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72)
- 2023(9602)
- 2022(7725)
- 2021(7062)
- 2020(5866)
- 2019(12835)
- 2018(12277)
- 2017(24291)
- 2016(12604)
- 2015(14038)
- 2014(13785)
- 2013(14011)
- 2012(13093)
- 2011(11823)
- 2010(11940)
- 2009(11186)
- 2008(10989)
- 2007(10059)
- 2006(8758)
- 2005(7845)
- 学科
- 济(65224)
- 经济(65151)
- 农(48934)
- 业(48608)
- 农业(32618)
- 管理(32004)
- 方法(29580)
- 数学(27869)
- 数学方法(27718)
- 企(24588)
- 企业(24588)
- 业经(19378)
- 中国(17576)
- 财(15610)
- 制(14159)
- 地方(13028)
- 农业经济(12400)
- 银(11810)
- 银行(11807)
- 行(11254)
- 贸(11022)
- 贸易(11019)
- 险(11018)
- 保险(10927)
- 发(10810)
- 易(10721)
- 融(10719)
- 金融(10719)
- 村(9441)
- 策(9431)
- 机构
- 学院(189018)
- 大学(183107)
- 济(86710)
- 经济(85241)
- 管理(76550)
- 理学(66764)
- 理学院(66236)
- 管理学(65371)
- 管理学院(65047)
- 研究(57857)
- 中国(50949)
- 农(49966)
- 财(40684)
- 农业(37756)
- 京(35552)
- 业大(32418)
- 财经(32391)
- 科学(31746)
- 经(29805)
- 中心(29490)
- 江(27781)
- 所(27551)
- 经济学(26976)
- 经济学院(24837)
- 研究所(24566)
- 经济管理(23948)
- 财经大学(23942)
- 农业大学(23189)
- 州(21966)
- 北京(21699)
- 基金
- 项目(127279)
- 科学(102199)
- 基金(95698)
- 研究(95476)
- 家(81569)
- 国家(80745)
- 科学基金(71114)
- 社会(65599)
- 社会科(61998)
- 社会科学(61984)
- 基金项目(50646)
- 省(50221)
- 自然(43319)
- 自然科(42374)
- 自然科学(42364)
- 教育(42065)
- 自然科学基金(41670)
- 划(40041)
- 资助(38635)
- 编号(38354)
- 农(30219)
- 部(29626)
- 成果(29146)
- 国家社会(28201)
- 发(27949)
- 重点(27395)
- 创(26621)
- 制(25938)
- 人文(25906)
- 教育部(25769)
- 期刊
- 济(98990)
- 经济(98990)
- 农(56466)
- 研究(55249)
- 农业(38274)
- 中国(36804)
- 财(28544)
- 融(28048)
- 金融(28048)
- 学报(27310)
- 科学(25546)
- 业经(23438)
- 大学(22779)
- 管理(22474)
- 学学(22305)
- 业(16839)
- 财经(15913)
- 农业经济(14478)
- 农村(14345)
- 村(14345)
- 经济研究(14124)
- 技术(13985)
- 问题(13980)
- 经(13356)
- 版(11086)
- 教育(11050)
- 世界(10900)
- 经济问题(10312)
- 统计(9821)
- 技术经济(9509)
共检索到278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健 丁静
文章基于2012年8月起新农合大病保险地级市试点特征,选择处于试点前后的2012和2014年CLDS数据,实证研究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形下,新农合大病保险使家庭消费显著增加4.25%。进行剔除包含非新农合成员的家庭样本和考虑政策滞后问题的稳健性检验,以及采取反事实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仅对中低收入家庭和老龄化家庭消费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效果集中于东部地区。在消费分项的影响方面,新农合大病保险显著提高了非医疗消费占比,并且对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影响机制方面,发现新农合大病保险显著提高了过去一周就诊和过去一年住院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应从筹资机制、管理机制、保障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大病保险制度。
关键词:
新农合 大病保险 农村居民消费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为民
本文实证检验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冲击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证实,大病保险使得低收入组的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约5个百分点,但是高收入组的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了10至15个百分点,从而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扩大了11个百分点。对传导机制的研究发现,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直接受益具有累进性,因此大病保险影响收入的直接渠道并未扩大居民收入差距。对两类潜在的间接渠道的研究证实,大病保险主要通过健康这一中介变量影响居民收入,而学历与技能的中介作用不明显。尽管大病保险对所有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均有正向作用,但高收入组的健康改善效应大于低收入组,因此大病保险通过放大健康不平等间接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社会医疗保险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程公正,但是若要实现结果公正,还需进一步改变农村低收入群体在获取公共医疗服务中的弱势地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李继志
农村消费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导致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 消费市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为民
自2012年开始,中国各省市逐步在新农合中引入了大病保险制度,文章采用微观入户调查数据,利用多重差分方法,在纠正了自评健康报告异质性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大病保险对农村居民健康和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更加慷慨的医疗保险会使居民健康的改善幅度增加10%-20%,并且这种作用较为持久,在政策实施后的第三年仍然显著。大病保险同时也刺激了农村居民医疗支出的大幅增长,使家庭人均医疗支出与个人住院支出分别增长了5%和29%。但是上述效应在不同的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从健康改善效应看,农村中上等收入家庭是最大受益群体;从医疗支出的激励效应看,大病保险的激励效应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递增。医疗支出的条件分位数估计结果表明,大病保险对原本医疗支出较高的群体有显著的支出激励作用,而对原本医疗支出较少群体的作用较弱。医疗支出两部分模型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大病保险并没有提高医疗支出发生的概率,但是对已发生医疗支出的居民,大病保险具有进一步的支出激励作用。上述实证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江金启 郑风田
作为一项公共医疗政策,新农合对农村居民的就医决策究竟造成了何种影响是评价该政策效果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江苏和安徽两省的农户抽样数据,通过两部分模型对此作了经验回答。研究发现:(1)新农合政策和收入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它们能够增大农户就医的概率,但农户就医后它们并不能带来农户医疗支出水平的分化;(2)区分门诊和住院这两种就医行为,新农合和收入都对农户是否发生门诊支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却都对门诊支出水平没有显著作用,二者都对住院没有显著影响;(3)在参合农户中,收入与家庭发生医疗支出的可能性呈负向关系,说明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增加农村中低收入人群就医的预期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洁红 梁玉虎 金宇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洁红 梁玉虎 金宇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盛来运 侯锐
近期以来,国际金融危机迅速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中央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我国农村人口多,范围广,农村居民消费能力如何?如何扩大农村消费?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宁军明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当前我国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容量和上升空间大,具有广阔的消费增长前景。目前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主要政策观点有收入论、价格论、有效供给论、环境论、保障论、信贷论、观念论、二元论等,通过比较与评估,城镇化是有效实施多数政策的结合点,是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突破口和最优选择。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增长 政策评估 城镇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建伟
本文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需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并且对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难点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消费需求 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兰品 常宗露
农村福利水平和富裕程度的提升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基于消费支出视角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评估数字经济是否促进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家庭消费具有促进效应,在使用替换变量等方法重新回归后结果仍稳健可靠;增加收入、开拓消费平台和改进支付方式等途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强了数字经济对农村家庭消费的促进作用;分样本中男性决策者、高受教育水平和社会关系复杂的农村家庭消费受到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更强。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全力扩大内需,畅通经济内循环,筑牢共同富裕基础,我国应夯实消费基础,巩固平台优势,加强政策引导,以促进数字赋能,推动消费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舟
本文分析了流通产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市场的流通规模、流通环境和渠道结构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总支出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流通组织化程度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从分项支出看,流通规模对于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支出的正向影响十分显著,流通环境只对更需要体验的文教娱乐支出影响显著,渠道结构对于食品、衣着的支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但对于家庭设备和文教娱乐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只对衣着支出促进效应显著。本文还进一步发现农村市场的流通规模和组织化程度对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有着显著的促进效应,而流通渠道结构的负向效应显著。
关键词:
流通业 农村居民消费 面板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明辉 卢飞
农村是消费增长的新空间,电商是消费提质扩容的新举措。平台型电商普惠的考察需关注生产和消费两端。鉴于现有研究在电商规模统计、理论模型构建、作用机制分析等方面存在欠缺,也未能考察相对消费水平问题,本研究以电商同时影响生产端和消费端为逻辑起点,以“消费替代效应”“消费创造效应”和“消费价格效应”为主线构建理论模型,阐释平台型电商普惠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提振作用。实证分析部分选取象征电商规模的中国淘宝村作为冲击对象,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淘宝村-CFPS(2012—2018)合并数据集,借助DID模型考察平台型电商普惠是否发挥了农村居民消费提振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有效控制内生性的条件下,平台型电商普惠显著提升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同时发现,第一,平台型电商普惠显著促进了生存型消费尤其是食品支出的“净增长”,且其主要由“消费价格效应”驱动;第二,发展型消费整体上没有呈现出更快增长,尤其是在高收入组群中,其主要由“消费替代效应”引致;第三,受三重效应叠加影响,电商普惠对淘宝村家庭衣着消费的提振作用较为滞后。据此,提出培育消费市场、涵养消费文化、完善保障制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琪 何韶华 李飞飞 秦帅
城乡统筹医保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农村老年人消费:一是通过提高其预期健康,弱化其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促进农村老年人消费;二是通过减轻其医疗负担,增加其相对收入,从而促进农村老年人消费。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PSM-DID方法构造反事实因果识别框架,考察了城乡统筹医保对农村老年人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统筹医保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家庭人均日常消费与家庭人均年消费;城乡统筹医保能同时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初级消费与高级消费,但对高级消费的提升作用更大;城乡统筹医保对收入较高、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效应较大。
关键词: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 农村老年人 消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琪 何韶华 李飞飞 秦帅
城乡统筹医保通过两条路径影响农村老年人消费:一是通过提高其预期健康,弱化其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促进农村老年人消费;二是通过减轻其医疗负担,增加其相对收入,从而促进农村老年人消费。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和2018年的面板数据,使用PSM-DID方法构造反事实因果识别框架,考察了城乡统筹医保对农村老年人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乡统筹医保显著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家庭人均日常消费与家庭人均年消费;城乡统筹医保能同时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初级消费与高级消费,但对高级消费的提升作用更大;城乡统筹医保对收入较高、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老年人的影响效应较大。
关键词:
城乡统筹医疗保险 农村老年人 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