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26)
2023(14421)
2022(12157)
2021(11347)
2020(9739)
2019(22746)
2018(22176)
2017(43138)
2016(22937)
2015(25981)
2014(25669)
2013(25815)
2012(23947)
2011(21601)
2010(21218)
2009(19732)
2008(19351)
2007(16852)
2006(14224)
2005(12645)
作者
(65103)
(54853)
(54560)
(52001)
(34608)
(26413)
(24854)
(21342)
(20656)
(19278)
(18558)
(18468)
(17219)
(17170)
(17038)
(17001)
(16382)
(16285)
(15679)
(15626)
(13470)
(13380)
(13336)
(12459)
(12310)
(12305)
(12037)
(11651)
(10934)
(10793)
学科
(107932)
经济(107837)
管理(64273)
(64243)
方法(52583)
(51535)
企业(51535)
数学(47563)
数学方法(47096)
(27688)
中国(27588)
(25955)
业经(21727)
(21210)
贸易(21204)
地方(20868)
(20635)
(18820)
(18377)
农业(18374)
(16307)
财务(16265)
财务管理(16228)
企业财务(15471)
(15018)
金融(15014)
技术(14886)
(14748)
环境(14736)
银行(14718)
机构
大学(334447)
学院(333226)
(150056)
经济(147608)
管理(132139)
理学(115521)
理学院(114307)
管理学(112543)
研究(112360)
管理学院(111932)
中国(85391)
(69109)
科学(66258)
(65101)
(55375)
财经(53622)
(52849)
中心(52082)
研究所(50646)
(48995)
经济学(48303)
业大(47790)
(46294)
经济学院(43957)
北京(43248)
农业(41710)
(41197)
师范(40772)
(40465)
财经大学(40229)
基金
项目(229422)
科学(182922)
基金(171382)
研究(165359)
(149343)
国家(148217)
科学基金(128221)
社会(109019)
社会科(103752)
社会科学(103728)
基金项目(90408)
(86618)
自然(82457)
自然科(80611)
自然科学(80589)
自然科学基金(79216)
教育(75662)
(73741)
资助(71134)
编号(64306)
(52679)
重点(51783)
成果(50804)
(49998)
(47848)
国家社会(46813)
教育部(45659)
创新(44875)
科研(44502)
人文(43951)
期刊
(152861)
经济(152861)
研究(94506)
中国(56151)
(49805)
学报(49551)
科学(47850)
(46569)
管理(46431)
大学(38088)
学学(36226)
农业(31919)
技术(28780)
(28406)
金融(28406)
财经(26729)
经济研究(26588)
教育(26204)
业经(24178)
(23064)
问题(21079)
(18725)
统计(18455)
(18018)
技术经济(17513)
(16560)
世界(16062)
国际(15583)
商业(15514)
决策(14977)
共检索到472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建华  陈凯鸣  
在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热潮中,"用工荒"蔓延至全国。中国经济"四大板块"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东部作为"重灾区"已逐渐丧失低端产业的竞争优势,其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状况具有较大的差异,就业吸纳弹性的差别亦较为突出,并且以农民工为劳动力主体。针对"用工荒"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状况,东部三次产业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珍琴  邓宏亮  
FDI作为推动一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因素受到学界广泛关注,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采用1990~2008年中部六省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及脉冲函数响应分析方法,探讨FDI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部地区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对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对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信灶  赵波  
基于对时下热点问题"产能过剩倒逼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思考,文章构建了一个产能过剩倒逼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文章认为,由于中国目前仍无法有效满足倒逼机制的充分条件,产能过剩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机制被延缓与削弱。实证结果发现:(1)倒逼机制依然存在,但只有在产能过剩超过某一临界值之后,倒逼机制的充分条件才开始被满足。这一结论解释了为何我国产能过剩存续时间长且问题严重。(2)文章分所有制观察了三种经济类型产能过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作用。结果表明与非国有经济不同,国有经济的产能过剩并不能有效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即存在倒逼机制的"二元结构",延缓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谭静  张建华  
本文基于中国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3年设立的7个碳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机制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法对碳交易机制如何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作出探索性回答。研究发现,碳交易机制对所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倒逼"效应,效应大小因试点地区特征不同呈现差异性,其中,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最大,重庆市最小。本文还发现,碳交易机制对促进技术创新、增加FDI流入具有积极作用,对国际贸易、投资需求则表现为抑制作用。技术创新、FDI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投资需求的增加对产业结构升级起了阻碍作用,这可能与中国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国际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显著。本文的启示在于,政府应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运行的相关配套政策和环境,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合理利用外资,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明拥军  李春  
新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例过大,第二产业不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过低,这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对该地区产业结构近22年变动趋势分析,认为政府应采取强化农村土地承包使用权管理和优化生存环境的措施,才有可能推动其优化升级,振兴新疆贫困地区经济。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楚永生  于贞  王云云  
人口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据,人口老龄化从生产和消费两个方面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制约和引导作用。生产上,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刘易斯拐点效应、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和劳动力适应性效应;消费上,人口老龄化会带来消费需求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挤出效应,从而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动态影响。基于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制造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SEM模型对以要素密集型划分和以技术密集型划分的制造业结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倒逼"企业以资本或技术替代劳动,促进了制造业结构升级;同时,人口老龄化伴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谭飞燕  张雯  
在碳排放模型框架内,利用测算的全国省际二氧化碳排放数据,通过设定多种模型形式考察了各种因素特别是产业结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产生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进程直接加剧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产业结构变化是中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其影响程度较大;同时,FDI环境效应的合力是负面的,贸易并非国际碳污染转移的主要渠道。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娣  邹璇  
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发展服务外包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基于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理论传导机制,引入资本积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三个中介变量,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1997—2010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可发现我国服务外包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途径和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三者确实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大小依次为资本积累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人力资本优化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成刚  杨国佐  范瑞  
数字金融能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通过采用来自109个资源型城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并运用相关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还通过异质性检验方法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是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尤其是2013年之后的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更大;推动传统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是数字金融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有效途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袁铖  
作者认为,应以积极的姿态,从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来看待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给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切入点、重点和手段,是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注重的三个基本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耿子恒  汪文祥  郭万福  
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应用出发,基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业准备度和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人工智能水平。在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质量的影响机制分析下,采用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对人工智能影响中国产业发展质量进行经验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研究结论为:(1)从全国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可以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并在不控制时间因素下,可以促进农业、服务业产业升级;但是,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影响不显著,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2)从区域异质性分析,人工智能对农业、制造业产业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西部地区服务业升级具有很强的正向影响,对长三角及东南沿海地区服务业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因此,建议根据每个产业、每个区域的差异性制定人工智能应用实施方案,并采取政策激励方式推动区域先行先试,发掘人工智能推动不同产业或不同产业基础、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不同区域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的内在原因和效果差异,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使人工智能助力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刘斌斌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不同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差异明显;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它在有效促进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阻碍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会加速东、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且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更大;但它在加速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阻碍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左勇华  刘斌斌  
通过对比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结构及产业结构差异,分析不同出口贸易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与合理化调整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程度差异明显;扩大初级品出口有利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它在有效促进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阻碍其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增加工业制成品出口不仅会加速东、中部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升级,且对中部地区影响程度更大;但它在加速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调整的同时,阻碍中部地区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娟  杨顺湘  
本文以成渝两地为例,利用协调指数来测度成渝同城化过程中成渝两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效果,结果表明,重庆的协调指数数值不稳定,成都的协调指数数值趋于减小,分析得出,成渝两地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不足与产业结构同构程度较高并存,各自产业发展并没有为同城化而进行产业结构互补性调整,进而成渝同城化过程中成渝两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效果不佳,需要抓住成渝经济区区域发展契机推动成渝同城化发展新局面,促进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成渝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舒  芮明杰  谭丽焱  
文章从中国产业结构全景出发,分析了当下中国三次产业经济与劳动力结构以及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变化情况,也指出了如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严重,以及科技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其次,文章分别研究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的现状与问题。最终,文章总结了中国产业结构现有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