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
2023(622)
2022(617)
2021(516)
2020(429)
2019(940)
2018(891)
2017(1702)
2016(816)
2015(897)
2014(846)
2013(922)
2012(749)
2011(721)
2010(699)
2009(618)
2008(616)
2007(558)
2006(510)
2005(520)
作者
(2616)
(2127)
(2048)
(2032)
(1360)
(1054)
(959)
(787)
(761)
(745)
(715)
(711)
(708)
(681)
(677)
(673)
(657)
(570)
(567)
(551)
(550)
(525)
(513)
(505)
(503)
(496)
(460)
(427)
(425)
(409)
学科
(4794)
经济(4789)
方法(2963)
数学(2805)
数学方法(2790)
管理(2263)
(2149)
(1659)
企业(1659)
中国(1291)
(1108)
(842)
(755)
业经(754)
(727)
财务(726)
财务管理(725)
企业财务(714)
(708)
贸易(707)
(686)
(647)
环境(615)
(596)
银行(594)
(580)
金融(580)
(572)
(570)
(567)
机构
大学(13246)
学院(12449)
(6704)
经济(6626)
研究(4930)
管理(4483)
理学(3826)
理学院(3787)
中国(3783)
管理学(3718)
管理学院(3689)
(3265)
(2791)
经济学(2676)
科学(2598)
财经(2598)
(2553)
经济学院(2496)
(2412)
研究所(2274)
中心(2179)
财经大学(2002)
(1923)
北京(1820)
(1810)
(1753)
业大(1687)
农业(1504)
研究中心(1427)
(1413)
基金
项目(8604)
科学(6907)
基金(6851)
(6134)
国家(6102)
研究(5863)
科学基金(5272)
社会(4363)
社会科(4189)
社会科学(4189)
自然(3316)
基金项目(3287)
自然科(3263)
自然科学(3262)
自然科学基金(3211)
资助(3191)
(2959)
教育(2727)
(2472)
(2199)
国家社会(2148)
重点(2017)
教育部(1959)
中国(1862)
(1841)
人文(1778)
编号(1763)
(1752)
大学(1736)
创新(1690)
期刊
(5988)
经济(5988)
研究(4628)
(2438)
中国(2334)
学报(2086)
管理(2016)
科学(1966)
大学(1682)
学学(1575)
(1475)
技术(1425)
(1410)
金融(1410)
财经(1375)
经济研究(1314)
(1230)
统计(1137)
技术经济(950)
农业(948)
教育(866)
(865)
决策(817)
问题(805)
(730)
人口(680)
业经(661)
世界(658)
国际(580)
(566)
共检索到19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茜  
家庭作为组成社会的最小单元,它的稳定直接反映着社会的稳定状况。而网络上不断爆出的"北京离婚率达39%"、"上海离婚率38%"等新闻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大家一边唏嘘离婚者对婚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瑛  
离婚,既是家庭纠纷,也是一个社会现象,所以离婚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家庭稳定和社会安定程度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现有的离婚率计算方法还不够统一,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中予以明确和统一。据1988年民政部归纳,我国现有离婚率计算方法有七种:离婚与同期结婚数之比、离婚数分期比较法、离婚数与法定婚龄人口总数之比、离婚数与社会总人口之比、离婚数与家庭之比、离婚数与单位时间之比、离婚数与已婚夫妇之比。对于以上多种计算离婚率方法,在进行不同的专项研究中,均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安琪,叶文振  
本文在综述西方学者关于离婚率地区差异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包括社会聚合力和家庭结构等五个变量在内的解释我国离婚率地区差异的理论模型。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家庭结构尤其是子女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稳定作用最大 ,由城市化水平、人口流动系数等指标组成的反映社会聚合力的复合变量也与离婚率呈显著相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晓敏  
文章运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对离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互联网普及率对离婚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当年离婚率的影响小于其对未来1~3年离婚率的影响,这种滞后效应在第二年达到最大。另外,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率对当年和未来1~3年的离婚率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率越高,离婚率越高。文章分别从5种机制对中国互联网普及提高离婚率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在军  刘帅宾  马志飞  宋伟轩  
婚姻是人口再生产必要的社会关系,维系着社会的安定和谐,而离婚的空间特征是社会地理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05-2014年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离婚率变化为数据源,结合传统数理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依赖性与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2005-2014年间地区间离婚差异不断缩小,离婚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分异态势;(2)地区间离婚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是由地理邻近和网络社会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地区间离婚现象的高低分异与特定地理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等因素有关;(3)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莫玮俏  史晋川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6个调查时点的农村微观截面数据,利用Probit和Logit方法,从夫妻单方流动和共同流动两个方面分析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的影响。在城乡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农村人口流动对离婚率存在正向影响。在夫妻共同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再婚概率增加,离婚的可能性加大;而在夫妻单方流动的情况下,流动者还面临再婚搜寻成本降低和当前婚姻收益减小等状况,从而造成婚姻稳定性下降、离婚概率上升。研究结果显示,夫妻共同或单方流动都显著提高了离婚概率。可见,在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下降,由此造成的对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彬彬  崔菲菲  史清华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跟踪调查数据分析了2003~2015年劳动力流动对中国村庄离婚率的影响。考虑到村庄离婚率为受限被解释变量,为了得到一致估计,本文分别构建了Tobit模型和两部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特别是劳动力流出会显著提高村庄离婚率;相比于劳动力流出到村外县内,流出到县外省内劳动力的比例越高,村庄离婚率越低;村庄离婚率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村庄离婚率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另外,村庄人均纯收入、纯务农户数占比、高中及以上学历劳动力占比、性别比等因素对村庄离婚率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导致村庄离婚率上升及由此可能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关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彭小辉  张碧超  史清华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3年村级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的面板Tobit模型,在控制了时间、个体固定效应和其他变量的基础上,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和离婚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都会显著提高农村离婚率,但与劳动力流入相比,流出对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从流动方向和区域视角看,劳动力流出对内陆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而劳动力流入对沿海地区农村离婚率的影响更明显。同时,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孩子数量以及经济状况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村离婚率。农村劳动力流动是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随着劳动力流入的逐年增加,其对农村离婚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应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苏理云  柳洋  彭相武  
离婚率的上升既有深刻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也凸显了现阶段人们价值观的变化。文章在对离婚率的区域差异性、空间聚集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离婚问题的区域特性和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中国离婚问题的空间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中国各省级行政区离婚率的高、低在空间上呈现出非随机分布;从全局来看,中国各省离婚率一直存在高—高型聚集或低—低型聚集;从各省离婚率的局部聚集特征可以看出,高—高型主要集中在东北3省,低—低型主要集中在我国南部及东南沿海等省份;2004~2012年间,离婚率属于高—高型且显著的热点地区逐渐集中在黑龙江、辽宁、吉林,离婚率属于低—低型且显著的冷点地区从6个减少到只剩1个。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恩琪   王百强   张伟华  
离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维度,其对公司财务的影响尚待探索。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离婚率较高的地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也较高。机制分析表明,离婚率较高的地区,企业行为将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特征,从而引发较高水平的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较高的女性高管占比、较低的高管平均年龄和较好的外部治理环境能够有效抑制离婚率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拓展了文化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研究,验证了地区离婚率对于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且丰富了对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之间互动关系的理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兵   赵沛炫   郭冬梅   孙伟增  
本文使用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和2010年人口普查微观样本来构建城市层面的“正向教育选型婚配倾向”指数,以实证考察婚姻的教育匹配对离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刻意追求教育水平的“般配”,特别是中、高教育水平的同级匹配会导致更高的离婚率。在使用高校扩招政策作为工具变量处理潜在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保持不变。基于微观家户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同级教育婚配的家庭幸福感更低。机制分析显示,婚姻的教育匹配会通过影响家庭生产的分工模式来影响婚姻的稳定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自 1998年下半年中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2003年开始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基于 1999—2010年 31个省区面板数据分阶段实证分析中国房价对离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个样本期间,中国房价提高了离婚率,但并不显著。2002年前,房价显著地降低了离婚率,2002年后,房价提高了离婚率,但并不显著。整个样本期间,东中西部地区房价均提高了离婚率,其中东部地区提升显著。2002年前,三大地区房价均降低了离婚率,其中中部地区提升显著,2002年后,三大地区房价均提高了离婚率,其中东部地区提升显著。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自1998年下半年中国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2003年开始房价过快上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基于1999—2010年31个省区面板数据分阶段实证分析中国房价对离婚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个样本期间,中国房价提高了离婚率,但并不显著。2002年前,房价显著地降低了离婚率,2002年后,房价提高了离婚率,但并不显著。整个样本期间,东中西部地区房价均提高了离婚率,其中东部地区提升显著。2002年前,三大地区房价均降低了离婚率,其中中部地区提升显著,2002年后,三大地区房价均提高了离婚率,其中东部地区提升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梦滔  
本文基于中国2003~2009年的村级微观面板数据,分析农户外出就业对于离婚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出就业对于农村离婚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外出就业人员增多,是近年来农村离婚率上升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地区其影响程度差别不大;第二,在中西部地区,村庄的耕地资源对于农村离婚率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不显著;第三,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数量对于各个地区的农村离婚率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性别比例等人口学特征变量的影响则存在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安琪,茆永福  
本文通过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各国离婚率的比较,发现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区的离婚率位居世界前列,而且近20年来与全国其他地区不同,未呈上升趋势,反而稳中有降。作者认为该地区的高离婚率是伊斯兰教文化、民族风俗及其婚姻制度的演绎和延伸,并分析了早婚制、父母定婚制、内婚制、从夫居制与母系庇护所、低成本婚姻经营制和离婚自由制对该地区离婚率的重要影响,同时对该地区离婚率的趋势和社会控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