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55)
- 2023(10006)
- 2022(8456)
- 2021(7706)
- 2020(6668)
- 2019(15063)
- 2018(14721)
- 2017(27845)
- 2016(15941)
- 2015(17578)
- 2014(17607)
- 2013(17385)
- 2012(16240)
- 2011(14779)
- 2010(14927)
- 2009(14083)
- 2008(13944)
- 2007(12891)
- 2006(11569)
- 2005(10799)
- 学科
- 济(57298)
- 经济(57184)
- 管理(49792)
- 业(44480)
- 企(38538)
- 企业(38538)
- 方法(24342)
- 数学(20747)
- 数学方法(20364)
- 财(19787)
- 制(18303)
- 中国(16177)
- 学(15735)
- 农(15117)
- 业经(13458)
- 体(12273)
- 务(12073)
- 财务(12040)
- 财务管理(12004)
- 银(11915)
- 银行(11876)
- 企业财务(11464)
- 行(11299)
- 融(10840)
- 金融(10838)
- 地方(10603)
- 体制(10194)
- 理论(9791)
- 农业(9692)
- 技术(9644)
- 机构
- 大学(226591)
- 学院(222660)
- 济(86584)
- 经济(84531)
- 研究(82157)
- 管理(79997)
- 理学(67656)
- 理学院(66787)
- 管理学(65435)
- 管理学院(65042)
- 中国(62783)
- 科学(52764)
- 京(49124)
- 财(45933)
- 农(45218)
- 所(43613)
- 研究所(39385)
- 中心(37597)
- 江(37162)
- 业大(36661)
- 农业(35847)
- 财经(34721)
- 经(31375)
- 北京(30767)
- 院(30059)
- 省(29518)
- 范(28761)
- 州(28636)
- 师范(28282)
- 经济学(26425)
- 基金
- 项目(148820)
- 科学(116370)
- 基金(108429)
- 研究(102529)
- 家(97700)
- 国家(96944)
- 科学基金(81300)
- 社会(64388)
- 社会科(61005)
- 社会科学(60986)
- 省(58568)
- 基金项目(56236)
- 自然(54879)
- 自然科(53616)
- 自然科学(53591)
- 自然科学基金(52651)
- 划(50539)
- 教育(47902)
- 资助(45017)
- 编号(38996)
- 重点(34913)
- 成果(33541)
- 部(32867)
- 发(31113)
- 创(30639)
- 制(29969)
- 计划(29591)
- 课题(29312)
- 科研(29310)
- 创新(28922)
共检索到353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俞立平 黄梦亭 金鹏
[目的/意义]近十年来,我国科技评价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提出破除“五唯”“SCI至上”“重量不重质”等顽疾,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代表作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现状,并从代表作评价制度的有效性和有限性出发,分析了代表作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业界和科技评价界共同思考解决。[结果/结论]“五唯”问题可能是个伪问题;传统评价方法与代表作评价应结合使用;完善科技管理机制是解决科技评价问题的根本办法。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董克 鲍远瑾 吴佳纯 杨玉洁
[目的/意义]分析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应用场景,深化对代表作评价制度的认识,揭示现行代表作评价制度的特点。[方法/过程]以学术管理部门发布的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政策文本为主线,结合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典型实践,揭示代表作发展的阶段历程与“三评”场景中的特点。[结果/结论]我国科研代表作评价制度建设主要由三类主体驱动;其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回归质量导向的代表作评价制度探索阶段、明晰对象与流程的代表作评价制度体系化阶段、以“代表性成果”为主要指标的多场景评价阶段、“反五唯”背景下细化的代表作评价阶段;在人才评价、项目评审、机构评估等场景中,现行科研代表作评价的实施流程与程序安排各有侧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莫伟民
"代表作制"在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聘任过程中所起的查漏补缺作用显而易见。"代表作制"最大困难在于如何确认申请者的"代表作"真正具有超常的学术价值。不断完善以"综合准入制"评价为主、以"代表作制"评价为辅的双轨制。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通常是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聘任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又以科研指标所占权重最大。各高校在长期探索、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基本上都制定了能全面、客观反映教师真实科研水平的切实可行的学术评价标准。很多高校的学术评价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珍 马建霞 胡文静
[目的/意义] 以学术论文代表作遴选和评价为目的,探索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为代表作评价提供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方法/过程]对创新概念进行解构,将创新测度指标分为差异度和收益度;使用引用句更客观、丰富的表征文献内容和创新点;将词频统计与词向量相结合,将文本内容与引文网络相结合,提出一种面向代表作评价的学术论文创新性定量测度方法。[结果/结论]对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论文及其相关论文进行比对实验。结果表明,与被引频次、仅基于文本内容和仅基于引用网络的创新性测度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合理有效,能够更好的适应学术论文代表作的创新性测度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贤鹏
"学术GDP主义"绩效观下的量化制评价被国内高校所广泛采用的同时带来了大量学术泡沫,正遭受着种种质疑。代表作制评价则被认为更符合科学研究规律和学术创新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量化制评价所导致的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故而在新的实践改革中受到推崇。但由于评价过程中的程序公平难以保障,代表作的质量评判标准无法统一,学术共同体的评价机制尚未健全,量化评价形成的制度利益破除困难等,导致代表作制评价的实践探索陷入重重困境。扭转此种局面需重构高校教师的学术评价生态,从程序规范、标准体系、运行机制和利益格局等方面进行变革,以实现学术精神的回归、推动学术精品的产出。
关键词:
代表作制 学术评价 高校教师 量化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钟华 肖畅 单连慧 安新颖
鉴于目前我国的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缺乏具有推广基础的示范应用,为促进代表作评价方法和工具创新,更加科学、准确、客观地开展科研成果代表作评价,分析国内外科研项目评价研究与实践现状以及代表作评价的内涵和特点,设计提出基于客观数据和定量方法支持的医学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评价方法,并选取20个科研项目的代表作进行实证分析,依次分级计算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效率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科学计量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合计算得到的科研项目代表性成果的量化分析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可作为专家定性评价的参考和依据。最后,在强调代表作形式的多样性、提倡代表作评价方式的多元性和利用新的方法和技术改进传统评价方法等方面作出思考并提出建议,为我国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代表作评价 科研项目 学术评价 定量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奕妹
作为教师学术成果之一的学术代表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因此,对教师的学术代表作的评价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学术代表作评价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判定职称晋升者的学术水平是否达到了相应级别职称的学术要求。对教师学术代表作的评价应从两个方面开展,即内部特征和外部特征。要减少对于学术代表作评价的误差,就必须从评审专家和相关机制入手,为学术成果的科学评价创造人力条件和制度条件。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称晋升 学术代表作 评价指标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珍 马建霞 胡文静
[目的/意义]近年来中央及各部委积极推行学术评价改革,明确倡导代表作评价。但代表作评价方法研究相对滞后,方法体系不成熟,阻碍了代表作评价制度的实施。文章对代表作评价方法进行梳理,为建立科学客观的代表作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分析作者自评、同行评议和第三方机构定量评价的特点和作用;重点梳理外部特征指标、引文分析、替代计量、机器学习等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评价方法。[结果/结论]同行评议是代表作评价的核心,基于定量数据和客观证据的评价方法能辅助同行评议,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定量评价、"代表性"评价和分类评价方法研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段尧清 凌榕
[目的/意义]基于学者代表作评价问题,建立一套全程基于机器算法的学者代表作贡献度评价体系,用以辅助同行评议制度,以进一步提高同行评议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研究设计/方法]提出代表作观点贡献度指标,通过构建加权指数衰减模型,结合观点比较以及时间顺序分析的方法,综合计算得出观点贡献度指标值。同时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对相同样本数据集进行人工打分,对比分析人工与模型评估结果的一致性,从而验证本研究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结论/发现]提出一套结合观点主题提取以及余弦相似度比较的观点贡献度指标评价模型,经验证该模型所得出的指标值与同行评议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达到86.85%,这表明该模型在辅助同行评议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创新/价值]融合TextRank4ZH模型及时间顺序构建出一套可全程由机器算法运行实现的观点贡献度指标模型,可用于辅助同行评议制度,在提升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术代表作 同行评议 贡献度 评价模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守军
本文结合《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的要求,从管理性监管和内控文化、风险认定与评估、控制行为与职责分工、信息与交流、监督行为与修正缺陷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基层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内控制度上存在的不足,提出完善信贷内控制度、加强银行监管的意见。
关键词:
金融文化 性质 内涵 体系 建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向阳 朱有为
价格听证制度在我国还处于尝试阶段,它有哪些缺陷,又如何解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白云霞 严梦莹 钟宁桦
为了提高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我国证券发审制度由"通道制"变为"保荐制"。"保荐制"规定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共同督导上市公司,以保证其质量。但是,保荐代表人在持续督导期内的频繁变更却降低了制度的有效性。通过对保荐制度的剖析,本文发现我国保荐制度中的漏洞使得保荐代表人在面临高风险项目时能够通过变更来规避处罚。为了验证,本文以2006~2009年定向增发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保荐代表人变更的原因及市场反应。结果显示,当保荐项目风险越大、定增前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保荐机构级别越低时,保荐代表人越容易变更。此外,本文发现市场对保荐代表人的变更反应消极,这很可能是因为变更向市场传递了项目质量差的负面信号。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方慧 赵志群 余越凡
科学有效的职业技能评价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职教高考制度成功的关键。借助职业技能评价方法有效性框架,采用图尔敏论证模式,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评价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元评价。结果显示,所选技能评价方法的整体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在测试分数和测试分数解释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分析评价结果发现:多数技能证书的评价方法设计缺乏评价理论基础,职业技能标准设计缺乏足够的方法基础,测试试题设计缺乏情境性,结果导向的评分方式无法全面评价职业认知技能。为提高职业技能评价质量,建议引进科学的职业技能评价质量理念,建立标准化的职业技能评价技术规范,将职教高考中的技能评价部分融入教育教学改革过程,开发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的职教高考技能测评方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汤建民 凌茜
随着国家“破五唯”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学术界对“破五唯”相关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推进。本文从科学学的视角,以国务院政策文件库中已发布的政策文件以及中国知网收录的报纸文献、学术期刊文献为原始数据,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文献被引量、主要研究力量、主要研究主题、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就“破五唯”研究进行了一次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国内与“破五唯”相关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尚缺乏基于坚实的学科基础、能分门别类地系统论述“五唯”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策略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后续研究可以在进一步重视和提高各类研究的协同效应、从评价学中汲取更多的理论支撑、进一步加强具体可操作的对策研究和适时开展系统化的“破五唯”政策成效评估等方面着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宜霞
会计不是天然存在的,从制度经济学和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它是人们为了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而赋予了较多期望职能、人为制造的一种信息系统。但是,会计的期望职能往往不能自发实现,它需要会计制度提供保证,这就构成了会计制度的动因。从而,会计制度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会计的具体操作指南,而是基于会计的期望职能和动因基础之上,由正式的规则、规则的实施机制和非正式约束构成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政府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生成、发布、传递等所制定的规则、规范、监督实施机制以及会计行业的自律等机制共同构成了会计制度(accountinginstitution)。从结构上来看,会计制度包含三个要素,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框...
关键词:
交易成本 信息系统 会计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