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95)
2023(4759)
2022(4045)
2021(4156)
2020(3614)
2019(8617)
2018(8711)
2017(16197)
2016(9018)
2015(9996)
2014(10260)
2013(10018)
2012(9379)
2011(7934)
2010(8508)
2009(8172)
2008(8624)
2007(7576)
2006(7103)
2005(6759)
作者
(23686)
(19651)
(19309)
(19208)
(12582)
(9270)
(8953)
(7540)
(7463)
(7243)
(6762)
(6716)
(6540)
(6432)
(6224)
(5981)
(5693)
(5683)
(5452)
(5451)
(5033)
(4772)
(4668)
(4574)
(4483)
(4463)
(4383)
(4327)
(3996)
(3922)
学科
管理(32713)
(30869)
经济(30806)
(26899)
(26566)
(23848)
企业(23848)
(15800)
财政(14959)
(12201)
中国(11980)
(11079)
(10888)
财务(10871)
财务管理(10816)
(10732)
企业财务(10327)
体制(9929)
(9792)
银行(9786)
方法(9407)
(9280)
地方(9274)
业经(8333)
(8140)
制度(8139)
(8088)
金融(8087)
数学(7591)
数学方法(7436)
机构
大学(116265)
学院(115920)
(48769)
经济(47618)
管理(43071)
研究(42512)
(37792)
中国(37372)
理学(34838)
理学院(34470)
管理学(34055)
管理学院(33816)
(25436)
财经(23782)
科学(23296)
(22444)
(21427)
(20813)
中心(19472)
研究所(18895)
北京(17300)
(17178)
(17110)
财经大学(17106)
(15489)
(15356)
师范(15277)
(15263)
经济学(14793)
人民(13689)
基金
项目(64560)
研究(51541)
科学(50151)
基金(45620)
(38725)
国家(38357)
科学基金(32453)
社会(32125)
社会科(30340)
社会科学(30330)
(24798)
教育(23453)
基金项目(23389)
编号(21446)
(20498)
成果(20290)
自然(18908)
资助(18778)
自然科(18448)
自然科学(18443)
自然科学基金(18085)
课题(15738)
(15061)
(14737)
重点(14631)
(14009)
(13413)
项目编号(13363)
国家社会(13176)
教育部(12999)
期刊
(65510)
经济(65510)
研究(47237)
(36155)
中国(32132)
(18722)
金融(18722)
管理(17694)
教育(16365)
(16231)
学报(14850)
科学(13316)
财经(12974)
大学(12110)
(11109)
学学(11036)
经济研究(10074)
农业(9802)
会计(9361)
业经(9359)
(9335)
财政(9335)
技术(8820)
问题(8710)
财会(8395)
(7941)
(6836)
理论(6134)
改革(5995)
(5995)
共检索到212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波  
一、现行"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市管县体制对增强大中城市实力、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曾起到过积极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也在逐渐显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靳继东  
财税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与支出责任过重是我国财税体制面临的突出矛盾,而以政策性方式调整政府间事权和财力配置关系是导致这一矛盾的重要根源。本文认为,实现政府间事权与财力匹配的关键在于制度化,应按照法治化渠道统筹推进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财权划分以及财力配置的系统性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坚卫  罗辉  
政府之间的事权如何界定,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正视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十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佩霞  
关于"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实现路径问题,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应将税权下放以增强地方财力。这种观点既不符宪政制衡原则,也缺乏中国具体国情基础。清末财权下放的惨痛经历即是该论断的一个有力佐证。而透过清廷末期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权关系演变,其清晰地昭示出: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要义在于保持宪政制衡;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路径,还可借助人事权调整实现。所以,本着宪政制衡原则与经济激励相融和的目标要求,以及秉持区域差异与地方主体功能定位的发展导向,我国当下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目标的达成,其实现路径与政策重心应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而不在于地方自主税权的构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万里  
长期以来,侧重收入分配一端的财政体制改革造成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加大,对财政利益的争夺扭曲肢解了财政体制;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事权下放并没有真正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且造成地方政府事实上的权力主体地位,降低中央公共品供给在地方层面的执行效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因此,单纯侧重收入一方的体制演进弊端凸显,财政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新思维与新突破。事权划分新逻辑的构建就是对上述难题的破解。事权划分新逻辑取决于两个维度:纵向——中央—地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纵向公共品供给职责配置;横向——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责横向分工两个维度,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即由...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杨志勇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的省直管县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但不能期望仅此改革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府转型构成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持续动力。重构政府间财政关系,重建分税制财政体制亦需摆上议事日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凯波  何秋仙  
省对下财政管理制度安排是决定省以下财政分权度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收入分权、财政支出分权和省以下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依赖度三个角度考察了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进程与省对下财政分权的关系。结果表明省直管县改革能够促进省对下财政收入分权度和财政支出分权度的提高且对收入分权度的影响要大于对支出分权度的影响,改革与省以下地方政府转移支付依赖度的关系则受中央与省级财政关系的影响,在财政利益净流出地区省直管县改革降低市县政府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度而在财政利益净流入地区改革使得市县政府更加依赖于上级转移支付。因此,实施全面管理型的省直管县改革有助于纠正非对称财政分权给市县基层政...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宁家耀  李军  田斌  
本文从财政分权的决定因素入手,实证分析了政府间转移支付对省以下财政分权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的"双重援助依赖"引起了省以下政府的过度集权。与县级政府相比,省级政府的权力和资源更容易被地方精英所觊觎,并产生更大的"横财效应"和"贪婪效应"。资本等生产要素在省内的流动性比省际间要高,分权条件下县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激励更强。"省直管县"制度难以孕育县级经济发展动力,对根本解决县乡财政困难作用有限,借鉴"命令模式"建立省以下分权制度可能找到解决之道。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张楠  
现代国家治理普遍采取的是政府、市场与社会"三维"合作共治制度安排,在政府责任清单里列举的只是市场与社会不能有效处理的公共事务,即所谓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在此基础上,大国治理中通常要将政府事权及支出责任在政府不同层级之间加以具体划分,并保持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相匹配,进而分享税收、实施均等化转移支付,建立起规范稳定的分税制体制。在上述逻辑链条中,合理划分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是分税制体制的根基。中国现行分税制体制是在1994年以提高"两个比重"为目标建立的,迄今已过去了20多年,期间,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变化,财政体制则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使得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错配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兴旺  焦建国  
国内许多学者以财权、财力与事权之间的关系为视角对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了研究。从长远来看,政府间财权、财力与事权关系的研究关系到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的方向。本文分别从事权、财权、财力的概念和财权、财力与事权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做了简要的评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振虎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助于县以下直接从省级层面获得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整合更多资源用于"三农",从而解决财政支农中的部分老问题,但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崔军  
本文以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框架的构建作为基本前提,探讨了在此框架下各级政府事权的合理界定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府财力初次分配——税种划分和更加注重公平的财力二次分配——转移支付,来实现政府财力与事权的匹配,从而进一步理顺我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梅梅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法治化、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将近一半,支出却仅占全国公共财政支出的15%,导致地方履行事权需要通过中央转移支付予以保证。二是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且转移支付制度仍不够完善。这也使得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成为中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少强  
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不是抽象的口号,而应接足地气,并具体落实到各级政府的预算编制和执行之中。要结合政府事权的内在属性和财政专项转移支付使用效果,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分类改革。1.下放政府事权,并将相应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转化为一般性转移支付。财政专项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