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90)
2023(2930)
2022(2261)
2021(2151)
2020(1736)
2019(4012)
2018(3917)
2017(6189)
2016(3877)
2015(4653)
2014(4675)
2013(4277)
2012(4110)
2011(3799)
2010(4103)
2009(3453)
2008(3520)
2007(3419)
2006(3169)
2005(2622)
作者
(10455)
(8719)
(8679)
(8361)
(5419)
(4097)
(3930)
(3405)
(3356)
(3328)
(3079)
(2993)
(2967)
(2776)
(2769)
(2743)
(2668)
(2611)
(2524)
(2464)
(2404)
(2269)
(2239)
(2115)
(2084)
(2033)
(2017)
(2012)
(1885)
(1797)
学科
(9618)
经济(9612)
管理(7982)
中国(6624)
教育(6169)
教学(5840)
理论(5612)
(4900)
(4893)
地方(4327)
学法(4044)
教学法(4044)
学理(3639)
学理论(3639)
研究(3459)
(3270)
企业(3270)
业经(3107)
农业(3103)
(2688)
(2638)
(2321)
学校(2261)
工作(2221)
建设(2084)
技术(2014)
(1975)
土地(1879)
(1873)
(1828)
机构
学院(47097)
大学(45897)
研究(18341)
管理(13704)
(12652)
中国(12544)
经济(12060)
科学(11941)
(11237)
理学(10510)
理学院(10324)
管理学(9997)
管理学院(9908)
技术(9837)
(9629)
(9627)
师范(9539)
职业(9390)
教育(9212)
(9046)
(8794)
中心(8533)
研究所(8042)
(7535)
北京(7484)
师范大学(7360)
(7127)
(7086)
业大(7048)
(6770)
基金
项目(28839)
研究(26363)
科学(21203)
基金(15566)
教育(15107)
(13915)
编号(13376)
(13207)
国家(13006)
社会(12914)
成果(12071)
社会科(11902)
社会科学(11899)
(11221)
课题(11116)
科学基金(10375)
(9808)
基金项目(8009)
项目编号(7442)
规划(7363)
重点(7296)
研究成果(6871)
(6748)
(6546)
(6530)
建设(6517)
(6467)
(6383)
资助(6068)
(5981)
期刊
教育(21980)
中国(21494)
(19379)
经济(19379)
研究(16880)
(8950)
技术(8079)
职业(7623)
学报(7601)
科学(6488)
农业(6341)
管理(6134)
图书(6075)
大学(6059)
(5315)
技术教育(5008)
职业技术(5008)
职业技术教育(5008)
学学(4831)
(4698)
论坛(4698)
书馆(4598)
图书馆(4598)
高等(3918)
(3621)
业经(3477)
(3286)
金融(3286)
高等教育(3168)
(3127)
共检索到88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浩雪  
“理科基地”建设与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吕浩雪基础科学研究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创造新产业,孕育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先导和源泉,是整个国家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基础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关键靠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优秀基础科学人才。为着力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汝成  
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部为加强基础理科本科人才培养,及时出台措施,在部分高校分五批次设立了114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经过20年的实践发展,理科基地人才培养已经产生了良好效益:大批"基地班"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成长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围绕基地班人才培养形成的教学平台(包括教材教案、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已成为广泛共享的优质资源;"基地班"已经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很多院校吸引优秀人才的"高地",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科人才基地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财政的专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在山西省财政厅和团省委大力支持下,山西省注协针对行业后备人才不足问题,与省内6所高校合作建立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创新行业后备人才培养方式,着力推动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搭建青年人才培养平台。山西注协与山西团省委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山西省注册会计师行业青年人才培养基地的通知》,在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聪  焦利芳  
浙江大学国家级人才培养和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在实践中摸索形成了问题导向的宽基础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面向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明确强调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宽基础上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在对此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浙江大学的“基地”建设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庆国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本质特点是:(1)突出管理学(门类)的研究方法、方法论(及分析的哲学)与研究工具,并给出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2)突出技术管理特别是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论与工具,促使其他相关学科领域在新的技术平台,特别是新的信息技术平台上变革,并给出在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3)突出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靠近理科、工程科学和技术科学,综合性更强。依据社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人才需求现状,我国管理学门类,特别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数量和质量问题,亟待改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敏生  
大学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三大主要功能同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度日益提升,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重点大学特别是列入“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重点高校,基本上按照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两种发展模式进入转型期。大学转型过程必然伴随着三大主要功能的不断拓展,这些功能的发挥同构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使命密切相关。大学的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富华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龙头,两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一、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医文相融的专业结构临床医学是潍坊医学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文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一直是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 ,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却缺乏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 ,妨碍了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这在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膊 ,转变教育观念 ,以教学计划为中心 ,整体优化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新世纪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健  
为了促进我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迫切需要发展软科学事业。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软科学人才的培养提到商等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现在我国共有软科学研究机构420个,软科学人才1.5万人,约占全国各类专门人才的千分之一。若按这个比例推算,到本世纪末,我国约需软科学人才5万人左右。由于今后各级党政领导部门(从中央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月28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展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包海芹  
本文认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政策是作为一种教育领域内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存在的。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视野来分析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政策,能够有效地从理论上对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运行机理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新公共管理的引入,强化了竞争和对学校的责任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办学绩效。但是,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效能也受到合约不完备、代理问题和教育评价困难等问题的制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唐先明  
基础研究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机制环境等因素制约,影响了我国的创新研究和创新人才成长。新形势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促进创新性研究,大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其坤  
当今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科技革命、国家发展战略与高等教育变革等多因素历史地交汇在一起,各国科技竞争的新态势呼啸而至,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几个科学突破的例子,阐释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强调培养杰出人才需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塑造和学科规划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茂源  
阐述了公共基础课的功能,分析了公共基础课功能与人才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公共基础课在高职人才培养的中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