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6)
2023(1079)
2022(984)
2021(908)
2020(788)
2019(1904)
2018(1943)
2017(4250)
2016(2247)
2015(2516)
2014(2610)
2013(2649)
2012(2564)
2011(2071)
2010(2200)
2009(2026)
2008(1795)
2007(1634)
2006(1486)
2005(1317)
作者
(5500)
(4888)
(4652)
(4641)
(3022)
(2290)
(2162)
(1824)
(1821)
(1707)
(1705)
(1583)
(1582)
(1574)
(1539)
(1507)
(1396)
(1359)
(1303)
(1291)
(1279)
(1180)
(1151)
(1143)
(1120)
(1079)
(1074)
(1070)
(1030)
(979)
学科
(13138)
经济(13108)
方法(6400)
数学(6183)
数学方法(6162)
(5341)
管理(4763)
地方(3693)
(3354)
(3122)
中国(3052)
税收(3049)
(3047)
(3034)
地方经济(2964)
(2957)
企业(2957)
农业(2593)
收入(2245)
(2105)
(1925)
贸易(1923)
(1872)
(1631)
金融(1631)
经济学(1547)
(1451)
(1451)
银行(1446)
分配(1434)
机构
学院(30120)
大学(29511)
(16409)
经济(16211)
研究(10649)
管理(10502)
理学(9044)
理学院(8956)
管理学(8816)
管理学院(8768)
中国(8099)
(7443)
经济学(6042)
(5873)
财经(5856)
经济学院(5604)
科学(5500)
(5372)
(5330)
中心(4871)
研究所(4761)
(4560)
财经大学(4315)
(4310)
(3774)
(3699)
师范(3672)
北京(3647)
业大(3601)
(3348)
基金
项目(18887)
科学(15113)
研究(14198)
基金(14176)
(12174)
国家(12086)
科学基金(10271)
社会(9872)
社会科(9401)
社会科学(9401)
基金项目(7261)
(7222)
教育(6982)
资助(6218)
(5970)
自然(5929)
自然科(5793)
自然科学(5793)
自然科学基金(5700)
编号(5370)
(4698)
重点(4533)
国家社会(4503)
(4465)
成果(4314)
教育部(4223)
人文(4003)
课题(3968)
(3878)
经济(3850)
期刊
(16896)
经济(16896)
研究(10010)
中国(6540)
(6113)
管理(4323)
学报(3863)
(3641)
科学(3625)
教育(3510)
技术(3451)
经济研究(3410)
大学(3132)
财经(3124)
学学(3013)
(2785)
(2645)
金融(2645)
农业(2445)
问题(2440)
统计(2123)
(2003)
业经(1980)
技术经济(1881)
世界(1797)
(1741)
决策(1684)
(1667)
国际(1613)
经济问题(1529)
共检索到46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樊纲  张晓晶  
20世纪80年代拉美经济经历了"失去的十年",90年代的增长也乏善可陈。对这一问题的反思,国内基本以总结新自由主义的教训为主。但事实上,对拉美影响深远且至今仍充满活力的却是民粹主义的福利赶超。我们的分析表明,福利赶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拉美的发展历程,其教训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忽视发展阶段的经济赶超;二是忽视财政限制的福利赶超;三是忽视市场机制的政府主导。总结拉美民粹主义福利赶超的教训,对于当前中国发展的政策含义在于:(1)重视初次分配的重要性;(2)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应与发展阶段相适应;(3)打造民生工程应尊重市场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昌兵  
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为此政府扩大了公共支出形成了"福利赶超";"福利赶超"使得政府支出超出了政府收入,政府减少了对企业的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此减弱,经济增长落入了"增长陷阱"。这一理论逻辑得到本文构建的数理模型的证实。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国已出现"福利赶超"的迹象,为了避免重蹈拉美国家的覆辙,我们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压缩行政性开支及合理使用公共财政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珊·斯托克斯  
经济增长会给政治管理带来怎样的挑战呢?这正是作者在本文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对智利、巴西和墨西哥这三个拉美国家的实证分析,作者认为,执政党要吸纳各种不同的社会力量并且要对收入差距问题予以重视。惟有如此,才能够在经济转型时期实现善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晶  涂巍  邹恒甫  
本文从OLG随机增长模型出发,使用中国城市数据估计参数化的产出运动方程,对人均实际产出分布的动态过程进行模拟预测。研究发现,尽管产出运动方程并非严格凹,但稳态均衡唯一,经济增长未出现"贫困陷阱"。长期来看,地区经济最终趋于单峰收敛,采用离差指数衡量经济发展平衡程度的结果显示,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将有所下降。外生扰动(如技术进步、政策扶持)的持续性越强,经济增长收敛越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贺大兴  姚洋  
本文从经济不平等的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机制给出了一个理论解释。本文的模型表明,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平等对经济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经济起飞阶段,财富集中促进社会物质资本积累,有利于落后国家逃脱贫困陷阱。但是,过度的不平等剥脱了穷人物质投资的机会,形成阻碍发展中国家的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跨越第一类中等收入陷阱之后,过度的不平等限制穷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导致先进生产部门无法替代落后生产部门,最终形成第二类中等收入陷阱。当穷人有能力积累人力资本后,经济不平等便不再重要,经济最终将收敛于高收入水平阶段。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生  盛见  
就地区经济增长而言,丰裕的自然资源既存在比较优势的促进作用,又存在比较优势弱势化的约束作用。因而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要看到其促进作用,更要关注其约束作用。中部地区既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更要消除其约束作用,促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戴翔  马皓巍  
本文将数字化转型引入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基于一般均衡的理论推导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机制上,会因数字化转型方向不同,致使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不同。本文进一步采用文本挖掘方法获取企业微观层面相关数据并结合宏观指标,在科学测度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基础上,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这一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从整体层面看,数字化转型并没有推动企业出口动能从价格竞争成功转向非价格竞争,反而会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换言之,数字化转型推动的出口增长主要依托强化价格竞争机制得以实现。出口企业数字化转型侧重于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和消费层面,基于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为主的数字化转型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结构性失衡”是导致出口企业进一步陷入“低加成率陷阱”的关键,因此,依托数字化转型促进出口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注重跨境电商等互联网销售层面的数字化转型,而且需注重生产制造和生产性服务层面的数字化转型。本文不仅有助于客观认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出口的实际影响,而且对于如何把握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机遇,在推动出口增长的同时避免落入可能的“低加成率陷阱”,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易先忠  庞润光  
政府如何适时调整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中等收入国家改革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19502011年两类国家的经验研究发现:(1)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成功实现了主要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向要素使用效率的转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形成了对要素投入增长路径的依赖。(2)政府干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以要素投入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发展阶段,政府干预通过引导资源配置、促进要素积累的途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该效应随着发展阶段的演进逐渐减弱;而在以要素使用效率为主要增长动力的更高发展阶段,政府干预则会抑制要素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段炳德  
国际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两种增长问题,一种是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长期在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徘徊,不能逾越高收入国家门槛,因拉美国家最为典型,被称之为"拉美化"问题;一种是发达国家与地区在高速发展期过后,受高福利支出和高工资政策影响,债务负担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贾甫  赵净  蒋茜  
从农民的收入构成来看,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陷阱的主要原因。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缺失使得农民面临严重的资本约束,这导致了不合理的投资安排及其扭曲的农村产业结构,正是这种比例失衡的产业结构造成了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基于此,农户之间的资本联合或非正规金融组织是解决资本短缺并走出收入增长陷阱的长效自救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华民  
本文从国别对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三种增长陷阱(马尔萨斯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和代际贫困陷阱)的成因、后果以及各国的应对措施。在总结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只有“制度红利”、“土地红利”和“人口红利”得到充分的释放,中国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早日成为一个高收入发达国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志新  
我国贸易条件呈现如下特征:价格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表面上改善,实质上存在恶化的可能,要素贸易条件恶化,因此根据国民福利标准判断,中国面临"贫困化增长"陷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玲玲  
发生在中等收入水平阶段的增长放缓与经济增长停滞,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增长难题。本文梳理主要文献,总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阶段之后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的原因,并对越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性国家的再次增长经验进行总结。现有文献表明,经济增长放缓是经济体系内部各要素作用冲突的结果,是否能通过协调各要素作用,以及在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以及技术进步中获取持续收益是经济能否再次增长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欢  徐康宁  
本文选取1985~2014年数据,利用VAR模型实证研究收入差距、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这三个指标的动态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探究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因素和程度强弱。实证结果得出:收入差距会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速提高,但长期不利于经济持续向更高水平发展,是经济滞涨和潜在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而消费需求旺盛能持续稳定地带来经济的中高速增长,其水平主要由经济发达程度和基尼系数大小共同决定。我国自中等收入阶段以来的发展情况符合国际上成功跨越"陷阱"国家的基本趋势,即消费率在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阶段之间呈现出U型消费拐点。本文最后得出结论,即政策应侧重于调结构和以居民消费需求为主导的内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