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0)
2023(6181)
2022(5016)
2021(4589)
2020(3706)
2019(8500)
2018(8237)
2017(15467)
2016(7805)
2015(9183)
2014(8994)
2013(9288)
2012(9131)
2011(8792)
2010(8647)
2009(8284)
2008(7872)
2007(6847)
2006(6443)
2005(6095)
作者
(23341)
(19639)
(19625)
(18892)
(12757)
(9214)
(8752)
(7637)
(7546)
(7164)
(6757)
(6447)
(6418)
(6317)
(6268)
(6091)
(5855)
(5647)
(5528)
(5165)
(4960)
(4654)
(4643)
(4543)
(4528)
(4462)
(4083)
(3908)
(3855)
(3832)
学科
(65214)
经济(65171)
方法(20603)
管理(19760)
数学(19092)
数学方法(19053)
中国(16377)
(15604)
地方(15427)
地方经济(12015)
(10874)
企业(10874)
(10855)
贸易(10848)
(10538)
(10076)
业经(9627)
(9361)
环境(8486)
(8087)
(7947)
金融(7947)
(7586)
(7555)
关系(7539)
(7314)
银行(7314)
(7219)
经济学(7030)
(6805)
机构
大学(131419)
学院(128313)
(77264)
经济(76356)
研究(54280)
管理(45562)
中国(42464)
理学(38629)
理学院(38169)
管理学(37875)
管理学院(37617)
(30892)
(27837)
经济学(27428)
科学(27089)
(26844)
财经(25050)
经济学院(24507)
研究所(24253)
(23017)
中心(22299)
(18851)
北京(18646)
财经大学(18628)
科学院(17334)
(16939)
社会(16413)
(15769)
研究中心(15705)
(15666)
基金
项目(79045)
科学(63983)
基金(61718)
研究(59153)
(53360)
国家(53030)
科学基金(45049)
社会(43663)
社会科(41702)
社会科学(41695)
基金项目(31163)
资助(26094)
(25733)
教育(25410)
自然(25075)
自然科(24508)
自然科学(24501)
自然科学基金(24107)
(22487)
国家社会(20517)
中国(20397)
编号(20270)
(19857)
(19024)
(18102)
重点(18025)
经济(17961)
教育部(17705)
成果(16908)
发展(16722)
期刊
(89690)
经济(89690)
研究(47895)
中国(24226)
(21659)
管理(18882)
科学(16959)
经济研究(16879)
学报(15466)
(14603)
财经(14428)
(13572)
金融(13572)
(12755)
大学(12584)
问题(12110)
(12039)
学学(11990)
世界(11671)
国际(11095)
技术(10323)
农业(10230)
业经(9841)
技术经济(8804)
统计(7934)
经济问题(7453)
教育(6579)
(6430)
经济管理(6281)
经济学(6243)
共检索到2070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忠卫  
文章认为,后冷战时期,随着国际经济势力的重组和国际新秩序的重整,建立“环中国经济圈”合情合理且势在必行。应当通过周边若干局部经济圈的多圈联合,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相互渗透的产业化大协作,并选择兼有区域性开放和产业性开放双重优势的复合式开放战略来构建“环中国经济圈”。为此,应当注意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为基本立足点,以梯度发展方式引导东西部极其协调地向纵深开放,并加强政府的适度调整,循环渐进地设计并推动大陆、台、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世俭  
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区域化、集团化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其主要表现为:(1)区域化合作的规模迅速扩大。例如在北美洲,美国和加拿大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后,正在积极与墨西哥谈判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再如,1991年10月22日,欧洲两大经济集团——欧共体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卢森堡达成协议,决定于1993年1月1日建立欧洲经济区。届时,一个北起北冰洋南至地中海,地跨19国,人口达3.8亿的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将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欧洲经济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郝忠胜  李猛  
运用"经济圈域论"对环中国圈国家战略合作进行重新审视,可提出合作倾向和利益的帕累托改进路径以及成员间合理的收益差距的分析框架,从而进一步地提出经济圈域的运作机制。结论则显示了对于目前亚太地区的区域合作,"经济圈域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林华生  
本文分别分析中、日、韩、印4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利弊得失,比较全面地论证了建造"东亚经济圈"构想的前景、障碍,认为4个"1+10"不等于"4+10",但4个"1+10"构想的实现,是实现"4+10"构想的有效途径和保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东亚经济圈"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中坚  
北部湾地区包括广西的钦州湾区、已经独立建省的海南岛、广东的雷州半岛以及越南的北部湾沿海地区。北部湾是中国距离东南亚、印度洋、欧洲、大洋洲最近的海域,是中国大西南和印度支那北部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北部湾海域及其沿海地区,特别是其辽阔腹地拥有丰富的有待开发的资源。北部湾中国领土部分历史发展具有内部的统一性,历史上长期处在同一行政区域之中,各个地区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曾有密切联系;是中国最早的海外交通门户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周世俭  王丽军  
●《中国经济圈及它同美国的经贸关系》一文,叙述了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日益区域化、集团化,竞争愈加剧烈,贸易恶化的大环境和中国经济圈轮廓的形成。文章从分析圈内各方经贸相互发展与之同美国经济发展的伙伴关系及其影响入手,指出中国经济圈在未来10年中,不仅能带动整个亚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也将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冯彦明  王茜  马寅  
中国是环中国圈经济的基石,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对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货币供给量过多造成的需求拉动和国内农产品、劳动力价格的合理上涨,加之输入性因素等造成的成本推动将共同引致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同时,由于出口增长乏力与消费需求不足,政府投资缺乏持续性,中国经济可能会出现停滞。当务之急,一方面要在适当收紧信贷的同时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启动消费,发挥消费的持续推动力作用;另一方面,应通过调整信贷和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推动对外投资等措施跨越滞涨的关隘,使环中国圈经济的基石成为稳定加速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稻田晃久   曾繁香  
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ASEAN(东南亚联盟)各国结束了惯例的外交部长和外交部长扩大会议,迎来了十月的经济内阁会议和来年一月的首脑会议与“经济季节”.主要课题是作为核心的ASEAN应尽快决定是否着手区域经济合作.围绕这个问题,马来西亚提出了东亚经济集团构想(EAEG构想),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各自提出了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同盟等构想. 对于广泛的太平洋地区的一角来说,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良强  雷德森  
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讨论了台湾海峡经济圈形成和发展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提出两岸三地间客观存在的经济互补性是海峡经济圈的主要推动力,进而讨论了台湾海峡经济圈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并对适应其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德鸿  
北部湾与珠三角及粤西具有空间整体性、文化同源性、经济与资源互补性等基础条件,因此,共同组成更大的"华南海湾经济圈"势在必行。这个构想既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区域规划,又适应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为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合作机制,同时要以粤西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两大经济区的对接与融合。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亚非  
西部边境地区建立次区域经济圈的构想杨亚非(广西社会科学院)为了加强中国西部的经济增长,加快缩小东西部的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建立次区域性经济圈,通过“成长三角”的模式,促进边境省区的出日贸易,并积极参与地区性的国际分工,这将成为中国西部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奥山育英,王胜今  
环日本海经济圈构想与据点城市的作用[日]奥山育英,王胜今近年来,环日本海经济圈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一方面是该地区政治关系改善,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同时,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区域化也有密切的关系。一、推动经济圈构想的实现,促进环日本海(东海)各国(地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国弟,杨洁  
“九五”时期到2010年推进首都经济圈的主要构想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徐国弟,杨洁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的经济中心。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发展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突破行政界限。加强北京与周边地区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汉权  朱晓乐  
中韩合作在东亚经济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当前形势下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力量。应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对等开放市场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促进中韩产业链分工合作升级、加强在国际治理中的合作、保持重大战略和宏观政策沟通与协调等措施,提升合作水平,为东亚经济圈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