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29)
2023(2323)
2022(1846)
2021(1387)
2020(973)
2019(2156)
2018(2114)
2017(4159)
2016(2166)
2015(2306)
2014(2246)
2013(2383)
2012(2303)
2011(1999)
2010(1756)
2009(1044)
2008(889)
2007(737)
2006(553)
2005(469)
作者
(6050)
(5357)
(4974)
(4790)
(2980)
(2400)
(2172)
(2041)
(1988)
(1750)
(1716)
(1714)
(1667)
(1632)
(1581)
(1507)
(1490)
(1437)
(1423)
(1413)
(1274)
(1189)
(1177)
(1160)
(1107)
(1092)
(1090)
(1083)
(1076)
(1050)
学科
管理(11290)
环境(9487)
(9161)
经济(9152)
(5758)
(4591)
企业(4591)
(4165)
规划(3911)
环境规划(3886)
方法(3652)
数学(3453)
数学方法(3437)
资源(3422)
(3292)
生态(2815)
(2685)
(2597)
经济学(2419)
能源(2203)
环境经济(2122)
(2029)
部门(1987)
门环(1985)
中国(1974)
(1910)
财务(1906)
财务管理(1906)
企业财务(1877)
(1701)
机构
大学(29920)
学院(29920)
(15530)
经济(15376)
管理(13086)
理学(11585)
理学院(11511)
管理学(11425)
管理学院(11388)
研究(10262)
中国(7691)
(6463)
(5916)
科学(5665)
财经(5450)
(5139)
经济学(5091)
中心(4937)
业大(4876)
经济学院(4714)
(4383)
财经大学(4288)
经济管理(4163)
(4110)
(4093)
研究所(4072)
北京(3708)
(3581)
商学(3508)
商学院(3455)
基金
项目(24271)
科学(20215)
基金(19567)
(17496)
国家(17413)
研究(17045)
科学基金(15500)
社会(12201)
社会科(11744)
社会科学(11743)
基金项目(10435)
自然(10386)
自然科(10149)
自然科学(10149)
自然科学基金(9971)
(8848)
(7862)
资助(7339)
教育(7011)
(5935)
国家社会(5700)
(5684)
重点(5581)
编号(5542)
(5212)
(5150)
科研(5069)
教育部(4981)
创新(4965)
人文(4919)
期刊
(13474)
经济(13474)
研究(6942)
(5090)
管理(4669)
学报(4521)
科学(4497)
中国(4328)
大学(3619)
学学(3600)
(3133)
技术(2687)
财经(2682)
资源(2457)
(2367)
农业(2254)
经济研究(2089)
生态(2063)
(1855)
金融(1855)
技术经济(1783)
问题(1661)
(1608)
业经(1568)
科技(1463)
(1404)
财会(1356)
会计(1337)
统计(1241)
经济管理(1221)
共检索到39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雪娇  安梦天  
新能源汽车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问题的重要方向。在对新能源汽车使用、中国电力供应结构和碳排放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差分方法评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政策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现有的电力生产结构并未对新能源汽车的节能降碳提供有效支撑,新能源汽车没有发挥技术所包含的碳减排效应,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现阶段电源结构未能实现碳脱钩,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是把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碳排放转移到了电力生产过程,电动车实际依然是在“用煤开车”。异质性检验显示地区电力生产结构与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碳减排效应有一定相关性:第一,在传统资源型城市、电力缺口大的地区和火电占比更高的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利于地区的节能减排;第二,借助电力跨区域输送的“西电东送”工程,新能源汽车将东部地区增长的碳排放量转移至西北地区,却并未转移至水力发电为主的西南地区。因此,应大力推动电力生产的清洁化,根据地区电力生产结构和供需情况灵活制订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实现电力生产源头上的“碳脱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南   孔军  
通过构建碳奖励机制下的新能源汽车消费选择模型,考察了基于碳减排贡献的碳交易方式的可行性及其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奖励机制下,电网排放因子、新能源汽车平均碳减排量和购置成本、碳积分兑换系数是影响碳积分均衡价格的重要因素;平均碳减排量、购置成本、电网排放因子任一因素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的同方向变动;通过合理设定兑换系数可以调节均衡价格的变动,兑换系数越小,均衡碳价越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瑛   严林志  
量化评价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工具、政策主体、政策主题构建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LDA主题模型,对我国2009~2022年中央政府发布的126份新能源汽车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结构整体分布不均,内部子工具差异较大;政策主体间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政策主题内容丰富,“智能性”和“低碳性”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两大发展趋势。基于此,从优化政策工具配置、建立健全政策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动态调整政策主题内容和重点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向群  申星  
2022年,新冠疫情此起彼伏,俄乌冲突云谲波诡、美元加息收割全球、粮食和能源危机初显……虽然外部经济环境堪忧,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发展得如火如荼。这是因为我们敢于正视危机,更善于寻觅其中所潜藏的重大机会。
关键词: 产业格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小平  
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年底,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插电式(包括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新政一出,汽车行业行情看涨,但同时有关专家也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成本过高、续航里程较短以及目前国内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在短期之内难以解决,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然是前途光明,但道路比较曲折。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国秋  范晓婷  
本文根据研究团队的相关预研究,结合主题词、德温特手工代码、IPC分类号等方法,精心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检索策略,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平台上收集数据,对检索结果使用TDA软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从年度专利走势、主要技术领域、竞争机构专利分析等维度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专利一直在稳定增长,国外在专利布局方面都没有忽视在中国市场的专利申请,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顾列铭  
2009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总销量达到267万辆,夺下了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也超过了1.7亿。然而,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更大的机遇恐怕还是新能源汽车,不仅因为它代表了汽车业未来的方向,还因为中国汽车终于有可能第一次在技术上超越国际对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谭娟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强化污染防治的国家战略举措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家近年来对新能源汽车在财税扶持、公共示范、开放市场以及创新投入方面的政策支持,并围绕生产、消费、销售以及政府四个方面剖析了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论文结合政府对形成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的推动作用,并进一步就如何培育新能源汽车消费热点提出了若干建议:必须积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着力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并通过营销和商业模式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蔡羽  
今天为各位介绍一下深圳有关绿色交通的政策应用。一、深圳交通的基本概况深圳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也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它有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及文化创意产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弋亚群  向琴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波特经典的五力模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潜在进入者的威胁、顾客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以及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给出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毛晖  于梦琦  甘军  
2018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开始实施,排污"费改税"正式启动。文章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将我国30个省份划分为四类,探讨了不同类型区域排污费的减排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排污费在低工业化、高收入区域,未能发挥减排效果;而在低工业化、低收入区域,减排效果低于两个高工业化区域。总体而言,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排污费的减排效果更显著。为了充分发挥环境税的减排效果,我国应适度扩大环境税征收范围,如将生活类污染物纳入征收范围等;同时,应根据各地工业化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税收政策,以实现工业污染减排的目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时舫  徐春荣  
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石油能源供给与汽车产业发展的矛盾将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涉及国家能源战略的重大问题。我国应创新商业模式,建立产业联盟,加强创新网络组织和消费者导向的盈利模式的构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扶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贵卿  
随着"低碳时代"来临,汽车产品将向节能、环保、安全的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也随之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几乎所有中国车企都加入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阵营,此番举动将掀起整个汽车行业的投资热湖,从而为汽车消费开辟新的一番天地。本文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发展遇到的瓶颈,并对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着重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军队和国防建设领域可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子豪  
在通过研发投入、环境规制角度梳理FDI门槛效应机制的基础上,笔者利用2000年~2012年中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借助非动态门槛面板估计,考察了FDI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对工业碳排放存在较为显著的研发投入、环境规制门槛效应:当行业研发投入或环境规制比较低时,FDI对工业碳排放的积极影响很不显著,甚至可能增加工业碳排放;而当行业研发投入或环境规制较高时,FDI则十分显著地减少了碳排放。对研究期内高研发投入、高规制省区数量变化和行业分布的分析表明,FDI对工业碳减排的积极影响正在逐步增强,但多数高能耗、高碳排放行业外资进入度仍然偏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谧  甄文婷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汽车行业,就奇瑞电动汽车和江淮燃油汽车的全生命周期可持续性进行了对比分析。首先,介绍了当前汽车行业全生命周期研究的现状,接着给出两种不同类别汽车的研究范围,并分别从环境、成本和社会维度构建模型对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得出结论,认为电动汽车是明显优于燃油汽车的。最后,提出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生命周期表现的建议:提高清洁能源发电比率,提前考虑电池后期处置问题,电动汽车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