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04)
2023(20195)
2022(17047)
2021(15741)
2020(13022)
2019(29440)
2018(29074)
2017(55812)
2016(30059)
2015(33296)
2014(32765)
2013(31772)
2012(28692)
2011(25712)
2010(25489)
2009(23637)
2008(22570)
2007(19684)
2006(16953)
2005(14598)
作者
(83131)
(69157)
(68751)
(65430)
(43814)
(33252)
(31267)
(26921)
(26221)
(24561)
(23411)
(23272)
(21857)
(21440)
(21275)
(21181)
(20768)
(20523)
(19788)
(19707)
(16907)
(16839)
(16549)
(15772)
(15465)
(15303)
(15262)
(15237)
(13865)
(13600)
学科
(112624)
经济(112470)
管理(92825)
(86957)
(74727)
企业(74727)
方法(51755)
数学(44613)
数学方法(43976)
(32911)
中国(30481)
(30304)
业经(29138)
(24919)
(23861)
技术(22378)
(21144)
财务(21061)
财务管理(21019)
地方(20725)
理论(20686)
(20622)
贸易(20609)
农业(20091)
(20058)
企业财务(19922)
(19142)
银行(19093)
(18138)
(18047)
机构
大学(412909)
学院(412834)
管理(163938)
(160769)
经济(157290)
理学(142743)
理学院(141189)
管理学(138557)
管理学院(137771)
研究(132188)
中国(98013)
(85736)
科学(81860)
(76857)
(64110)
(63603)
财经(61498)
业大(61097)
中心(60968)
(59827)
研究所(58520)
(55995)
(54034)
师范(53493)
北京(53172)
农业(49760)
经济学(49090)
(48810)
(48362)
财经大学(46028)
基金
项目(289448)
科学(228994)
研究(212733)
基金(210331)
(182914)
国家(181392)
科学基金(157292)
社会(134928)
社会科(127898)
社会科学(127870)
(113995)
基金项目(111137)
自然(101937)
自然科(99624)
自然科学(99599)
教育(98941)
自然科学基金(97792)
(95487)
编号(86728)
资助(85168)
成果(69758)
重点(64525)
(63398)
(63199)
(60843)
课题(59422)
创新(58487)
国家社会(55750)
科研(55350)
(55298)
期刊
(171143)
经济(171143)
研究(118022)
中国(79010)
学报(65114)
管理(61332)
(60479)
科学(59295)
(57414)
大学(50292)
教育(49559)
学学(47192)
农业(39583)
技术(36944)
(34077)
金融(34077)
财经(29868)
业经(29598)
经济研究(27939)
(25613)
图书(21715)
问题(21531)
科技(20828)
(20710)
(19782)
技术经济(19098)
理论(18929)
商业(18297)
现代(17702)
财会(17309)
共检索到591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苏郁锋  周翔  
2016年至2020年期间“直播经济”的飞速发展有目共睹,大量个人、企业和组织积极进入“直播电商”这一新兴创业生态中。探索多元化主体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供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机会共创,是揭示“直播电商”领域创业动态的关键,也是理解“直播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数字可供性视角,以MCN机构为主要分析对象,归纳“直播电商”情境下数字机会共创模式和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可供性分为真实可供性(包括物理、功能两个维度)和感知可供性(包括知觉、认知两个为维度),分别影响机会集构建和机会共创阶段。(2)机会集构建阶段,以物理和功能可供性为基础,新兴MCN机构及相关参与者通过试验性机制,构建了“私域流量型机会集”,既有MCN机构及相关参与者通过组合性机制,构建了“公域流量型机会集”。(3)机会共创阶段,新兴MCN机构利用知觉可供性共享形成大规模可视和超长持续性效应,将私域流量型机会集转化成新兴组织间的机会共创模式。既有MCN机构利用认知可供性共享形成矩阵化编辑和大数据联结效应,将公域流量型机会集转化成既有机构间的机会共创模式。研究归纳了数字可供性的基本内涵、机制和效应,进而构建“数字可供性-数字机会集-数字机会共创”的关系模型以揭示出两种数字机会共创模式,丰富了数字创业、机会共创以及数字可供性的内容,为揭示直播经济的发展动力提供理论启示,对现有直播领域各类参与者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刚  张倩莎  
直播购物发展迅速,但直播产品的销量因主播而异,消费者在直播中的购买行为是由一些主观判断决定的,而语言风格的说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种主观判断。因此,主播语言风格的说服力会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变化,进而影响直播中销售的产品销量。本文基于Aristotle修辞三元组、Hovland说服模型以及扎根理论,运用文本分析和LDA主题抽取模型分类方式,将社交电商环境下主播的语言说服风格分为五类:诉诸人格、逻辑表述、情感共鸣、诉诸奖励、诉诸夸张,并结合产品销量建立回归模型研究了主播的各种语言风格对直播产品销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诉诸人格的语言说服风格对直播产品销量的正向影响最大,诉诸逻辑的语言风格则产生负向影响。然而,相同的语言风格对不同类型的产品也会产生异质性的影响:诉诸夸张的语言风格对服装产品的销量有负面影响,但对数码电器产品的销量有正面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义涛   赵军伟   刘茜  
数字媒体下“直播+电商”的助农模式拉近了城乡空间上的流通距离,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消费者的视角,实证分析助农直播价值共创的感性和理性两条实现路径。结果表明:助农直播的政府支持、物流支持、平台支持正向影响消费者的认知社会认同,并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行为和自发行为;助农直播的生动性、真实性、互动性正向影响消费者的情感社会认同,并影响消费者的参与行为;而参与行为亦会影响其自发行为。可见,两条路径共同影响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成为助农直播发展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助农直播模式应加强内外因素的引导,从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路径实现消费者的价值共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陶安  王江涛  王京安  
直播电商是数字化时代企业营销最新发展趋势。基于507份有效问卷,以S-O-R理论为框架,构建包含场景氛围和主播专业能力为自变量的双路径研究模型,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进行假设验证。结果表明:场景氛围和主播专业能力对消费者的信任感知和消费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任感知对消费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从众行为在信任感知和消费行为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并会强化信任感的中介效应。因此,企业应通过场景氛围营造和主播专业能力培养,提升消费者信任感知,并在倡导理性消费和传递企业价值主张的同时,适当利用从众行为,以提升企业营销效果和消费者决策效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郭海玲   卫金金   崔坤   包若琪  
数字人技术可为直播行业注入新活力,如何提升数字人直播质量,增强用户参与度是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本研究基于S-O-R理论构建数字人直播用户参与行为影响机制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识别用户参与行为关键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交互型线索和解说氛围正向影响信任;印象型线索、移情性线索、娱乐氛围和解说氛围正向影响社会临场感;社会临场感正向影响信任,信任和社会临场感正向影响用户参与行为;所有影响因素均不能构成用户参与行为的必要条件,需多种因素协同发挥作用。(2)高娱乐氛围、高信任和高社会临场感均存在于围观式、表达式及购买式参与行为的所有组态中,对用户参与行为具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围观式参与行为产生路径为情感内容驱动路径及形象内容驱动路径;表达式参与行为产生路径为情感驱动路径;购买式参与行为产生路径为情感形象驱动路径和情感社交驱动路径。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家宝  武友成  
通过对直播电商发展现状的系统分析,深入剖析了直播电商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最后基于共生理论,提出了直播电商治理的创新机制,以期推动直播电商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付淑换   李琪书   顾惠   石岿然  
借助直播平台优势,通过政府扶持,实现国货品牌崛起,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成为大势所趋。考虑政府、直播电商平台和国货品牌方的有限理性,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各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在直播电商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直播电商平台和政府部门的策略选择不同,在直播电商行业发展初期,直播平台违规经营动机强烈,政府创新监管动力不足,国货品牌难以突破发展瓶颈;而在条件成熟时,政府和平台合力支持国货品牌发展,实现国货品牌崛起。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戚小斌  
营销情景下,“直播+电商”模式的兴起在提升消费意愿上打造了消费者由认知到情感转化的新营销体系,其中心理契约的建立发挥了中介作用。伴随着心理契约的阶段性演变,消费意愿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相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到直播电商的整体架构中。围绕契约承诺与违背,心理契约转化为消费意愿有着其内在的心理运行机制,情绪唤醒、价值感知和信任关系构成心理契约的要件,并在提升消费意愿上发挥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电商直播尤其需要强化心理契约的作用,明确商家的责任与义务,利用主播效应与消费者建立起新型的信任关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文珺   车兰兰  
以临场感知理论和场景的原型理论为指导,并将消费者的临场感知和场景依赖作为中介因素,通过外部场景语言和内部沟通语言的双重感知进行评价,构建关于消费语言感知情境下影响顾客购买意愿的驱动模型。研究发现,在直播情境中,生动性更强的沟通语言形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着明显的影响效应。尽管内部沟通语言可以通过临场感知的单一中介和与场景依赖的链式中介路径,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多样化的消费语言情境中,场景依赖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前提,凸显了消费语言在沉浸体验和场景营销实践中的特殊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曹丞  王文静  
该课程研究以基于“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的思想“走进历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为设计理念 ,以丰富、真实的社会性情境为支撑 ,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索为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 ,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域外文化为课程的基本内容 ,以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课程的基本任务。该课程以展开性与表现性课程目标为课程设计目标的主要取向 ,具有社会情境性、开发共创性、学生参与性和方式开放性等特点 ,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课程实践开发的初步尝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文龙  曹晶晶  
直播电商产业作为推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领域,其价值共创机制是维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直播电商产业价值共创中的“价值共识-价值实现-价值测度”三个维度,以直播电商平台为研究对象,引入价值共创理论,构建直播电商产业价值共创机制模型,开展直播电商行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直播电商产业价值共识的提出对价值实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价值共识维度的功能共识和对价值实现维度的产品互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价值共识维度的情感共识和象征共识对价值实现维度的社交互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直播电商产业的价值实现过程对直播电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价值实现维度的产品互动、人机互动和社交互动对直播电商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萍  
本文在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的基础上,以“刺激-路径-反射”为研究框架,从主播基本素质、促销力度和直播间活跃度等多维度视角,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22.0软件分析调研数据并进行假设检验,旨在研究电商网络直播驱动下消费者冲动性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愉悦情感和消费唤醒是消费者产生冲动性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网络直播驱动下主播的可信度、吸引力、专业性和互动性以及对商品的促销力度、直播间活跃度都能通过愉悦情感和消费唤醒引起消费者产生冲动性消费行为,且通过愉悦情感这一内在机制产生的间接效应相对较大。因此,在电商网络直播情景下,可以通过提高主播的基本素质、关注消费者情感变化、提高直播间活跃度、适度提醒消费者保持一定程度的理性消费等策略,正确引导消费者做出理性消费决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义涛  张敏  袁胜军  曹兵  
基于电商直播营销现象,对参与电商直播的消费者进行调研,实证分析直播内容的娱乐性和实用性对消费者态度和行为忠诚的影响,并将心理契约作为中介变量,验证不同维度的心理契约对态度和行为忠诚的中介作用。利用SPSS和AMOS对305份有效问卷分析显示:直播内容的实用性会更容易让受众产生交易心理契约,而娱乐性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关系心理契约;交易心理契约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忠诚,而关系心理契约影响受众的行为忠诚;心理契约在直播内容与受众忠诚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证实电商直播与受众之间存在心理契约机制,且不同的心理契约会影响不同的用户忠诚。本研究为电商直播模式的创新、心理契约机制的建立及受众忠诚转化提供了理论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崔淼   钱金芳   王之澜  
持续的用户生成内容是平台获取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础。现有文献多采用因素视角探究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而对多重因素“如何”系统地发挥作用、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这一过程性问题尚不清晰。本文基于可供性—实现理论视角,通过对B i l i b i l i的探索性案例研究,构建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的A IGA模型,揭示了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的过程。研究发现:内容平台为内容生成提供信息可供性和社交可供性(A),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在两种可供性的基础上进行人机互动与人际互动(I),平台企业设计包括用户筛选、内容生产者激励、内容生产者教育、内容消费者自监管及活动组织等治理机制(G),它们被用来促进互动过程,最终内容生产者获取经济资源、机会资源、社会声誉、情感依恋,两类可供性实现结果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内容平台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A)。这一研究有助于完善用户生成内容理论体系,并推动持续用户生成内容理论研究从因素观向过程观发展,对内容平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用户生成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同时,本文将可供性实现过程研究从单一的技术使用者视角,拓展至技术使用者和技术提供者双重视角,对可供性实现理论形成有益补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群   韩天然  
数字经济的深入推进加速了市场生态的复杂多变,面对高频创新和激烈竞争的动态环境,平台型电商企业如何借力数字化提升创新生态系统韧性已成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探讨数字化能力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基于608份平台型电商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能力能够对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链协同在数字化能力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价值共创意愿正向调节数字化能力、供应链协同与平台型电商企业创新生态系统韧性三者之间的关系。上述结论表明,培育数字化能力能够增强平台型电商企业的抗冲击能力,打造供应链协同平台和提升创新主体价值共创意愿增强其适应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其创新生态系统的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