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0)
- 2023(7874)
- 2022(6776)
- 2021(6363)
- 2020(5075)
- 2019(11096)
- 2018(10770)
- 2017(20584)
- 2016(10925)
- 2015(11524)
- 2014(10899)
- 2013(10269)
- 2012(9121)
- 2011(8181)
- 2010(8429)
- 2009(8034)
- 2008(7691)
- 2007(6910)
- 2006(6340)
- 2005(5659)
- 学科
- 济(34577)
- 经济(34528)
- 管理(34150)
- 业(33421)
- 企(25834)
- 企业(25834)
- 农(16554)
- 财(13047)
- 方法(12228)
- 农业(11139)
- 中国(11118)
- 数学(10269)
- 数学方法(10023)
- 制(9987)
- 业经(9511)
- 策(9381)
- 贸(8071)
- 贸易(8063)
- 易(7871)
- 务(7744)
- 财务(7722)
- 财务管理(7707)
- 地方(7441)
- 企业财务(7306)
- 环境(7097)
- 银(6998)
- 银行(6997)
- 划(6844)
- 行(6725)
- 体(6635)
- 机构
- 学院(142615)
- 大学(137084)
- 济(57338)
- 经济(55990)
- 管理(55570)
- 理学(47419)
- 理学院(46985)
- 研究(46299)
- 管理学(46210)
- 管理学院(45933)
- 中国(36778)
- 财(30018)
- 京(27257)
- 科学(25648)
- 中心(22599)
- 财经(22540)
- 江(22424)
- 所(21732)
- 经(20386)
- 农(20283)
- 研究所(19268)
- 范(18986)
- 师范(18856)
- 州(17949)
- 业大(17627)
- 院(17204)
- 北京(16954)
- 经济学(16731)
- 财经大学(16437)
- 技术(15490)
- 基金
- 项目(92414)
- 科学(73999)
- 研究(73655)
- 基金(66229)
- 家(56229)
- 国家(55684)
- 科学基金(48573)
- 社会(46935)
- 社会科(44330)
- 社会科学(44320)
- 省(36927)
- 教育(34318)
- 基金项目(33434)
- 编号(32092)
- 划(30536)
- 自然(29359)
- 自然科(28645)
- 自然科学(28639)
- 自然科学基金(28112)
- 成果(26882)
- 资助(26493)
- 课题(22295)
- 重点(20850)
- 发(20521)
- 部(20284)
- 创(19708)
- 项目编号(19654)
- 性(19569)
- 年(19436)
- 制(19147)
共检索到218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中波
复杂性现实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多政策目标的组合治理正在成为基层政府激发执行创新、平衡效率与风险的真实施政状态。以西南N省S县的精准扶贫经验为例,考察了该县"环保嵌入扶贫"的双元治理实践。研究发现,"环保嵌入扶贫"塑造了实体嵌入和形式嵌入两种形态。县级政府通过重塑县级指挥部机制和第一书记驻村的组织基础、环保导向下扶贫资金统筹与分配的政策基础和创新产业转型模式的产业基础,奠定了实体嵌入的制度结构;通过政策目标组合中的注意力分配、组合模糊的责任清晰化运作以及任务迎检中软硬指标的灵活管理,形塑了形式嵌入的科层逻辑。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精准扶贫 科层制 基层治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超海
扶贫车间是企业响应国家政策而设置在乡镇或村落的加工车间。与维持劳动力的稳定以获得持续利润的资本生产逻辑不同,扶贫车间的劳动过程管理逻辑转变为维持工人稳定参与生产以确保劳动者持续增加收入。这一转向也逐步构建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化"生产空间。国家的在场与积极干预,客观上构成了对企业资方的有效制衡,塑造了亲劳动者的生产政治底色。企业的劳动管理通过嵌入政策、社区和村民实际,劳动合同的非正式执行,管理话语的去"规训化"和本地化等策略,不仅赢得了车间工人的一致同意和推动他们稳定参与生产,而且达成了精准扶贫政策要求的贫困劳动力减贫不返贫目标。
关键词:
扶贫车间 嵌入政策 劳动管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超海
扶贫车间是企业响应国家政策而设置在乡镇或村落的加工车间。与维持劳动力的稳定以获得持续利润的资本生产逻辑不同,扶贫车间的劳动过程管理逻辑转变为维持工人稳定参与生产以确保劳动者持续增加收入。这一转向也逐步构建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化"生产空间。国家的在场与积极干预,客观上构成了对企业资方的有效制衡,塑造了亲劳动者的生产政治底色。企业的劳动管理通过嵌入政策、社区和村民实际,劳动合同的非正式执行,管理话语的去"规训化"和本地化等策略,不仅赢得了车间工人的一致同意和推动他们稳定参与生产,而且达成了精准扶贫政策要求的贫困劳动力减贫不返贫目标。
关键词:
扶贫车间 嵌入政策 劳动管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明宝
精准扶贫在具体政策执行中出现了悬浮状态,数字化、文本化扶贫造成真正的贫困治理缺失,压力型体制的运行机制使得扶贫对象错位,保障功能扩大导致村庄社会出现"人人争贫困"现象,干部帮扶制度的形式化使得贫困户对基层政府产生抱怨和不信任。精准扶贫执行中的悬浮使得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呈现出职业化的特征,进而带来了村干部群体村治动力的弱化;扶贫实践中的利益分配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使得基层组织处于夹心层状态。精准扶贫试图通过精细化的技术治理以改变之前瞄准脱靶的难题,但在具体执行中却又带来了扶贫困境,使其成为替代基层治理的中心工作,就出现了精准扶贫对治理的吸纳。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悬浮 精细化治理 扶贫吸纳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磊 伏绍宏
基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的调查发现,迁居新社区的移民呈现"双重脱嵌"特征:"身体离场"导致其原有的生产生活变型、社交关系疏离、文化传统消解,形成脱嵌于乡村社会的局面;另一方面,"身份缺场"使其面临现代化融入和发展困境,出现脱嵌于城镇社区的景象。后扶贫时期,需从主体、空间、政策三个方面推促搬迁移民"再嵌入";应构建嵌入移民的自治理和公共治理体系,营造多维生计空间和社区公共空间,稳定供给兜底性和发展性政策;政策扶持的重点应聚焦于救助特困人员、保护失地移民、完善户籍和产权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移民 再嵌入 社区治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董静 吕孟丽
在公司治理中嵌入党的元素,既是我国公司治理中的特色,也对我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了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对企业扶贫社会责任履行的影响。研究表明:(1)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能有效促进企业履行扶贫社会责任,且相对于“输血式”扶贫,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程度越高对“造血式”扶贫的积极影响越大。(2)党建质量越高,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对“造血式”扶贫的促进作用越强;企业的主营业务为农业时,对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与“造血式”扶贫的关系起到了部分替代作用,对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与“输血式”扶贫的关系起到了强化作用;在区域红色文化浓厚的情境中,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对“造血式”扶贫的影响更显著。(3)机制检验表明,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通过影响企业注意力的分配而对企业扶贫社会责任产生作用;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能够使企业更积极地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重点和方向;此外,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对企业扶贫的影响存在产权性质的差异。文章提供了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经验证据,对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推动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吴茜
缺乏价值指导的扶贫或许只能成为输血式的救援工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政策变形风险,难以实现从绝对贫困向稳定脱贫的顺利转变。从介绍正义的原则入手,详细解释正义性在精准扶贫中的四个维度体现:一是正义指代的问题是社会基本结构;二是正义的对象是最少受惠者;三是正义通过中央—地方—企业—个人四个主体来实现程序的正义;四是正义为了达到稳定的效果。正义的问题和形式在横向空间域以阶梯的形式体现了正义性,正义的对象和效果在纵向时间链以顺序的形式体现了有效性。精准扶贫中正义的发展路径要以横向的正义性和纵向的有效性展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吴茜
缺乏价值指导的扶贫或许只能成为输血式的救援工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政策变形风险,难以实现从绝对贫困向稳定脱贫的顺利转变。从介绍正义的原则入手,详细解释正义性在精准扶贫中的四个维度体现:一是正义指代的问题是社会基本结构;二是正义的对象是最少受惠者;三是正义通过中央—地方—企业—个人四个主体来实现程序的正义;四是正义为了达到稳定的效果。正义的问题和形式在横向空间域以阶梯的形式体现了正义性,正义的对象和效果在纵向时间链以顺序的形式体现了有效性。精准扶贫中正义的发展路径要以横向的正义性和纵向的有效性展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顽强 李敏
在攻坚脱贫战略中,社会扶贫是政府、市场、社会联合行动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实践和学术研究来看,社会扶贫仍然是"大扶贫"格局的短板。公益扶贫是社会扶贫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使命追求与政府精准脱贫目标内在价值的契合性、扶贫公共产品供给功能的发挥和政策供给的支持、政府主导扶贫模式的"碎片化"和多元协同扶贫模式的正面效应并存、"互联网+公益"模式与网络扶贫行动的联合驱动成为公益组织嵌入精准扶贫行动的内在逻辑理路。因此,要发挥公益组织的扶贫合力,提高公益扶贫的效果,补齐"社会扶贫"的短板,就需要从核心支点、基础条件、制度嵌入、技术支撑4个关键要素着手,构建公益组织嵌入精准扶贫行动的生态网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维 向德平
驻村帮扶是通过帮扶单位选派扶贫干部进驻贫困村,动员与整合各方扶贫资源,投入帮扶贫困村,帮助贫困对象解决贫困问题,并协助贫困村实现脱贫发展的重要方式。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在贫困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对L县驻村帮扶工作的实地调研,以嵌入性理论为视角,分析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的实践状况与挑战,提出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的策略与路径。研究发现,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的实践状况主要表现为通过制度性嵌入构建制度体系,为驻村帮扶工作提供制度支撑;联结与协调各方力量,撬动扶贫资源,通过资源性嵌入增加贫困村扶贫资源总量;通过关系性嵌入,协调驻村工作队、当地政府、村干部以及村民间的互动关系,形成新的关系网络。在扶贫实践中,驻村帮扶工作面临着治理目标与实践效果的落差、资源投入与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职能定位与角色扮演的差距等一系列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文章从"融入"的角度,提出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增强驻村帮扶工作效果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实践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政策安排;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形成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搭建良好的互动协作网络,促使驻村工作队真正地融入当地乡村共同体。
关键词:
嵌入 融入 驻村帮扶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傅友 李忠 张亮
目的:分析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现状,提出社群治理嵌入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6省36县区基层机构展开调查和典型案例研究。结果:基层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率显著高于医疗服务项目开展率;外科、精神卫生、安宁疗护等结构性短板和服务供给城乡、区域差异显著。单一行政机制或者市场机制降低了部分服务项目开展的可能性,社群治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局限性。结论:基层卫生服务供需结构失衡和区域差异显著;社群治理嵌入有助于促进政府、市场与社会多主体的互动协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邹雄智 肖中华
近年来,基层社会治理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介入,提升了治理的科学性、精细性、智能性,大大改进了治理方式,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科技支撑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亮点。但是,将大数据技术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仍存在大数据技术人才不足、大数据运用水平不高、缺乏大数据战略思维、大数据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有待完善、面临潜在伦理新挑战以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舆情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大数据技术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应不断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大力培养基层大数据专业人才,切实树立大数据战略思维,建立健全大数据开放保密审查和安全管理法律制度,正确应对大数据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努力构建重大突发事件舆情处置机制,深化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
关键词:
大数据技术 基层社会治理 路径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穆军全 方建斌
精准扶贫不仅是国家特定政策的执行过程,也是国家通过扶贫资源再分配有效地融入基层社会,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的过程。嵌入性机制设计是提升国家自主性和防止扶贫政策瞄准性偏离的必要手段。我国在精准扶贫中推出了3种嵌入机制:组织动员、干部驻村和项目下乡。嵌入性机制与乡村社会运行机制之间的冲突、嵌入性机制之间关系失调是扶贫资源分配中国家自主性流失的主要原因。国家嵌入式自主视域下的农村社会公共性建构和嵌入机制间协同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出路。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嵌入机制 国家自主性 扶贫资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目前,精准扶贫政策在实践中形成了分级落实的制度安排,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基层政府和村民的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各自遵循着不同的行动逻辑,使政治机制、行政机制和治理机制共存于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行政机制意味着地方政府只会遵循官僚制的惯性逻辑,将精准扶贫从一个宏观政治层面上的战略问题转换成为一个官僚体制内部行政层面的政策执行问题,按照事本主义的原则落实政策;治理机制反映出村庄场域中不同利益参与主体在贫困户指标的分配中遵循着乡村逻辑,影响了扶贫政策的落地;行政机制与治理机制间的内在紧张关系,造成形式主义在基层行政中的泛滥,使政策呈现出"悬浮"状态。这促使中央政府启用政治机制,发起运动型治理,将"行政问题再政治化"以克服官僚体制的内在弊病,推进政策落实。受此影响,省级政府只得调整、修订政策,而政策的变动又加重了地方政府执行政策以及进行贫困治理的难度,这构成精准扶贫政策陷入基层实践困境的内在制度逻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炜 赵烁
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合作社不仅履行了对村域禀赋要素和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与统筹,更成为村治模式的改良因子,使得治理生态系统的重构与新主体的深度嵌入成为可能。农民合作社嵌入乡域治理蕴含了关系嵌入、功能嵌入和结构嵌入三重路径:关系嵌入以信任为首要前提,以协作为过程表征,以竞争为辅助信号;功能嵌入以组织的价值属性能够满足治理需求为基础,可区分“本源功能嵌入”与“溢出功能嵌入”;结构嵌入具有高阶属性,侧重强调主体在社会网络中所处的“中心性”位置。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民合作社嵌入基层治理的双重显性要素,基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强弱程度及其不同组合,既可识别农民合作社“组织脱嵌”的风险,也可区分农民合作社关系嵌入、功能嵌入或结构嵌入的差异性样态。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合作社 嵌入 基层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