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5)
- 2023(15381)
- 2022(13287)
- 2021(12465)
- 2020(10281)
- 2019(23777)
- 2018(23738)
- 2017(45499)
- 2016(24620)
- 2015(27757)
- 2014(27856)
- 2013(26952)
- 2012(24396)
- 2011(21879)
- 2010(21521)
- 2009(19550)
- 2008(18493)
- 2007(16136)
- 2006(13901)
- 2005(11322)
- 学科
- 济(94683)
- 经济(94562)
- 管理(67468)
- 业(66359)
- 企(52304)
- 企业(52304)
- 方法(44737)
- 数学(39249)
- 数学方法(38700)
- 农(35017)
- 中国(25846)
- 财(24033)
- 农业(23105)
- 业经(23091)
- 学(20917)
- 地方(20106)
- 制(17992)
- 理论(16381)
- 贸(15327)
- 贸易(15321)
- 易(14863)
- 务(14819)
- 财务(14739)
- 财务管理(14703)
- 技术(14590)
- 和(14581)
- 环境(14447)
- 企业财务(13899)
- 银(13800)
- 银行(13758)
- 机构
- 学院(338531)
- 大学(338020)
- 管理(135940)
- 济(130040)
- 经济(127045)
- 理学(119004)
- 理学院(117711)
- 管理学(115469)
- 管理学院(114852)
- 研究(109132)
- 中国(79616)
- 京(70455)
- 科学(68974)
- 农(59038)
- 财(58273)
- 业大(53337)
- 所(52965)
- 中心(50766)
- 研究所(48705)
- 江(48636)
- 财经(47418)
- 范(45850)
- 师范(45377)
- 农业(45293)
- 北京(43462)
- 经(43319)
- 院(40181)
- 州(39353)
- 经济学(38598)
- 技术(36515)
- 基金
- 项目(242509)
- 科学(190681)
- 研究(178107)
- 基金(175411)
- 家(152689)
- 国家(151391)
- 科学基金(130596)
- 社会(111541)
- 社会科(105380)
- 社会科学(105354)
- 省(95790)
- 基金项目(93614)
- 自然(85189)
- 自然科(83218)
- 自然科学(83196)
- 教育(82357)
- 自然科学基金(81655)
- 划(80061)
- 编号(73798)
- 资助(71423)
- 成果(58916)
- 重点(53790)
- 部(52995)
- 发(51387)
- 课题(50291)
- 创(50210)
- 创新(46796)
- 科研(46479)
- 教育部(45557)
- 国家社会(45472)
- 期刊
- 济(139694)
- 经济(139694)
- 研究(94378)
- 中国(63124)
- 农(57549)
- 学报(55511)
- 科学(50383)
- 管理(47260)
- 财(43554)
- 大学(42851)
- 学学(40458)
- 教育(40270)
- 农业(38936)
- 技术(30259)
- 业经(26291)
- 融(26172)
- 金融(26172)
- 财经(21964)
- 经济研究(21127)
- 经(18683)
- 问题(18429)
- 图书(17775)
- 版(17528)
- 业(17384)
- 科技(16603)
- 理论(15716)
- 技术经济(15192)
- 业大(15116)
- 实践(14559)
- 践(14559)
共检索到477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中玉 于文洁
现有研究倾向于讨论特色小镇的特色应该如何规划,强调产业和地方文化的特色要素选择。但鲜有注意特色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自然而然的共识,特色建构中存在多元建构主体和多元阐释方式。在一个满族特色小镇的建设个案中,研究发现存在三种特色建构与阐释的主体和两大类特色。其中地方精英基于项目制建构的杂糅特色和技术精英基于历史遗迹建构的满族特色,都是合法的官方阐释。本地社区居民集中在“城-乡”二元话语框架下,将本地特色阐释为乡村特色,但它并不是特色小镇的合法性话语。最终,特色小镇建设更多的只是一种项目制运作的结果,倾向于脱离本地社区文化和日常生活。需要思考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如何将特色建构及其运作与社区营造和地方性文化的再嵌入相结合,让村民成为特色建构的参与者,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中玉 于文洁
现有研究倾向于讨论特色小镇的特色应该如何规划,强调产业和地方文化的特色要素选择。但鲜有注意特色本身并不是一成不变、自然而然的共识,特色建构中存在多元建构主体和多元阐释方式。在一个满族特色小镇的建设个案中,研究发现存在三种特色建构与阐释的主体和两大类特色。其中地方精英基于项目制建构的杂糅特色和技术精英基于历史遗迹建构的满族特色,都是合法的官方阐释。本地社区居民集中在“城-乡”二元话语框架下,将本地特色阐释为乡村特色,但它并不是特色小镇的合法性话语。最终,特色小镇建设更多的只是一种项目制运作的结果,倾向于脱离本地社区文化和日常生活。需要思考的是,特色小镇建设如何将特色建构及其运作与社区营造和地方性文化的再嵌入相结合,让村民成为特色建构的参与者,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再生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永彪 杨青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大多基于个案进行分析,尚未系统揭示影响特色小镇发展的要素及其内在机制。以陕西省西安市首批创建的35个特色小镇中的8个典型案例为样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采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系统编码并构建出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的要素耦合与发展路径。结果发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要素耦合,其中“产业丛”“文化源”是必备要素,“生态域”“创新力”“融合度”“基础项”是核心要素;因此必须聚焦特色和优势,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特色小镇创新发展路径。此外,缺乏核心产业、特色不彰、急于求成、变形走样、缺乏管理和机制不活等问题制约着特色小镇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在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中寻求帮助,谋求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赛 周绍东
形成和打造特色产业,建设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现实中,部分特色小镇强行打造“特色”,引发了产业定位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玉石产业开展田野调查,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三级逻辑性编码,本文建构了一个“产业个性特征—技术普适化转变—产业共性能力”的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进行研究发现: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既要依靠异质性的技术和资源,也要推动这些技术和资源的普适化转变。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共性技术平台,促进特色产业的纵向分工深化、横向分工广化、代际分工优化和配套分工综合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塑造既具有个性特征又拥有共性能力的特色产业,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培刚 周长城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这种差距的扩大既表现在城镇内部差距和农村内部差距上,更突出地表现在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上。实证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劳动力人数的比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失业率等变量与全国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的拉大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高度重视收入差距扩大问题,采取措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并建立健全国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培育容忍合理差距的社会文化,是最大限度地避免社会动荡,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实证分析 分配制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志强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国内由经济化政治向生态化政治转型发展的新诉求,也契合了当前国家政治话语的生态化建构模式。生态化政治新思维的治理模式某种程度上,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了全域性生态系统创新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导向。特色小镇作为地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系统创新工程,本质是重新培育和建构地方生态空间场域的探索过程。通过生态治理思维的指导,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振兴和政策机制的可持续主义框架为基本解释思路,建构包括生态系统要素、生态培育体系、生态治理维度、生态治理原则及生态治理政策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
生态政治 地方治理 可持续主义 全域生态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智君 安睿哲 常懿心
中共二十大报告阐释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作用。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在结构、组织、技术、金融、政策等层面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军民深度融合为特色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以新型基础设施为引领协同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现代化产业组织体系,以微观层级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原生动力,以现代化产业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组织形式,持续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现代化创新生态体系,以现代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为目标,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等多元主体有机融合为抓手形成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以高度适应性、竞争性和普惠性为目标打造高效金融市场,支持实体经济良性发展。市场机制是上述要素运行过程的决定性力量,在此基础上,政府制定并实施不同的产业政策,与结构、组织、技术、金融等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关键词:
中共二十大报告 现代化产业体系 构成要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举 崔大树
特色小镇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空间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相关理论,构建特色小镇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以杭州市"互联网+"特色小镇为例,应用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来分析特色小镇,得出特色小镇在降低空间交易费用等方面较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特色小镇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为城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及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举 崔大树
特色小镇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空间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相关理论,构建特色小镇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以杭州市"互联网+"特色小镇为例,应用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来分析特色小镇,得出特色小镇在降低空间交易费用等方面较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特色小镇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为城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德胤
特色小镇,由"特色"和"小镇"两个词组成。小镇是什么?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来说,镇是指县和县级市以下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镇和乡有区别,一般来说,镇的区域面积比较大,人口比较多,尤其要有较多的非农业人口。主管部门虽然没有规定小镇一定要符合镇的行政区划,但是从已经公布的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陶莉
农村康养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是秉承新发展理念,在乡村舒适性资源利用、后生产主义乡村价值兴起、农村产业融合驱动、城乡地域共同体功能再造、康养政策引领与市场开发的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在实践中,通过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中医药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景观游赏等相融合,发展出田园康养、文化康养、医疗康养和森林康养等新型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建立了互益性城乡交流渠道,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和社区建设。但目前其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成熟,存在统筹规划力度不足、业态短板比较突出、专业康养人才匮乏、数字化技术融入较低等问题。文章建议从主体、资本、人才、技术的角度构建政策协同的路径,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康养特色、创新职业培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农村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农村康养产业发展,还应加强对城乡互益性养老服务机制的研究,探讨建立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的可能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俏 陶莉
农村康养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是秉承新发展理念,在乡村舒适性资源利用、后生产主义乡村价值兴起、农村产业融合驱动、城乡地域共同体功能再造、康养政策引领与市场开发的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在实践中,通过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中医药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景观游赏等相融合,发展出田园康养、文化康养、医疗康养和森林康养等新型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群体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建立了互益性城乡交流渠道,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和社区建设。但目前其发展的体制机制尚不成熟,存在统筹规划力度不足、业态短板比较突出、专业康养人才匮乏、数字化技术融入较低等问题。文章建议从主体、资本、人才、技术的角度构建政策协同的路径,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康养特色、创新职业培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农村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同时,围绕农村康养产业发展,还应加强对城乡互益性养老服务机制的研究,探讨建立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城乡养老服务网络的可能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翠霞
休闲旅游作为建设美丽中国新农村的新兴产业,对建设农村特色小镇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色小镇的建设关系到新时代农村的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其中休闲旅游由于其鲜明的产业特色成为发展农村特色小镇中新时代的浪潮。因此,在休闲旅游与农村特色小镇建设的历史浪潮中,应尽力推动休闲旅游和农村特色小镇建设的完美对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旭
高职院校特色体现在核心特色、外显特色和场域特色三个层次。与这三个层次相呼应,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由内而外包括三大战略类型:文化战略、CI战略和整合传播战略;文化战略是通过愿景管理凝聚共同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打造学习型组织;CI战略是帮助学校从理念、行为与视觉上树立个性形象,建设外显特色;整合传播战略是组合各种传播方法的综合计划,以最大化地彰显学校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