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6)
- 2023(5775)
- 2022(4910)
- 2021(4823)
- 2020(3884)
- 2019(8914)
- 2018(9243)
- 2017(16516)
- 2016(9397)
- 2015(10440)
- 2014(10214)
- 2013(9849)
- 2012(8896)
- 2011(7987)
- 2010(8245)
- 2009(7417)
- 2008(6987)
- 2007(6193)
- 2006(5782)
- 2005(5383)
- 学科
- 济(30972)
- 经济(30914)
- 业(22881)
- 管理(21382)
- 农(19820)
- 农业(14849)
- 地方(12879)
- 企(12059)
- 企业(12059)
- 中国(10840)
- 环境(9575)
- 方法(7892)
- 业经(7824)
- 学(7808)
- 财(7602)
- 收入(7505)
- 发(7067)
- 制(6973)
- 数学(6491)
- 数学方法(6357)
- 理论(6141)
- 分配(6072)
- 教育(5918)
- 生态(5852)
- 和(5599)
- 教学(5462)
- 发展(5416)
- 展(5398)
- 划(5272)
- 体(5203)
- 机构
- 学院(115665)
- 大学(112757)
- 管理(40842)
- 研究(40552)
- 济(40309)
- 经济(39053)
- 理学(33855)
- 理学院(33393)
- 管理学(32705)
- 管理学院(32490)
- 中国(32015)
- 科学(25712)
- 京(24820)
- 农(22631)
- 江(21805)
- 中心(20925)
- 财(20118)
- 范(19601)
- 州(19595)
- 所(19566)
- 师范(19445)
- 业大(17830)
- 研究所(17535)
- 农业(16801)
- 省(16198)
- 北京(15617)
- 师范大学(15461)
- 院(15109)
- 财经(14650)
- 技术(13795)
- 基金
- 项目(77519)
- 研究(61387)
- 科学(60034)
- 基金(52909)
- 家(45427)
- 国家(44916)
- 科学基金(38236)
- 社会(37202)
- 社会科(34795)
- 社会科学(34788)
- 省(33186)
- 基金项目(28834)
- 教育(28133)
- 编号(26986)
- 划(26654)
- 自然(23122)
- 成果(22619)
- 自然科(22378)
- 自然科学(22373)
- 自然科学基金(21915)
- 资助(20097)
- 课题(19245)
- 发(18057)
- 重点(17527)
- 年(16711)
- 部(15905)
- 创(15804)
- 规划(15200)
- 性(15058)
- 国家社会(14888)
共检索到1899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琛 顾雪莲 刘艳梅
贵州省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恢复生态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文章以贵州省省级示范点之一的湄潭县永兴镇作为研究案例,将"生态"和"脱贫"作为双重目标,分析该镇在生态移民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和经验,并从迁出地生态修复、稳定安置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总结其生态移民模式,以期为贵州及全国其他城镇的生态移民提供借鉴。最后从优势产业发展、民族文化适应性、移民内生动力、移民稳定转型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
扶贫生态移民 生态 脱贫 贵州永兴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伟军 谢若扬
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措施、增强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是脱贫攻坚阶段必须着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基于能力贫困视角,解析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结构,探求可持续脱贫能力形成机制,剖析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面临的突出难题,提出了促进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研究发现,扶贫移民的可持续脱贫能力主要由社会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层面的能力所构成,形成机制在于能力建设主体各自定位清晰、分工明确、形成合力。当前能力建设面临移民自身生存发展能力不足、城乡二元贫困治理体制制约、社会组织扶贫参与不够等难题。协同治理是促进扶贫移民可持续脱贫能力建设的根本路径,需要移民自身主动提高生存发展能力,政府部门强化制度政策供给,民营企业积极履行扶贫责任,社会组织深度参与脱贫攻坚。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榛
评估金融扶贫成效对于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全面胜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对现行金融扶贫政策文件的梳理,选取贵州金融扶贫案例作为样本,从金融扶贫现状、工作措施与成效对金融扶贫的实效进行评估,发现贵州脱贫攻坚中存在金融助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快健全金融扶贫政策保障体系、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和推进贫困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金融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金融扶贫 特惠特 信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丽燕
生态移民是实现扶贫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双赢的必然选择。宁夏西海固地区是我国六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这里自然条件恶劣,长期面临着贫困与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宁夏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态移民,既能缓解贫困,又能保护生态环境,更是关系到宁夏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明确此次移民的战略布署,制定有力的保障措施,打好这场扶贫和生态的攻坚战。
关键词:
生态移民 西海固 扶贫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衔 杨莉 吴世艳
我国已经如期实现了精准脱贫的目标,成功按期消除了绝对贫困,这同时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后扶贫时代。如何巩固深度贫困地区和人口的扶贫成果,防止出现规模性退化或返贫,应当是后扶贫时代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经验证明,当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按标准成功摆脱贫困以后,会出现一定的退化现象,从而需要有一个脱贫成果的巩固期。特别是那些通过收入再分配实现脱贫的地区和人口,有比较大的可能出现退化。因此,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规模性退化仍然有赖于脱贫人口和地区的自生能力的提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方兵
广西扶贫移民实施10年来,既解决了移民的温饱,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大石山区生态环境。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提升广西扶贫移民层次的重点是从农业向二、三产业移民;按小康目标增加投入,提升“八七”扶贫攻坚期间移民户的生产、生活层次;改信贷资金为国债资金扶贫移民,从资金上提升扶贫移民层次,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提升扶贫移民层次。
关键词:
扶贫移民 提升层次 保护石山区生态环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娜 杨文健
生态移民从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扶贫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成为我国在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人口,实现小康社会的有力途径之一。推进生态移民扶贫工作的精准化,是当前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必然要求。然而生态移民精准扶贫面临多方面的困境,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移民精准扶贫工作有其内在的悖论。最后提出生态移民精准扶贫的对策,以提高生态移民的扶贫效益和效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柯元
江西省修水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村贫困人口有24.92万人,贫困发生率达34.1%。目前,全县还有8.2万人仍生活在条件极为恶劣的边远深山区,耕地少、设施差、居住分散,面临行路难、耕作难、上学难、就医难、增收难、娶妻难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修水县探索推进整体移民搬迁、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初步形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锡广 申鹏
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理论,选择相关指标测度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生计资本。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现状,研究表明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资本值为0.539,说明移民生计具有不可持续特征,需要围绕生计资本内涵培养移民可持续生计的累积能力。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可持续生计框架 搬迁移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瑞怀
2019年是贵州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党中央对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高度重视,将其作为重要战略部署之一。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脉,金融扶贫是扶贫工作体系的重要助力和关键支撑,决战脱贫攻坚对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按照人民银行总行党委部署要求,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下称"人民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露露
采用个体行为理论的分析视角,结合对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调研,对精准扶贫中贫困村民精神脱贫的耀州实践形式进行研究发现,耀州实践模式以"8个星目""励志脱贫光荣榜实施办法""爱心超市"为主要内容,并结合一些配套性措施,在提升扶贫干部工作有效性、重塑贫困村民脱贫主体性方面取得了良好实效。原因在于耀州实践模式从精神需求、外部刺激、个体人格和乡土心理环境4个方面强化了贫困村民的励志脱贫动机,增强了他们的自主脱贫行动力。但耀州实践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民主权利缺失、互惠网络薄弱以及社会组织稀少的问题,对此需明晰多元主体的权责划分,设立互助合作小组并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组织,以便增强贫困村民精神脱贫的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生态扶贫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生态扶贫经历萌芽、探索、成熟三个演进阶段,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扶贫制度体系,在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对贫困的终结,相对贫困的伊始,中国反贫困事业进入后扶贫时代。论文从理论层面分析生态建设与贫困治理的内在联系,从实践层面剖析生态扶贫的创新性探索,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中国生态扶贫科学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扶贫 理论演进 后扶贫时代 战略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继承
生态扶贫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生态扶贫经历萌芽、探索、成熟三个演进阶段,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生态扶贫制度体系,在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对贫困的终结,相对贫困的伊始,中国反贫困事业进入后扶贫时代。论文从理论层面分析生态建设与贫困治理的内在联系,从实践层面剖析生态扶贫的创新性探索,能够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中国生态扶贫科学有序推进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生态扶贫 理论演进 后扶贫时代 战略转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焦玉海 杨洁
我国6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林地林木等森林资源是山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林农最丰厚的家产。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证明,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是一项兴林富民的重要举措,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的双赢之策。"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关键词:
脱贫 林业 精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颜茵
喀斯特地型往往与贫困落后相联系,本文立足喀斯特山区基本情况的分析,对喀斯特山区脱贫道路的选择进行研究,为解决喀斯特山区贫困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喀斯特 山区 脱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合作社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应对之策——以贵州省世行六期扶贫项目为例
脱贫攻坚进程中易地扶贫搬迁研究的拓展与深化——评何得桂著《山区避灾移民搬迁政策执行研究:陕南的表述》
我国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评《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
新时代贵州金融扶贫的实践
精准扶贫与脱贫的路径选择——以甘肃陇南为例
贵州扶贫开发成效、历程及挑战思考
后脱贫时代的教育扶贫行动——对教育扶贫过程与结果的教育哲学思考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适应性研究——以陕南移民搬迁为例
对我国深山区移民扶贫成本的社会学分析——以江西省遂川县为例
西北地区小城镇水资源承载力评估及发展模式设计——以国家生态移民扶贫开发区红寺堡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