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7)
2023(10738)
2022(9430)
2021(9243)
2020(7614)
2019(17943)
2018(18248)
2017(33915)
2016(19575)
2015(22315)
2014(22665)
2013(21673)
2012(19972)
2011(18097)
2010(18180)
2009(16346)
2008(15970)
2007(14043)
2006(12429)
2005(10887)
作者
(54992)
(45053)
(45050)
(43004)
(28961)
(21865)
(20641)
(17895)
(17459)
(16300)
(15753)
(15110)
(14474)
(14343)
(14123)
(13861)
(13735)
(13469)
(12985)
(12951)
(11381)
(11327)
(10815)
(10473)
(10207)
(10193)
(10082)
(10055)
(8983)
(8961)
学科
(69610)
经济(69527)
管理(51419)
(47575)
(40585)
企业(40585)
方法(34457)
数学(29075)
数学方法(28576)
教育(22779)
中国(22546)
(19573)
(17503)
理论(17271)
(17235)
业经(15234)
地方(13736)
(12474)
技术(12402)
(11865)
贸易(11859)
农业(11633)
(11573)
(11482)
(10857)
财务(10788)
财务管理(10766)
环境(10621)
企业财务(10195)
教学(10083)
机构
大学(279488)
学院(271931)
管理(104656)
(95991)
经济(93512)
理学(90839)
研究(90660)
理学院(89721)
管理学(87935)
管理学院(87419)
(61289)
中国(60706)
科学(57950)
(46279)
师范(45987)
(45773)
(44557)
研究所(41972)
(39991)
北京(39647)
业大(39645)
中心(39524)
(39125)
教育(37867)
师范大学(37669)
财经(36369)
(32898)
(32887)
(32571)
技术(31866)
基金
项目(184277)
科学(145175)
研究(140562)
基金(130165)
(112343)
国家(111277)
科学基金(94867)
社会(84165)
社会科(79376)
社会科学(79352)
(72758)
教育(71128)
基金项目(68784)
(63302)
自然(61609)
自然科(60148)
自然科学(60138)
编号(60042)
自然科学基金(59005)
资助(54280)
成果(51690)
课题(43736)
重点(42003)
(41955)
(39243)
(37898)
项目编号(37239)
教育部(36383)
(35558)
大学(35231)
期刊
(103640)
经济(103640)
研究(88285)
教育(60897)
中国(54611)
学报(43596)
科学(38933)
管理(36745)
(34539)
大学(33566)
(32780)
学学(29915)
技术(26999)
农业(24642)
财经(17878)
(17577)
金融(17577)
图书(17559)
业经(16195)
经济研究(15252)
(15115)
职业(14243)
理论(13592)
问题(13578)
科技(12865)
实践(12769)
(12769)
技术经济(12623)
(12372)
论坛(12372)
共检索到396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俞凌云  林杰  
"理想类型"是马克斯·韦伯为应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困境而提出的重要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理想类型"是一种概念工具,体现着韦伯所确立的诸多原则,包括价值关联、价值中立以及确保意义上与因果上的妥当。在引入比较教育研究后,布雷恩·霍姆斯借助"理想类型"建构了其资料分类模式中由人、知识和社会的特征所组成的"理想类型规范模式"。承袭霍姆斯的资料分类模式,许美德继续运用"理想类型"研究中国大学发展背后的文化与价值理念,并突破了价值中立原则。然而,从整体上看,"理想类型"在比较教育研究中还存在明显的应用困境,需对其应用限度展开充分讨论,更好地发挥"理想类型"在中国比较教育学科专业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丁邦平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国际比较教育学所采用的两种有影响的研究方法(即地区差异分析法和民族志法)和世界秩序模式规划理论。在此基础上,笔者探讨了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隆伟  
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方法论的不断丰富。在当今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比较教育方法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国际政治学、后现代主义和文化哲学的视角提出关于方法论拓展方面的一些设想,旨在提高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性,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自身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建成  
近十多年来,人民币汇率研究持续高涨,积累起大量文献。梳理这些文献,揭示过往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方法谬误,对评价现有研究成果的价值和促进今后研究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的关系。在详尽论证他们之间本质区别的基础上揭示了过往研究中混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而引起的方法谬误。在批判如上方法魔障之后,本文归纳了学术界处理理论模型与现实世界之间关系的两类主流观点,并指出其各自的不足之处。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是人民币汇率研究有效进行的必备前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常甜   马早明  
在比较教育短暂的学科建设史上,对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争鸣始终是其发展的主要议题之一。秉承哲学范式的逻辑理路,切合学科发展的多空间转向,顺应比较教育学术共同体信念的新观点,比较教育研究的新使命呼吁叙事研究方法论的关涉。而其中,明确基于小样本的研究、对背景因素与叙事意义的深层建构、构筑开放多元的叙事结构或模型和对作为“文本”的比较教育问题持立体的诠释观是叙事研究方法论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的原则。叙事研究方法论在观照本土理论、扩展研究“部落”、丰富表征方式等方面为比较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比较教育研究者的审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时见  刘揖建  
方法论的发展与成熟是学科发展与成熟的重要体现,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关于比较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始终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探讨比较教育方法论的演进的基础上,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发展进行反思。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黎云  
功能主义与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分别从早期功能主义、现代功能主义与新功能主义三个阶段来展现比较教育学者在不同阶段汲取功能主义理论和方法的努力,并探讨功能主义作为一个多元的社会理论流派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石隆伟  
比较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方法论理论基础和实践运用的科学性。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就比较教育研究中所主要运用的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方法论的理论构建及运用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峻杉  
老子教育思想过去很长时间在我国一直处于潜隐状态,20世纪90年代之后老子教育思想才开始被教育学研究所发掘,并逐渐在教育学理论的本土建构方面展现出潜力。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与老子哲学的共鸣,荣格、马斯洛、罗杰斯对老子思想的心理学挖掘,李约瑟对道家科学思想的独特看法,对于我国老子教育思想的研究从另外的视角给予了启示。在中西研究对比中凸显了既往研究结果的障碍与贯通、研究中情感因素的疏离与贴近等对研究进程所产生的不同效应。中西比较也启示我们,有必要寻求教育学立场的老子思想研究,以老子提倡的思维方法来突破成见和拓展研究视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梁明伟  
在借鉴时代比较教育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研究方法论,这是比较教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之一。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论能够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同时方法论的发展也对各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阐述了借鉴时代比较教育研究方法论的意义,以期从中对我们当前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有所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国外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及其研究方法论的演变方展画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历史并不悠久。在其短暂的学科建设史上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即,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争鸣始终是其发展的主旋律。已故的美国知名比较教育学者凯利(G.P.Kely)在对截止九十年代初比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利平  
方法论是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当代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个"瓶颈"。科际整合研究是当代较有影响的研究模式,它对比较教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比较教育的学科特征和现实境遇决定了比较教育科际整合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比较教育研究中的科际整合主要是从方法论的观念上整体观照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和而不同"是比较教育科际整合研究的最高境界。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大塚丰  王符  
比较教育方法论以因素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构建了独特的研究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日渐凸显。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作为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走向规范化。本文着重分析日本比较教育学者历年来面向方法论的改革与挑战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充分肯定了"实地调查"这一研究方法在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比较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它的历史并不悠久,在其短暂的学科建设史上有一个极为显著的特征,即研究方法论的探索与争鸣始终是其发展的主旋律。已故的美国知名比较教育学者凯利(G.Kely)在对截止90年代初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认识演进历程作了回顾以后,写道:“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勇  底会娟  
近年来,国内教育学界有关教育研究范式转型的呼声日益高涨,即从原先注重思辨哲学、形而上学思索、哲学运思探究的研究范式转向注重经验、基于证据、推崇量化的实证主义范式。这一呼声有其必然性和重要价值,但实证主义范式的教育研究只是诸多研究取向中的一种范式,不应作为主导教育研究的唯一范式。如何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背景下去思考中国特色的教育研究的方法论立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基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应该坚持"协同"的辩证方法论。与实证主义范式的教育研究所可能造成的"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教育活动"不同,以"协同"辩证方法论为基本立场的教育研究是敞开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