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9)
- 2023(13973)
- 2022(11497)
- 2021(10615)
- 2020(8958)
- 2019(20208)
- 2018(19717)
- 2017(37750)
- 2016(20356)
- 2015(22640)
- 2014(22495)
- 2013(22501)
- 2012(20670)
- 2011(18725)
- 2010(18731)
- 2009(17837)
- 2008(17981)
- 2007(16163)
- 2006(14289)
- 2005(13623)
- 学科
- 济(93411)
- 经济(93271)
- 业(88592)
- 企(81170)
- 企业(81170)
- 管理(77759)
- 方法(41274)
- 财(33770)
- 数学(32766)
- 数学方法(32546)
- 业经(29956)
- 农(28377)
- 中国(25466)
- 制(23703)
- 务(22972)
- 财务(22948)
- 财务管理(22912)
- 企业财务(21774)
- 贸(20195)
- 贸易(20185)
- 农业(19882)
- 易(19814)
- 技术(18959)
- 体(17568)
- 策(16726)
- 划(16635)
- 和(15654)
- 体制(15266)
- 银(15197)
- 银行(15183)
- 机构
- 学院(301087)
- 大学(298980)
- 济(138083)
- 经济(135810)
- 管理(118670)
- 研究(101703)
- 理学(101561)
- 理学院(100573)
- 管理学(99375)
- 管理学院(98791)
- 中国(82851)
- 财(67754)
- 京(62371)
- 科学(56898)
- 财经(53168)
- 所(50909)
- 农(50214)
- 经(48553)
- 研究所(45516)
- 中心(45470)
- 江(45370)
- 经济学(44002)
- 业大(40950)
- 经济学院(39682)
- 财经大学(39548)
- 农业(39397)
- 北京(39393)
- 院(36296)
- 州(34924)
- 商学(34654)
- 基金
- 项目(193211)
- 科学(155433)
- 基金(146010)
- 研究(141589)
- 家(126685)
- 国家(125635)
- 科学基金(109380)
- 社会(95739)
- 社会科(91081)
- 社会科学(91064)
- 基金项目(75760)
- 省(72174)
- 自然(68793)
- 自然科(67291)
- 自然科学(67273)
- 自然科学基金(66231)
- 教育(63695)
- 划(60429)
- 资助(60194)
- 编号(53544)
- 部(45190)
- 成果(43277)
- 重点(43089)
- 创(43048)
- 国家社会(41602)
- 制(41570)
- 业(41513)
- 发(40599)
- 创新(39513)
- 教育部(39381)
- 期刊
- 济(154650)
- 经济(154650)
- 研究(93554)
- 中国(60576)
- 财(56933)
- 管理(50189)
- 农(47608)
- 学报(42978)
- 科学(42453)
- 大学(34079)
- 农业(32681)
- 学学(32407)
- 融(31081)
- 金融(31081)
- 财经(28173)
- 技术(26416)
- 经济研究(25826)
- 业经(24603)
- 经(24359)
- 教育(23496)
- 问题(20463)
- 业(20380)
- 贸(19314)
- 技术经济(17569)
- 世界(17417)
- 国际(16674)
- 财会(14719)
- 现代(14672)
- 统计(14301)
- 版(13509)
共检索到462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蕾
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其所面临的国际市场的竞争也不断加剧,厘清影响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的主要因素十分必要。通过对中国本土制造业行业出口行为选择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需要适当放松新新贸易理论的经典假设以适应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实际情境;中国的出口企业存在与新新贸易理论经典的单一生产率异质性推论相背离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现象;该"生产率悖论"现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以及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而愈发明显;在中国企业出口选择的决定因素中,除了生产率要素之外,还存在着如企业规模、创新能力等诸多其他要素,从而使中国企业在出口行为选择上表现出动态的多重异质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同行业中,出口企业的生产率高于内销企业。然而,我们近期的一个检验发现,中国行业内的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普遍低于内销型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选取中国制造业30个行业1998~2007年约33万多家企业数据,全面检验了"悖论"现象,发现加工贸易企业大量存在是背后的重要原因。同时,出口企业中出口规模和生产率负相关,在分析和解释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关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后,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计算认为中国存在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低。但是测算只是运用了求企业生产率的平均值的方法,这不能反映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整体状况。文章使用2005~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运用总量法和均值法分行业、分地区计算并比较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最后实证检验生产率与企业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显示生产率与企业出口是负相关的,这也是一种检验"生产率悖论"存在性的方法。
关键词:
出口 生产率 异质性企业 悖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冯猛
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是近年来学界与社会争论的焦点。本文以投入要素的流量概念为切入点,应用LP方法估算了内销企业与出口企业、4类不同出口密度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我们的结论否认了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证实出口企业的TFP高于内销企业。同时,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优势来源于自选择效应和学习效应两种不同机制,其中出口学习效应约占生产率优势34%~35%的贡献份额。鉴于出口密度可以衡量不同类别出口企业的行为选择,本文按照出口密度大小分成4组出口企业,发现第一组出口企业TFP(出口密度为0~25%)远高于内销企业和其余3组出口企业,且学习效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第四组出口企业TFP(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李影 张海英
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提出以后,生产率就被看作是决定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只有生产率高的企业才有能力选择出口。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发现,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的均值要低于非出口企业,即存在"生产率悖论"。本文使用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样本,运用两种方法,其一是计算比较生产率法,其二是运用统计方法检验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差异。为了结论的准确性,我们分行业、分地区、分企业注册类型、分企业规模检验。最后检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其出口规模的相关性。结论认为:出口企业生产率均值在大部分情况下低于非出口企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在很多时候显著低于非出口企业或者与非出口企业无差异;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与出口规...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出口 生产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建萍 张乃丽
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和部门间要素密集度差异会导致属于不同部门的企业在出口竞争能力上的差异,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凭借其价格——生产率"二元选择优势"出现出口"生产率悖论"的概率要大于比较劣势部门内的企业,并且企业的出口倾向越高,这种概率越大。实证分析发现比较优势部门是我国出口"生产率悖论"产生的根源,"出口选择悖论"和"出口学习悖论"仅适用于我国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尤其是民营比较优势部门内的企业,我国比较劣势部门内的企业没有表现出"出口选择悖论"和"出口学习悖论"。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异质性企业 出口”生产率悖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楚仁 陈瑾 徐丽鹤
部分针对中国的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比非出口企业更低,被称为"出口生产率悖论"。然而,中国制造业真的存在"悖论"吗?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用一种新的方法重新考察了这一问题。不同于目前先估计企业生产率再比较出口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大小的做法,本文从Melitz模型中推出一个检验"悖论"的假设和指标,然后采用Bootstrap法对中国制造业"悖论"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悖论"整体上并不成立;制度改进有助于改善"悖论"境况。因此,进行深层次的制度改革,对于增强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春顶
新-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学术前沿,而出口与企业生产率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按照该理论,企业的出口贸易行为选择是由其异质性即生产率差异决定的,在出口和只供应国内市场的两类企业中,生产率高的企业会选择出口贸易,而生产率低的企业只供应国内市场。这一结论的经验检验文献已较为丰富,但用中国企业数据进行的分析并不多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中国制造业969家上市公司,分9大行业验证了出口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企业数据是符合新-新贸易理论的结论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宁
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同贸易自由化改革密不可分,而贸易自由化改革特别是关税削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是通过微观出口企业来实现的。文章在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基础上,运用2001~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中国进口关税削减带来的出口促进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进口关税削减确实影响了异质性企业的出口参与决策,关税削减对企业出口进入和出口密度决策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高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对一般贸易企业的影响高于加工贸易企业。这些结论为中国加入WTO以来出口贸易增长特别是集约边际的演化提供了微观解释。
关键词:
关税削减 异质性企业 出口参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霍伟东 王明彬
本文通过参数和半参数的方法对中国1998—2007年的制造业生产率进行估计并做横向对比。在分行业考察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生产率后发现:(1)半参数的估计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同时性偏误和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估计结果有偏的问题,并且OP法优于LP法;(2)从总体来看,除沿用前人将资本和劳动贡献率分别赋值1/3和2/3的方法证实了"生产率悖论"存在外,在其他相对更为准确的估计方法下出口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3)样本初期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均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出口企业追赶并超过了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从而呈现部分行业在特定年份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更高的情形。经过进一步分析,我们认为这一现...
关键词:
生产率悖论 出口企业 TFP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春顶 赵美英
文章在新—新贸易理论的框架下,选取了2007年我国30多万家制造业企业样本,从总体和分行业两个方面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其不但没有积极作用,反而存在负面效应,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较多、出口企业的"惰性"以及我国国内市场进入成本较高引起的。由此,我国企业应该重视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加快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发挥出口贸易对于企业生产率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生产率 新—新贸易理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光远 曾寅初
基于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木制品企业层面数据,本文利用多种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从差异比较和效应验证两个方面对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出口自选择效应,所以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都显示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非出口企业,在木制品业中不存在所谓的"生产率悖论";木制品业中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快于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存在的"惰性"和"惯性",而内销企业存在的"竞争效应""老鹰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可能是导致了这种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汤二子 孙振
生产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企业间所存在的主要异质性,基于生产率构建的新新贸易理论是目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新前沿,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却得出了"生产率悖论"的结论。本文将主要分析造成这种违背经典理论经验研究的主要原因,首先,重新设定企业异质性,即在生产率外再引入产品质量异质性来重构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可以看出,仅仅利用企业产量而忽视产品质量计算的生产率可能会得出"生产率悖论",从而"生产率悖论"很可能只是一个计算问题;接着利用最新的2005~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检验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认为大部分行业的确存在"生产率悖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孙哲
本文以2006年中国30万工业企业的微观统计数据为样本,按照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出口比重对企业进行分组,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分组中,出口贸易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对医药制造等5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企业规模分组中,出口与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与中型和小型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在出口比重的分组中,对出口依赖性越强的企业,出口贸易对生产率的阻碍作用越大,当出口占总产值份额较小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汤二子 刘海洋
在Melitz提出从企业异质性角度分析生产率对出口影响以后,国内学者运用实证检验认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存在"生产率悖论"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未出口企业,也检验得出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陷阱",即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具有阻碍作用。本文首先提出一个数理模型研究企业出口与生产率的相互联系,再运用2008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实证检验"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并讨论它们存在的原因,为了使结论更加可靠,本文对出口企业与国内企业分别进行了全国、分行业、分省份的实证检验。最后在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出口制造业企业走出"生产率陷阱"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