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8)
2023(7648)
2022(6437)
2021(5735)
2020(4324)
2019(10248)
2018(9755)
2017(18282)
2016(9575)
2015(10361)
2014(10105)
2013(10126)
2012(9838)
2011(9282)
2010(9520)
2009(8712)
2008(8421)
2007(7596)
2006(7131)
2005(6717)
作者
(28553)
(23752)
(23724)
(22191)
(15266)
(11433)
(10664)
(9221)
(9177)
(8475)
(8209)
(7937)
(7654)
(7503)
(7378)
(7376)
(6997)
(6917)
(6846)
(6716)
(6009)
(5886)
(5824)
(5480)
(5369)
(5335)
(5311)
(5140)
(4877)
(4753)
学科
(51740)
经济(51688)
地方(22165)
(21901)
管理(21366)
中国(20462)
(15856)
(13133)
企业(13133)
地方经济(12000)
农业(11650)
业经(11549)
方法(10881)
(10841)
数学(9302)
数学方法(9214)
环境(9039)
(8652)
金融(8651)
(8519)
贸易(8508)
(8130)
(8090)
银行(8080)
(8067)
(7991)
发展(7711)
(7688)
(7218)
城市(7079)
机构
学院(138410)
大学(134706)
(59209)
经济(57763)
研究(56368)
管理(47539)
中国(41995)
理学(39385)
理学院(38712)
管理学(38066)
管理学院(37780)
科学(34072)
(31122)
(28736)
研究所(25788)
(25364)
中心(24931)
(23770)
(22386)
(22314)
师范(22199)
(20833)
北京(20425)
财经(19279)
(18947)
业大(18666)
农业(18175)
经济学(18102)
师范大学(17925)
(17565)
基金
项目(89428)
科学(70535)
研究(67808)
基金(62549)
(54519)
国家(53999)
科学基金(45684)
社会(44042)
社会科(41736)
社会科学(41730)
(35865)
基金项目(33248)
(30171)
教育(29301)
编号(27528)
(27068)
自然(26852)
自然科(26203)
自然科学(26200)
自然科学基金(25674)
资助(23963)
成果(22380)
发展(22279)
(21899)
重点(20648)
课题(20626)
(18466)
国家社会(18385)
(18224)
创新(17129)
期刊
(77245)
经济(77245)
研究(47861)
中国(33923)
(24205)
科学(19792)
学报(18918)
管理(18275)
教育(17886)
农业(16635)
(16606)
(15941)
金融(15941)
大学(14489)
业经(14208)
学学(13555)
经济研究(12112)
技术(11917)
问题(11519)
(9234)
财经(8986)
(8405)
资源(8160)
(7899)
城市(7624)
(7482)
现代(7365)
商业(7219)
世界(7053)
国际(6784)
共检索到228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祥林  
"环首都贫困带"是由围绕在首都周边的24个县组成的环状区域,在北京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个环状区域出现了相对贫困问题,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都与环首都地区必须实施一体化发展战略,在首都与环首都地区之间构建"软区划",将"环首都贫困带"变成"环首都城市带",让首都与环首都地区进行融合发展。在这个前提下,环首都区域与北京这个大都市之间就可以平等对话,环首都地区逐渐培育起自身的经济增长点,环首都地区的"壕沟"也就会逐渐消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仕林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呈现良好开端,此外,国家和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环首都贫困地区及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为环首都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文以既是燕山——太行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又是河北省14个环北京县、市、区之一的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通过对环首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找出制约经济发展的难点和问题,提出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戴宏伟  宋晓东  
通过对世界上首都城市发展的路径进行总结、分析,把各国首都城市的发展模式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单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为单一功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为国家提供政治上的保证和文化上的支持;另一类是多功能首都城市发展模式,即首都城市的发展以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为目标,重点建设成综合性大都市,成为首都经济圈甚至是全国发展的经济核心城市。论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两种首都城市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从发展重心、发展特征、形成因素三个方面对两种首都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并得出对我国首都城市———北京选择何种发展模式、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龚晓菊  汪程  张爱菊  柴逸斐  
京津冀被外界视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又一重要经济引擎,发展战略地位十分重要。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在此战略背景下,研究首都周边地区与北京协同发展是重中之重,采取有效发展战略实现首都周边地区与北京的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是对首都周边的承德、张家口和保定经济发展现状作出分析,并实证了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成熟度。通过了解北京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以及分析结果,最后对解决首都周边地区与北京的协同发展滞后现状提出相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松虎  
加速构建环首都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机制,不仅是河北当前工作的当务之急,也是北京乃至中央的重要使命。从加速构建环首都地区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机制必要性出发,从环首都地区的范围、社会经济、环境三者间的关系入手,对环首都地区现状进行了剖析,并对此提出了加速构建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机制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孙瑞佳  唐朝生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亚民  
本文主要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经济发展定位、地理区域定位及北京国税系统两级征管架构,分析积极转变税收征管方式、全面提高税收征管效能、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首都城市版税收征管格局的必要性,并深入剖析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树立现代化税收征管理念、构建符合北京税源特色的税收征管体系、构建适应首都纳税人需求的税收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大督察"监督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探索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首都城市版税收征管格局的基本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晓霞  王晓海  
环首都贫困县是指分布在首都北京周围100公里范围内的冀西北国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包括张家口、承德的16个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县共有150.4万贫困人口,与中国西部最贫困的“三西地区”(定西、陇西、西海固)处于同一发展水平,有些指标甚至比“三西”地区还要低,其贫困范围之大、贫困程度之深一度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由于其与首都密切的生态区位关系,发展任务迫切而艰巨,但理论和实践均已证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无法使这些地区摆脱贫困状态,而必须走新型跨越式发展道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盛茹  
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重点打造环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实现了北京从"吸附型"城市向"辐射型"城市的"转身",同时也为周边区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与"首都经济圈"相对应,河北省提出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目标,本文借鉴东京都市圈发展经验,提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桂玲  刘亮  
一、难题之一:区域统一市场与分税制的冲突综观当前环首都经济圈在产业发展领域的纷争,众多矛盾的根源在于以"分税制"为核心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客观地说,这种财政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二十多年里,对于充分调动中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丽  杨河清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对人才的争夺愈演愈烈。首都地区是国家和地区高质资源的集结点和经济发展的龙头,研究首都地区人才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对人才发展环境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后,结合首都地区人才发展环境的特点,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优化首都地区人才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初钊鹏  
根据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思想,探讨环首都经济圈构建中的区域管治问题。从空间一体化演变、经济一体化整合和制度一体化保障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环首都经济圈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管治模式和管治重点。研究表明,围绕河北周边地区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的路径,环首都经济圈应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区域协作性公共管理事务的区域管治模式。在此基础上,区域管治的重点要落实在城市空间分异格局的统一规划,基础设施空间网络化布局与建设,产业链对接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区域软环境建设,省直管县到撤县设区的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协调管理创新与培育共同市场等方面。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春山  程广翔  李力  薛春雷  杨柳  娄冠华  
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河北省委、省政府实施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战略决策,事关河北省经济的长期发展,事关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而也是财政政策关注的焦点所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晓娟  汤倩  辛文玉  
一、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概况(一)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范围。2010年10月20日,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10月22日在廊坊召开加快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工作会议,标志着环首都经济圈概念正式提出并启动。2011年年初调整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简称"十四县、一圈、四区、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杨丽莎  唐朝生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