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7)
- 2023(13904)
- 2022(12355)
- 2021(11594)
- 2020(9748)
- 2019(22099)
- 2018(22064)
- 2017(42300)
- 2016(22972)
- 2015(25808)
- 2014(25681)
- 2013(24992)
- 2012(22547)
- 2011(20245)
- 2010(20180)
- 2009(19019)
- 2008(18243)
- 2007(15998)
- 2006(14000)
- 2005(12322)
- 学科
- 济(86316)
- 经济(86191)
- 管理(71346)
- 业(65264)
- 企(56114)
- 企业(56114)
- 方法(39305)
- 数学(33574)
- 数学方法(33138)
- 财(25090)
- 农(23470)
- 中国(22772)
- 业经(20641)
- 制(20239)
- 学(18564)
- 地方(16971)
- 务(15952)
- 财务(15877)
- 财务管理(15841)
- 技术(15809)
- 理论(15528)
- 农业(15429)
- 贸(15116)
- 贸易(15107)
- 企业财务(14959)
- 和(14930)
- 环境(14715)
- 易(14664)
- 银(14294)
- 银行(14255)
- 机构
- 大学(321050)
- 学院(320260)
- 管理(128511)
- 济(122370)
- 经济(119470)
- 理学(111227)
- 理学院(110019)
- 管理学(108112)
- 管理学院(107539)
- 研究(103978)
- 中国(76798)
- 京(68237)
- 科学(65278)
- 财(58967)
- 所(51520)
- 农(48693)
- 业大(47359)
- 中心(47085)
- 研究所(46761)
- 江(46720)
- 财经(46660)
- 北京(42900)
- 范(42424)
- 经(42187)
- 师范(42069)
- 院(38210)
- 州(37970)
- 农业(37878)
- 经济学(35712)
- 财经大学(34570)
- 基金
- 项目(220864)
- 科学(173401)
- 研究(164212)
- 基金(158351)
- 家(136822)
- 国家(135673)
- 科学基金(116982)
- 社会(101948)
- 社会科(96480)
- 社会科学(96457)
- 省(87437)
- 基金项目(84289)
- 自然(75604)
- 教育(75313)
- 自然科(73787)
- 自然科学(73770)
- 划(73066)
- 自然科学基金(72383)
- 编号(68212)
- 资助(64744)
- 成果(55523)
- 重点(49082)
- 部(48219)
- 课题(46801)
- 创(46578)
- 发(46425)
- 创新(43428)
- 制(43007)
- 项目编号(42428)
- 科研(41856)
- 期刊
- 济(135789)
- 经济(135789)
- 研究(94299)
- 中国(62176)
- 学报(49038)
- 管理(47200)
- 财(45894)
- 科学(45557)
- 农(44352)
- 教育(38289)
- 大学(37321)
- 学学(34882)
- 农业(30831)
- 技术(28319)
- 融(25927)
- 金融(25927)
- 业经(23176)
- 财经(22239)
- 经济研究(20928)
- 经(18843)
- 科技(17885)
- 图书(17433)
- 问题(17102)
- 理论(16131)
- 业(15460)
- 技术经济(15322)
- 实践(14889)
- 践(14889)
- 版(14771)
- 现代(14494)
共检索到465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鑫
伦理评价是专利制度运行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也是专利制度践行"科技向善"倡议的重要机制。公序良俗原则和伦理例外规则为专利伦理评价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专利授权及专利确权中的伦理衡量则分别形成对于技术成果的事前伦理评价和事后伦理评价。然而,实践中的"去伦理化"理念往往会造成专利伦理评价运行缺位。随着饱含伦理争议的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强化专利伦理评价的实践诉求愈发强烈。为此,有必要依据专利伦理评价机制运行困境的形成机理,通过类型化的内容阐释以及具体化的程序设计,完善专利伦理评价机制,实现"科技向善"价值导向在专利制度运行实践中的充分彰显。
关键词:
科技向善 伦理评价 专利授权 专利确权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佑镁 王旦 柳晨晨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科技向善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研究,多以现象剖析和愿景构建为主,系统的政策分析十分缺乏。鉴于此,本研究以分析国际组织或各国政府公布的十三份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政策文本为起点,通过挖掘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相关内容,结合人工智能伦理从缘起到教育应用的顺序,探索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解决路径,构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十二条核心原则,包括:公平、以人为本、隐私安全、透明和可解释性、问责、评估形式、管理与工作量、知情参与和合作、自治和预警、福祉、伦理设计和实现教育目标,强调应用原则需要从科技向善转向人的向善。本研究还从设计开发者、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角度阐释原则的应用要求。十二条核心原则对编制教育人工智能开发与应用的基本指南具有重要意义,可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教育的理性应用,提高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教育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伦理 伦理原则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廖欢 刘伟
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为应对技术发展与应用中日益凸显的伦理矛盾,科技伦理治理迎来了法治建构的新任务。鉴于科技法律治理与科技伦理治理的底层逻辑有着一定差异性,以适度法制化作为切入点,分析科技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融合机制。通过厘清科技伦理治理相关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立足于法律治理与科技治理的关联性,指出科技伦理治理法制化能够为科技活动划定边界,有效回应并规范涉及科技应用行为,推动负责任的科技创新与应用;同时,科技伦理法制化要求在法律层面上作出伦理规范,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关注新兴科技领域相关伦理问题,因此从实体化权利义务、多层次规范体系的构建等角度出发,提出依托法律规范、伦理委员会运转、科技伦理审查等治理有效手段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伦理治理机制,增强伦理治理效能。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端旭 赵君
员工的道德能力是影响其伦理决策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285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从个体的道德能力角度剖析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伦理型领导是否通过增强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勇气来减少员工非伦理行为。结果表明:伦理型领导对员工非伦理行为有显著负向影响,员工道德认同和道德勇气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并为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悦玥
当前我国已在科技法框架下构建了日渐完善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但是,知识产权法框架下的专利伦理审查机制还处于缺失状态,导致专利法与科技法规范之间衔接不畅、科技成果转化阶段难以发现专利申请中的潜在伦理倾销风险、难以规制机构外独立研究活动的科技伦理风险。构建专利科技伦理审查体系,有助于实现科技法与专利法的有效对接、倒逼科学研究程序合规、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对此,我国应当修订《专利法》使其与现有科技伦理治理规则有效衔接,确立专利科技伦理审查指导原则,制定实行分类分级监管的专利伦理审查清单,并且通过加强自律管理强化专利申请人的科技伦理合规意识。
关键词:
科技法 专利法 专利审查 科技伦理审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谷慧敏 李彬 吕点点
<正>近年来,新兴科技在旅游中的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最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类新型人工智能被认为能够催生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新组织和新岗位~((1)),在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者体验、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市场营销、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变革与创新~((2))。然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科技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的“盲区”、技术过度应用带来的人类在存在论方面的伦理问题~((3)),以及在旅游中的体验、服务、运营、监管等方面的伦理困境,需要旅游学术界充分关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晓琴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影响可从社会认知、社会学习和社会交换三个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剖析。从社会认知视角看,非伦理领导主要通过道德认同和组织氛围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从社会学习视角看,非伦理领导主要通过心理授权和组织政治知觉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从社会交换视角看,非伦理领导主要通过领导-部属交换和组织信任两个中介变量影响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尧雯 赵鹏
科技发展与法律规制存在步伐不匹配性,这为通由伦理学方法解决科技发展引发的伦理问题提出了制度建构需求。科技伦理由哲学理论学科或概念发展为一种治理机制,源于科技治理体制在科技与社会的持续互动中不断进行制度探索。科技伦理治理以解决伦理困境为目标,对科技伦理的影响进行探寻与反思,为个体行为提供伦理指引。科技伦理治理与法律治理享有不同治理逻辑,二者关系调和是科技治理体系完善的重点。科技伦理治理模式特征体现为适应性治理与软法规制,有必要通过适度法制化路径提升伦理治理效率。适度法制化路径应当坚持两个原则:审慎使用实体权利—义务规范方式规定伦理问题,推动法律通过规范程序方式促进伦理反思;建立法律规则、行政指引与自律规范相结合的多层次规范体系,完善风险交流机制与伦理共识达成机制,增强伦理原则执行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敏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是以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为核心原则的。意思自治原则在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当事人可自主决定适用一般国际私法和双边条约解决平等商事主体间的争端;当事人还可合理选择和适用"一带一路"投资条约中的"岔路口条款";当事人可自主选择替代性争端解决方法。对此,中国投资者首先要明确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中"意思自治"的法律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适用意思自治条款,理性选择不同的争端解决机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慧 刘爱东
本文分析了制度伦理视角下研究独立审计信用监管机制的意义,回顾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制度伦理 独立审计信用 监管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书全 王开元
为应对科学研究活动可能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我国建立起以伦理审查委员会为主体的伦理审查制度。由于制度安排及体制机制存在先天不足与运行梗阻,运行中针对审查权缺乏有效监管,伦理审查未能达到预期风险防范效果,反而屡屡曝出有违伦理道德的学术丑闻。分析科技伦理审查的价值以及伦理审查制度安排的不足,最后提出,基于伦理审查较强的公权属性与公益目标价值,应以确立“风险预防”为核心的更加审慎的审查原则,优化审查主体建制模式,强化对伦理审查的监督与制约,以及加快伦理审查统合性立法进程,作为伦理审查制度完善走向,为科技发展扎紧伦理“篱笆”,推动科学技术“向善”良性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闫祥林 王美卿 许承保 杨博 沈振国
生态文明观念的提出,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必须站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和高度,对研究生的科技伦理教育工作进行重新审视,并不断开拓创新。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技伦理 研究生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蔡琳 杨广军
目前算法科技伦理的外在形式和内容仍囿于单一且效力较低的伦理层面,难以产生显著的约束效果,算法科技伦理治理方式面临完善转型的紧迫需求。为此,关注与利用法律元素,为将模糊的伦理框架落地为具体法律制度设计﹑促进算法科技伦理发展提供参考。剖析算法科技伦理的生成逻辑与内涵结构,发掘其存在因外在形式单一性﹑低效力性和内容要素软法性﹑倡导性导致的自律规制失范现象,证成算法科技伦理法制化转型的必然性,并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分析其法制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算法科技伦理及其准则的认知十分有限,对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担忧,在自身合法权益受侵犯时难以得到有效救济,并呼吁各主体积极承担责任,希望采用算法科技伦理与法律二者有机结合的手段促进算法的良性发展。据此,进一步就算法科技伦理的法制化进路提出开展专门立法﹑建立审查制度等对策建议,确保算法活动合乎伦理。
关键词:
算法科技伦理 伦理准则 伦理风险 法制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