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24)
2023(9282)
2022(7456)
2021(7415)
2020(5796)
2019(13515)
2018(13395)
2017(22562)
2016(12758)
2015(14409)
2014(14175)
2013(13308)
2012(12456)
2011(11585)
2010(11681)
2009(10355)
2008(10020)
2007(8855)
2006(7798)
2005(7217)
作者
(31811)
(26464)
(26316)
(25213)
(16834)
(12586)
(12002)
(10400)
(10252)
(9317)
(9063)
(8855)
(8462)
(8374)
(8365)
(8198)
(8037)
(7654)
(7641)
(7560)
(7002)
(6363)
(6177)
(6138)
(5987)
(5955)
(5838)
(5812)
(5480)
(5257)
学科
(44335)
经济(44291)
管理(33063)
(31410)
(26474)
企业(26474)
中国(22643)
教育(20648)
方法(17835)
技术(16926)
数学(15350)
数学方法(15237)
(12638)
技术管理(11827)
理论(11759)
(11037)
(10272)
贸易(10259)
(10116)
业经(9456)
(9402)
教学(9314)
(8364)
(8284)
(7887)
银行(7879)
(7726)
(7512)
(7340)
金融(7339)
机构
大学(175774)
学院(168126)
(72323)
经济(71030)
研究(65253)
管理(59259)
理学(50679)
理学院(50034)
管理学(49365)
管理学院(48989)
中国(45032)
(38869)
科学(34873)
(32169)
师范(31990)
(30922)
(30894)
教育(30730)
研究所(28235)
中心(27899)
师范大学(26596)
北京(26219)
(25268)
财经(24822)
经济学(24130)
(23260)
(22982)
经济学院(21577)
技术(20444)
(19851)
基金
项目(109522)
研究(91457)
科学(89810)
基金(78341)
(67063)
国家(66383)
社会(58388)
科学基金(56738)
社会科(55224)
社会科学(55219)
教育(50090)
(41319)
基金项目(39829)
(37494)
编号(37341)
成果(33584)
自然(31904)
自然科(31251)
自然科学(31243)
自然科学基金(30788)
资助(30521)
课题(29698)
(29031)
(27782)
重点(26430)
创新(26058)
教育部(25254)
(25041)
国家社会(24711)
(24520)
期刊
(76033)
经济(76033)
研究(64313)
教育(55018)
中国(47395)
管理(24800)
(22250)
科学(21328)
学报(20619)
技术(19899)
大学(17574)
(16689)
职业(14326)
学学(14105)
经济研究(13397)
(13174)
金融(13174)
财经(12966)
农业(12150)
(11492)
图书(11395)
(11256)
论坛(11256)
(10322)
世界(9823)
问题(9576)
技术教育(9500)
职业技术(9500)
职业技术教育(9500)
业经(9407)
共检索到270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枬   皇甫科杰  
当代中国教育学彰显中国气派,需要从学术根基出发,提出原创性学术主张,实现整体性理论体系重构。扎根于“新基础教育”研究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当代中国教育学原创性研究的现实样本,在概念孕育、团队创建、节点突破、内核形成、思想通化的创生历程中凸显了共生共长的交互关系;以中国立场、文化学脉、理实融通等彰显了自信的中国气派;在理论与实践交互创生中承续中国思维、凝炼中国话语、推进中国体系,突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质;以学派立场为教育学发展贡献了独特的中国视域和独有的“理实观”;在原创性学说体系的建构中实现了中国教育学对相关学科的思想滋养、践行了中国教育学派的学术发展之路、唤起了中国教育学人的学术自觉品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包庚  芦敏敏  
美好社会制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提出并擘画了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美好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百年接续奋斗史,就是一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以制度建设为导向,不断探索实现人类美好社会愿景的宏伟史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等制度体系,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制度的成功实践,进一步确证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在理论与实践上坚持与发展了社会主义,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也为全球治理与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了原创性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从2007年到2009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分四辑出版了叶澜教授主编的《"生命·实践"教育学论丛》。其是以推进中国教育学研究,创建富有中国特质的教育学派为核心宗旨的学术性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政涛  文娟  
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之所以不高,与四类世纪性瓶颈问题相关:一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二是如何认识与国际"接轨",三是我们可以对国际学术界"贡献"什么,四是中国贡献如何获得国际"认同"。它们构成教育学中国话语建构过程中的"关系之难""接轨之难""贡献之难"和"认同之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拟定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全球发展与传播战略,最终推动教育学中国话语赢得国际认同,成为世界性话语,成为国际教育学理论与思想的发动机之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枬  王昊宁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立场、深厚的中国传统、自信的中国气派的当代中国教育学。鲜明的中国立场表现在它主张从"引进式加工"转向"原创性发展",从"哲学性演绎"转向"扎根性研究",从"依附性寄居"转向"独立性存在";深厚的中国传统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传承,从陶行知"生活教育"中得到的启示,受梁漱溟"道德人本主义"的影响;自信的中国气派表现在"上天""入地"的学术选择,重建中国教育学的学术勇气,创建"中国教育学派"的学术追求。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义平  
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第一,站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我国经济学家,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伟大贡献。我国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经济落后,在于我们没有步入市场经济,而我国现在的经济繁荣是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选择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志松  
哈经雄教授作为我国民族教育家、民族教育学家和民族教育学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为中国民族教育发展和民族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文从他的学术历程、指导思想和理论贡献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其"立足本土、直面社会、着眼国家、国际视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教育学学科创建思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政涛  
"生命·实践"教育学是一种以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为根基的教育学重建式发展,在理论与实践的对话和自主建构中,对教育学重建进行了框架性思考。"新基础教育"是"生命.实践"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石,这种奠基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价值取向奠基;核心概念、基本问题与基本观点的奠基;以思维方式为代表的方法论奠基。所有这些奠基都与研究队伍的奠基有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潘懋元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设了"高等学校教育学",提出了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学校教育的两大区别,并提出要建立"高等专业教育学"的构想。1978年正式提出创建"高等教育学"。1984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潘先生是系统提出高等教育特点和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的第一人,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倡导者,是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潘先生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上勤于思考,笔耕不止。他的足迹踏遍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大地,去了数百所高校,做了上千场报告,一直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他博大精深的理论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图   朱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如此,这一重大贡献到底是哪些?本文试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域中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积极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颠覆,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视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庞庆举  
中国教育学自近代从西方引进,百余年间,几代学者持续努力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叶澜教授新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以"论纲"方式呈现了当代中国教育学的基本特征。它纵贯西方三千年学科观,回归突破中国五千年文化传统,形成了以"生命·实践"为内核基因、扎根民族"文化传统"和学校教育"变革实践"、提出中国式教育命题和体现中国思维、运用中国话语、呈现教育学"独立学科"立场的中国原创教育学。它有字书写的背后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与研究团队数十年学术生命实践的无字之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秦书生  王艳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原创性贡献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指引统筹经济发展全局的新要求;二是提出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想;三是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论断;四是提出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新战略;五是提出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培育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新举措;六是提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的新观点;七是提出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战略目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深走实的新谋划;八是提出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遵循探索经济发展的新路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项玲连  赵妙娴  
以自主自为的方式开展有意识的学派建设是提升学术文化自觉的重要路径。"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提出是对中国教育学科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自我担当式的路径设计,是一份把学术小我融入中国教育学本土建设事业的自我加压。学派所主张的生命、实践的内在关联和双向建构,以及自我学术生命实践的变革与理论创生,内蕴了中国传统"以身立学"的学术生命观。学派公开发布的信条,系统回答了学派独特的"教育观""学校观"和"教育学观",反映了学派在长期研究中积淀形成的思想共识和共享价值观。在当前多元价值共生的时代,为学派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有助于在一个需要学派、呼唤学派的时代中培育出更多的中国学派,对内培育学者共同体的文化自觉,对外提升中国学术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传夫  陈一  
从发展方式、发展模式、法治保障与治理能力等方面回顾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实践,阐释了新时代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凝练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理论贡献:图书馆发展应坚持发展价值的时代性、发展主体的人民性、发展本质的文化性、发展制度的基本性。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彰显了图书馆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涵,为“图书馆要转向何方”全球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图1。参考文献66。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冯文韬  
如何消灭贫困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希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贫困理论研究的发展史,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论是马克思对贫困问题的理解、西方贫困研究的代表性理论,还是国内相关研究,或多或少都存在理论落后于反贫困实践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减贫实践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而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应跳出西方传统理论和认知来看待中国的减贫经验,发展更具有当代意义的反贫困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