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1)
2023(7512)
2022(6158)
2021(5391)
2020(4425)
2019(9844)
2018(9474)
2017(18041)
2016(9933)
2015(11031)
2014(11116)
2013(11050)
2012(10173)
2011(9021)
2010(9245)
2009(8650)
2008(7670)
2007(7217)
2006(6582)
2005(6124)
作者
(26811)
(21878)
(21709)
(21089)
(13517)
(10527)
(9987)
(8430)
(8343)
(8272)
(7650)
(7398)
(7055)
(7012)
(6973)
(6968)
(6536)
(6452)
(6433)
(6331)
(5579)
(5288)
(5264)
(5120)
(5093)
(5021)
(4985)
(4922)
(4493)
(4429)
学科
(30984)
经济(30949)
管理(30947)
(26098)
(25132)
金融(25131)
(22928)
企业(22928)
(22636)
银行(22619)
(21961)
(21735)
税收(20291)
(20126)
中国(17648)
(17403)
(11300)
(10997)
财务(10976)
中国金融(10959)
财务管理(10954)
环境(10536)
企业财务(10425)
方法(9999)
地方(9401)
(8994)
业经(8932)
数学(8305)
数学方法(8200)
理论(7431)
机构
学院(127836)
大学(123267)
(50123)
经济(48736)
管理(43110)
研究(40651)
中国(40230)
理学(35033)
理学院(34680)
管理学(34125)
(34113)
管理学院(33907)
(25495)
财经(24428)
科学(23206)
(22110)
(21845)
中心(21518)
(20503)
(18764)
(18537)
(18341)
财经大学(17876)
银行(17718)
研究所(17651)
(17273)
金融(16899)
(16706)
北京(16577)
经济学(16458)
基金
项目(75121)
研究(59278)
科学(57201)
基金(51826)
(44378)
国家(43980)
科学基金(37206)
社会(35628)
社会科(33935)
社会科学(33929)
(30881)
基金项目(26803)
教育(26278)
编号(26103)
(25135)
成果(22352)
自然(22011)
自然科(21449)
自然科学(21441)
资助(21306)
自然科学基金(21053)
课题(18015)
(17366)
重点(17352)
(17315)
项目编号(16679)
(16354)
(15627)
(15530)
(15384)
期刊
(58593)
经济(58593)
研究(46096)
(29919)
金融(29919)
中国(29663)
(28593)
学报(18247)
(17384)
(16176)
教育(15742)
(15380)
管理(15333)
科学(14231)
税务(13644)
大学(13349)
学学(12401)
财经(11198)
技术(10697)
农业(10542)
(9498)
经济研究(9111)
业经(8848)
财会(8821)
国际(7429)
会计(7373)
理论(7102)
问题(6798)
(6640)
实践(6570)
共检索到218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巩爱凌  丁建勋  邢秀凤  
国际社会对低碳化生产及由此衍生的低碳经济的意义早已达成共识,低碳化的生存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其目的是降低生产和生活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低能量、低消耗的方式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欧美拟启动的所谓"碳关税"就是针对高能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平  李淑云  沈得芳  
最近西方国家在碳关税问题上动作频频,国际上征收碳关税的可能性极大,此举会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构成严峻的挑战。本文在深层次剖析碳关税本质的基础上,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就当前主要的碳排放衡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拟定碳关税的征收标准,最后在碳关税的背景下,提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技术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新能源等措施加速国内经济向低碳化深入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袁方  张海玲  王震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碳关税产生的必然性,应该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研究这一问题。本文利用"中点选民"模型等分析工具将碳关税内生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重点探讨了"中点选民"效用最大化作为碳关税产生原因的解释力,并认为低碳密集型国家在进口高碳密集型产品时应该征收碳关税,同时结合世界贸易产品结构及中国出口部门的特点,从低碳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碳关税征收的具体应对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付亦重  袁佳  邱薇  
"碳关税"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技术性问题。欧盟以技术和标准为依托,以行业试点的方式强势推进。美国以"碳关税"立法推行"绿色新政",开展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应该认识到"碳关税"是欧美的谈判筹码、政策威慑和利益交换工具。气候变化议题和新能源产业是"碳关税"涉及的实质性问题。我国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要有实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天姿  陈彬  
"碳关税"措施的规定是针对国内产品征收的"碳税"所进行的边境税调整,但国内"碳税"并不在WTO的边境税调整范围之内。"碳关税"不符合非歧视待遇原则中的国民待遇原则;由于各国环境政策和环保措施不同,"碳关税"也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碳关税"措施不符合GATT第20条(b)款与(g)款的规定,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解释可能对于"碳关税"措施符合GATT/WTO的相关规则具有积极的意义。考虑到"碳关税"对我国部分产业和对外贸易的影响,应该依据上述理由予以反对,驳斥欧美部分国家对于"碳关税"措施在GATT/WTO中具有合法性的观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世亮  
一、全球碳交易市场方兴未艾所谓碳交易是世界各国为降低全球温室气体效应,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放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燕  
碳关税源于碳减排国家维持竞争力和减少碳泄漏的需要。作为气候贸易措施,碳关税应符合WTO涵盖协定及气候公约"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从而减少多边贸易治理和气候治理的分歧,维护南北国家在贸易体制下的权利义务平衡。该原则在碳关税争端中适用是可行的,它为WTO可持续发展原则一定程度地反映,亦可为TBT协定、GATT第20条引言所兼容,DSU对司法解释的规定和争端解决实践亦证实外部国际法原则可被纳入环境贸易争端中予以解释。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赵春红  
我国加入WTO初期,关税减让及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对国内产业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而在未来几年内尤其是过渡期结束后这种冲击可能更大。在我国已经做出减让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承诺的背景下,要减缓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只能求助于一些其他的符合WTO规则的措施。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闫娅  丁宝根  
欧盟委员会不顾其他国家的反对以及航空的公司的承受能力,决定于2012年1月1日对国际航空业征收碳税,其涉及的航空公司包括在欧洲起降的所有航班,共计2000多家。虽然欧盟早在2008年通过的相关法案中就已经决定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中,但是此项决定的宣布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欧盟征收航空碳税的由来是什么?其真实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任莹  
作为全球首个碳关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确立将使国际间气候格局更加复杂,也势必对我国碳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规则带来深远影响。本文研究分析CBAM政策内容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探讨我国在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如何应对其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鲁青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二氧化碳是引起气候变化的主要气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开始着手采取措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如芬兰、瑞典、挪威等国家通过征收碳税的形式来减排。此外,在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代表的多边气候治理体制下,由于实施强制减排措施的国家担心本国相关碳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碳泄漏",纷纷声称要采用边境碳调整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法国在发达国家中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娟丽   马永喜   辛雅儒   Levan Elbakidze  
关税措施会对农业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待科学而系统的评估。构建农产品贸易、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系统模型,并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为例,设置不同关税情景,模拟分析关税措施对我国农作物生产、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多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将会减少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促使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将被挤占,玉米种植面积略微增加。关税措施对国内农产品种植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不同农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加征关税使得大豆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明显增加,小麦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相应增加,而玉米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轻微下降。因而,要关注关税变化对农业生产、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带来的系统性影响,协调农产品贸易与碳排放管理政策,基于作物用能特征和贸易条件分类制定适应性节能减排策略,缓解关税措施带来的系统性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娟丽   马永喜   辛雅儒   Levan Elbakidze  
关税措施会对农业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带来怎样的影响,有待科学而系统的评估。构建农产品贸易、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系统模型,并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为例,设置不同关税情景,模拟分析关税措施对我国农作物生产、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多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征美国大豆进口关税将会减少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促使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小麦种植面积将被挤占,玉米种植面积略微增加。关税措施对国内农产品种植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不同农产品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加征关税使得大豆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明显增加,小麦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相应增加,而玉米种植能源使用及碳排放轻微下降。因而,要关注关税变化对农业生产、能源使用及其碳排放带来的系统性影响,协调农产品贸易与碳排放管理政策,基于作物用能特征和贸易条件分类制定适应性节能减排策略,缓解关税措施带来的系统性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木其坚  
2021年是全球碳关税元年。不少发达国家纷纷推动碳关税立法,酝酿构建全球碳关税联盟,意图遏制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高碳产业发展。碳关税从理念转向立法、从概念走向实践,大概率会成为美欧等国以气候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新型政策工具,不仅可能对我国高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球化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可能破坏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议程、落实“双碳”目标的战略节奏,建议尽早启动相关政策研判及措施应对,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碳关税变局。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旭  
世界贸易组织和它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经过多方会谈,使得世界各国的关税税率显著下降。主要发达工业国家制成品的加权平均关税税率已从20世纪中期的40%下降到目前的5%以下。发展中国家的关税税率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