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5)
- 2023(8540)
- 2022(7086)
- 2021(6361)
- 2020(5048)
- 2019(11223)
- 2018(10898)
- 2017(20398)
- 2016(11054)
- 2015(12540)
- 2014(12791)
- 2013(12690)
- 2012(12551)
- 2011(11496)
- 2010(11855)
- 2009(10973)
- 2008(11072)
- 2007(10319)
- 2006(9426)
- 2005(8911)
- 学科
- 济(58205)
- 经济(58143)
- 业(28067)
- 管理(27284)
- 企(21860)
- 企业(21860)
- 地方(20654)
- 中国(19616)
- 农(16884)
- 业经(16085)
- 方法(15886)
- 地方经济(12022)
- 数学(11721)
- 产业(11554)
- 数学方法(11526)
- 农业(11420)
- 发(10963)
- 学(10693)
- 融(9872)
- 金融(9870)
- 制(9633)
- 银(9591)
- 银行(9578)
- 贸(9417)
- 贸易(9405)
- 行(9403)
- 技术(9382)
- 理论(9213)
- 和(9096)
- 易(8975)
- 机构
- 学院(166729)
- 大学(164101)
- 济(68826)
- 经济(67235)
- 研究(63853)
- 管理(57928)
- 中国(48276)
- 理学(47912)
- 理学院(47243)
- 管理学(46353)
- 管理学院(46023)
- 科学(38423)
- 京(37174)
- 所(33191)
- 财(30497)
- 研究所(29619)
- 农(28534)
- 中心(28486)
- 江(28032)
- 范(26308)
- 师范(26058)
- 北京(24329)
- 财经(22966)
- 州(22879)
- 院(22809)
- 业大(22614)
- 农业(21983)
- 师范大学(20753)
- 经(20521)
- 经济学(20521)
- 基金
- 项目(101648)
- 科学(79603)
- 研究(78503)
- 基金(69819)
- 家(60057)
- 国家(59434)
- 科学基金(50050)
- 社会(49783)
- 社会科(47103)
- 社会科学(47096)
- 省(42024)
- 基金项目(35902)
- 教育(34937)
- 划(34359)
- 编号(32732)
- 发(29390)
- 自然(28716)
- 成果(28038)
- 自然科(28011)
- 自然科学(28007)
- 资助(27926)
- 自然科学基金(27500)
- 发展(24309)
- 课题(24254)
- 展(23878)
- 重点(23411)
- 创(21288)
- 部(21186)
- 国家社会(20160)
- 年(19950)
共检索到280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江晓军
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逻辑探讨是关乎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性选择和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工具理性的扩张,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工具理性的滥觞也导致文化价值内涵的缺失,反过来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以往对文化产业逻辑的探讨,本质上局限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二元对立。而从交往理性的视阈审视文化产业发展逻辑,旨在超越传统的工具理性,倡导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交往,在"生活世界"的境域中,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交往的同步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交往理性 工具理性 文化交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国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经历了从原来的限制发展到允许发展、推动发展和大力发展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政策取向都有不同特点。了解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逻辑,对全面认识现阶段的产业政策,促进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分必要。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政策取向 发展逻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守勇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在演化渊源、功能定位、动力机制和现实条件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案例分析了传统文化事业体制思维惯性、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融合发展的机制构建阙如等现实困境。笔者认为应从强化体系化的国家文化治理新理念、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筑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融合载体、提升促进融合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等方面整体发力,推进两者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陆琦
弘扬中国文化,借助中国的国际推广方式,有利于中国文化产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国际汉语推广的创新和传承,能够解决中国国际推广遇到的困难,中国的国际推广已成为中国社会国际化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中文,促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文章介绍了中国国际推广的内涵和价值,分析了如何促进中国国际推广与文化产业的双向互动,以及中国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关系,希望能为促进中外合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汉语 国际推广 文化产业 发展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中英 魏强
在当代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需要对资本的文化逻辑和文化的资本逻辑进行深度考察。产业化的文化生产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会造成"资本异化"、"文化风险"。从哲学角度讲,"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整体运行系统具有辩证作用。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进步与完善又具有深层危害。为使文化生产更好地实现对人"意义世界"的终极关怀,可以通过注入发展伦理精神,对"文化产业化"进行伦理规范、综合制约、实践超越。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真真
融媒体传播技术给消费市场注入了新活力,亦给文化消费品市场带来革故鼎新的发展新样态。基于媒体跨界融合,文化消费品的品牌发展呈现重视全渠道营销密码、充分利用自媒体引流获客增量、搭建“中心场”深化品牌认知等新逻辑。融媒体亦为文化消费品品牌价值链构建提供了私域流量降低品牌获客成本、KOL和KOC合作塑造品牌形象、短视频营销达成品牌市场业绩、社群系统实现品牌忠诚等赋能路径。
关键词:
品牌价值链 文化消费品 融媒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瑞 宋昌耀 胥英伟
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和旅游强国的重要任务。要解决当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价值导向不突出、推进方式碎片化、市场体系不健全、治理水平不高、学理支撑不强等问题,须将文化和旅游及其融合发展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格局和历史进程中加以理解、审视和推进。文章在扼要梳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逻辑、历史逻辑、系统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并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亟须重点关注的8个重要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行业管制等因素的影响下实现了产品和市场的融合发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产业价值链原先的结构得以打破并重构,产业融合开始出现并逐步深入。文化产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有工业旅游、动漫产业园和工业设计等。在政府扶持、人才支撑、技术推动和网络创新等路径下,可以实现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制造业 产业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锦云 范敏
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就五千年辉煌文明史,而且和以追求创新和卓越为特征的外来优秀文化一起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动力。在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加速发展背景下,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功能,服务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通过要素理论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内涵,从文化素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三个维度阐述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用高科技武装自身,而且要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来提高区域发展的要素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锦云 范敏
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成就五千年辉煌文明史,而且和以追求创新和卓越为特征的外来优秀文化一起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动力。在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加速发展背景下,深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功能,服务中国企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通过要素理论深入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济内涵,从文化素养、文化产业、文化事业三个维度阐述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要用高科技武装自身,而且要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和激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来提高区域发展的要素质量,还要与创新精神和现代文化接轨来提升区域发展的现代性和先进性。同时,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约束资本缺陷等功能,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逐渐形成以产业文化为特征的竞争优势,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洁洁
旅游中的跨文化主客交往现象是旅游地理学与旅游者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文章通过群体态度语意差别量表调查法考察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外显态度,通过语言偏见测量法发现入境旅游者对东道主的隐性偏见,在此基础上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均值比较、T检验、方差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等方法比较入境旅游者外显态度、隐性偏见之间的差异性和关联性及其受社会人口统计特征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根据外显态度的不同,入境旅游者可以分为显性尊敬型旅游者、显性友好型旅游者、显性中间型旅游者和显性偏见型旅游者等类型;语言的"抽象-具体"差异作为隐性偏见的外化表征,可以反映出来华入境旅游者对内、外群体的不同态度;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来华次数等因素令游客在外显态度和隐性偏见及二者相关关系上表现出了各自的差异性。来华入境旅游者对中国人具有双重态度,表现为显性积极态度的策略性表达和隐性消极偏见的策略性藏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赫姣
数字交往具有“数据”核心而非“价值”核心原则,具有“技术逻辑”而非“实践逻辑”导向,应厘清数字交往中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逻辑规律,从思想政治教育面向人的本质需求出发,超越对数字媒介的工具性运用以及对数字异化的有限规定。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提升创新逻辑、增强时代感召力为研究目的,加强人与物的要素关系、人与人的信任关系、数字话语与数字身份的全面关系建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岳德虎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意味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正式进入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序列,充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刚 肖鹏 赵越
中美图书馆间长期的交流和合作关系一直是中国国际图书馆合作中的主轴,对这一关系的深入研究将为中国图书馆界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提供多方面的启示。文章以中美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形式为着眼点,以内容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图书馆合作历史,梳理出合作办馆、馆藏资源交换、合作展览与文化展示、古籍数字化项目、其他数字化项目、国际会议、馆员交换、其他等8种合作形式。通过"文化交往-行业交流"功能谱系,将8种合作形式分为文化交往导向、行业交流导向和过渡型等3种类型,并论述不同类型合作形式的特点、适用场景等,试图为图书馆和图书馆员理解和展开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提供指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邓安球
国内外缺乏对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内在关系和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客观存在的文化特性与文化消费心理、经济、社会、全球化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总量、结构变化起着不同的作用,推动着文化产业发展。针对我国当前文化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要从消费观念入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把文化消费纳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消费 发展规律 消费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