析,初步探寻现代城市邻里的属性回归及其可能的激活路径。从邻里的本质和综合属性出发,结合邻里的内生动力模型分析,多维度解读其暗含的新型"邻里性"。研究指出,移动社区金融以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为基点,以金融产品为平台和介质,形成银行、地产公司、物业、周边商户、社区居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自琛  耿明斋  
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投资、政府采购以及对外出口途径均出现发展疲态的背景下,消费成为下一阶段国家经济"保增长、调结构"的重点工作方向,而消费与金融的结合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和政策基础,同时也派生出新经济名词"消费金融"。本文通过梳理我国的消费经济驱动力形成背景,综合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消费金融的激活路径,并基于消费金融的延伸风险而提出了相应的安全边际控制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言奇  
邻里关系与空间形式息息相关。我国当前的城市社区建设 ,应当充分发挥空间设置对邻里关系的促进作用。传统社区改造在保持公共空间的基础上 ,应加强空间私密性 ;新型社区在保证私密性的基础上 ,应强化公共空间的建设。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苏萍  马姗子  
推广和普及普惠金融势在必行,而此过程中需要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共同发力。论文提出可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来应对商业银行的品牌老化问题,实现商业银行品牌激活与重塑,转变商业银行受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现状,促使二者朝着和睦共生方向健康发展,推动我国金融体系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垩  宋颜群  
本文从社区邻里效应视角解释中国当前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收入阶层分化的现状,并为减少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借鉴国外学者做法,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的推广方法来纠正自选择偏差,检验了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纠正自选择偏差后,收入的社区邻里效应显著存在,稳健性检验同样能够证实该结果,即优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积极影响,劣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消极影响;(2)社区平均学历、社区平均收入和社区贫困率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和门槛特征;(3)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大,其可通过社会交互机制影响个体收入,社区邻里环境可解释个体间收入差异的50%以上;(4)社区邻里效应加剧了收入阶层分化现象,使得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集聚在不同档次的社区,且同一社区个体的收入表现出趋同化。未来扶贫工作应当关注社区邻里效应,以此来尝试减少相对贫困,促进不同收入阶层流动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沙勇忠   魏兴飞  
文章探讨了应急管理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机理及其激活路径。首先阐释了数据要素的关键特征及其应急管理意涵,而后从DIKW(数据-信息-知识-智慧)模型、应急管理活动以及数据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互动融合三方面论述了应急管理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作用机理,最后提出了场景牵引、数商推进、技术创新和上下分化等应急管理中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激活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顺祥  许晶  
由于规划缺失、基础设施落后、市场化配置程度低等原因,乡村土地财富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导致城乡居民财富在土地上分化严重,必须实施系统改革。当前,应重点对乡村土地进行全面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晰土地权利,构建价格体系,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激活乡村土地财富。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冯云廷  
中国城市社区的邻里空间正由过去的平均走向分异,日益加大的居住隔离现象是这种趋势的一种体现,随着城市转型中房地产市场的成熟,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收入和社会经济地位成为城市中邻里空间最重要的分异元素。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类别往往成了一种以居住地点来暗示其社会和经济地位的一种微妙的表达方式。邻里效应对于家庭主体的邻里选择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影响了家庭对邻居和居住地点的选择,而邻里选择行为也必将影响到总体的邻里结构和社区景观。居住隔离正在改变着城市的居住形态。以迁居方式进行的居住空间筛选过程增加了居住隔离的程度。基于邻里选择的城市社区空间的重构是在对城市社区空间本质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对邻里空间秩序的再造,它是通过"城市转型"的概念来构建的,是一种持续性的、多样化的空间重组过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戚迪明  江金启  张广胜  
本文构建居住选择与城市融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辽宁省不同规模城市农民工调查数据,运用logit、PSM和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工城市居住选择对其城市融入存在直接影响,与市民居住融合或与市民为邻显著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中小城市农民工邻里效应要强于大城市,老一代农民工邻里效应大于新生代农民工;居住选择通过邻里互动这一中介变量来影响城市融入,邻里互动程度越高,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概率越高。相应的政策含义是,在改善农民工城市住房环境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注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居住融合,通过居住融合加强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联系与互动,进而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庄腾跃   李顾杰   罗剑朝  
农村居民数字金融使用率较低、使用广度和使用深度不足、使用质量不高是制约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发展的因素。本文研究利用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四期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面板Logit模型、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识别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决策的邻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邻里数字金融使用率对农户数字金融使用决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邻里效应的示范和带动下,农户数字金融使用率、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均得到显著提升;邻里效应通过消弭农户知识型数字鸿沟和使用型数字鸿沟、改变农户风险态度两条途径影响其数字金融使用决策。异质性分析发现,邻里效应会因“领头羊”群体得到强化,且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更突出。相较于对数字信贷产品使用决策的影响,邻里效应对农户数字支付和数字理财产品使用决策的影响更明显;政策宣传与邻里效应在促进农户使用数字金融的过程中存在交互效应,二者为替代关系。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朝平  
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已带来并正加速推进金融新一轮更深层变革,从金融运作模式、金融产品种类及金融经营理念等方面对传统金融带来颠覆性影响。然而安全问题正逐渐成为移动金融发展的瓶颈,同时人们的传统观念导致移动金融普及受阻,智能手机高价格使移动金融使用门槛较高,这些因素阻碍了移动金融的发展和普及。对移动金融,应坚持风险可控前提下充分发展的基本态度,推行宏观审慎框架下合理微观监管的监管思路,舆论引导与政策扶持基础上充分调动看不见手的力量促进发展的发展策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尚元  
当前,移动互联网引领着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新一轮变革。移动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形成移动金融,借助移动终端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已成为金融行业创新最活跃、成长最迅速的新兴业态。移动金融的新特点(一)移动金融顺应了移动用户迅猛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据统计,截至2014年1季度,国内手机用户已近11亿,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6.71亿。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办公室课题组  
当前,传统金融受到移动金融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主要对我国移动金融的特点、现状和发展态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考察国外移动金融发展模式和相关经验,从发挥移动金融优势和防范风险的视角提出对策措施,旨在促进我国移动金融健康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皓   兰天泽  
将非物质的社会关系与物质空间建设进行结合是社区治理的一个基础问题。完整社区是近年来国内在此方向上的创新和探索。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认为完整社区在本质上与邻里社区概念相同,即在特定区域内建立一种地域界限和社会关系耦合的实体单元。其次,在分析国内治理单元演变的过程后,认为目前的“行政—社区”模式在尺度、内容、理念和方法上都难以支撑完整社区的建设。基于治理转型视角,从尺度和规模、关键要素以及作为空间组织的结构性要素三个方面讨论了“完整社区”的建构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