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25)
2023(4253)
2022(3415)
2021(3407)
2020(2745)
2019(6483)
2018(6137)
2017(11593)
2016(6032)
2015(7043)
2014(6633)
2013(6861)
2012(6529)
2011(6089)
2010(5812)
2009(5465)
2008(5407)
2007(4565)
2006(3972)
2005(3755)
作者
(16082)
(13607)
(13448)
(13154)
(8670)
(6434)
(6066)
(5355)
(5259)
(4895)
(4640)
(4483)
(4452)
(4396)
(4248)
(4246)
(4084)
(3883)
(3872)
(3491)
(3464)
(3216)
(3203)
(3091)
(3032)
(3008)
(2874)
(2777)
(2752)
(2692)
学科
(30833)
经济(30799)
方法(14233)
中国(13738)
(13642)
数学(13448)
数学方法(13411)
管理(13028)
(8893)
贸易(8888)
(8803)
(8802)
(7898)
企业(7898)
农业(6266)
关系(5577)
(5383)
(5373)
劳动(5356)
(5201)
(5150)
(5084)
银行(5084)
(5007)
(4918)
金融(4918)
业经(4699)
(4481)
环境(4337)
出口(4269)
机构
大学(92458)
学院(88586)
(51499)
经济(51031)
研究(37894)
管理(32339)
中国(30539)
理学(27897)
理学院(27567)
管理学(27332)
管理学院(27151)
(20429)
(20353)
科学(18947)
经济学(18756)
(18541)
财经(17111)
研究所(17016)
经济学院(16940)
(16072)
中心(15640)
北京(13757)
(13360)
财经大学(13066)
(11956)
科学院(11913)
社会(11546)
研究中心(11369)
(11069)
师范(11007)
基金
项目(59205)
科学(48577)
基金(47677)
研究(43968)
(41961)
国家(41693)
科学基金(35369)
社会(32545)
社会科(31041)
社会科学(31038)
基金项目(24007)
自然(20381)
资助(20367)
自然科(19976)
自然科学(19969)
自然科学基金(19672)
教育(19430)
(17373)
中国(16829)
(16654)
国家社会(15757)
(15725)
编号(14872)
教育部(14006)
重点(13518)
(12959)
人文(12622)
成果(12597)
重大(12293)
社科(12227)
期刊
(51344)
经济(51344)
研究(31030)
中国(19468)
(13768)
科学(13199)
管理(12195)
学报(11886)
(11096)
经济研究(10121)
大学(9779)
财经(9500)
学学(9205)
(9060)
金融(9060)
(8788)
世界(8568)
(8409)
国际(8235)
农业(7994)
问题(7435)
技术(5974)
教育(5916)
业经(5357)
(5347)
技术经济(4732)
统计(4612)
资源(4471)
经济问题(4406)
(4026)
共检索到1363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晓芳  
"用工荒"启动了我国二元经济劳动力流动的转折点,"孔雀东南飞"的景象已成过往,未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新趋势表现为分散式流动,并且由于劳动力人力资本状况不同,而具有不同流动性,人力资本高的劳动力具有高流动性,人力资本低的劳动力具有低的流动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渝琳  熊婕  李嘉明  
文章针对"用工荒"和就业难困境,研究资本、劳动力异质性与劳动力市场非均衡性的内在联系。文章论证了资本对技能型劳动力的互补效应和对低素质劳动者的替代效应,并认为我国的资本深化过程是大国经济在异质性劳动力存在匹配缺口时自行选择的较优发展路径。通过GMM证实了在技能偏态的作用下劳动力通过资本广化和深化过程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确定技术升级和资本深化的产业以及在资本广化部门发挥低技术劳动者比较优势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秀丽  张志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的跨国流动越来越频繁,近些年中国劳动力资源日益紧缺,且国内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为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以1987年~2016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一步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跨国流动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二者关系因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状态时,可以通过反向作用机制调整至均衡;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了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国内劳动力价格的响应程度很大。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城镇劳动力流动”课题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守身  
论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李守身劳动力流动问题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资本主义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推广了机器的使用,从而使工资超过一般水平,吸引雇佣工人从不发达国家逐渐外流,推毁了劳动力流动的农奴制的、行会制的、地主的和宗教的障碍。可以说是资本主义开创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约翰·奈特  邓曲恒  李实  杨穗  
本文研究了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以判断刘易斯模型的第二个阶段在中国是否已经到达。有关刘易斯转折点是否来临的判断对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已有研究对此并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年和2007年的全国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的工资结构,分析了农民工流动的决定因素,并研究了潜在的农民工的规模和性质。同时,基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本文预测了到2020年为止农村和城市的劳动力数量以及农民工数量。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制度约束的存在,民工荒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存的现象,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仍有可能持续。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钱明亮  
未来5—10年重庆劳动力资源呈现"存量保持高位、增量负增长、构成老化加剧"的格局,但在产业升级、劳动迁移的背景下,相对于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是充足的。我国逐步成熟的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能有效促进劳动力供需的基本平衡,不宜夸大当前及未来的"用工荒"形势与"刘易斯拐点效应"的负面影响,它只是各地经济快速扩张和同质化竞争过程中的"成长痛",与当前区域劳动力供给变化并无因果关系。面对普工的"用工荒",不应简单地通过引入外来的普通劳动力来化解,而应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高存量劳动力资源利用率(劳动参与率)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志强  
中国劳动力调查采用的两层次样本轮换方法不能使得村级单元的样本量在轮换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因而需要改进。文章在笔者先前提出的改进方法的基础上,对劳动力调查样本轮换方法作了进一步改进。在新的改进方法中,村级单元的轮换模式为16in,小区的轮换模式为8in。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高文书  
<正>西方传统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可以实现劳动力及附载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并缓解贫困。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与贫困演进的特征事实与之形成了“典型悖论”:劳动力流动不仅未缩小城乡差距,反而带来农村人口结构的“畸形化”和产业的“空洞化”,农村贫困依然突出。那么,中国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影响究竟如何?其特殊性何在?需要何种顶层设计和政策调整?劳动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樊士德教授的新著《减贫: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多重效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出版)对此进行了系统探究。
关键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樊士德  沈坤荣  
文章通过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和现代劳动力流动理论模型的建构,系统探讨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动态机制与均衡形成过程,为理解中国劳动力流动的中宏观效应提供一个微观层面的分析框架与视角。文章着重从成本一收益决策模型的建构与修正展开传统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的探究,并基于对劳动力外流成本进行新的细分,提出和建构了涵盖"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与"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在内的现代劳动力流动模型。研究发现,流动者的主观劳动力流动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劳动力流动的微观决策,即流动者主观视野中的收益、成本与最终效用在流动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理论劳动力流动模型"则可以提供真实的劳动力流动净收益与净福利的深入考察。然而,在实践中外流劳动力的净收益与净福利往往因其主观上有意规避理论上应考量的"差量外流成本"而被"高估"。作者的微观调研也印证了这一结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志新  张秀丽  冯美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本文选取1987-2017年中国在岗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和对外劳务输出人数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验证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探究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协整检验证明二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劳动力跨国流动对劳动力价格增长率的脉冲响应由正变负;进一步得出劳动力价格上涨率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率的贡献度最终稳定在14%左右,说明劳动力价格上涨对劳动力跨国流动变化的影响显著。除此之外,劳动力跨国流动还会受自身影响。据此,本文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丽宾  
劳务用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工形式,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各种类型的单位都在使用劳务用工,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总体就业情况,可以成为劳动力市场就业形势的风向标。2013年,劳务用工面临增速减缓的趋势,向合理的规模回归,劳动者薪酬将较快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