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93)
- 2023(9285)
- 2022(8312)
- 2021(7972)
- 2020(6550)
- 2019(15326)
- 2018(15448)
- 2017(30132)
- 2016(16378)
- 2015(18438)
- 2014(18368)
- 2013(18294)
- 2012(16608)
- 2011(14928)
- 2010(14628)
- 2009(13155)
- 2008(12565)
- 2007(10781)
- 2006(9264)
- 2005(7957)
- 学科
- 济(63716)
- 经济(63641)
- 管理(46108)
- 业(43225)
- 企(36805)
- 企业(36805)
- 方法(31925)
- 数学(27602)
- 数学方法(27300)
- 中国(16055)
- 农(15877)
- 财(14967)
- 学(14578)
- 业经(13743)
- 地方(12537)
- 理论(11647)
- 贸(10956)
- 贸易(10952)
- 和(10891)
- 易(10618)
- 农业(10499)
- 技术(9975)
- 务(9880)
- 财务(9819)
- 财务管理(9805)
- 制(9790)
- 环境(9772)
- 教育(9446)
- 企业财务(9301)
- 划(8842)
- 机构
- 大学(229406)
- 学院(226134)
- 管理(94235)
- 济(86883)
- 经济(84936)
- 理学(82766)
- 理学院(81882)
- 管理学(80468)
- 管理学院(80079)
- 研究(72777)
- 中国(52401)
- 京(48769)
- 科学(46408)
- 财(37991)
- 所(35923)
- 业大(34331)
- 农(33548)
- 研究所(33034)
- 中心(32637)
- 财经(31469)
- 北京(30872)
- 江(30820)
- 范(30416)
- 师范(30173)
- 经(28717)
- 院(26523)
- 农业(26295)
- 州(25389)
- 经济学(25206)
- 师范大学(24656)
- 基金
- 项目(160347)
- 科学(125748)
- 研究(117789)
- 基金(116286)
- 家(100524)
- 国家(99689)
- 科学基金(86097)
- 社会(72443)
- 社会科(68591)
- 社会科学(68573)
- 基金项目(62869)
- 省(62121)
- 自然(57201)
- 自然科(55844)
- 自然科学(55834)
- 自然科学基金(54796)
- 教育(53925)
- 划(52468)
- 编号(48782)
- 资助(48151)
- 成果(39146)
- 部(35275)
- 重点(35011)
- 创(33235)
- 发(33096)
- 课题(32649)
- 创新(30869)
- 科研(30804)
- 项目编号(30560)
- 教育部(30389)
共检索到316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波
"特质波动之谜",即"高特质波动股票对应低后期收益",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证实,但对此的质疑也大量存在。从截面和时间序列两个方面对特质波动定价效应及其经济解释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发现,对特质波动定价的实证研究并无定论,且基于理性与非理性的解释各不相同:理性的解释认为"特质波动之谜"符合跨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ICAPM),非理性的解释则将其归因于投资者行为偏差与误定价;而特质波动与预期收益正相关也被证实,并被认为与投资者所担负的特质风险得到补偿的理性解释相一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昌生 朱迪星
"资产价格波动性之谜"自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以来,就引起金融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直至最近两年新的文献还在不断涌现。这些文献都是从标准模型的两个核心假设出发,也就是常系数相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和平稳的消费红利序列约束,不断地进行着更接近真实经济环境和投资者行为状态的放宽和修订,构造出各种能产生总量过度波动的时变风险价格模型。本文以上述两假设条件为线索,回顾和梳理了相关理论发展,并重点对该领域近几年的前沿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波动性之谜 资产定价 效用函数 行为金融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虹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虹
近年来,关于股市"特质波动率之谜"的研究众多,但尚未有一致的认识。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的思想,基于前景理论,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投资者行为是否对股票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的关系产生影响。通过二维分组法和横截面回归法实证发现:我国股市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存在反向关系,并且这种反向关系在股票处于获利域时得到进一步加强,说明股票未实现的资本利得确实影响了特质风险与预期收益间的关系。本文结合我国股市发展现状合理解释了实证结果,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投资者行为的重要性的认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邓雪春 郑振龙
文章讨论了中国股市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实证结果表明,滞后的特质波动率并不是预期特质波动率的一个好的估计值。所谓"特质波动率之谜"是由于研究者错误地使用滞后的特质波动率来取代预期特质波动率而出现的伪现象。文章采用对每支股票的对数特质波动率序列建立ARMA模型的方法提取预期特质波动率,并利用横截面回归研究预期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关系即使在考虑了各种控制变量并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
关键词:
特质波动率 预期收益率 异质信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智明
利用中小板指数和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数据,采用半参数局部多项式回归法,研究了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探讨了中国中小板市场是否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结果显示:总的来说,中国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稳定;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好时,中小板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正相关;当股票市场行情较差时,两者负相关;当上证指数的日超额收益率为负时,中小板市场出现"特质波动率之谜"现象。
关键词:
特质波动率 风险溢价 中小板市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杨亚仙 李洋洋
本文以A股股票为研究对象,通过投资组合分析和Fama-MacBeth横截面回归发现,中国股市确实存在"特质波动率之谜",即特质波动率和预期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当控制换手率和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不再显著。然后量化分解各控制变量对"特质波动率之谜"的解释力,发现历史最大日收益率和换手率的解释力占比高达70%,从而得出中国"特质波动率之谜"的成因主要是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存在及投资者对彩票类股票的偏好。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波
20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信息技术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导致竞争加剧和公司分化,欧美股市特质波动随之上升,并于网络股泡沫破灭后步入下行通道,其后因次贷危机而急速飙升。通过梳理近期全球公司特质波动趋势表现和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认为美、欧、日,以及中国股市的特质波动走势各异,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异质性。随后从样本构成、基本面的决定、投资者行为等三方面概括了特质波动的成因,认为基本面因素最为重要,特质波动上升的根源在于创新和竞争。因此,后危机时代中国深化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途径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在强化竞争机制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宗森
汇率波动与经济基本面脱离,传统的汇率决定模型得不到实证检验的有力支撑,称为"汇率决定之谜"。随着传统汇率决定模型假设逐渐被放松以及分析与研究方法的改善,"谜"逐渐得到解释。然而,目前尚没有一般性的框架来分析汇率决定与影响因素,研究任务仍将艰巨。
关键词:
汇率决定之谜 文献述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左浩苗 郑鸣 张翼
本文对中国股票市场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探讨"特质波动率之谜"是否存在。我们发现,中国股票特质波动率与横截面收益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在控制了表征异质信念的换手率后,这种负相关关系消失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在卖空限制和投资者异质性的共同作用下,资产价格会被高估从而降低未来的收益率,造成了中国市场上的特质波动率之谜。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虞文微 张兵 于琴
特质波动率与预期收益率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文章从套利限制的角度来解释"特质波动率之谜",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造套利限制指标进行投资组合分析以及采用Fama-Macbeth回归,实证验证中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显著的"特质波动率之谜"。研究发现,高套利限制因子情况下"特质波动率之谜"更为显著,而在低套利限制因子情况下"特质波动率之谜"不再显著,从套利限制因子的角度,能够解释中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之谜"。进一步,通过分解特质波动率对于收益率影响系数,量化分析了套利限制因子对于"特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信东 王晓丽
以美国NYSE、AMEX、ARCA和NASDAQ四个股票市场在1926年7月到2011年12月的所有普通股为研究样本,结合1/0/1、6/0/1和12/0/1三种交易策略,采用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的残差的标准差来对特质波动率进行估计,检验了不同的交易策略对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关系及特质波动率之谜的影响能力。研究发现,随着估计期的延长,特质波动率与股票预期收益率之间的显著负向关系会弱化,尤其是当交易策略为12/0/1时,减弱能力最明显,表明交易策略对特质波动率之谜具有解释能力,充实了已有的研究。
关键词:
交易策略 特质波动率之谜 美国股票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华平 叶建华
实证研究发现,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在国内外股票市场中存在显著的负向溢价,这被称之为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探究其成因是当前财务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构建资产组合及回归分析法,发现投资者极端收益率偏好对特质性波动率溢价之谜的解释力较弱,但基于中国A股市场构建的有限套利指标对该资产定价异象存在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丰富了特质性波动率负向溢价存在性及成因研究,对于优化中国股票市场规制也具有重要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晖 李心丹
"波动性之谜"是证券市场著名的总量异象。本文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方法,在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FI—ASM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连续竞价机制,建立仿真股票市场。设定从众行为交易者以随机概率跟随市场指数操作,对比有从众与无从众行为的股市价格序列,运用基于对数线性RVF的VAR非线性Wald实证检验过度波动效应。结果表明,有从众行为的市场存在显著的过度波动现象,而无从众行为的市场的过度波动并不显著。由此可得,交易者个体的从众行为是市场总体过度波动的原因。此结论对稳定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信息披露,严禁操纵股价,减少直接调控市场,促进理性投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尹志超 黄倩
股票市场有限参与问题是家庭资产选择的核心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对股权溢价理论和储蓄投资理论研究的深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我国科学制定相关金融政策也极具指导意义。传统资产选择理论认为所有的投资者都将一定比例的财富投资于所有的股票,而现实中许多家庭未参与股市投资、投资组合分散不足等现象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交易摩擦、人力资本、房产投资、企业资产、人口统计特征、心理特征等方面对股市有限参与的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展示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有限参与 投资组合 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