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1)
- 2023(7210)
- 2022(6498)
- 2021(5909)
- 2020(5216)
- 2019(12357)
- 2018(12318)
- 2017(23014)
- 2016(13271)
- 2015(15485)
- 2014(16037)
- 2013(15729)
- 2012(14818)
- 2011(13560)
- 2010(14009)
- 2009(12746)
- 2008(12931)
- 2007(12095)
- 2006(10350)
- 2005(9333)
- 学科
- 济(52843)
- 经济(52793)
- 管理(34218)
- 业(32773)
- 方法(26696)
- 企(25484)
- 企业(25484)
- 数学(23626)
- 数学方法(23385)
- 农(15603)
- 中国(14028)
- 财(13647)
- 学(12466)
- 理论(11145)
- 地方(10658)
- 业经(10485)
- 贸(10463)
- 贸易(10459)
- 农业(10283)
- 易(10122)
- 制(9763)
- 和(8681)
- 教育(8642)
- 务(8545)
- 财务(8524)
- 财务管理(8487)
- 教学(8246)
- 企业财务(7946)
- 银(7829)
- 银行(7786)
- 机构
- 学院(195139)
- 大学(194465)
- 济(74433)
- 经济(72558)
- 管理(69985)
- 研究(64815)
- 理学(59637)
- 理学院(58874)
- 管理学(57673)
- 管理学院(57308)
- 中国(48045)
- 科学(42994)
- 京(41744)
- 农(38904)
- 所(34570)
- 财(34542)
- 业大(32510)
- 江(32218)
- 研究所(31341)
- 农业(30924)
- 中心(30528)
- 财经(27295)
- 范(27054)
- 师范(26736)
- 北京(26229)
- 州(25361)
- 经(24486)
- 技术(24330)
- 经济学(22717)
- 院(22665)
- 基金
- 项目(124294)
- 科学(94810)
- 研究(91029)
- 基金(85474)
- 家(74792)
- 国家(74109)
- 科学基金(61815)
- 社会(53383)
- 省(51411)
- 社会科(50415)
- 社会科学(50393)
- 基金项目(45751)
- 教育(44722)
- 划(42631)
- 自然(40234)
- 编号(39636)
- 自然科(39247)
- 自然科学(39232)
- 自然科学基金(38546)
- 资助(35632)
- 成果(33018)
- 重点(28534)
- 课题(28037)
- 部(27213)
- 发(26876)
- 创(25838)
- 创新(24080)
- 科研(24071)
- 大学(23921)
- 计划(23249)
共检索到2919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雁冰
"科学探究"、"科学素养"、"科学教育"是我国当前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三个关键语汇。从概念史的角度澄清这些语汇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趋势,昭示着科学教育的"范式转型":由"传递中心的科学教育"走向"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无疑,这是我国科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科学素养 探究中心的科学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肖思汉
科学素养是科学与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但关于它究竟"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学界一直众说纷纭。美国科学教育在经历了知识习得、技能训练、本质理解、价值意识、社会参与、身份认同、读写本义等诸多观念之间的争论后,呈现出一种从"职业科学"转向"日常实践"的趋势,尤其明显地表现在2011年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中。这一"日常实践"的科学素养观强调科学理论与方法、认识论框架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以及为解决日常问题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在这种观念下,科学教育应促进学生对科学认识论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在日常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并被认为是当代社会中一个国家兴旺与发展的根本因素之一。基础教育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素养培养的主阵地 ,中小学也是公众科学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 ,科学教育改革由此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比较相距甚远 ,而且在近 1 0年间几乎停滞不前 ,这与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 ,社会全面改革开放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大力推行的现实不符。在反思我国科学教育和比较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基础上 ,提出了STS教育是我国科学教育改革之路 ,是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科学素养之方略的观点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进中 赵良千 王兴华 宋述婷 李林林
脑科学素养指对大脑运作原理的理解和辨识神经迷思(被曲解的脑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脑科学素养有助于我们理解教与学过程,对促进教育教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遵循PRISMA协议,对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开展系统综述。研究发现,在接受脑科学素养训练后,1)教师教学策略得到优化,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师生关系和教学态度均有积极变化;2)学习态度和行为表现有所改善。研究最后探讨了提升脑科学素养的教育模式和策略,以及脑科学素养干预研究存在的问题,如长期追踪研究不足、缺乏定量数据支持及对高等教育教师干预研究缺失等。未来线上干预研究和新兴脑科学技术接受度研究将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脑科学素养 干预 系统综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素菊
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奠定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及其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族未来科技发展、民族复兴具有基础性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及目前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的分析,针对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提出一些具体要求。
关键词:
科学素养 幼儿教育 教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博 魏冰
科学素养是当代科学教育的中心概念。科学素养理念在理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落实情况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笔者整理出当下以科学素养为视角对"正式课程"分析的两种理论模型:"课程重点"和"课程平衡"。本文对两种理论模型及相关的实证研究进行了介绍、评述与比较,希望为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理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科学素养 正式课程 课程重点 课程平衡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元婕
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关键,但目前国际上还未有对此统一的标准,本文力图从比较的视角对科学素养的发展历程作历史的描述且对科学素养内涵泛化的原因作出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科学素养内涵拓展的规律并认为对其内涵理解的多样化是一个必然及合理的现象。
关键词:
科学素养 比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泉泉 魏铭 刘霞
科学素养是培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的重要基础,是个人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成分。本文以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为指导,通过对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的历史梳理及国际比较研究,提炼出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素养内涵的整体性、发展性、情境性、时代性等四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科学素养结构中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能力、科学探究三大关键成分。在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科学素养的培养应从系统把握科学素养内涵与结构入手,高度重视批判质疑能力的培养,积极寻求有效的科学探究教育模式,同时完善适合我国国情与文化的科学素养评价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曾昭法 唐文军
文章使用2007年湖南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993个样本、2007年长沙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1046个样本的截面数据,运用SEM方法,考察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一年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对科学技术积极看法的程度和公众基本科学素养的关系。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显著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年龄通过文化程度间接影响公众基本科学素养,职业、一年家庭收入对公众基本科学素养影响不大。
关键词:
公众基本科学素养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世骁 董文艳 高振东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我国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建立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创新观点,并对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进行了定义,构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数学模型和量化假设。通过对某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课题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构建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指数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我国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
公众 人文社会科学 素养 指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红霞 郁波
为了评价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确定培训目标,本研究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问卷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性质和科学态度四个方面。调查的初步结果显示:教师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存在很多缺陷,在对科学性质的认识方面问题尤其严重,导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做法。因此,对教师进行以正确的科学观为核心的科学性质培训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科学素养 调查研究 科学性质 教师培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孝娟 吴曼丽 邓金雨 赵宇翔
[目的/意义]对国外现有研究进行分析总结,旨在厘清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内涵、理论、工具方法及影响因素,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指导。[方法/过程]基于主题内容分析法,探索目前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相关理论成果。[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内涵可划分为"大素养观"和"小素养观";科学素养测量指标主要集中在知识、理解、态度维度,方法上涉及定性、定量、及定性定量结合,为提高测量灵敏性,部分学者引入教育学、行为学、信息学等领域理论自行开发测量工具;科学目标和教育目标的平衡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科学素养的影响路径尚未形成比较完善的模型体系。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总结述评,建议我国公众科学情境下科学素养的研究可从对象、工具、因素及外部环境维度等方面展开后续工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郁雯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幼儿的科学素质水平,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调查,探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科学素养 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姜勇
如果说创新人才是一颗参天大树,那么科学素养可以看作树根。注重教学和科研的无缝衔接,鼓励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新人才首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能力是创新人才的基础。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