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3)
2023(1329)
2022(983)
2021(1072)
2020(823)
2019(1747)
2018(1635)
2017(2786)
2016(1486)
2015(1642)
2014(1584)
2013(1516)
2012(1389)
2011(1401)
2010(1442)
2009(1498)
2008(1455)
2007(1379)
2006(1384)
2005(1200)
作者
(4513)
(3836)
(3720)
(3707)
(2451)
(1814)
(1719)
(1611)
(1449)
(1439)
(1316)
(1267)
(1232)
(1215)
(1214)
(1143)
(1138)
(1119)
(1115)
(1068)
(996)
(952)
(935)
(916)
(894)
(876)
(855)
(816)
(810)
(795)
学科
(6567)
经济(6563)
(6080)
经济学(2434)
教育(2360)
理论(2300)
中国(2142)
管理(2094)
(1790)
(1502)
企业(1502)
方法(1460)
(1361)
(1261)
思想(1204)
业经(1124)
政治(1102)
图书(1076)
书馆(1057)
图书馆(1057)
(1010)
主义(997)
教学(993)
(976)
研究(951)
问题(900)
现代(882)
图书馆学(871)
(863)
社会(863)
机构
大学(25859)
学院(23770)
研究(9651)
(9037)
经济(8857)
科学(6331)
管理(6318)
中国(6256)
(5345)
(5067)
理学(5060)
理学院(4966)
(4874)
管理学(4862)
师范(4826)
管理学院(4807)
研究所(4642)
(4387)
师范大学(4059)
(3981)
经济学(3801)
(3755)
中心(3748)
教育(3609)
财经(3482)
北京(3461)
农业(3194)
(3176)
经济学院(3150)
(3132)
基金
项目(13610)
研究(10491)
科学(10132)
基金(9174)
(8131)
国家(8054)
社会(6727)
科学基金(6160)
社会科(6093)
社会科学(6091)
教育(5320)
(5019)
成果(4756)
(4475)
编号(4391)
基金项目(4242)
资助(3582)
自然(3275)
重点(3229)
课题(3198)
自然科(3177)
自然科学(3176)
自然科学基金(3125)
(3011)
(2901)
(2886)
项目编号(2855)
大学(2844)
(2809)
国家社会(2743)
期刊
(11985)
经济(11985)
研究(8491)
学报(5801)
教育(5484)
中国(4716)
大学(4043)
科学(4018)
(3819)
(3687)
学学(3521)
图书(2813)
农业(2610)
财经(2351)
管理(2219)
书馆(2120)
图书馆(2120)
(2076)
经济研究(2060)
经济学(2042)
(1684)
(1523)
社会(1483)
技术(1473)
问题(1315)
业大(1311)
情报(1271)
(1271)
金融(1271)
(1227)
共检索到38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程丽蓉  
本文借鉴后经典叙事学、符号学和传播学理论,审视和论析作为符号系统的"现实主义"。詹姆逊与巴尔特从符号学路径对现实主义的虚拟现实建构的论述转变了以往的"真实再现"范式。现实主义小说作为符号系统,有类于"拟态环境",其叙事"参符"既不同于"指符"(能指)的语言符号物质特性,也不同于"意符"(所指)的主观理解与阐释特性,是被作家或读者带入到文本创作或阐释场域之中来的那部分外部世界。现实主义小说中不同主体之间互动交流,形成了"类社交互动"系统,蕴涵着丰富的伦理意义。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车向前  郭继荣  
[目的/意义]国际恐怖主义近年来呈现出由跨国别延伸到跨文化地域等新生态,加剧了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人与社会、文化与文化间的关系梳理恐怖主义新生态的产生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依照符号互动主义,利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案例分析等方法从符号与情境、自我与角色、社会化三维度以跨文化研究方法梳理国际恐怖主义新发展的成因。[结果/结论]国际恐怖主义产生与扩大是文化普遍主义和文化特殊主义的对抗、普遍主义特殊化与特殊主义普遍化进程中文化渗透、文化中心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加剧的表现,也与现代社会中移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杨敏  顾凤佳  
高等院校作为一个国家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具有标识性的作用和地位。而以互联网为平台建立的高等院校的主页,则是该院校文化的重要反映,它们为网络世界的大众提供了直观了解和感受这些院校内部活动和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本文运用符号学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六所远程高等院校主页的分析和解读,一方面试图探索这些院校彼此间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期望能够以此推动远程开放教育院校文化内涵的建设,推进国内远程教育文化内涵的发展进程。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美蓉  
"中华嫁衣"展览是由嫁衣展品组成的多级意指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嫁衣是具有审美功能和象征功能的符号,即"表现"的嫁衣。从符号学意义上说,嫁衣、嫁衣展品和妇女文化组成了一个"意义三角形",嫁衣展品的意义生产正是在与嫁衣、妇女文化的三元关系中进行的。"中华嫁衣"展览不仅建构了女性的多重主体立场,还重新书写了妇女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从符号学视野下分析嫁衣展览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有助于揭橥嫁衣展品的多重含义及其意义生产机制。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曦  
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现代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标志,是衡量大学图书馆文化底蕴和社会影响力的集中体现。然而,人们对文献资源建设的认识是不够的,在理解程度、评价标准和研究方法上尚有不足,使得资源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影响力有限。该文从文化学和符号学角度探讨文献资源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力求突破传统图书情报学关于资源建设的惯常模式和理论方法,寻求对文献资源建设的另一种理解和创新性实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董培海  李伟  
在系统梳理国外旅游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别从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旅游符号消费以及旅游符号体验3个层面对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成果予以梳理,剖析了西方旅游符号研究的三条脉络:一是以Mac Cannell等为代表的旅游吸引物的符号化研究,重点关注旅游吸引物符号化的机制以及旅游媒介对目的地代表性符号的建构过程。二是以Culler、Urry等为代表的,对旅游符号消费及其背后隐含的权力机制问题的研究。重点关注旅游消费的象征性意义和旅游符号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权力的不平等性问题。三是以海德格尔存在论为依据的存在主义符号学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玲  
现代符号学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和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分别从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创立的。然而,真正使符号学产生影响并在文艺学领域付诸实践进而建构“文学符号学”理论体系的,则是德国哲学家思斯特·卡西尔和他的美国女弟子苏珊·朗格。在美国学界,两人的理论被合称为“卡西尔——朗格符号学”。而事实上,就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唐闻  
本文分析了从设计符号学如何看待商品的价值构成和品牌打造的基本问题,指出商品的符号价值取代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核心部分,分析了这种取代的原因,并指出商品符号价值的内在构成。在此基础上,从品牌定位、品牌编码、品牌解码、产品营销等视角分析了从设计符号学打造产品品牌的各种策略,认为必须从整体上处理这些环节才能打造出成功的产品,在产品同化时代取得竞争优势。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邓仲华  雷素君  陈远  
符号学与情报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符号"和共同的研究手段"编码"。符号学既能作为情报学研究的工具与方法直接应用,也能直接作为情报学研究的基本原理,还可以对情报学中的现象及处理手段提供原理性解释。本文从学科角度研究了符号学与情报学的内在联系,探讨了符号学对情报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与运用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黄华新  马继伟  
在部分多重纳什均衡博弈问题中,通过数理推演有时无法确定纳什均衡解,托马斯·谢林提出的"聚点"理论致力于解决此类问题。博弈通常需要借助符号进行,从认知主体和情景等多个维度对博弈符号的意义和类型进行具体分析,围绕"聚点"的形成与凸显等方面来解读和描述其相关特征,不但有望拓展和深化"聚点"理论,而且有助于提高人们在认知和交际层面的符号博弈能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崔岐恩  王志荣  赵敏  
符号是世界被认为存在的表征,也是人之为人的证据。约500万年前当人猿辑别时,教育符号的能指(教育教学)与所指(生产生活)混沌未开,便开启符号化历程。有人便有了教育,而彼时学校的符号尚未产生。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开始出现首个学校符号"■",本原符义是:受教者接受规训的特定场所(或符号化的特定场所)。其初始符用极为简单,即工具性--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符号化机构。随着第一次、第二次教育浪潮中教育能指与所指逻辑距离拉大,学校符号持续再度符号化,被附加别样意义,如"固定化的"、"体系化的"、"政治化的"、"科学化的"、"文化的"。第三次教育浪潮中,随着AI&VR符号出现,教育能指与所指之间逻辑距离回归为00,教育中心从前浪潮至第三次浪潮依次历经:无中心、教师、学生、学习。学校作为"规训与教化的特定场所",在现实教育虚拟化与虚拟教育现实化的双重符号建构中,其"标出性"日益失去合法性地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段会冬  袁桂林  
现实中学生撕书等极端行为应当引起研究者对于学生教材观的关注,但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材观展开研究却处于式微的状态。符号学视角从结构、原因及其对教学主体的影响三个层面,沿着参与观察-深描-阐释的路径展开对教材观的研究,力图实现发现问题与理论阐释、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洪友  
借用神话学符号这一术语,分析叶舒宪先生近年提出的大小传统、文化N级编码理论、物叙事、四重证据法和玉石神话等观点,可以看出,大小传统区分和文化的N级编码是其为自己的神话研究所铺设的历时演进和共时呈现并举的宏大语境;在此宏大语境之下,物叙事成为神话阐释的逻辑起点,玉石神话研究则是以此为基础的全新开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马蕾  
本文通过对大学官方网页首页中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中美两国大学的文化。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提炼出大学网页图像在学术研究、教学、学生学习、校园艺术、校园体育、社会社区服务、行政等方面的诸多活动,在详细描述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出图像的主题内容。本文认为,就大学官方网页所进行的图像符号学研究而言,美国大学具有较优越的物质条件,是学者研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中国大学则几乎只是由校园建筑组合成的学术和行政机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奕  
从符号学的视角探析服饰设计,论述了服饰的符号含义与差异性、服饰符号的语义与象征性、服饰符号的意义与延续性问题,以期正确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实际的服饰设计问题,更好地创造出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